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都市傳說和歐洲火藥桶丨本周薦書

2021-01-08 百家號

《成為福克納》,(美)菲利普·韋恩斯坦著,晏向陽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9月版

多數作家傳記用看似誠實的敘述模式——以時間為線索——從傳主的出生寫到死亡,其間必有對其天賦與努力的讚頌,而給人的感覺往往是,他們的作品仿佛是憑空冒出來的。然而,對一位作家來說,最重要的也許就是:他的生活如何釀造出了作品?與事無巨細地描述作家的一生相比,解析其生活與作品之間的聯繫與糾葛或許才是更重要的。

《成為福克納》的作者韋恩斯坦試圖解決的就是這一問題。他將福克納經歷的某些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情與其作品對比,找出其中的關聯性,並給予解釋。他認為,生活和作品共享著同樣的動蕩,而福克納那些非同尋常、令人不安的作品正是源自他動亂的生活。在生活中,福克納是個失敗者,但就是生活裡的這些焦躁、困惑與創傷,讓他尋到了獨屬自己的敘述強調,造就了作品的唯一性。(張進)

《思想絮語》,(英)弗蘭克·克默德著,樊淑英、金寶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作為被封爵士的文學評論家和《倫敦書評》《紐約書評》等期刊的定期撰稿人,弗蘭克·克默德能夠遊走於文學理論研究和大眾評論之間,他曾試圖將「愉悅」帶入經典文學批評的體系,也對書評的功能有著反思。在《思想絮語》的前言中他寫道,「書評存在的前提就是短命」,「周日報紙一扔,還有誰會記得報上的書評呢」。克默德所找到的一個維護文學評論價值的方式是長度,當然我們很難說這個辦法真正有效,很難說一篇短評和一本論述某本小說的專著究竟哪個會先在讀者的視野中湮滅,但在《思想絮語》這本書中,長評和短評的確體現了不同的效果。

《思想絮語》收錄了19篇克默德的長論文和7篇短評,其中長論文涵蓋的主題更廣泛,看看這些論文的題目——《時間與永恆之間》《波提切利的復興》《物的本義》——就會明白它所面向的是一批精英化的讀者,而在短評中,克默德則挑選了一批仍在當下創作的小說家,例如唐·德裡羅、馬丁·艾米斯和伊恩·麥克尤恩,並儘量用簡單的方式抓住他們作品的特點。克默德的這兩類評論都很有可讀性。(宮照華)

《罪行與沉默》,(波蘭)安娜·比康特著 , 艾麗莎·瓦萊斯、季大方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長期以來,人們以為高度組織化的軍隊才可能實施一場大屠殺,然而隨著關於20世紀戰爭史的不斷披露,另一個群體浮出了水面。他們是誰?他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手無寸鐵的平民,昨天可能還在街道或村口與人交談,今天就突然朝向一個方向奔去完成「使命」。與此相關的書寫正在增長。

而《罪行與沉默》以「直面耶德瓦布內猶太人大屠殺」為副標題,要呈現的正是這樣一種大屠殺。1941年7月10日,耶德瓦布內鎮上的波蘭人對該鎮猶太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侮辱和折磨,最終將他們趕進一個穀倉並燒死。鎮上1600名猶太人,僅剩下7人。波蘭裔美國歷史學家楊·T.格羅斯於2000年出版的《鄰人》(已有中譯本)書寫了這一段歷史,所統計的數字舉世震驚。《罪行與沉默》的作者安娜·比康特則是一位波蘭記者,自20世紀末起長期關注大屠殺,並因此獲得過當地「歷史寫作政治獎」等獎項,在該書中她通過法庭訪談和見證人口述,再現了當年小鎮的群體關係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分裂,被政治勢力導向大屠殺,也再現了此後數十年其他政治力量怎樣控制審判、出版和報導。所謂人性,所謂文明,如何被政治影響,其過程在書中得到了部分解釋。(羅東)

《巴爾幹兩千年》,(美)羅伯特·D·卡普蘭著,趙秀福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9月版

