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回到中國,那些留在俄國的,後來的命運如何?

2020-12-10 騰訊網

在我們祖國的西北邊陲新疆,生活著一群蒙古人。雖然是蒙古人,但卻跟萬裡之遙的卡爾梅克人有著非常近的血緣關係。

因為二者是血濃於水的同族,他們是在清朝的時候從歐洲伏爾加河流域歸來的同胞。

提起卡爾梅克人,大家就會想起歷史上非常有名的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事件。

明朝末年,草原上的準噶爾部發展壯大,開始對土爾扈特人虎視眈眈,企圖把他們一舉吞併。

1616年,土爾扈特人不得不離開生活了千百年的新疆塔爾巴哈臺故土,走過萬水千山來到了當時還沒有被沙俄染指的伏爾加河下遊一帶,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土爾扈特汗國。

可是好景不長,土爾扈特汗國建立沒有多少年,沙俄就開始向東南擴充疆土,沙俄比準噶爾還要強大,土爾扈特汗國不得不俯首稱臣。

沙俄對土爾扈特人採取高壓政策,殘酷剝削壓迫,沒收他們的財產,侵吞他們牧場,剝奪他們的自治權利。不僅如此,沙俄還強迫土爾扈特子弟當兵,走上前線,跟各路歐洲國家和奧斯曼帝國打仗,充當他們的炮灰。連土爾扈特人信仰藏傳佛教的權力也被剝奪,逼迫他們改信東正教。

土爾扈特人是個崇尚自由的民族,面對沙俄的壓迫,他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與此同時,他們心裡也產生了回鄉的念頭。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秋,有個好消息傳來,老家一帶的準噶爾人被清朝打敗,趕走了不少,土爾扈特汗王渥巴錫在部落長老們參加的會議上做出決定,擺脫魔爪,回到祖國。

1771年,土爾扈特部開始付諸行動,位於伏爾加河東岸的17萬人,在渥巴錫的帶領下排除千難萬險來到祖國時,已經在沿路的戰鬥中損失到剩下了8萬餘人,他們受到了大清的熱烈歡迎。這時候準噶爾汗國已被滅亡,土爾扈特部就在原先的家鄉新疆安頓下來,開始了新的生活。

當時土爾扈特人生活在伏爾加河兩岸,東岸的土爾扈特人回到了中國,西岸剩下的部族卻因為河水臨時解凍,無法過河,被迫留在了俄羅斯。

那麼,被迫留在俄羅斯的土爾扈特人後來的命運如何呢?

沙俄得知土爾扈特人"叛逃"後非常惱火,由於害怕留下的土爾扈特人繼續叛逃,或者舉行武裝起義,沙皇命令俄軍對土爾扈特汗國進行了全面佔領,隨即進行了血腥鎮壓,

留下來的很多土爾扈特人房子被點燃,青壯小夥被抓走上了前線,婦女遭到強暴後被開膛破肚,倖存下來的被帶走賣給俄羅斯人為奴,小孩也被迫去做了苦力。那些無力反抗的老人和嬰兒也無法倖免,被拖到大街上用刺刀斃命。草原上到處都是血腥,鮮血把草地都染紅。

但在俄軍開始大屠殺之前,許多土爾扈特人已經有了預感,因為東岸的同胞逃走以後,沙俄不會善待他們,一定會進行殘酷鎮壓。於是不少年輕人扶老攜幼四散奔逃,暫時擺脫了魔爪。

經過幾年的驅逐、屠殺和逼上戰場,剩下的土爾扈特人已經數量大為減少。

在瘋狂報復的同時,沙皇下令向這裡移民,大量俄羅斯人來到這裡,在土爾扈特人的家園裡開始定居。

十月革命以後,在蘇維埃政府的號召下,土爾扈特人才陸續回到了自己的故土,在這裡成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州,在1935年卡爾梅克升級為自治共和國,蘇聯在1991年解體後繼續留在了俄羅斯聯邦。

當年的土爾扈特汗國,如今已經變成俄羅斯的一個自治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土爾扈特人也改名卡爾梅克人。

