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綠天藍!生態治理的湘潭實踐

2020-12-17 騰訊網

8月12日,青島市李滄區湘潭路街道老虎山公園門廊施工進入收尾階段,工程建設正有條不紊推進。

「現在社區環境越來越好了,出門就有老虎山公園、樓山河公園,以前家門口樓山河二支流就是條臭水溝,每年夏天是最難熬的日子,窗戶都不敢開,你看現在河兩岸違章建築都拆了,河道也整修一新,還新建了停車場,晚上沒事大家都願意來河邊走一走。」說起家門口生態環境發生的變化,土生土長的十梅庵社區居民韓先生一臉興奮。

彌補歷史欠帳,始終抓住民生工程短板

感受到變化的不止十梅庵社區,這兩年政府不斷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湘潭路街道轄區先後建設了老虎山公園、樓山河公園(東段、西段)、樓山河二支流公園、印象灣公園、大棗園文化廣場海綿工程,還有即將規劃建設的集購物、休閒娛樂、停車於一體的新的大棗園公園.....

公園更多了、天更藍了、空氣更新鮮了,老百姓投訴也少了,轄區PM2.5、PM10等環保指數從以往長期墊底位置逐步向中遊邁進,居住環境改變也讓群眾打心底對政府工作有了更大的支持。

破解項目難題,始終堅定違建拆除決心

「項目開頭拆遷難」,面對大量的民生項目,完不成拆遷一切都是空談,為破解「拆遷難」這一城市治理難題,街道堅持「紅梅香潭」黨建品牌引領,採取黨員帶頭、社區前置、全員參與,依法依規處置,並將基層治理探索的「初心、放心、貼心、用心、同心」「五心」應用在項目拆遷一線。

去年以來拆除各類建築1.75萬平方米,保證了老虎山公園等項目順利開工建設,解決了規劃九號線5家企業、規劃十號線8家企業歷史遺留問題。今年疫情期間,街道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拆遷,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拆除老虎山生態紅線內違建別墅6棟、2000餘平方米。

推動高質量發展,始終抓牢生態文明建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李滄北部新舊動能轉換重點區域的湘潭,始終堅持生態發展理念、堅守生態發展紅線,把生態建設責任牢牢抗在肩上,通過上下持續努力,不斷改善城市面貌。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啟動老舊小區物業建設和垃圾分類工作,徹底結束了老舊小區長期無物業管理的歷史,並在東南渠社區建設李滄區首座智能標準化垃圾分類收集站。

「好生態帶來好機遇」,隨著「抖音直播、小紅書電商」等網紅經濟項目落地,中合科技產業園等一批小微企業發展平臺不斷成長,為轄區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更大的活力。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曉帆 報導)