位於歐亞大陸連接點的巴爾幹半島,被稱為「歐洲火藥桶」。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複雜的宗教背景、多元的文化衝突,使得此地成為歐洲最為動蕩的區域。但對於這一地區的複雜狀況,在華語出版市場上,並沒有得到足夠的研究與譯介。

「巴爾幹」在土耳其語裡意思是「山嶺」,包括了匈牙利、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希臘等國和土耳其的一部分。巴爾幹半島上密布的群山,映射著這一區域複雜如溝壑的處境。與學者純粹的理論研究不同,卡普蘭更多地結合了自己在巴爾幹半島遊歷的所見所聞。他曾在雅典待了七年,擁有在地的觀察體驗,這也使得《巴爾幹兩千年》的寫作多了些感性,會從最為具體的細節跳到最為抽象的內容。遊記散文與學術研究的結合構成了本書多變的文風,也成為本書最顯著的特色。如果要了解巴爾幹的歷史、變遷與現狀,這本《巴爾幹兩千年》會是個不錯的開始。(張婷)

《消失的搭車客》,

(美)揚·哈羅德·布魯範德著,李揚、王珏純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年9月版

美國都市傳說研究的開山之作《消失的搭車客》英文版出版於1981年,曾是一本風靡全國的學術暢銷書,獵奇讀者的心頭好。「消失的搭車客」、「肯德基油炸鼠」、「丟失的奶奶」,這些現代城市中驚險、鬼怪、恐怖的故事,都市人往往信以為真。不同於那些發生在遙遠過去或是偏遠山村之中古老、神秘、樸素的鬼怪故事,都市傳說是新近發生(或未經證實)、帶有諷喻意味或神奇色彩的現實故事。這些人們信以為真的故事深刻地影響了他們的世界觀,是美國文化的組成部分。

作者布魯範德由於出版了多部都市傳說著作,被媒體稱為「都市傳說先生」、「民間偵探」,以及「對20世紀傳媒影響最大的傳奇學者」。民俗研究的最大謎題之一,是口頭傳統的起源和創造者問題,儘管明確的答案總是付之闕如;而那些熱衷講述這些傳說的人,也很少能意識到自己已經充當了「民俗表演者」的角色。布魯範德將「現代」、「當代」、「都市」這些詞與「民間傳說」放在一起的做法是開創性的,儘管他的研究在近四十年後的今天看來或許稍顯單薄。(董牧孜)

