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步法搞對,太極拳才更有味!

2021-01-20 騰訊網

一提起太極拳,不會打拳的人也會說太極拳的步法像貓行一樣。

那麼,什麼是太極的步呢?太極步,即太極拳的步法。主要有進步、退步、側移步三類。

要做到「邁步輕靈如貓行」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進步時,前腳腳跟要先著地,隨之再過渡到整個腳掌,然後將其踏實,退步時,後腳腳尖先落地,隨之再過渡到全腳掌踏實。但,不管進步還是退步,腳步位移時的路線都要劃一個內弧。

2、在做向正前方進步和向正後方退步時,兩腳間的橫向距離要保持自己的一肩寬,兩腳決對不能站在一條直線上,嚴禁超過直線站到對側、使自己的兩腳擰絞站立,這樣,不但不順,而且還有跌倒!

3、做側移時,側移腳的腳尖要先著地,隨之過渡到全腳掌踏實。連續側移時,兩腳要在一條橫線上平移。

4、要想達到轉換平穩、移動輕靈,關鍵就在於保持身體重心在支撐面之內移動,使重心不出現偏離。

平穩的法要是:一腳離地移動時,身體重心就要保持在以支撐腳形成的支撐面之內(不出現絲毫移動),待移動腳觸地形成新的兩腳支撐面後,才開始移動身體重心。這樣,由於身體重心只在支撐面內移動,所以就會出現必然的平穩。

輕靈的法要是:在一隻腳離地移動時,要將重心能始終保持在支撐腳形成的支撐面內,這樣,離地腳就可以任意下落或提起,當然也就輕靈了。

另外,要做到步法平穩、輕靈的移動、身體無高低起伏,除以上的要求外,還應該注意保持步法轉換時的膝、胯的開合伸展的幅度,根據定位的高度,控制膝、胯幅度的大小在一定的規格範圍內,不至於使身體看起來忽起忽蹲,從而影響步法的輕靈與平穩。

要做到這點,就要注意兩腳在著地時,一腿屈膝與另一腿伸直要同時進行,而且此腳屈膝的速度和角度,與彼腳伸直的速度與角度應基本一致。

總結:「輕靈」、「沉穩」、「平移」、「勻速」、「大虛大實」,是太極拳運動貫串太極拳任一步法變化的特點。

其表現形式主要在於:

1、在動步的最初時刻

必須做到虛實分明,使身體的重心完全穩定在支撐腳上(支撐腳大實),另一腳提起(提起腳大虛,提起時不可蹬地),並在不牽動身體重心位置的範圍內落地(不出圈、不出重心投影線、不出支撐面。),只有這樣才能「穩」,才叫大虛大實,才能顯示「邁步輕靈」。

2、在雙腳移動過程中

做到重心逐漸轉換,著地腳漸漸過渡到全腳掌,即進步時支撐腳先做加法,提起腳做減法,在落地變前腳時再做加法,由腳跟漸漸地加到全腳掌(後退則相反)。這樣不但重心平穩,兩腳也便於勻速移動。

3、在完成動作時

在做到步到、身到、手到、眼到之時,重點是:重心要移到靠近兩腳中間的位置,做到一到俱到,不但完整,而且還要沉穩!

