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的饅頭是不一樣的東西?中國人到日本容易誤會的11個日文單字

2020-12-03 金時帶你看日本

日本和中國同為東亞國家,在文字發展或是習慣上都能窺見相似之處,使得日本成為中國人最喜愛前往的地方之一。不過其實日本光是文字上就有許多會令中國人誤會的部分了,有時候就算發音、文字與中國人認知中的事物類似,但背後意思或是根本是不同東西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這回就搜集了一些中國人到日本旅遊時可能會誤會的日文單字,一起來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曾經會錯意吧!

◇饅頭(まんじゅう,manjyu)◆日式包餡和菓子會一點日文的話可以發現這個單字的日文唸起來和「饅頭」頗為相似,漢字也和中文的饅頭一樣,但是基本上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日本的「まんじゅう」是一種包著豆沙餡的日式和菓子,外皮薄味道甜,適合配茶當點心吃。此外除非專程去找,不然日本一般是沒有中國人想像中不含內餡、味道單純的「饅頭」這種食物的哦。

◇お湯(oyu)◆熱水中文的「湯」是指有味道的液態食物,但日文的「湯」是指熱水的意思,所以如果在日本餐廳和店員點了「お湯」,那只會得到一杯熱開水,並不是中國人想像中的熱湯。此外日本人熱愛泡澡,所以在日本傳統的澡堂「湯屋(ゆや)」或是泡熱水澡的日語「お湯に入る」中都可以看到代表熱水的「湯」字出現。

◇マヨネーズ(mayoneezu)◆日式美乃滋有中國家庭會用美乃滋來做色拉,所以很多中國人便以為日本的美乃滋和中國的美乃滋應該是一樣的東西,但其實兩者的味道且用途也完全不同!會有這差異是因為中國人習慣將「桂冠色拉醬」俗稱為「美乃滋」,久而久之便以為美乃滋應該要是甜的,但其實真正的日式美乃滋是鹹的且大多用來當作沾醬居多。

◇レモン/ライム(lemon/laimu)◆萊姆/檸檬中國人都認為綠色的是檸檬、黃色的是萊姆,但其實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以及日本都是黃色的是檸檬、綠色的才是萊姆,和中國完全相反,可要多注意啦。

◇芋(imo)◆地下根莖類食物總稱中國人在日本看見「芋」腦中肯定都會想到紫色的芋頭,但其實在日本「芋」是泛指地下根莖類食物的總稱,最常用來指稱地瓜、番薯類。其它像馬鈴薯「じゃが芋(ジャガイモ)」、芋頭「裡芋(サトイモ)」、山藥「山芋(やまいも」等等,也能從日文看出它們是屬於根莖類食物的一種。下次在日本看到「芋」可別再直覺認為是芋頭啦。

◇人參(ninjin)◆紅蘿蔔最容易受中國人誤會的絕對就是這個「人參」,由於紅蘿蔔的日文漢字和中國的常見補品「人參」極為相似,不少到日本玩的人都曾經會錯意過。而中國人所誤會的「人參」的日文其實是以「高麗人參」、「朝鮮人參」來表示。

◇高菜(takana)◆芥菜在日本料理餐廳常見的「高菜」在日文裡可不是高麗菜,而是口感較為韌實的芥菜。在日本經常作為醃漬小菜出現在餐點中。

◇汽車(kisha)◆蒸汽火車 在日本如果打開地圖APP找路時有時候會看見寫著「汽車道」的地方,中國人第一眼都會以為是一般四輪汽車的行駛道路,但在日本「汽車」是蒸汽火車的意思,所以以「汽車道」為名的道路其實是表示該路段在過去曾為蒸汽火車行駛道路的意思哦。

