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江湖|一碗地道汨羅米粉的故事

2020-12-17 新湖南

汨羅米粉,攝自麵館「和面」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30日訊(通訊員 胥揚)汨羅人的一天通常從一碗米粉開始。

一碗光頭粉,配上清湯或者紅湯,再加上各式各樣的碼子,熱氣騰騰的端上桌,用筷子夾著一頭送至嘴邊,吸溜進去。水淋淋的粉,入口即化,和著滾燙的酸甜苦辣入胃,充實的一天才算啟動了。

這一口軟糯的順滑,也是萬千遊子牽掛的家鄉味道。在深圳開飯館的超哥,想念這種味道:廣東的粉、面講究彈性、勁道,耐煮不斷條,卻獨獨沒有家鄉粉的口感。他找到了「粉痴」李則友。

江南粉業廠房

李則友的江南粉業開了20多年,從最初在汨羅江北岸的小作坊,到南岸新市鎮的小廠,再遷回原地蓋起現代化廠房。他家的米粉,稻香撲鼻,細膩爽滑,正是超哥念念不忘的味道。

於是,在無數個蒙蒙亮的清晨,江南粉業的工作人員將幾百斤米粉放入恆溫箱,送至汽車站。這一口地道的家鄉味,搭乘長途班車,從汨羅抵達深圳。實現12個小時900多公裡的跨越。

江南粉業廠房

若問,湖南人為何偏好米粉?大抵可追溯至明清時期。彼時,稻米日漸富足,湖南成為中國的糧倉,但普通民眾仍在為飽腹發愁,吃米粉只是少數人的「奢侈」。1978年改革開放後,作為稻米衍生品的米粉成為商品,在市面上流行。而受歷史影響,湘北地區經濟發達,人們食不厭精,偏好扁粉。而東西南三面,地處山地丘陵,經濟稍弱,口味偏重,更喜圓粉。

米粉的圓扁最明顯的不同便是在工藝上。扁粉強調蒸和切,講究刀工的細膩;圓粉強調打團和壓榨成形。但做米粉,不管扁圓,都講究選米。

「在我這裡,米用當地產的早稻米,水來自爺爺家的老井,機器全部用316食用級不鏽鋼打造……」早先,汨羅米粉生產作坊、企業多如牛毛,但市場經濟猶如大浪淘沙,歷經洗禮生存下來的,少之又少。米粉做了20多年,李則友的心態早已發生變化:從最初的靠米粉發家致富,變成想把米粉做成精品、優品。

他常常坐在廠房思考,如何讓米粉更好吃,如何改造機器設備。2017年正月,憑藉著對米粉設備改造的獨特見解,李則友說動有著43年制粉經驗的李嗲來江南粉業「操盤」米粉製作。

「米粉越新鮮越好吃,剛從機器上下線的粉,最是香軟可口。我們的米粉無任何添加,必須在48小時內食用,過時就會發酸。」李則友喜歡取一盒最新鮮的扁粉,倒入雞湯或拌上生抽,享受純粹的美味。

一碗米粉,構築著許多人的生活日常,也慰藉著那些解不開的鄉愁。前些日子,汨羅人董謙踏上了「毅行」之旅,想用行動在汨羅籌建一個圖書館。出發前,一碗江南的米粉配上楓樹坪的臘肉擺上了桌。董謙嗦了一大碗,然後邁開步子,向著「詩和遠方」出發了。