相關焦點

  • 太極拳步法的陰陽理論探究
    太極拳練習力求一「穩」字,步是運動的根基、拳術的根本,步法的熟練掌握與運用對提高太極拳的練習水平十分重要。由此可見,,我們必須對步法中的理論精髓做深入 的探究, 才能更準確的把握步法掌握要點。 太極拳動作的虛實變化與步法的轉移有密切關係, 每個姿勢之間都緊密連接, 位置和方向的改變處處都貫穿步法的變換,步法虛實的變化, 既要分明, 又要連綿不斷。
  • 陳氏太極拳「步形步法」的基礎練習建議
    步法作為傳統武術的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太極拳也不例外,腳下的功夫就是基礎手上功夫分順逆纏絲,腳下也分陰陽虛實。步法撐與蹬為主,步法移動是非常重要的。實戰中要做到出其不意甚至一步三米怎麼去實現呢?陳氏太極拳拳架的要求就是「立身中正」「襠走下弧」;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經鍛鍊了人的平衡能力。對於平衡能力來講曾經美國俄勒岡研究院對670名70歲以上有摔倒或運動受阻史的老年人進行了隨機測試,結果表明,練習性太極拳可有效降低老年人摔倒風險,與進行拉伸訓練的老年人相比其摔倒風險降低了58%,與進行一種多模式訓練幹預的老年人相比其摔倒風險降低了38%。
  • 太極拳的種類有多少
    太極拳楊無敵太極拳種類很多,僅從園前流行較廣的太極拳種來看,若按架式類的大小區分三種,若按太極拳的風格和特點來分但我們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問題門戶之見,宗派之爭,吹虛自己,誹謗別人這樣的思想不能有,學習太極拳就是學一個明白拳,例如太極拳的拳理用法健身效果等。無論那類太極拳都是為了更好地增進人民健康進化心理服務的。
  • 一個太極拳世外高人談:烏煙瘴氣的太極拳!
    還有人說,太極拳是「練時慢,用時快」,這根本違反運動生理學的常識,也違反人體機能的活動規律。要想用時快,平時就要有快的訓練才行,否則你怎麼快?再說,快與慢是對比產生的,你自覺得自己夠快了,和別人比呢?還有人說,太極的慢是拉長對方的動作時間,以便對方露出空檔自己能乘虛而入,這更是不著邊際。你慢怎麼可能讓別人也慢下來?比如拳擊手,每秒出拳五六次,對抗中你能讓他慢下來?真是笑話。
  • 太極拳入門的幾點建議~
    可見步形步法的重要。步形步法的學習看似簡單,所以易被初學者忽視。 步形步法是穩定中心的關鍵,步形不正確、步法不得當都會造成重心不穩。如邁步過小、過窄,出腳的位置、方向、角度不對,都會形成上身不正、重心不穩等現象。
  • 太極拳申遺成功!太極文化起源於洛陽?史學家:天下太極出河洛
    太極拳申遺成功!太極文化起源於洛陽?史學家:天下太極出河洛太極拳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方式,而且代表的也是一種文化。太極拳的種類極多,主要有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等,包括太極雷雷、馬保國鼓吹的「渾元形意太極拳」,都是屬於太極拳文化。隨著太極拳的不斷發展,已經成為了一種全民健身運動。經過多年努力,太極拳終於申遺成功,躋身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鮮為人知的是,太極拳也好,太極文化也罷,都與洛陽有著密切的聯繫。
  • 陳式太極拳必練的基本功有這些
    想練好太極拳,以下這些基本功,需要天天練,經常練,當你的基本功練好時,你的拳術也會更進一步。1、樁功練好太極拳的關鍵是提高下盤的力量,當下盤有力量了,很多的步伐、步型才能做到位,練習太極拳的基礎就是太極拳的樁功,常見的樁功分為無極樁和太極樁這兩種,這種兩種樁法,簡單易掌握,所以比較適合初學太極拳者。
  • 武當猶龍派太極拳與其他太極拳有何不同
    武當嫡傳猶龍派太極拳窺秘當今盛傳之太極拳法,門派林立,然縱觀其源,皆出自武當一脈。此武當之太極拳法,雖久已聲彌宇內,然無緣者,難窺其一斑。此武當猶龍派太極拳與今世之所傳各派太極拳術大不相同。因其左右擰轉,上下前後一線居中,相互呼應,鬆軟纏繞,連綿不斷,動若遊龍,給人一種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故又名為龍形太極。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世界從此太極!發源地陳家溝拉開太極拳傳承發展...
    這場盛會,是在文化和旅遊部指導下,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聯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太極拳7大社區所在省級文化和旅遊部門,共同謀劃組織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系列宣傳推廣活動。當晚的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流光溢彩、驚豔炫目,古樸厚重中更添氣勢恢宏。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之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活動在這裡舉行。