◇外人(gaijinn)◆在日本的外國人在過去的日本會用「外人」來稱呼在日本的他國人士,而現今「外人」則是「外國人」的簡稱及俗稱,沒有像中文一樣負面意涵那麼強烈。雖然現在已經比較少看見日本人用「外人」來稱呼外國人,不過或許還是有些日本人會將這個詞當作否定含義使用,因此究竟使用這個詞的日本人背後心態如何可能還是要憑前後文或是說話語氣來判斷了。

◇先生(sennsei)◆對具備學術知識的專業人士的敬稱中國人或多或少有在日劇中看過「先生」這個詞,不過這個詞的中日文意思其實含義大不同。中文的先生只是單純對男性的尊稱,但日文是對具備學術知識的專業人士的敬稱,例如老師、醫生、律師等等。

◇丈夫(joubu)◆牢固、堅固中文的丈夫是夫妻中的男性角色稱謂,但日文的「丈夫」是指一個形容詞,表示堅固、耐用的意思,中國人熟悉的「大丈夫」基本上也是從這個含義而衍生出來的,表示安全、安心、可靠。

結語

這些單字基本上都是曾到日本觀光旅遊或是在日本生活過的中國人的自身經驗,也能夠從這些地方看出中日文化及習慣上的不同。下次到日本旅遊時如果遇到碰到上述單詞,記得提醒自己以及周遭親友這些東西和中國人一般認知中的可是不一樣的喲!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到日本容易誤會的11個日文
    這次,我收集了一些中國人去日本旅遊時可能會誤解的日文話,讓我們看看他們是否誤解了。饅頭(,滿江紅)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日文,你會發現日文這個詞聽起來很像「饅頭」,而漢字和中文饅頭一樣,但基本上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日本「」是一種日風味的豆沙餡,皮薄味甜,適合搭配茶點。此外,除非你專程去找,否則在日本一般不會有中國人想像中的沒有餡料、口味簡單的「饅頭」。
  • 日本「丈夫」與「小三」意思跟你想的不一樣!容易誤會的日文單字
    學習日文時,漢字單字有時候會讓人困擾,因為意思跟中文完全不同!像是日文裡,也有「丈夫」與「小三」這兩個單字,但是意思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樣。小編就來解析給大家聽!▋日文的「丈夫」,不是老公的意思!不過日文裡的丈夫,意思與中文完全不同。日文的「丈夫じょうぶ」,意思是強壯、結實的意思。形容人的身體強壯,可以說「丈夫な體」,形容紙袋很結實不容易壞,可以說「丈夫な紙袋」。所以日語的「丈夫」不是用來指已婚男子,而是形容詞,形容人或物體可靠,不易壞。那麼,「老公」的日文該怎麼說?
  • 日本女士:你們中國人真是重口味還吃這種東西,國人:誤會誤會
    我們知道,中國的美食是世界聞名的,因中國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甚至國內的人們都很難完全品嘗到我國的所有美食。因為倘若你想吃到最地道的特色美食,那肯定是要去到當地才可以的,川菜你就得跑去四川吃,羊肉串你還得大老遠跑去新疆吃。
  • 這些英文在日本的意思和你想的不一樣?外來語詞彙中日應用大不同
    這次要介紹一些與原本英文詞意或者普通中國人認知中意思有些差別的日文外來語,看看有哪些有趣的不同點吧!※以下內容僅基於個人的日文學習與日本生活經驗所作◆流行用語◇スタイル(style)Style在英語及中文裡是指一個人的行事或穿衣風格,有時也會有人說「not my style(不是我的菜、我沒興趣)」之類的用法。
  • 17個無法翻譯只能心領神會的日文單字
    世界各國有著各自的語言,除了文法、語法、發音的不同之外,詞彙上也反映了一個國家或是民族的個性與習慣,有時候光是從一個語言的單字就能發現使用該語言的人們的思考邏輯與模式,擁有悠久豐富歷史的日本也何嘗不是如此。這次整理了17個中文沒有直接對應詞的日語單字,來看看你是否能跳脫中文框架,用心領神會的方式來了解這些詞彙的意涵吧!
