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沉吉野,甲午海戰中致遠艦真的這麼幹了嗎?其實都沒追上

2020-12-19 騰訊網

【軍武次位面】:風林火山

北洋水師,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但是因為落後的思想和政治因素,這支相對近代化的海軍最終只能成為守衛海岸線的一支近代化水師,而不是成為了一支縱橫大洋的海軍,但是北洋水師可歌可泣的戰鬥經歷卻一直被後人傳頌著,無論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的鄧世昌,還是吞食鴉片自殺的劉步蟾,亦或是將提督印截角作廢之後自殺殉國的丁汝昌,這些為國獻身的英靈們一直守候在新中國海軍身側,或許他們也沒有想到有一天中國自產的航空母艦會下水吧。北洋背負了太多的責任,歷史上也流傳著眾多不屬實的地方。

▲北洋水師無畏精神的代表——致遠艦

首先,電影《甲午風雲》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的一句開足馬力撞沉吉野,讓所有人熱血沸騰,的確作為一艘彈盡糧絕的穹甲巡洋艦,既無法充當編隊中的炮彈磁石,也不能擅離戰場成為人人憤恨的逃兵(沒錯,方伯謙!我說的就是你!),所以能夠成為武器的僅剩下排水量超過2000噸的船體了。

▲在《甲午風雲》中鄧世昌最重要的臺詞就是"撞沉吉野"

但是根據中國海研會著名專家陳悅老師根據戰況記錄的實時推演卻發現,在這次戰役中致遠艦和吉野號是背道而馳,鄧世昌如果想要撞到吉野號必須將船頭調轉180度。而當時的日本海軍編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以吉野號為首的第一遊擊編隊,另一部分是以旗艦松島號為首的日本聯合艦隊本陣,擁有的火力甚至要勝過吉野號帶領的遊擊編隊,所以在這次戰役中鄧世昌撞向的並不是吉野。

▲航速達到驚人的23節的吉野號巡洋艦

而且即使吉野丟給致遠艦去撞也是撞不到的,這艘巡洋艦的航速已經達到了23節,這個速度已經不是老舊的致遠艦能夠比擬的了,即使是剛剛下水的致遠艦的航速也僅僅只有19節,根本追不上吉野號巡洋艦,但是北洋水師將士們不怕犧牲的精神確實應該得到作為後人的我們傳唱。

▲吉野號在日俄戰爭中最終被春日號裝甲巡洋艦撞沉

其次,說到吉野號,有很多人認為如果慈禧沒有挪用海軍軍費去修園子,這艘排水量達到了4568噸的高速巡洋艦就會成為北洋水師的一員,對於這樣的想法我只能用一個英語單詞來形容 Naive!對於英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遠東的平衡,畢竟大陸制衡那一套英國人在西歐已經玩得非常熟練了,在日本海軍被扶持起來之前,整個遠東只有一隻近代化海軍,那就是世界第八的中國北洋水師,如果讓中國在購買到吉野號這艘先進的巡洋艦,將影響到英國在遠東的利益。所以在中國求購這艘巡洋艦的時候智利才會在英國人的指示之下多次提升價格,最終讓日本人拿到這艘戰艦。

▲北洋水師的中堅力量——定遠號鐵甲艦

有人認為北洋海軍航速慢對戰爭毫無影響,因為定鎮兩遠炮強甲厚,但是事實上正如同英國皇家海軍的約翰費舍爾爵士認為的那樣——速度將改變海戰,這個理論在黃海大東溝戰鬥中暴露無遺。因為存在燃煤質量低下、艦體老舊等問題,所以北洋水師的戰艦的航行速度根本無法達到戰艦的設定指標。比如平遠號重炮艦的設計航速可以達到10.5節每小時,但是在戰鬥中航速卻只有3-4節每小時,這也導致北洋水師從一字雁形陣到夾縫雁形陣變陣的失敗,如果北洋水師的變陣速度再快一點,發揮出定鎮兩遠的火力優勢,那麼海戰的結果將難以預測。