二十世紀初,卡爾梅克人一度恢復到了20萬左右,但後來的衛國戰爭中,由於史達林的民族壓迫政策和戰亂,人口再度銳減。

目前卡爾梅克共和國居住著約14.6萬卡爾梅克人,佔卡爾梅克共和國人口總數的十分之四,俄羅斯人佔了該國人口的十分之四,剩下的是車臣人、達爾金人、烏克蘭人、韃靼人和白俄羅斯人。

歷經多年,卡爾梅克人多數仍然堅持自己的信仰——藏傳佛教,說的還是家鄉話——衛拉特蒙古語。

對於當時來到中國的土爾扈特人,乾隆心裡也是五味雜陳,土爾扈特人東歸說明自己領導的好,說明大清繁榮昌盛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但當時漠西蒙古勢力終於被打敗了,政府正打算移民填補真空,加強邊防,並且把這裡改名為新疆。

可就在著節骨眼上,突然多出17萬勇猛彪悍的蒙古人,讓乾隆有點左右為難。

接收吧,增加治理難度,不接吧,有失大國風範。再說,人已經來了,總不能趕出去,讓他們往哪裡去?也丟大清的面子,傷了天下人的心。

於是,乾隆一方面對土爾扈特人人的懷歸表示歡迎,送牲畜、送棉花、送糧食,給予優待,一方面又把他們分而治之,安排到新疆各地,分散居住。對於土爾扈特人來說,能回到家鄉就是造化,他們也不計較那麼多了。何況他們非常珍惜得到的一切,不會去有非分之想了。