相關焦點

  • 書薦丨《我們的極光:十一堂魔力極光課》:一本讓你愛不釋手的極光...
    原標題:書薦丨《我們的極光:十一堂魔力極光課》—— 一本讓你愛不釋手的極光百科全書極地文明、神話傳說與科學知識完美結合。 《我們的極光:十一堂魔力極光課》以北極光為主題的作品,通過層次分明、圖文並茂的講述,涵蓋了與極光相關的歷史、溯源和對人類現代生活的影響,是一本入門級極光科普讀物。
  • 薦書丨建築物點雲自動語義分割及三維空間模型構建
    薦書丨建築物點雲自動語義分割及三維空間模型構建 2020-04-19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周一書】《消失的搭車客:美國都市傳說及其意義》
    點擊北運河今昔,了解更多運河故事《消失的搭車客:美國都市傳說及其意義》作者信息書名:《消失的搭車客:美國都市傳說及其意義》作者:[美]揚·哈羅德·布魯範德譯者:李揚 王珏純、編著等十餘部,發表論文、書評等逾百篇,其代表作《美國民俗學概論》受到學界的重視和好評。
  • 薦書| 真正的文學品質與名聲無關
    薦書 | 真正的文學品質與名聲無關 2020-12-22 1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古薦書丨瀛奎律髓匯評(古典文學叢書版)
    上古薦書丨瀛奎律髓匯評(古典文學叢書版) 2020-07-11 0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肯德基中國全家桶VS美國全家桶,網友:傳說中孤兒和富二代的區別
    肯德基中國全家桶VS美國全家桶,網友:傳說中孤兒和富二代的區別。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肯德基,中國全家桶和美國全家桶,網友表示這就是傳說中的孤兒和富二代的區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個美國肯德基裡面全家桶裡面的食物吧,那麼對於這個美國的肯德基全家桶,其實它的分量就非常的足。因為美國肯德基全家桶裡面,除了我們傳統吃的脆皮炸雞之外,還有一些土豆泥和玉米棒,最重要的是他們的這個炸雞的分量也是特別的足。
  • 火藥的發明者 火藥是誰發明的
    火藥的發明者是古代的煉丹家,他們長期煉丹,製藥取得的實踐結果。我國現在看到的第一部記載火藥的書,書中說「以硫磺、雄黃合硝石,並蜜燒之」,會發生「焰起,燒手面及火盡屋舍」的現象。這裡的「密」應該是蜂蜜的「蜜」。蜜加熱能變成炭。硫磺、硝石與炭混合,這就是火藥。火藥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炮的射藥和火箭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
  • 從真實到故事:布魯範德和「都市傳說」三部曲
    在主持王大寶簡單活躍現場之後,譯者張建軍率先打開了話匣,聊起了他與布魯範德——這位「都市傳說」三部曲「背後的男人」——的相識歷程。哈羅德·揚·布魯範德是美國民俗學界將都市傳研究發揚光大的重要人物,被稱為「都市傳說先生」「民間偵探」,而張建軍的導師李揚,則是最早將都市傳說概念和布魯範德引進中國的民俗學學者。
  • 為什麼歐洲人在得到火藥和火器技術後能夠超過中國?
    騎兵隊則負責追擊數放,擴大戰果,每隊都有專門負責振運大藥桶和管理火藥的後勤兵,並且紀律嚴整,副若發現有擅自行動或偷放火統者,一律就地正法。 眾所周知,火藥與火器是隨著蒙古帝國的對外徵服向世界各地傳播的。不過,雖然流傳更廣的說法是蒙古西徵,將火藥傳播到了歐洲,但其實蒙古西徵只是突入東歐、飲馬多瑙河為止,並沒有深入西歐地區。而中世紀歡洲落後的科學技術和充滿迷信的社會氛圍,使得東歐人無法理解與認識蒙古軍隊所使用的火藥與火器,而更多將其歸為妖法和怪獸。
  • 一直被稱為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這塊地的病根究竟在哪兒?
    談到巴爾幹半島,大多數人可能並不能馬上想到這一地理名詞在地圖上對應對應的位置,但如果將巴爾幹和第一次世界大戰聯繫起來的話,或許就會有人很快反應過來——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著名歷史事件斐迪南大公遇刺,正是發生在被譽為「火藥桶」的巴爾幹半島上的貝爾格勒。
  • 薦書丨中世紀的女巫-「享書社」