▲安裝有一門重炮的平遠根本跑不出自己應有的航速,而且與其說他是巡洋艦倒不如說是一艘淺水重炮蚊子船

黃海大東溝的戰敗不能歸罪與北洋水師,這場戰鬥的失利真的是非戰之罪,如果北洋水師使用的是高質量的燃煤,如果沒有落後的社會制度的拖累,如果能夠配備足夠的高爆彈和穿甲彈,如果定遠號開炮時沒能震塌飛橋導致丁汝昌摔傷間接導致指揮系統奔潰,最後的結果絕不僅僅是北洋水師五艘戰艦沉沒/擱淺,日本聯合艦隊五艘重創的結局,但是歷史是沒有如果的,我們只能記住曾經的傷痛並且砥礪前行,走向更光明的未來,而現在中國的海軍實力一步步增加,已經到了世界第二/三,而我們的對手也不再是擋在我們門前的日本,而是更為強大的美國海軍相信終有一天中國的藍水海軍能夠在大洋上馳騁和美國海軍面對面,而中國海軍正式那樣努力的。

相關焦點

  • 專家顛覆甲午海戰 致遠艦撞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
    專家顛覆甲午海戰 致遠艦撞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甲午海戰很多人都是通過一部《甲午風雲》的電影了解的那一段歷史,電影中的鄧世昌一句:目標吉野,衝上去撞沉它,讓很多人都牢記了那段悲壯的歷史,然而,多年以後
  • 甲午海戰,鄧世昌和致遠號沒有撞沉的吉野號,原來是這麼個下場!
    而在中日甲午海戰當中,大清的北洋艦隊面對崛起的日本聯合艦隊損失慘重。北洋艦隊雖然在戰術和戰略上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在裝備上不僅數量更少,而且中近程的火力密度很低,間接造成了甲午海戰的失敗。在這場海戰當中,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跡。其中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在戰艦無法挽回的情況下,下令衝撞日艦吉野號。
  • 甲午後,日本人火燒致遠艦模型狂歡
    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方形舷窗以及一枚關鍵的一門11毫米的10管格林機關炮、一枚152mm口徑的炮彈德不孤,這些都是這三艘沉船中致遠艦所獨有的。但要確認它是致遠艦還需要更直接的證據。今年9月17日,在水下發現了瓷盤碎片,9月18日打撈出水,經過拼接復原後,出現了帶有「致遠」字樣的艦徽,再加上之前的諸多間接證據,就可確認這艘沉艦就是致遠艦。
  • 還記得電影甲午風雲裡的吉野號嗎,它差點成了北洋水師的一員
    電影《甲午風雲》電影甲午風雲中鄧大人命令致遠艦撞沉吉野的一幕令小夥伴們熱血沸騰。 致遠艦復原CG圖其實吉野號和致遠艦有很近的血緣關係。雖然兩艦設計者不同,但前者沿襲了前者的設計思路,並作了升級整合,噸位增加,航速更快,火炮為速射炮。
  • 顛覆認識:鄧世昌駕艦沒有撞向吉野號
    「撞沉吉野」,因為電影《甲午風雲》讓中國人記住了鄧世昌和他的致遠艦,以及最後試圖衝擊吉野的行動。但由知名甲午史專家、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和他的團隊通過兵棋推演發現,致遠艦撞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陳悅的最新發現,目前已經引起了日方專家的關注,並對此展開研究。
  • 甲午戰史專家新發現:鄧世昌駕艦未撞向吉野號
    紀錄片《甲午》目前正在央視播出,攝製組遍尋中、日、英三國,尋找有關這場戰爭和北洋海軍的遺蹟。華西都市報記者獲悉,此次劇組探訪了日本橫須賀市的三笠公園,這裡有一件來自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的遺物:致遠艦的機關炮。致遠,是北洋海軍中,中國人最熟悉的由鄧世昌駕駛的軍艦。「撞沉吉野」,因為電影《甲午風雲》讓中國人記住了鄧世昌和他的致遠艦,以及最後試圖衝擊吉野的行動。
