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尋覓覓,原來解脫、成佛的方法就是它!

2020-12-16 中佛網

對每個眾生都要結善緣,不要結惡緣。善緣、惡緣都在自己的心,我們一定要時時觀察自己的心,對每個眾生都要有一顆好心、一個好願。這個特別重要!

佛和佛不一樣,有的佛眷屬特別多,成就的人也特別多,因為他們在因地的時候,在修行的過程中,跟很多很多眾生結了善緣。我們都是修大乘佛法的人,我們學佛、修行唯一的目的就是度化眾生。如果我們現在在因地的時候,不跟眾生結善緣,甚至還結惡緣的話,以後我們成佛了也無法救度他們。眾生都有煩惱,都有痛苦,根源是什麼?根源就是無明、我執。只有你成佛了以後,給他講經說法,才能讓他了解斷除無明我執的方法。你現在已經跟他結上善緣了,所以那時候他能聽你的話,能對你有信心,按你的要求去做。如果因地時善緣結得少,將來成佛轉法輪的時候,他們不能成為你的眷屬和弟子,他們也不能跟你學、跟你修,你也救度不了他們。

我們現在對每個眾生都不能結惡緣,一定要結善緣,多多地結善緣。一定要發好心、好願。送給他東西的時候你就發願:願他也能學佛、也能修成,願我成佛的時候第一個能度他,願我成佛的時候他能成為我的眷屬、弟子,讓他學佛修行,讓他解脫。你接受別人的東西的時候,這也是一種緣,你也要發願:願我以後成佛的時候,他能成為我的眷屬,我的好弟子,讓他學佛修行,他也能成就,也能成佛。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結善緣。

現在我們周圍有很多人不學佛修行還誹謗佛法,勸也勸不動。這個時候我們不能恨他們,不能怨他們,一定要可憐他們、慈悲他們,發好心好願:願我將來成佛的時候,第一個度他們。你看那些眾生那麼顛倒、痛苦,現在我們無法救度他,無法幫助他,怎麼辦?我們從心裡默默地發願:願在他們的相續中也能夠早日生起出離心、菩提心,能夠早日證悟大圓滿法的境界;我成就了、成佛了,第一個度化他。只要默默地發願、發心,這樣就結善緣了。多多地結善緣,等你成就了,你就能度化很多很多眾生。現在你不發願,成佛的時候也沒有眷屬,自己的淨土中只有一個人,多孤獨啊!

一定要把心放平、放正,我們應該跟每個眾生都結個善緣。我們對所有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眾生,都不能有貪嗔痴,不能嫉妒、傲慢、煩惱、分別,一定要發一個好心。這都是修行啊!結善緣肯定能得到善報,他們生生世世都會成為我們的好朋友,都會幫助我們,不會傷害我們。如果我們跟他們結惡緣了,那我們肯定要感受惡報。現在有的人對我們不好,誹謗我們、傷害我們、欺騙我們,這就是因為我們以前跟他們結惡緣的緣故。現在惡緣的果報成熟了,我們應該歡歡喜喜地承擔,應該高高興興地還債。不能怨恨他們,否則又結上惡緣了,以後還要感受惡報。這就是輪迴啊!

常結善緣,這就是成就的方法,只有這麼做才能解脫、才能成佛。不管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不管對什麼樣的眾生都一定要結善緣,不能結惡緣。凡夫結惡緣特別容易,結善緣特別難,我們都一定要注意,一定要努力!