    【 內容簡介 】在中世紀的帷幔下,任何自然災禍和人為反抗都會被視為有魔鬼作祟,對強大力量的畏懼之情將邪惡的「始作俑者」——女巫推上了審判席。教會帶著一種陰沉的狂怒,寧枉勿縱地將她們綁縛在火刑柱上付之一炬,直到18世紀,歐洲各地仍舊在實行火刑,僅在西班牙就燒死了一千六百人……但真正作祟的其實是惡意,在重重迷霧的遮掩下,任何女性在任何時間與任何地點都有可能被任何目擊者指認為女巫,所以,令人畏懼的強大力量並不是邪惡的「始作俑者」,而是罪名的百口莫辯。
  • 「都市傳說」美國存在對玩家洗腦的遊戲機?下集
    上次我們說到美國政府疑似投放名為polybius的遊戲機來對玩家進行洗腦,這一都市傳說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我看上一篇文章今天我們講下集。根據海外某視頻網站專門破解都市傳說的專家調查polybius的都市傳說最早出現在2000年2月份,當時的街機網站Coin-OP報導了這條新聞內容和我們知道的基本一樣。不過令這個專家懷疑的是故事背景是1981年,為什麼千禧年的街機網站會報導1981年的新聞呢?這期間就沒有別人報導過嗎?
  • 市領導和多個單位負責人為市民薦書
    本屆讀書月,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讀書月組委會主任王強和多個單位「一把手」熱情向市民薦書,推薦了一系列融合思想性藝術性又具有時代特色、引人深思的好書,分享書中思想精華和自己的閱讀心得,在這個書香滿溢的時節,讓市民暢遊書海,讓城市流淌知識,讓閱讀無處不在。
  • 本周有多關鍵?英國脫歐、美國刺激、歐洲救助、美國疫苗見分曉...
    經過四年零五個月的漫長拉鋸,英國脫歐談判本周將迎來最終章?皆大歡喜還是「撕破臉」,就看今天了。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太差勁,敦促美國政客們,再不發布刺激計劃,二次衰退就要來了。佩洛西和麥康奈爾攜手重啟談判,料將於12月11日之前「儘快完成綜合支出和新冠救濟的共同承諾」。
  • 挪威和俄羅斯的紛爭:斯瓦爾巴群島為何成為北極潛在的火藥桶?
    法律條文的模稜兩可,俄羅斯人的民族情感,資源誘惑加上戰略意義,讓斯瓦爾巴群島成為北極火藥桶,矛盾數十年來不可調和。挪威以北700公裡,北冰洋之上,坐落著斯瓦爾巴群島,面積16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挪威的五分之一大小。也許有的讀者對它有所耳聞甚至去旅遊過,因為這一地區對中國公民免籤,中國還在這裡修建了黃河站。
  • 薦書丨民族的重建:波蘭、烏克蘭、立陶宛、白俄羅斯-「享書社」
    #民族的重建:波蘭、烏克蘭、立陶宛、白俄羅斯,1569—1999美國歷史學會喬治·路易斯·比爾獎 獲獎作品,對東歐民族演化中的微妙性、複雜性和重重矛盾做了精彩的、引人入勝的分析。2004年美國學會烏克蘭研究圖書獎 獲獎作品◎知名政治思想史學者塞繆爾·P.
  • 冷兵器在火藥面前不堪一擊,為何中世紀歐洲封建主還「專注」長槍?
    在歐洲的中世紀,這是一個政治文明較為黑暗的時代;但是東方文明的到來,促進了這樣格局的改變。尤其是中國的四大發明,更使得歐洲的發展出現了新局面。其中,火藥的傳入使得原有的騎士、封建主階層開始沒落。然而,別人能夠想到的事情,作為歐洲的封建主卻為什麼不使用火藥武器?這裡面有著怎樣的原因呢。
  • 冷兵器在火藥面前不堪一擊,為何中世紀歐洲封建主還「專注」長槍
    同時也正是因為鬥爭需求的不強烈,以及原有騎士勢力的強大,使得剛開始在歐洲火藥武器並不為被重視。所以說,作為中世紀歐洲的暴力武裝,騎士階級一直發揮著相對重要的作用。 (2)中世紀歐洲的封建主一直依靠著騎士勢力,對於火藥武器並不重視。
  • 薦書丨震撼世界15年,這本《塵與雪》美到令人窒息!
    薦書丨震撼世界15年,這本《塵與雪》美到令人窒息!這個歐洲有史以來最大的個人作品展,一經展出立刻驚豔了全世界。展覽現場,130張巨幅原作掛在空中,像一張張縮小的電影屏幕,而展出的作品更是美得令人窒息:這組作品的名字也很有詩意——《塵與雪》。同名紀錄片在2005年威尼斯電影節大放異彩。
  • 前所未有,巴勒斯坦公然指責法國討好土耳其,中東火藥桶被點燃?
    巴支援美國騷亂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了!以軍試圖佔土地由於多方的原因,沙特、阿聯等國正在試圖與以色列改善關係,這讓巴勒斯坦方面非常不滿,其與以色列的矛盾卻在增加,如今土耳其正在試圖把自己打造成中東的領袖大國,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尤其是在美國試圖從中東撤出的背景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