  • 定遠艦鐵甲出水!126年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到底輸在哪裡?
    中國人自製的"平遠"艦,在甲午海戰中中數彈而完好無損,經受住了大海戰的考驗。中國的海軍學堂畢業生,和當時日本的海軍相比,素質相當高。連在中國海軍中擔任指導的英國人都承認:"中國海軍,其操縱也甚精,其演炮也極準,倘與日本海軍校,中國未嘗或遜。"以炮術論,日本海軍的命中率約佔百分之十二,而中國海軍命中率約為百分之二十。
  • 鄧世昌真有把握撞沉日本的吉野號嗎?鄧公的心裡其實非常的明白
    我們從兒時的歷史課本之中,就知道了在一百多年以前的那次甲午海戰之中,我們的民族英雄鄧世昌在最為危難之時刻,在自己的致遠號已經受重傷的前提之下,率領全船以最快的馬力向日本的主力戰船吉野號撞擊的歷史故事,當時對於鄧公之偉大,記憶非常的深刻,對於那句「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的輓聯也是記憶猶新!
  • 甲午海戰:哪怕再打100次,日本也是戰勝方
    甲午海戰前,日本艦隊總噸位已經達到了4萬多噸,超過了北洋水師的3萬多噸。為了對付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號、鎮遠號,日本特地請了法國艦船設計師白勞易設計了嚴島號、松島號、橋立號「三景艦」,三艘艦艇在性能上都超過了北洋水師。
  • 玉石俱焚,甲午海戰鄧世昌為何要指揮致遠艦撞向吉野號
    更不惜重金聘請外籍教員和德國軍官指導培訓,甚至為每艘鐵甲艦都配備了德國參謀。這一時期的北洋水師,不僅擁有鎮遠艦、致遠艦等當時世界上頂尖的主力戰艦,海事人才更是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諸如鄧世昌等青壯派新式海軍人才成為北洋水師的中堅力量;這時候的北洋水師,說是東亞第一也不為過。然而好景不長,清朝頑固派眼界短淺,認為北洋水師氣候已成,便不再對其傾注精力財力。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在我們很多人印象中,晚清政府腐敗無能,軍隊不堪一擊,列強一恐嚇,就籤訂條約、割地賠款。其實,大清也有風光的時候,洋務運動後李鴻章組建的「北洋水師」,戰鬥力在世界上名列第九,亞洲第一。可笑的是,這艘船就是後來鄧世昌拼死也沒撞沉的——「吉野」號!當時的日本,為了建造海軍,舉國捐款,日本天皇皇后把首飾都捐了,日本銀行超量發行國債,透支未來的錢,全力打造軍艦。可以說,如果甲午海戰日本敗了,光是國債就能自己崩潰,所以日本賭上國運,要搏一票大的,打敗大清搶到銀子!
  • 沒有被鄧世昌他們撞沉的「吉野」號,後來的下場是怎麼樣了?
    「吉野」號的加入,令日本海軍如虎添翼。這是一艘先進的大型軍艦,其排水量高達4150噸,艦長達到109.73米,核載編制360人,艦上最受人矚目裝備的是當時堪稱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口徑速射炮,其有效射程達到了8600米,射速7發/分鐘。另外,「吉野」號還有多達5具的14英寸魚雷發射管,和艦首水下鋒利如刃的撞角,這些,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海軍裝備。
  • 鄧世昌想要撞沉的「吉野號」戰艦,後來下場如何?
    1894年(光緒二十年)9月17日鄧世昌在和日本人爆發的「黃海海戰」中,為了能夠撞沉敵人的「吉野號」主力艦,對全體官兵說: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如今之事,有死而已。然後駕駛「致遠艦」撞向「吉野艦」試圖同歸於盡,但遭到敵人的猛烈轟擊,其中一枚炮彈擊中「致遠艦」,鄧世昌因此飲恨而終,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殉國。