相關焦點

  • 想了解生態司法?法官帶你get!天藍、水綠、山青,還有一件「五器」
    龍巖市兩級法院自建院之初,就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做生態環境保護的守護者,形成了生態司法「五器」保護模式和生態審判「三三」機製做法,為水綠、山青、天藍和美麗龍巖畫卷不斷鋪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善提煉,鑄造生態司法「五器」8月26日上午,武平縣下壩鄉美溪村村委會門口,早早聚集了一眾村民,都在看啥熱鬧呢?
  • 山青、水碧、林鬱、田沃、湖美、草綠——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
    我市作為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年多來,全市上下堅決扛起重大政治任務,抓住重大歷史機遇,全力推進試點工程實施,其帶來的階段性成效加速顯現。固山,挺起「山之脊」。我市加強泰山石保護,關閉取締大型石頭存放和交易場所,236家經營業戶、10193塊大型石頭,全部完成封存、收回協議籤訂及建檔工作。
  • 固原繪製山青水綠民富畫卷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固原市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改善生態環境作為生命線來守護,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工程來抓,全力推進森林生態、溼地生態、流域生態、城市生態、農田生態「五大建設」。歷經40餘載不懈植綠,固原市森林覆蓋率由「三西」建設之初的1.4%提高到現在的28.4%,高於寧夏13.2個百分點,林草覆蓋度達73%,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16%提高到73%,年平均降水量由282毫米提高到492毫米。
  • ...為底,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展現大國擔當 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從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列入「十三五」「十四五」規劃,到大力實施綠色發展理念,堅定參與和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以中國的山青水綠、海晏河清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實質貢獻;從把「汙染防治」作為三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來抓,到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把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主動提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力爭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全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守護好我們共同的藍色星球
  • ...高質量發展】專家點評:提升生態空間「顏值」 建設山清水秀陝西
    大秦嶺研究院副院長 趙國平「十三五」時期,陝西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紮實推進三北防護林、長江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在探索實踐中形成了「秦嶺保護模式」、黃土高原「延安樣本」和榆林治沙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天藍·地綠·山青·水秀
    記者 張曉鵬 攝天藍、地綠、山青、水秀,這無疑是一幅令人嚮往的絕美寫意畫。為了讓烏蘭察布早日入「畫」,成為畫之主角,並在這幅美輪美奐的寫意畫中盡展昂然神韻,渴望高質量發展的烏蘭察布人,眾手擎筆,飛揚墨彩。
  • 天藍水綠新生態 經濟環保兩相宜 兩美岱山展開新畫卷
    只有堅持開發與保護並舉的方針,只有堅持生態立島、綠色興島的發展思路,才能真正走出一條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近年來,岱山生態建設成效明顯,環境保護能力明顯增強,轉型升級有序推進,美麗經濟如花盛開,一幅「天藍水綠新生態,經濟環保兩相宜」的兩美岱山新畫卷正在這裡徐徐展開。
  • 湘潭日報評論員:堅定不移朝著建設「六個湘潭」目標闊步前進_時政...
    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堅決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精神,結合湘潭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深化「六個湘潭」建設的發展目標,即在「十四五」時期全面建設實力湘潭、創新湘潭、文化湘潭、幸福湘潭、美麗湘潭、平安湘潭,這是對標對表中央要求、深入落實省委「三高四新」戰略的重大決策,是立足湘潭發展新實際、新特徵、新機遇、新潛力、新使命所作出的現實選擇,順應了湘潭300萬人民的共同心聲和更高期盼。
  • 天藍地綠水淨 臨沂鐵腕治汙生態建設顯成效
    原標題:天藍地綠水淨 臨沂鐵腕治汙生態建設顯成效臨沂是革命老區,傳統產業佔比大,區域環境汙染曾經較為嚴重。
  • 生態底色譜就幸福曲|習水縣「生態+」模式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
    推行流域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堅持「逐步推開、政府主導、企業自主、綜合治理、各負其責」的原則,制定了《習水縣赤水河流域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改革方案》,全力推行PPP治理模式。  探索推行了流域GEP考核研究。以開展生態系統生產總值考核研究為核心,在習水段實施生態系統生產總值考核體系研究。並在2016年國際生態論壇貴陽論壇上第一次發布。
  • 河南嵩縣推進水生態修復 河湖變身「聚寶盆」
    自2018年8月以來,嵩縣投資20餘億元,開展環陸渾湖生態治理,對環湖汙水進行截汙治汙,對環湖違建進行拆除,對溼地、山體和林地進行修復提升,建設環湖親水綠道和灘地綠道,去年底,河南陸渾湖國家溼地公園順利通過驗收。
  • 生態司法丨全國首創生態環境技術調查官制度 打造生態司法治理新樣本
    生態環境技術調查官制度,是指法院在審理涉生態案件中,聘請生態領域專家擔任技術調查官,全程參與案件審理,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更高質量落地見效。該制度系全國首創,填補了生態環境審判技術輔助制度空白,破解了生態修復難以落地的堵點,真正形成誰破壞誰修復、在哪裡破壞就在哪裡修復的生態司法治理實踐新樣本,獲得最高人民法院肯定推廣。
  • ...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南京目標明確——走在前列,讓城市山青水綠...
    南報融媒體記者 張華 攝政府工作報告原聲「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汙。深化重點地區大氣汙染治理攻堅。加強汙水、垃圾處置設施建設。加快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嚴懲非法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行為。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 湘潭城發集團各子集團:聚焦主責主業 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
    科學施策推進度,創造項目建設「湘潭速度」。芙蓉大道北二環與團山鋪改造項目在6個月時間內完成產值3.3億元,整體工期比合同工期提前158天,跑出了工程建設的「湘潭速度」。項目在資金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創新資金籌措方式,最終實現了10月23日同步通車。  環境治理有成效,助力「宜居湘潭」建設。
  • 厚植生態底色 共享綠色福祉—「十三五」以來西藏林草工作綜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主要內容,提出了綠色發展新理念,明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總要求。「十三五」期間,自治區林業和草原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兩條主線,嚴格保護和修復森林、溼地、荒漠植被和生物多樣性,大力推進林草重點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建設,積極發展林草產業,深化林草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讓賈汪變「真旺」
    三年來,賈汪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大力推廣潘安湖生態修復治理經驗,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成功獲批國家級生態修復示範區。如今,全國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級生態修復示範區已成為大美賈汪新標籤。
  • 做「生態衛士」當「勿以善小而不為」
    做生態衛士,秉守生態理念,為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添磚加瓦,是每一名黨員幹部和百姓群眾的職責與義務。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才能有經濟社會、文明生活的持久運轉。然生態衛士從來就不是「高大上」、遙不可攀的概念,而是一枝一葉、點滴之間的落實落細。積跬步致千裡,匯小流成江河。建設美麗綠色的生態中國,唯有人人從實踐中擔當起來、從生活中勇毅改變,以嚴格律己、恪守準條的信念,築牢生態守衛的鋼鐵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