相關焦點

  • 乾隆年間,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回到中國,那些留俄國的,後來命運如何?
    沒錯,這就是那個率領17萬土爾扈特族人從沙俄東歸的英雄。 走在和靜縣的街道上,蒙古人隨處可見,這裡的蒙古人絕大部分是土爾扈特部人,幾乎都是那一批東歸回來的土爾扈特人後裔。 當年,土爾扈特人為什麼去了遠方?為什麼要從沙俄東歸?他們有沒有族人留在俄國,後來怎麼樣了?
  • 乾隆年間,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回到中國,那些留俄羅斯的怎樣了?
    沒錯,這就是那個率領17萬土爾扈特族人從沙俄東歸的英雄。走在和靜縣的街道上,蒙古人隨處可見,這裡的蒙古人絕大部分是土爾扈特部人,幾乎都是那一批東歸回來的土爾扈特人後裔。當年,土爾扈特人為什麼去了遠方?為什麼要從沙俄東歸?
  • 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回到中國,剩下那些留在俄羅斯的後來怎樣了?
    17世紀30年代的時候,土爾扈特人的首領因與準噶爾部首領不睦,為了避免繼續遭受對方的欺辱甚至是被對方吞併,他便帶著自己的部族成員西遷到了當時還沒有被沙俄佔領的伏爾加河下遊一帶。後來他們被沙俄盯上,便過上了被奴役的悲苦生活。
  • 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中國,剩下那些留在俄羅斯的人命運如何?
    我們在為17萬土爾扈特人的回歸壯舉震撼的同時,也為那些未能回歸祖國而被迫留在俄羅斯的那些土爾扈特人的遭遇感到揪心。他們是不幸的,因為17萬人中有近10萬人倒在了回鄉的路上;他們又是幸運的,還有數萬人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 橫渡烏拉爾河,穿越哈薩克草原,付出十萬人代價東歸的土爾扈特人
    後來沙俄勢力東侵,迫使土爾扈特汗國俯首稱臣,土爾扈特人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後來沙俄又強制徵召土爾扈特人參與對土耳其的戰爭,連續21年的徵戰使土爾扈特人數銳減。乾隆三十六年(1771)1月5日,因不堪沙俄的苛刻統治,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率領3萬多戶、17萬族人武裝起義,突破沙俄的封鎖開始東歸。
  • 【薦讀】土爾扈特部東歸
    他說:「俄羅斯嘗與雪西洋(瑞典)及西費雅斯科(土耳其)戰,土爾扈特以兵助之,厥後稍弱,俄羅斯因謂其屬,然附之也,非降之也。」「非大皇帝(乾隆)有命,安肯自為人臣僕!」重返然而,遠離祖國的土爾扈特部蒙古,他們的處境是極為艱難的。沙俄的控制和壓力與日俱增。
  • 土爾扈特部東歸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土爾扈特蒙古人)
    伏爾加河下遊反抗的戰旗高舉,一位西方歷史學家寫道:「整個部落異口同聲高呼:『我們的子孫永遠不當奴隸,讓我們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去。』」1771年1月16日,土爾扈特部落的人民反抗俄國壓迫,舉行起義回歸祖國時,由於伏爾加河一直沒有封凍,無法把回歸祖國的消息及時傳給西岸的卡爾梅克人,這些卡爾梅克人就留居在俄國。
  • 土爾扈特大部東歸後,留在當地的卡爾梅克人如今怎樣了
    沙俄政府從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打出一套組合拳:在汗國設立一個叫扎爾固的機構,限制汗王的權力;讓大量的哥薩克移民向東擴展,不斷縮小土爾扈特的遊牧地;迫使信仰藏傳佛教的土爾扈特人改信東正教。 原本地位平等的關係,隨著沙俄的日益強大就這樣被打破。
  • 天山懷抱裡的世外桃源,著名東歸部落、土爾扈特人的牧場
    根據清宮檔案《滿文錄副奏摺》記載,離開伏爾加草原的17萬土爾扈特人,「其至伊犁者,僅以半記」。為妥善安置,清政府勘察水草豐美之地,將巴音布魯克(蒙語:豐富的泉水)、烏蘇等地劃於土爾扈特人作為牧場、駛離那拉提究竟是向西過伊寧去探尋伊昭公路,還是繼續獨庫公路之旅去雪山懷抱的巴音布魯克草原?權衡之後我們決心「魚與熊掌兼得」方能不辜負這次詩與遠方的遇見之旅。先去巴音布魯克草原,再調回頭走伊昭公路。
  • 那群沒有東歸的土爾扈特人
    在今天的俄國西南部,當年沒有東歸的那群土爾扈特人依舊在努力掙脫20世紀黑暗歷史的陰影。 文|李希光 對於土爾扈特,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大概是歷史課本提及的土爾扈特東歸。
  • 土爾扈特部為何東歸清朝?
    同時沙俄在國內推行的農奴制度,為防止移民逃荒建立的察裡津防線,導致草場面積縮小,民眾的生活狀況逐漸惡化,給土爾扈特人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在文化領域上,沙皇大力宣揚東正教,並給予優惠政策使土爾扈特人改變宗教信仰,此舉直接將土爾扈特人與沙俄的矛盾推向頂峰。