相關焦點

  • 大自在天(溼婆神)是如何成佛的?
    怎麼一下又說它是十地大菩薩,要紹隆佛統,證道成佛了?查了一下,這種說法不是瞎編亂造。它出處堅意菩薩的《入大乘論》,記載於《大正藏》中。這個堅意菩薩可不是無名之輩,他是龍樹、提婆之後大乘論第一人,大乘佛法的衛道士,生活於公元3世紀左右。
  • 到底什麼人能成佛?原來你就是佛!從容不迫成佛去
    主動就是心力的所在,現實生活中多數人是被動的,小時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長大聽領導分配工作,很少有主動的經歷,所以才有個說法兒,叫做某件事前要咬咬牙了。有一顆主動積極地信心,就是對治渺小提升心力的良藥,從容不迫積極主動地迎接萬象,才能更好的把控未知,安穩生活。
  • 佛教:成佛之道,心空成佛,它也是禪修的境界!
    不過,在中國的禪宗史上,被人念念在道,較為廣泛的就是「心即是佛」這四個字。只是,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呢?本文就來探討佛教文化,成佛之道,心即是佛,心空成佛,它也是禪修的境界!《達摩血脈論》中有云:「即心是佛,亦復如是。」從禪宗的初祖達摩大師開始,就教導人們,不要心外求佛,除此心外,終無別佛可得;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
  • 聽菩薩說|三種解脫的障礙
    很多外道有邪見,在相續中有一些不正確的見解,導致他們認為要苦修、要受苦,這樣才能消業,消業之後才能解脫。他們也講解脫,比如獲得梵天王的果位。有一種外道叫裸體外道,修行者是不穿衣服的,這是他們的一種修行方式。還有外道到恆河沐浴,認為這也是一種消業、解脫的方法。
  • 兜兜轉轉,尋尋覓覓,浮浮沉沉,似夢似真,一路行走,一路歌唱
    兜兜轉轉,尋尋覓覓,浮浮沉沉,似夢似真,一路行走,一路歌唱。其實也可以做一個綠城的朝聖者,可以不拜佛不承繼,永遠的感恩生活的賜予,便會取得最美妙美妙的祝願。
  • 我一直走走停停,尋尋覓覓,都只是為了和你相遇
    五、幸福需要自己去珍惜,生命如滄海一粟,且行且珍惜,我們就是懂得幸福的人。六、沒有誰對不起誰,只有誰不懂得珍惜誰。七、既然無法預知未來,那就快樂地過好每一天,前行的路上喻舟和你同路。九、不屬於我的東西,我不要,無論多麼刻骨銘心,在時間的面前都是回首時的淡塵輕煙,我在等著時間過去,它會如同歲月墳頭的荒草將一切往事掩埋,它總有一天會帶走我心心念念的人。十、人生有一點點甜,也有一點點苦,有一點點好,也有一點點壞,有一點點希望,也有一點點無奈,生活才會更生動更美好,更韻味悠長。
  • 三乘佛法修持,何謂法身成佛、報身成佛、化身成佛?
    後來才逐漸有了「二類」或「二姓」的區分,也就是聲聞與獨覺(又稱緣覺),前者是指在佛陀的教導下,透過聽聞佛陀教導,依法覺悟,習於共住。後者則專指出現在無佛之世,也就是無佛法時代,但受過去世習性,自然而然往解脫之道前進的,獨覺不與他人為伍,慣於獨居。二者生活習慣雖不相同,但透過修行,了解四諦的體悟與智慧以及追求解脫涅槃目標一致。
  • 等我老了覓一處解脫,離開滿是回憶的城
    愛不成佛,便是魔歲月本無情,,多情的是一顆未死的心,生命本無悔,悔的是太多的割捨不下,在愛的世界裡,飽含著太多的痛,痛到遍體鱗傷才清醒。愛的旅程,承載著太多的艱辛,無可奈何,天不能如心所願,歷盡滄桑,承載著太多的遺憾,愛不成佛,便是魔。
  • 在佛教中,修解脫法就能證解脫果嗎?
    《成佛之道》偈頌:中發出離心,涅槃解脫樂。認識到生死沒有解脫,就明白佛所說的「三界無安,猶如火災」是何等的正確,因此發心遠離三界,徹底解脫無始以來的生死死生,才能究竟解脫。對三界生起厭離之心,就會修集出離的法與行,這樣就能脫離生死,得到涅槃的解脫樂。
  • 真正成佛解脫者,是連佛也不成。無所謂佛,也無所謂魔,當下成就一切...
    我給自己倒了一杯甜茶,從窗戶上看出去,就是大昭寺,樓下是朝聖的人群,今天是周末,人很多很多,進大昭寺廣場需要排長隊過安檢。我感覺我懶散起來了,說來慚愧,我已經不再想要去用高壓鍋煮東西吃了,也不知為什麼時間突然變得有點快,早上九點左右起,晚上十點左右睡,中間喝壺甜茶曬會兒太陽,一天就過去了。
  • 淺釋大愚法師「解脫歌」
    大愚法師作的《解脫歌》,是步永嘉禪師《證道歌》原韻附和的一首歌。大愚法師平生著錄很少,除了《解脫歌》外,就是臨隱居之時不辭而別留下了一首告別詩。《解脫歌》很珍貴,把我們修法怎樣用功,怎樣證道都說得很清楚,對我們修道很有幫助。
