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政變後,發動政變的張柬之等五人封王,他們後來的結局如何?

2020-12-12 奧古說歷史

神龍政變,亦稱「五王政變」,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別稱,原因在於領導神龍政變的五位重臣都被封了王。張柬之封漢陽郡王、敬暉被封2平陽郡王、桓彥範封扶陽郡王、袁恕己封南陽郡王、崔玄暐封博陵郡王,時稱「五王」,因此神龍政變亦稱「五王政變」。

「神龍政變」最後的結果就是武周覆滅,統治天下的神器終回大唐李氏一族,而武則天則是被迫禪位於中宗李顯,後徙居上陽宮。

「神龍政變」的結果雖跟其他政變一般無二,都是先主替代舊主。但與其他政變不同的是,政變的勝利方並沒有對失敗方的一族進行斬草除根一事,如西漢時,周勃、陳平等人平定「諸呂之亂」時,呂氏一族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被處死,不留後患。

而反觀張柬之、桓彥範等人發動的「神龍政變」,武氏一族悉數存活,沒有受到一絲的牽連,如武三思,不但沒被殺,也沒有失勢,反而更加得寵。如此,張柬之、崔玄暐等勝利方沒有對武三思等失敗方進行斬草除根之事,最終也為他們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當然「神龍政變」的領導者張柬之等人並非不知道要對武氏斬草除根。當時洛州長史薛季昶就曾經對敬暉說過:「二兇雖誅,產、祿猶在」,就是說張易之、張昌宗二人雖被除掉,但像呂產、呂祿那樣的人物依然存在,去草不除根,終恐復生,所以我們應該趁著現在掌權的時誅殺武三思等武氏一族,以絕後患。

而敬暉也在那幾日接連對張柬之提起一定要斬草除根,張柬之也深知這一點,只是張柬之考慮的太多,也太看得起李顯這位新君,他說道「這應該是皇帝的事情,皇上還是英王的時候,就是以勇烈聞名,我留下武家子弟,就是希望皇帝能夠親自鋤奸,立威於全國」。如此,張柬之考慮到李顯初登基,需要事情來立威,來重震大唐的威望,來震懾那些對大唐的異心的亂臣賊子。

可是,張柬之絕對想不到,曾經他認為的是英王的李顯,會在現今變得如此的軟弱,如此的昏聵,他居然會再次將朝政大權交予女人之手,這就是韋後,繼續做那般縮頭烏龜的昏君。如此,張柬之這個「自戀」般的安排,最終不被李顯所接受,武三思等人因討好於韋氏,與韋氏行「內行相事,反易國政」之事,因此武氏一族非但沒有被誅殺殆盡,反而是依然掌控著朝中局面。

最終的結局就正如薛季昶所想的那樣,武氏這個失敗者重新掌權,遂就對張柬之等勝利者發起了猛烈的反攻。

先是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5人被武三思與韋氏以「譖毀」的罪行,將剝奪宰相之職,然後全部貶官,自此五王全部失權,淪為被人隨意宰割之輩。

張柬之先是被貶襄州為刺史,後流放到瀧州,706年憂憤而死,享年82歲;崔玄暐先是被貶益州為長史,706年流放古州,病逝於途中,享年67歲;敬暉利先是被奪侍中職,706年流放瓊州,後被周利貞假傳聖旨凌遲處死;桓彥範先是被奪侍中職,706年流放貴州,後被周利貞亂棍打死,享年54歲;袁恕己先是被奪中書令,706年流放環州,後被周利貞逼迫喝下野葛汁受盡磨難,可毒性發作未得死,周利貞將其擊殺而死。

可以說張柬之等人最終為自己的「忠」付出了代價,他們過於相信李顯的果斷,卻忽視了李顯的懦弱與昏庸,他本就沒有當皇帝的資質,他只是頭頂著太宗嫡系的庸人罷了,讓他當皇帝本就屬勉強,還要讓他明白殺武氏一族是李唐百害而無一利就更是勉強。

