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山翠峰高冷茶
說到翠峰,不喝茶的人沒什麼感覺,嗜喝高山茶的可能精神就來了。
「翠峰高冷茶」對於高山茶愛好者就是如此的有吸引力,不管是香氣、茶韻、回甘,翠峰高冷茶在臺灣高山茶區都居於領先地位,可說是梨山茶的極品。
從產業道路進入,沿途可看見許多漂亮、整齊的茶園,約30分鐘就可以抵達翠峰茶區。這裡的茶種主要為青心烏龍,海拔高度很高,冬天、春天時有降雪,茶葉只有採收春冬兩季。也因為海拔高度高,常年處於低溫環境,茶葉生長慢且常受白雪洗禮,因此口感一流,非常受到喜愛。仁愛鄉的土壤屬於黃壤類,含微酸性,土質疏鬆,極適茶樹生長。此區茶葉具有色澤翠綠鮮活、滋味少澀甘醇、香氣淡雅、湯色為蜜綠透黃及耐衝泡、茶湯鮮美,清甜滑口等的特色。
2020年春茶選用5月上旬的茶葉。生長期翠峰地區遇到霜害,產量2成,但品質相當不錯,是好於平均的一季
翠峰茶:從公路14甲線經清境在17.5 k處左轉,海拔高度1600-2100公尺,也有18.5k右轉而下(以前是蔬菜區),當地茶農為區別→則叫「合歡山茶」,海拔高度1900-2100公尺。
未經發酵的茶,香氣類似菜香型。
經過輕輕發酵,如20%左右,就會變成花香型,
再重一點發酵,如30%左右,就會變成堅果香型,
而達到60%左右,就會變成熟果香型,
若其全部發酵,就會變成蜜香型。
梨山茶的特色
梨山高山茶與平地茶或低海拔的茶菁,在茶質上先天是不用比較的,
緯度較北一定會有更好的茶質表現,緯度較北及海拔較高的地區所產的茶葉,
香甜度原本就較高,若製作時發酵度掌握的恰當,飄渺的花香或熟蜜的果香,
喉韻與綿長的輕盈回甘是絕具其特色。
華崗廠和翠巒諸茶廠所制梨山茶和福壽山的茶葉相較,
最大的區別是茶葉葉片的厚度和茶湯滋味的不同,
福壽山的茶有一股特殊的滋味,類似醍醐味,因為海拔相差近800公尺。
若以柔軟度來說,緯度越北的柔軟度越明顯,因此翠巒的茶要比翠峰茶的柔軟度高,
但翠峰又比紅香的柔。翠峰與紅香的茶區是隔山溝相向的茶區,
香氣與滋味有非常明顯的差異,故喝茶稍有些經驗者不難分辨。
臺灣自從1980年開始陸續種植高山茶,坊間也於1984年以後流行高山茶,
短短時間高山茶持續在臺灣風靡了整個茶葉市場,誰說茶葉市場不風靡高山茶?
高山茶區因受地理環境影響,經常雲霧瀰漫,製作高山茶經常發酵不足,
帶菁味的茶湯成了新標準,只要適合青心烏龍生長,海拔再高,都有人種植,
帶菁味的茶湯,七次以上的泡水,不加任何火侯的原味,是一種流行,
除了文山、木柵二區,臺灣是高山茶的天下,而梨山地處南投縣的最北端與臺中線、花蓮縣交接,
大陸型氣候特別顯著,製作出的茶葉極少有因萎凋不足所帶來的生澀與臭青感的,
這也就形成了梨山茶倍受歡迎的主因。
但個人覺得,梨山茶的最大特色是其比輕發酵更重一些的發酵香最為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