  • 開顯解脫與一切智之道
    本期,在米拉日巴圓寂紀念之日 阿酷布姆與你分享尊者顯示解脫和成佛之道。 在他經歷坎坷的人生軌跡裡,既經歷過幸福的童年,也飽嘗了世間的寒涼,在光與黑、善與惡的掙扎中,米拉日巴艱難的走上了解脫之路。也正是因為經歷過凡人的掙扎和徘徊,米拉日巴才會經常對弟子說:「我乃一介凡夫,不過因刻苦修行,而得成就!」 首先,阿酷布姆製作了一張米拉日巴家族關係圖,為你更好了解大師生平。
  • 因果不空,度他人成佛就是度自己成佛
    每一個人修道,都應該結善緣,要對任何人都好,發願令每個人都成佛,所有的眾生都成佛。發這個願,無形中看不見,但是人與眾生心裡邊,都有一個磁場通著的,你看不見,但是你對他好,他默默中一定會知道的。應該對一切眾生都存一種度脫他成佛的心,我們每一個人若存這種心,到任何地方都有殊勝的佛緣。
  • 儒釋道中只有佛法把六道輪迴、十二因緣、跳出輪迴及成佛講清楚
    儒釋道中只有佛法把六道輪迴、十二因緣、跳出輪迴及成佛講清楚省庵大師:《儒》此方正教在儒宗,但盡今形後世空。好尋歸路思安養,莫認郵亭作故宮。淨土原從忠孝得,金臺上品奏元功。(摘自省庵大師淨土詩)【略解】儒釋道構成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國人乃至全世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
  • 《法華經》舍利弗得成佛授記
    貪嗔痴三毒是眾生最根本的煩惱,它能毒害眾生法身慧命,所以叫做三毒,也就是眾生的迷惑心,有了迷惑心,就會依惑造業、隨業受報。佛陀發心修道,就是為了斷除三毒煩惱,所謂妄惑斷盡、智慧圓滿,就能成佛。所以佛教徒被稱為沙門、「佛」稱為大沙門。什麼是「婆羅門」呢?
  • 淨空法師:成佛就是證得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的本體原來是自己
    我們人,容貌有差別,身體有差別,自性沒有差別,自性就是真心,沒差別。妄心有差別,妄心是念頭、思想,各人各人不一樣。佛用真心,真心沒有念頭,真心沒有物質現象,沒有念頭的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所以回歸到真心就成佛了。成佛就是證得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的本體原來是自己,不是別人!
  • 尋尋覓覓只為你,牛妹與貝爾的宿命之戰!
    而成為了異端兒以後,牛妹尋尋覓覓,只是為了與貝爾再次戰鬥。而這一場戰鬥,也是讓貝爾跟異端兒能夠成功脫身的重要一戰。不管赫爾墨斯怎麼安排,但是終究還是敗了,敗給早有預料的宙斯,敗給了貝爾的「親媽」芙蕾雅。這場激烈的戰鬥,在沒有任何人,沒有洛基眷屬等人的妨礙下進行。貝爾以及牛妹的宿命之戰,正式打響。
  • 史書上記載的真實事件,誦《普門品》得解脫
    而且,大型官修史書的嚴謹性遠超一般普通文章,它直接代表著官方的態度!對這個歷史事件的記載,它代表著一個國家在鼎盛時期的文化自信,也代表著史上最強的大唐盛世,對多元文化並存的開放態度和包容!看看對照一下徐義為什麼能脫離苦難,得到解脫?普門品裡說:「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系斷壞,即得解脫。」
  • 聽菩薩說|解脫靠自己
    佛可以給你教言,教你解脫的方法;上師可以給你解脫的竅訣,但這個方法、竅訣你要運用、珍惜,否則沒有用。好比你生病了,醫生給你開了藥,若是你不吃,再好的藥也治不了你的病;同樣,若是想擺脫輪迴、脫離痛苦,佛、上師給你的方法和竅訣,一定要運用,按這個方法修,按這個竅訣做,就可以獲得解脫。
  • 佛經常說解脫,到底怎麼解脫?
    大家都知道,是為了一個「苦」字,首先發覺的是生死老病的苦,繼之又發現弱肉強食的苦,以及為求生存的苦,人與人之間愛憎關係的苦;那些生理的苦,心理的苦,內在的苦,外加的苦,為了解脫這些苦的問題,他就毅然決然地出家了,他想從出家修行的生活中體悟出離苦的方法,終於,佛陀成道了,佛陀已悟到了解脫痛苦的方法了。這個方法要是演繹開來,那是說不盡的,如果把它歸納起來,也只有「緣生性空」的四個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