[責編:胡清]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一碗香噴噴的桂林米粉,是廣西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在廣西,桂林米粉,是廣西人們最鍾愛的早餐之一 。早晨,嗦一碗桂林米粉,才算開啟了桂林人全新的一天,想想就流口水。大部分桂林人的一天,都是從嗦粉開始的。一碗米粉,包含了桂林人的生活百態。即便沒吃過也一定聽說過桂林米粉,比起後起之秀螺螄粉,桂林米粉早就紅遍了大江南北。
  • 《肆式青春》有些傳承與回憶,也許只是一碗小小的米粉!
    於是故事拉開了序幕,而整個故事的主題居然是圍繞著一碗湖南米粉展開的,這大概是不少網友詬病的地方,也有人調侃這一部其實更像是舌尖上的中國,但是我卻和大部分人的觀點不太一樣
  • 「湖南米粉大擂臺」開檔時間調整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15日訊(記者 劉永濤)一碗米粉,勾起湖南人的鄉愁,也聚焦了餐飲消費回暖的熱度。4月14日,「湖南米粉大擂臺」活動在長沙九所賓館四號樓西餐廳拉開帷幕,全省14市州特色米粉齊聚,吸引眾多市民前來一飽口福。
  • 西昌一米粉店約定環衛工免費吃米粉 故事源於當年一句話
    一份感恩  三年來,她的米粉店一直對環衛工免費。  一種尊嚴  來免費吃的環衛工並不多。他們覺得「不好意思」。  早上8點多,像往常一樣,西昌的環衛工人馬沙走進寧遠橋的一家米粉店,店裡的員工很快為她下了一碗羊肉粉。吃完後,馬沙拿起掃帚又忙活去了,沒有付錢。
  • 在湖北天門,黃潭米粉,米粉很細嫩,香甜爽口,你吃過嗎?
    但最熱鬧顯眼的還是招牌上寫有「黃潭傳統米粉」早餐館面前,人們一個個排著長隊,爭先恐後地購買黃潭米粉作為一個天門人,沒有人沒有吃過黃潭米粉,而我們吃了這麼多年,你知道它的由來嗎?黃潭米粉距今有180年的歷史,二十世紀初,湖北鹹寧人餘氏家族兩兄弟來到黃潭落戶,將祖傳米粉手藝帶到了黃潭,從此黃潭米粉在天門開始了一百多年的演變發展,現在成為天門特產享譽天下。
  • 桂林米粉千家百味,不一而足,有的是米粉好,有的是配料好
    去年才知道真正的桂林米粉是沒湯的,去年在桂林理工大學(挨著七星公園那個)門口那家粉店吃了一碗,我還很奇怪米粉為啥是沒湯的,後來同行的桂林本地朋友才告訴我說,桂林米粉就是這樣的,不過確實蠻好吃的,在廣東吃的桂林米粉全是帶湯的,可是個人覺得,帶湯的,再加上辣酸筍,簡直好吃到哭,每隔幾天就想去嗦一碗
  • 一街品嘗全省特色米粉 芙蓉區打造「米粉特色街」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15日訊(全媒體記者 週遊)「我有一碗粉,可以慰風塵。」很多長沙人的一天都是從嗦粉開始的。一碗湯鮮碼熱的米粉不但可果腹,更能蘊藏著濃濃鄉愁。記者今天從韭菜園街道獲悉,芙蓉區將在韭菜園北路打造「米粉特色街」。目前該項目已經進入施工階段,預計十月開街。
  • 一碗長沙米粉,煨出來的碼子,牛肉、肉餅蒸蛋、雪裡蕻豪華三拼!
    到長沙覓食,最不能錯過的就是長沙米粉了!對於很多本地人的童年記憶來說,米粉是早餐的代表,但實際上在湖南它已經成了大多數人一日三餐的選擇之一。還有一些粉麵館更是營業到凌晨,在深夜時餓了,來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長沙米粉,很是暢暢快!在長沙,到能看到粉麵館,大大小小各種類型的。
  • 桂林這家有40年歷史的米粉店,張藝謀吃過,還上過國宴和天天向上
    桂林的風景甲天下,桂林的美食也很出名,說起桂林的美食,最家喻戶曉的那自然是當屬桂林米粉了,凡是來桂林旅遊的遊客們一定會品嘗這道桂林特色風味的美食。在桂林市西城步行街牌坊旁邊,有一家來頭不小的米粉店,這家店門口招牌上寫著源自1977年,已經有了40多年的歷史,還上過國宴和湖南衛視,大導演張藝謀也曾吃過。店家是一對老夫妻,老頭子在前臺收銀,妻子在廚房後臺製作。老頭子今年快70歲了,很健談,對自己米粉店的出品很是自豪和自信。
  • 長沙米粉江湖群俠傳(108將之外的36家粉店排行)
    但還有些情況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比如,長沙米粉還有另外一個天地,也是源遠流長,足以抗衡「一百單八」,他們是綠林好漢之外江湖群俠。 「一百單八將」榜單數據來源於市民口碑、微博搜索,以及我自己兩年時間走街串巷的遊歷探訪,最後在300家裡面評選出108家。文章推出,一時轟動,在故事長沙組織下,天南海北的長沙吃貨們聚成滿滿幾個微信群,好不熱鬧。
  • 桂林米粉的正確吃法,原來這麼多年我吃的都是「假米粉」
    在桂林旅行的三天,前前後後吃了不下5頓米粉,始終還是同來館這家最讓人印象深刻。店鋪在一條普通的居民小路上,門頭不起眼到我們走過了都完全沒發現,價格實惠,12元就可以吃得很滿足,當然,最值得一講的,還是味道。
