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說陸軍方面甲午戰爭的清軍主力以剿滅太平軍和捻軍的淮軍為主,日軍方面就是日本編練的學習西方先進軍事後出來的新軍。
上圖是甲午之戰日軍在旅順屠殺我國人民的圖片,落後就得挨打吾輩需自強。
武器裝備方面:清軍裝備的主要步槍是毛瑟1888式又叫委員會步槍,就是之後的老套筒,還有哈乞開斯步槍,快利步槍,馬克芯機槍,加特林機槍,克虜伯鋼炮。
日軍方面裝備:主要裝備村田18年式單發槍。甲午戰爭中,鬼子陸軍多數均使用這種當時工業落後的日本生產的二流步槍,性能遠不如連發毛瑟。火炮方面清軍已經是使用新式的克虜伯鋼炮,日軍還在用舊式青銅火炮。
但是清軍方面雖然在武器裝備上更新換代,但是整體的軍事制度和戰略戰術還停留在封建社會作戰那一套,因循守舊,而且李鴻章用人失當,主帥葉志超貪生怕死,最後平壤潰敗他其罪當誅。而日本軍隊接受了西方的軍事制度和戰略戰術已經一隻腳已經邁入近代化。兩軍作戰,武器重要,但使用武器的人更加重要。從甲午之戰清朝最後海陸軍的一敗塗地就可以看出了。
再看看海軍裝備的對比:
清軍主力是北洋水師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海軍,總噸位34325噸,北洋水師的主力艦艇有:
兩艘鐵甲艦定遠鎮遠,名副其實的亞洲第一巨艦,小鬼子眼饞的很,鎮遠後面被小鬼子當戰利品弄走了,兩艘艦艇噸位都達到7335噸,都裝備了22門火炮其中最大口徑的火炮達到305毫米,保護的鐵甲也厚,都在305mm以上,這樣還能保持14.5節的航速。德國工藝,皮實耐操。
兩艘裝甲巡洋艦來遠經遠,也是德國廠出來的姊妹艦,總噸位達2900噸,都配備了14門火炮,主炮210mm大口徑火炮,但是航速只有16節偏慢,可能是裝備過厚裝甲的原因。
三艘穹甲巡洋艦致遠靖遠濟遠,都是英國廠出來的姊妹艦,總噸位都是2300噸,前兩艘配備25門火炮,濟遠裝備18門,也都是210mm主炮,致遠就是大英雄鄧世昌的艦艇,致遠也是北洋水師裡航速最快的艦艇,航速能達到18.5節。
一艘岸防巡洋艦平遠,總噸位2200噸,這是國產艦隻,只能近海防護,裝甲齊備但航速很慢,裝備11門火炮,一門260mm主炮。
兩艘撞擊巡洋艦超勇揚威,也是英國廠出來的,總噸位都是1350噸,都是裝備18門火炮,主炮都是254毫米主炮。
其他的炮艦魚雷艦都不足千噸。
但是自1890年以後再沒有購置一艘新艦製造一艘新艦艇更新一門火炮,而日本卻勒緊褲腰帶加緊發展。
日本方面在甲午之戰前,總噸位達40840噸,已經超過北洋水師的總噸位,而且巡洋艦不管航速還是火炮都優於北洋水師,只是制不住北洋水師從德國買來的兩艘龐然大物,黃海海面打不倒的巨艦定遠鎮遠。
日本聯合艦隊1000噸以上主力艦艇有:
第一快速艦隊4艘艦艇,旗艦吉野,重點說說吉野,這艘艦艇在甲午之戰給北洋水師造成非常大的麻煩,快速巡洋艦吉野總噸位4150噸,航速是驚人的23節,配備火炮12門,主炮是4門新式152mm速射炮。坊間一直流傳李鴻章曾與日本爭奪此艦失利,但其實不是,李鴻章買的是另一艘,但更氣人的是,那艘似乎更好,航速差不多,火力噸位遠遠超過吉野。
防護巡洋艦浪速高千穗,英國製造,總噸位3650噸,航速都是18節,配備28門火炮,主炮260mm火炮。
防護巡洋艦秋津洲,英國設立日本自己製造的,總噸位3100噸,配備火炮22門,主炮4門新式152mn速射炮。
日本聯合艦隊主力6艘艦艇,旗艦松島,防護巡洋艦松島嚴島橋立總噸位4278噸,配備火炮39門,主炮1門320mm重炮,松島嚴島橋立是典型的小艦帶巨炮的類型,目的是針對北洋艦隊的定遠鎮遠,這就是日本聯合艦隊著名的三景艦。
裝甲巡洋艦千代田,總噸位2439噸,配備火炮24門,無主炮。
二等鐵甲艦比睿金剛,總噸位2250噸,配備火炮19門,主炮170mm火炮。
巡洋艦扶桑號,總噸位3717噸,航速比較慢只有13節,配備火炮20門,主炮240mm火炮。其餘都是不足千噸的炮艦魚雷艦。
日本聯合艦隊很長時間遠不如北洋艦隊,但是清政府的腐朽,讓形勢逆轉,甲午開戰前在北洋水師除了旗艦定遠鎮遠靠噸位裝甲能佔據上風,其他艦艇不管噸位航速裝甲火炮都遠遠不如日本,嗚呼一聲嘆息,做什麼都是別只顧拉車而不抬頭看路啊。
求關注求點讚求收藏,我會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