  • 老趙講解《太極》(第一回)
    (二)太極拳的基本動作要求要想練好太極拳,首先練好基本功。身形、身法,步形、步法,手形、手法,腿法及腰功,都是最基本的動作。開始學拳,就要做到動作正確規範。1、身形要求虛領頂頸,含胸拔背,收服斂臀,沉肩墜肘,「尾閭中正神貫頂,勢正招圓滿身輕」。2、步形主要有五種步形:弓步、馬步、僕步、虛步、歇步。
  • 走進武清非遺「宮廷養生太極—李氏太極拳」
    您是否還記得1997年製作的武俠電視劇——《太極宗師》,在當時黑白電視的時代造成了萬人空巷的局面,成為大家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觀眾朋友們更是毫不吝嗇的表達著對這部關於太極拳的劇作的喜愛之情。其實在我們武清曾經也有一位德高望重,武髓精湛的太極宗師,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李瑞東先生和他創立的李氏太極拳。
  • 陳氏太極拳招式雲手的含義
    太極拳此式兩手交互旋轉,似畫雲筆法與舞蹈動作的組合,故取名雲手。雲手是太極拳中非常典型的招式,也是太極拳的母式。雲手雖然是簡單的畫圈,但是技法要求很高。雲手體現了太極拳要求的一動無有不動、順逆纏絲、虛實變化、上下相隨等特色,其中深意很難言明。雲手既然是陳氏太極拳的母式,當然也包含拳法的攻防含義。雲手劃圈的過程,就是理想的攻防一體模式。
  • 太極拳為什麼行?
    @中國新聞網 作為一種拳術,今天大多數人修習的太極拳已經不適用於實戰了,那麼,我們為什麼仍要修習它? 你對太極拳的印象是什麼? 是《太極宗師》中的武功絕學,還是公園裡大爺大媽緩緩出拳的廣播操?
  • 張三丰太極拳落選國家非遺,曾被炮轟附仙攀道搞「神仙申遺」
    張三丰太極拳落選國家非遺,曾被炮轟附仙攀道搞「神仙申遺」 澎湃新聞記者 段豔超 2014-12-05 10:52 來源:澎湃新聞
  • 太極拳是怎麼在民間普及推廣的?—「太極宗師」楊露禪
    明萬曆年間,由山西武術家王宗嶽的著作《太極拳論》,才確定了這種古拳法的名稱—太極拳。17世紀,「太極拳」又經過民間武術家陳王廷,在家傳武術的基礎上改良和發展,集各家武術之所長,融合中醫、周易、防身、健體等思想,彙編成一套新的拳法,這就是「陳氏太極拳」。
  • 一個招式引發的對太極拳起源的思考
    從手法的掤、採、擠、按,到步法的馬、弓、盤、虛;陳式太極拳獨有的內功順逆纏絲勁;還有具有陳式太極拳特點的剛猛之氣,「金剛搗碓」一式無不具備。可見,金剛搗碓的著法是全面的,變幻無窮的。可以說打好了「金剛搗碓」,就基本掌握了陳式太極拳的基本功。套路中很多著法都是從這個母式中發展變化而來的。
  • 太極拳列入「非遺」,「太極」裡有著怎樣的東方神秘力量?
    乍一看這消息,很多人表示難以置信,太極拳不應該早就是非遺了嗎?居然才申請成功?怎麼回事? 聽小北給你娓娓道來……2008年,太極拳和我們國家其他34個項目一起參加了當年教科文組織的申遺程序,而當年全世界一共才申報了115項……這麼多一起上別的國家肯定有意見,而太極拳又剛好被挑出有定義上的問題
  • 太極拳是對抗現代搏擊的最好選擇(為太極正名)
    這種問題一樣,在筆者看來,傳統武術,比如太極拳,從理念上來說是設計出來對抗硬擊武術招式的,怎麼說?舉個例子,就是鐵拳打棉花,解你的力,筆者也練習過二十四式太極拳,曾經和形意拳有過簡單切磋,我發現,太極用來對抗以力量和速度取勝的格鬥是有先天優勢的。優勢一,讓你打不到,縱使你力量再大,打不到百搭。
  • 太極拳到底能不能實戰?練太極這麼久,這個拳術到底有啥用
    太極拳是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最近又被馬保國的混元形意太極的事帶上了熱門。太極拳原本是強身健體的一種武術形式,它的起源有兩個說法。一個是武當派張三丰創建武當的同時,創建了內家拳,而太極拳是內家拳之首,所以張三丰又被尊稱為太極拳始祖。
  • 八段錦和太極拳的區別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八段錦和太極拳之間的關係。八段錦之前我有做過介紹,是目前健身氣功裡面流傳最廣的功法。由於招式簡單容易上手,尤其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謂是氣功入門築基不二之選,在中醫界,國學文化界及健身愛好者之間廣為習練,現就不多做贅述,今天主要介紹一下家喻戶曉的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