當然,張柬之等5人在當時雖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並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是李唐的後世之君倒並未忘記他們對李唐一朝的貢獻,到了睿宗李旦一朝,他們一一被平冤昭雪。

張柬之,先是在睿宗朝被追贈為中書令,諡號「文貞」(宋仁宗之前為文官所能得到的最高級別的諡號),後在玄宗朝被配享中宗廟庭,德宗朝追贈司徒。

崔玄暐,先是在睿宗朝恢復中書令官職和博陵郡王爵位,諡號「文獻」,後在玄宗朝被配享中宗廟庭,德宗朝追贈太子太師。

敬暉,先是在睿宗朝恢復平陽郡王爵位,追贈秦州都督,諡號「肅愍」,後在玄宗朝被配享中宗廟庭,德宗朝追贈太尉。

桓彥範,先是在睿宗朝恢復扶陽郡王爵位,恢復侍中官職,諡號「忠烈」,後在玄宗朝被配享中宗廟庭,德宗朝追贈司徒。

袁恕己,先是在睿宗朝恢復南陽郡王爵位和中書令官職,諡號「貞烈」,後在玄宗朝被配享中宗廟庭,德宗朝追贈太子太傅。

可以說這五王在後世都得到了公平的對待,雖然生前他們被奸臣慘害而死,但死後卻好歹也得到了李唐皇帝的認可,都是大大的忠臣,得以名留青史。

相關焦點

  • 80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最後他的結局如何?
    但是,武則天的因果也開始了,705年神龍政變,武后下臺傳位李顯,終究是被李唐皇室扳回了一局。神龍政變是改變了李唐皇室命運的一次大逆轉,而它的主角則是一位八十歲的老人張柬之。在他把迫使武則天退位之後,他後來的結局又如何呢?歷史告訴我們,那是十分悽慘並且憤懣的。
  • 發動神龍政變的張柬之等五人,結局為啥一個比一個慘
    武則天即使不退位,即使沒有神龍政變,李顯即位稍微晚一點而已,不存在不能即位的問題。武則天死後把皇位傳回給李家,這已經是一個既定的國策了,不會更改。神龍政變只是讓中宗李顯早點登基而已,真正撈到好處的是張柬之等幾個人。
  • 80歲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最後卻死在流放的路上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後來下場如何?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和眾人皆知的女皇帝。武則天執政時期,重視農業生產,並且能夠破格用人重視人才,國力比較強盛,還是算得上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但是武則天登基的路上,還是充滿了十足的血腥味。為了做皇帝,武則天殺害了很多人,甚至連親生骨肉也痛下殺手。
  • 神龍政變後,五王權勢燻天,可為什麼不到一年就都被扳倒了?
    神龍元年,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崔玄暐、袁恕己五人,聯合太子李顯發動了神龍政變,恢復了李唐神器。這是有大功於社稷的,對於李顯來說,更是有非常大的功勞。所以五人都成為了宰相還封了王。五人一時間也是權勢燻天,然而還不到一年時間,這五個人流放的流放,自殺的自殺,沒有一個善終的。神龍政變後,五王權勢燻天,可為什麼不到一年就都被扳倒了?雖然太子是名正言順的接班人,等到武則天死後,人家可以順理成章的繼位。但是對於當時的局勢來說,並不明朗。
  • 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揭秘張柬之是如何攻破防線的?
    武則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嬪,後來又成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侍奉過父子兩代皇帝。李治久病不愈,將政事委託給武則天處理,自此武則天得以在宮中樹立了和皇帝一般的威望與勢力。武則天的政治生涯中罕遇敵手,張柬之是如何精心繞開了武則天的嚴密防線?歷史上的張景枝可謂是大器晚成,在七十多歲的時候才通過考試在千人當中脫穎而出。
  • 逼迫武則天退位的5大功臣結局如何?皆被流放,而且有三人被虐殺