  • 日語「勉強」「泥棒」意思跟你想的不一樣?5個讓人超意外的日文
    日本也使用漢字,但有很多漢字的單字意思跟中文完全不同!像是日文的「丈夫」的意思是結實,就跟中文不一樣。去日本旅遊時不注意的話,會產生許多誤會。「樂吃購!日本」這次要介紹5個日本常用,但和中文意思不一樣的日文單字「勉強」、「迷惑」、「検討」、「泥棒」、「看病」,看完這篇文章就不怕鬧笑話啦!▋為什麼漢字詞彙的日文,意思跟中文差這麼多?
  • 2020東京奧運比賽項目日語大全:必學日文單字一覽
    「SOMEITY」具有飛行能力,還能跟石頭、風說話,最厲害的是她用眼神就能移動東西!▋東京奧運比賽名稱、關鍵日文單字告訴你!鐵人三項:トライアスロンtoraiasuron「鐵人三項」又稱三項全能,是由三項運動組成的比賽。三項運動是「遊泳」、「自行車」、「短程馬拉松」,運動員需要連續完成這三項運動,體能與耐力非常重要。
  • 認得這10個日文漢字!日本點菜不求人!
    小編幫大家整理了10個日本菜單、點餐時常見的漢字單字,像是最常見的「定番」、「名物」、「放題」……只要記住了就不用緊張! ▋日本菜單不怕看不懂!10個必記單字告訴你! 日本旅遊時一定會用餐!進到店裡,就準備點餐吧!不管到哪種類型的餐廳,菜單上通常都會看到這幾個單字:「自慢」(じまんjiman)、「名物」(めいぶつmeibutsu)與「定番」(ていばんteiban)!
  • 同文不同義:日語對於中國人來說真的容易學嗎?
    而進入20世紀以後,日文的文體更是開始走向言文一致,日語中的漢語詞比例逐步減少。現如今,日語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否真的「易學」,恐怕還得打個問號了。例如,就下面這些單音節詞,他們已經意識到了中日之間的差異 (中文在先,日文在後,下同):早―朝 晩―暮 書―文 漿―汁 辣―辛 去―行 閑―隙 好―善 揖―押這種中日間的差異實際上體現了中文本身的文白關係,即中文已發展到了白話階段,而日文仍停留在「文」的狀態。
  • 10個深入中國的日文漢字詞彙
    除了「經濟」、「社會」、「主義」等,日本開始接觸西洋文化、改革維新時,將這些西洋單字翻譯成了日文,而中文則直接引用這些日文漢字做使用之外,現代生活中也不乏有許多漸漸深入中國的日文詞彙。這一次要介紹10個在中國能在生活中看見、聽見,甚至自己曾經使用過的日文漢字詞彙,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日文名詞悄悄地在中國扎了根吧!你一定碰過!
  • 10個深入中國的日文漢字詞彙
    除了「經濟」、「社會」、「主義」等,日本開始接觸西洋文化、改革維新時,將這些西洋單字翻譯成了日文,而中文則直接引用這些日文漢字做使用之外,現代生活中也不乏有許多漸漸深入中國的日文詞彙。這一次要介紹10個在中國能在生活中看見、聽見,甚至自己曾經使用過的日文漢字詞彙,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日文名詞悄悄地在中國扎了根吧! 你一定碰過!
  • 無印良品日本人竟不念「MUJI」!5個日本常見品牌念法教學
    日本自由行時,必逛 MUJI 無印良品!去東京、大阪,經常看到百貨公司「OIOI」。但你知道這些熟悉的品牌,日文該怎麼念法嗎?以下就幫大家介紹5個常見品牌的日文念法。下次說出這些名稱時,日本店員、日本朋友就不會聽不懂啦!
  • 日本人愛珍珠奶茶愛到自創新詞?有趣的「新口語日文」還有這些