  • 致遠艦殘骸中發現一物,證明鄧世昌不是要撞擊敵艦,而是另有所謀
    譬如致遠艦在被敵艦重傷後,炮彈也消耗沒了,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立刻登上駕駛臺,操控致遠艦向日本艦吉野號衝去,打算與敵艦同歸於盡,就在致遠艦即將衝撞到吉野時,不幸被敵艦魚雷擊沉,全艦包括管帶鄧世昌在內246人英勇犧牲,只有7人獲救倖存。
  • 他生為人傑死亦鬼雄,駕駛致遠艦撞向敵艦,守護國家最後的尊嚴
    這些都源於晚清政府的無能,沒有辦法,他們沉迷於享樂,對世界的發展視而不見,雖然有一些大臣察覺到世界發展不可逆,但是他們沒有勇氣去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所以沒有辦法,就算是洋務運動也是以失敗告終了。封建王朝就是這樣落下了帷幕,一切都過去了。雖然在清政府統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一直處在被壓迫被剝削的地位上。
  • 躍言:在英國拜謁北洋水師故勇墓,看到一張山東艦照片
    這兩人都是福建船政學堂畢業,接受西式海軍教育,精通英文,也是同一批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中國海軍軍官中的佼佼者。 1881年8月17日,他們兩人分別指揮超勇、揚威從紐卡斯爾起航駛往中國。時任中國駐英公使曾紀澤特意從倫敦趕來,親自在軍艦上升起了代表中國的龍旗。
  • 當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艦隊輸在什麼地方呢?
    甲午海戰是鐵甲艦時代,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這場海戰中,被認為實力更強的北洋海軍卻慘敗在日本艦隊手下。利薩海戰作為鐵甲艦時代的開篇海戰,義大利和奧地利雙方都有幾艘鐵甲艦參戰,但是由於他的過渡時期色彩,他也迷惑了很多國家,一定程度上引偏了海戰理論的發展。
  • 專家:甲午之後 日本數萬人火燒致遠艦模型(組圖)
    專家:甲午之後 日本數萬人火燒致遠艦模型(組圖) 2015年10月08日 08:59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當時日本媒體報導的火燒定遠、致遠模型的照片。
  • 甲午海戰為何一敗塗地:解析甲午之戰前中日雙方陸海軍軍力對比
    上圖是甲午之戰日軍在旅順屠殺我國人民的圖片,落後就得挨打吾輩需自強。 三艘穹甲巡洋艦致遠靖遠濟遠,都是英國廠出來的姊妹艦,總噸位都是2300噸,前兩艘配備25門火炮,濟遠裝備18門,也都是210mm主炮,致遠就是大英雄鄧世昌的艦艇,致遠也是北洋水師裡航速最快的艦艇
  • 甲午海戰的失敗主要原因還真不是艦船不如日本,主要誤解在這裡!
    戰鬥過程中,丁汝昌身負重傷,由右翼總兵「定遠」艦管帶劉步蟾代替指揮。北洋艦隊大部分官兵都能英勇戰鬥,奮不顧身。「致遠」管帶鄧世昌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致遠」艦多處受創,船身傾斜,彈藥將盡。鄧世昌見日艦「吉野」十分猖狂,毅然下令開足馬力,準備用衝角撞擊「吉野」,與敵同歸於盡。「吉野」慌忙規避,並發射魚雷。「致遠」不幸中雷,鍋爐爆炸,約於 15 時30 分沉沒,鄧世昌等 250 名官兵壯烈犧牲。「經遠」也中彈起火,管帶林永升浴血奮戰,不幸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