  • 土爾扈特東歸既有故土之思也有沙俄壓迫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土爾扈特部遠走伏爾加河,但是卻依然與遠在千裡之外的故土保持著密切的聯繫,這成為了土爾扈特部東歸的根本原因。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在貢路被策妄阿拉布坦斷絕的情況下,阿玉奇汗派使者薩木坦等假道俄羅斯,表貢方物,康熙皇帝派內閣侍讀圖裡琛回訪,經過兩年的長途跋涉到達了土爾扈特部,受到了熱情接待,在宴會中阿玉奇汗公開表示「我雖外夷,然冠服與中國同。
  • 那個一代天驕狂瀾雄風卻憂鬱而死的東歸英雄……
    1二十多年前,我看過一部電影《東歸英雄傳》,講述了流落俄國伏爾加河流域的蒙古人中的一支(扈爾特人)反抗沙俄壓迫回歸祖國而進行了一場悲壯的民族大遷徙的故事,其中為爭奪保護東歸的地圖,將地圖刻在人背上割下來進行殊死打鬥的場面我至今難忘。
  • 如果土爾扈特人沒有冒死從沙俄回到大清,他們的命運會如何?
    土爾扈特人東歸的事件可以說得上是世界歷史上十分悲壯的一段遷移史。根據記載,十七萬土爾扈特人最後成功到達我國伊犁等地的大概只剩下了不足十萬餘人,在他們遷移的過程中遇到了沙俄、哥薩克和哈薩克等國家軍隊的圍剿堵截,並且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才成功地避開住了土爾扈特人全部被消滅的危險。如果土爾扈特人沒有回到大清,他們的命運會如何呢?
  • 土爾扈特東歸是騙局嗎?並不是!但也確有隱情鮮為人知!
    土爾扈特的東歸估計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在公元1771年,已經西遷歐洲的瓦剌土爾扈特部大多數部眾,在其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離開了已經生活了100多年的歐洲伏爾加河與烏拉爾河流域,通過半年多長達4000公裡的遷徙,返回了其位於中國境內的祖居地。那麼當時土爾扈特究竟為什麼要東歸?真的只是為了返回故土?還是另有隱情?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土爾扈特東歸的前因後果。
  • 清代東歸的蒙古土爾扈特部,如今生活在新疆邊陲這座小縣城
    自古以來,蒙古族就被人們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能徵善戰,當年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西徵到歐洲廣大地區,後來成吉思汗去世在西徵的路上,蒙古族四處徵戰才告一段落。那時的中國版圖,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記得少年時代,我就看過一部電影,片名叫《東歸英雄傳》,講的就是蒙古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的率領下,不堪忍受俄國人的壓迫,誓死回歸祖國的艱難鬥爭經歷。
  • 18世紀初,西遷的蒙古人如何幫助沙俄打瑞典?
    拳打瑞典,腳踢土耳其,鎮服遊牧,戰功赫赫17世紀下半葉,沙俄和土爾扈特汗國都贏來了自己國家最強悍的首領——彼得一世和阿玉奇汗。在他們的帶領下,沙俄和土爾扈特汗國的國力都得到了明顯提升。本來彼得一世調來了阿玉奇汗長子沙克杜爾札布率領的三千多土爾扈特士兵參戰,但是,當土爾扈特人趕到波爾塔瓦時,沙俄主力已經擊退了瑞典主力。撤退的瑞軍正好遭遇了前來的土爾扈特騎兵,遭受了重創。此戰之後,土爾扈特騎兵和哥薩克騎兵都受到了彼得一世2萬盧布的獎賞。
  • 俄國葉卡婕琳娜女皇究竟對同時期清朝治下的中國什麼看法?
    在當時俄國政府支持下,俄國漢學家列昂季耶夫翻譯了《大清律》、《大清會典》,使得大清帝國的很多法律得以為俄國公眾所了解。清朝法典在俄國的翻譯和出版,反映了葉卡婕琳娜女皇借鑑中國的法律和國家管理體制來完善和鞏固俄國君主專制統治的願望。
  • 一意西遷的土爾扈特族為何東歸?
    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這樣一個部落,強大到可以和當時的沙俄相提並論,還曾一度被認為是沙俄政府的威脅,他就是土爾扈特族,現在的土爾扈特人大都聚集在新疆境內。清初之際分化了四個部落,其中強大的準噶爾部落還曾讓康熙帝感到頭痛,而擁有實力的準噶爾部落和一在欺壓土爾扈特部。迫於這個強大部落的壓力,土爾扈特部也沒有辦法,只能向西遷到伏爾加河沿岸。要知道當時的伏爾加河並沒有被沙俄所佔領,土爾扈特部在此落地生根安居樂業,這裡水草豐美,土地肥沃讓他們幸福地度過一段時間,並在此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土爾扈特汗國。
  • 東歸還是東徵?土爾扈特人的壯舉給了歷史一個清晰的答案
    北元滅亡後,蒙古諸部歸為韃靼與瓦剌兩部。明朝末期,瓦剌改名衛拉特,並分裂為四部,即額爾齊斯河流域的杜爾伯特部、伊犁河一帶的準噶爾部、塔爾巴哈臺地區的土爾扈特部、及烏魯木齊附近的和碩特部。而當準噶爾部異軍突起後,和碩部被趕入青藏高原,土爾扈特部則轉輾西遷,廣袤的西域大地遂成了準噶爾部一個人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