    根據日本文化廳所發表的調查結果顯示,現在在日本學習日文的外國人約有23萬人以上,且每年都還在逐漸增加當中。以亞洲國家為中心,人氣持續攀升中的日文學習熱潮,也有不少人認為:「當自己的日文越來越流利後,就會開始希望能像日本人一樣使用更口語、或是流行中的新詞彙來做交談,能順口說出這些單字感覺還蠻帥氣的!」。而究竟在外國人之間,有哪些口語、俗語詞彙最受歡迎呢?
  • 那些容易被日本人誤會的中文,「棒」是批評、「酷」是罵人?
    日本的文字和中國的漢字有著密切的聯繫,日文當中有著許多的漢字,然而日文漢字的含義和現行中文的用法其實存在著許多差異,不僅是中文使用者看日文會覺得怪怪的,日本人看中文也是一樣!
  • 這三個姓氏聽著好聽還獨特,卻經常被人誤會成日本姓,真是尷尬
    文/一度歷史觀V這三個姓氏聽著好聽還很獨特,卻經常被人誤會成日本姓,真是尷尬中日之間的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漢唐時候,日本人就開始西渡來中國取經,從中原地區的文化裡面吸取了大量的元素,然後進行了加工,有的漢唐元素甚至被日本人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
  • 日文裡包含諸多漢字會學起來更容易嗎
    很多國人都覺得去韓國時,看不懂滿街的韓文,進飯店吃飯看不懂菜譜,只能靠猜,很不方便。相比之下,到日本旅遊就方便多了,到處都有漢字,不懂日語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自由行基本沒問題。在日本的大城市,去便利店和超市買東西,基本上不需要說話;進大眾飯店吃飯,店外有飯菜的模型,菜譜上有照片,點菜靠手指就行;免稅店一般都有懂中文的店員,標籤也有中文;再有一本旅遊攻略,旅遊幾天,即使不懂日語,基本上不成問題。可是,如果看到日本滿街的漢字,就認為日語簡單容易搞定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 ...總行位於日本岡山?日本的「娘」指的是女兒?這些都是日文「似曾...
    ——(日本)中國銀行沒有看錯,日本也有「中國銀行」。事實上,剛到日本時,因為有好多字「似曾相識」,會讓人倍感熟悉,直到最後,才發現誤會大了。由於都是漢字寫法,日本中國銀行被不少華人誤會是中國銀行設的分行,估計是被不少赴日的華人問詢得多了,日本岡山的「中國銀行」最近還特地出了告示進行說明解釋。
  • 日文口感清爽、酥脆怎麼說?日本超市商品包裝最常用的「擬聲詞」
    日本自由行去便利商店、超市必買零食糖果!但是,有時因為看不懂包裝上的日文,不知道從何買起。這次小編幫大家整理日本便利商店、超市商品包裝上常見的「擬聲詞」、「擬態詞」日文單字,只要知道形容口感或聲音的單字,就知道每項產品的口感還有味道,下次買東西就更方便啦!
  • 中日水果大對決!日本必吃VS中國常見日本卻不容易吃到的水果9選
    這回除了要介紹幾種日本特別有名的水果之外,還以水果為主題訪問了正在日本留學的中國農家子弟,請他分享幾種在日本不容易吃到、留學生活中天天想念的中國水果,土生土長於水果王國的中國人們一起來看看吧!首先馬上先來介紹幾款在中國特別享負盛名、中國人前來日本指定品嘗的日本水果!
  • 包含大量漢字的日語容易學嗎?
    中國人學日語的這份自信,在某種程度上也和日文中包含諸多漢字這一事實有關。然而,雖然中日之間的語言有著大量的相互滲透,但因為種種原因,許多日語中的漢字與漢語中的漢字「同文並不同義」,在歷史上也給中國人理解日語製造了許多障礙。而進入20世紀以後,日文的文體更是開始走向言文一致,日語中的漢語詞比例逐步減少。現如今,日語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否真的「易學」,恐怕還得打個問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