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青島市李滄區湘潭路街道老虎山公園門廊施工進入收尾階段,工程建設正有條不紊推進。
「現在社區環境越來越好了,出門就有老虎山公園、樓山河公園,以前家門口樓山河二支流就是條臭水溝,每年夏天是最難熬的日子,窗戶都不敢開,你看現在河兩岸違章建築都拆了,河道也整修一新,還新建了停車場,晚上沒事大家都願意來河邊走一走。」說起家門口生態環境發生的變化,土生土長的十梅庵社區居民韓先生一臉興奮。
彌補歷史欠帳,始終抓住民生工程短板
感受到變化的不止十梅庵社區,這兩年政府不斷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湘潭路街道轄區先後建設了老虎山公園、樓山河公園(東段、西段)、樓山河二支流公園、印象灣公園、大棗園文化廣場海綿工程,還有即將規劃建設的集購物、休閒娛樂、停車於一體的新的大棗園公園.....
公園更多了、天更藍了、空氣更新鮮了,老百姓投訴也少了,轄區PM2.5、PM10等環保指數從以往長期墊底位置逐步向中遊邁進,居住環境改變也讓群眾打心底對政府工作有了更大的支持。
破解項目難題,始終堅定違建拆除決心
「項目開頭拆遷難」,面對大量的民生項目,完不成拆遷一切都是空談,為破解「拆遷難」這一城市治理難題,街道堅持「紅梅香潭」黨建品牌引領,採取黨員帶頭、社區前置、全員參與,依法依規處置,並將基層治理探索的「初心、放心、貼心、用心、同心」「五心」應用在項目拆遷一線。
去年以來拆除各類建築1.75萬平方米,保證了老虎山公園等項目順利開工建設,解決了規劃九號線5家企業、規劃十號線8家企業歷史遺留問題。今年疫情期間,街道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拆遷,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拆除老虎山生態紅線內違建別墅6棟、2000餘平方米。
推動高質量發展,始終抓牢生態文明建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李滄北部新舊動能轉換重點區域的湘潭,始終堅持生態發展理念、堅守生態發展紅線,把生態建設責任牢牢抗在肩上,通過上下持續努力,不斷改善城市面貌。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啟動老舊小區物業建設和垃圾分類工作,徹底結束了老舊小區長期無物業管理的歷史,並在東南渠社區建設李滄區首座智能標準化垃圾分類收集站。
「好生態帶來好機遇」,隨著「抖音直播、小紅書電商」等網紅經濟項目落地,中合科技產業園等一批小微企業發展平臺不斷成長,為轄區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更大的活力。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曉帆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