  • 來碗長沙米粉!今天你呷什麼碼子
    「湖南米粉大擂臺」今起開鑼 本報推出系列報導,為你講述湖南米粉的故事4月13日,市民正在楊裕興三興街店內用餐。記者 黃亞蘋 攝「長沙人的一天,少不了一碗粉。」4月13日,長沙老口子曹爹端著一碗原湯肉絲粉,饒有興趣地說道。長沙粉面店鋪勾欄瓦肆數千家,風味一脈相承,卻又各具微妙差別。招牌肉絲粉最能考驗粉店的功力,舀一勺用豬骨熬製的高湯倒入粉碗,就著從沸騰的煮鍋中撈出的溼米粉以及切成筷頭粗細肉絲煨碼,便能讓挑剔的「好呷鬼」吃到粉碗見底,打著飽嗝滿意地離去。
  • 桂林一家藏在村裡的米粉店,祖孫四代傳承了近百年,每天顧客爆棚
    桂林米粉對於桂林人來說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生活習慣和情懷,是一種鄉愁,許多在異鄉生活的桂林遊子,回到家鄉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一碗家鄉地道的桂林米粉。位於路口村的這家米粉店,可以說是桂林很出名的一家米粉店了,位置雖然在臨桂,但早已盛名遠播,米粉店旁邊的空地總是停滿了小車,大批的騎行愛好者也經常愛來這裡。百年的老字號米粉店,已經傳承了祖孫四代人,據說因為拆遷分家分成了兩個店面,但兩家的味道都是一樣的。
  • 趙小林,從川菜名廚到綿陽米粉推廣人
    川菜泰鬥史正良大師的嫡傳弟子,綿陽市十大金牌工人之一,柴火家宴酒樓掌門人——趙小林,居然要做綿陽米粉了。 說起做綿陽米粉的原因,趙小林說到,綿陽這個城市對我有著特殊的意義,我在這裡學藝、工作、創業、成家。待的越久,越發現綿陽人對於米粉發自心底的熱愛。
  • 最地道新疆炒米粉,醬料比例大公開,勁道入味,不辣不攢勁!
    新疆炒米粉,在我們這裡可是家喻戶曉,吃過的人太多,不分男女老幼都吃。雖然它以醬香味濃麻辣而出名,但是,愛吃辣的和不愛吃辣的都吃過,這是因為可以分別出爆辣,超辣、中辣,微辣四大口味,現在又出現了「變態辣」,每種辣都有它的群體,真是「五大辣」米粉!
  • 四川南充小吃「南充米粉」,柔韌順滑,是南充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南充米粉是四川南充著名的小吃一碗好吃的南充米粉,考究的是骨頭湯,爽滑的米粉,豐富的臊子這三樣是必不可少的。南充米粉品種繁多,主要有牛肉、牛肚、羊肉、羊雜、雞絲、雞雜、肥腸、三鮮等,一碗湯色奶白,味道鮮美,滾燙香醇,無腥無羶的米粉,一碗喝下去,好不精神。在四川南充,人們對米粉情有獨鍾,早餐可以吃,晚餐可以吃,夜宵更要吃。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米粉店,甚至24小時營業的通宵粉館都比比皆是。一些口碑極好的粉館,雖然店面破破爛爛,或是深居幽巷,卻時常人滿為患。
  • 寶寶評測:小皮米粉、愛思貝米粉、嘉寶米粉,你選誰?
    所以,第三次米粉測評,我們選擇了目前市場上銷量和知名度最高的7款歐美品牌產品來進行對比。這次測評的,依然的適合寶寶輔食初添加階段的原味米粉。這次測評,不僅是選擇了這些歐美大牌國內版的米粉,同時也選擇了很多寶媽通過海淘渠道購買了外國本土版本。
  • 邵陽米粉、豬血丸子……逛玩博物館,尋味寶慶古城地道美食!
    而這麼一個地方,也有著獨特的美食,邵陽米粉、武岡滷菜、寶慶豬血丸子、邵陽老酒……另外磨豆腐也很有特色喔!博物館呈現的是一種傳統展示,生動形象的造型也讓其更貼近真實。在邵陽的街頭,最容易遇到的餐飲店是什麼?自然就是粉麵館啦!
  • 助推小店經濟,「媽媽米粉」演繹米粉行業的夢想改造家
    當然是米粉啦!米粉從業者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幹,認真講好米粉的故事。」在談起廣西烹飪餐飲行業協會與可口可樂「媽媽米粉」項目的淵源時,吳東棟告訴記者,近年來廣西烹飪餐飲行業協會與廣西太古可口可樂共同推動「媽媽米粉」公益項目,協會利用行業優勢通過可口可樂「媽媽米粉」計劃的沙龍培訓會從老店面改造、產品提質增效、服務升級等方面教會從事米粉行業的女性如何創業、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引導和開拓這些從事米粉行業的「媽媽」們的創業就業思路。
  • 最古老的傳統做法,在廣西,這種米粉大家公認好吃
    廣西公認是「粉之都」,米粉的做法吃法五花八門,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招牌」米粉,比如大眾所熟知的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南寧老友粉、桂平羅秀米粉、玉林生料粉、防城港海鮮粉等等。南寧的湯粉當然少不了生榨米粉。生榨米粉在南寧的武鳴和邕寧比較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