    在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而後在公元705年時,趁著武則天病重,朝中大臣乘機發動「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而主導發動「神龍政變」的五位大臣分別是張柬之、敬暉、崔玄暐、桓彥範、袁恕己,這五人在迫使武則天退位後,擁立唐中宗復闢,在唐中宗重新登基為帝後,將這五位功臣都封為了郡王;但這五人的結局卻都很悲慘,現在來看看到底有多慘吧。
  • 武則天退位百官彈冠相慶,唯有一人痛哭,一年後大笑的人都死了
    武則天神龍政變到了晚年,武則天寵幸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還將權力分給了他們。眼看朝廷被二張搞得烏煙瘴氣,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五大臣密謀發動政變,意圖逼迫武則天退位。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崔玄暐、桓彥範與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率領左右羽林衛500人來到神都紫微城北門玄武門,然後派李多祚、李湛等人到東宮迎接太子李顯。
  • 武則天被推翻後,侄兒武三思為何能免於被殺,並且禍亂朝堂數年?
    隨著權勢和名望的攀升,武三思也開始做起了皇帝夢,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政變,卻粉碎了他的幻想。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就在82歲的武則天病重之際,宰相張柬之、崔玄暐、中臺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範、相王府司馬袁恕己聯合發動政變,誅殺張昌宗、張易之兄弟,隨即逼迫武則天將皇位傳給前皇帝、現任太子李顯,史稱「神龍革命」。
  • 82歲的武則天,做了15年君主,早就選定李顯,張柬之是否多此一舉
    為此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一幫大臣們,發動了神龍政變,他們帶領500禁軍,衝入宮中,將張易之和張昌宗給殺了。事已至此,張柬之也毫不含糊,趁著武則天病重的機會,張柬之逼迫武則天退位,將皇位禪讓給太子李顯。既然已經有了傳位給李顯的做法,那麼張柬之他們發動神龍之變,是不是多此一舉了呢?當然不是,這對李顯來說的確多此一舉,但是對張柬之他們來說,可就有了定策之功了。及誅張易之兄弟,柬之首謀其事。中宗即位,以功擢拜天官尚書、鳳閣鸞臺三品,封漢陽郡公,食實封五百戶,未幾,遷中書令,監修國史。
  • 歷史上真實的華陽夫人,沒有發動政變也沒有被幽禁,受秦始皇厚待
    其實,華陽夫人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但結局卻跟電視劇大相逕庭。那麼,歷史上的華陽夫人是個怎樣的奇女子?她最終的結局如何? 但與此同時,華陽夫人又是相當幸運的,因為養子秦莊襄王嬴子楚(嬴異人後改名為嬴子楚)對她甚是優待,剛一繼位便尊奉她為太后,地位排在生母夏太后之上,時在秦莊襄王元年(前256年)。
  • 火影忍者:波風水門如果活著,宇智波一族會發動政變嗎?
    波風水門死於宇智波帶土操控九尾妖狐襲擊木葉忍村的事件中,當時由於漩渦玖辛奈生鳴人導致九尾的封印變虛弱,宇智波帶土便是趁此機會解開封印,並藉助萬花筒寫輪眼的瞳力操控九尾襲擊木葉,波風水門最終為了保護木葉使用封印術屍鬼封盡,這是一種以生命為代價的封印術。那麼,波風水門如果活著,宇智波一族還會發動政變嗎?
  •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跟隨的10位心腹都是誰?他們結局如何?
    在對待昔日同僚這方面,宋太祖趙匡胤的做法被後人認為最為仁義,趙匡胤登基之後並沒有誅殺擁立自己黃袍加身的義社兄弟,而是用一杯酒就讓他們交出自己的兵權,到朝中謀了安定的職位安享晚年。
  • 火影:為什麼宇智波一族寧願發動政變被滅,也不離開木葉?
    宇智波一族不是不想離開木葉,而是離開木葉也沒有好下場,只能發動政變奪取木葉政權,成功了還有宇智波一族的一片天地宇智波一族和千手一族曾是忍界最強的兩大家族,宇智波一族的寫輪眼聞名忍界,千手一族和宇智波一族聯手共創木葉後,使火之國成為五大國中的豪強,讓各國不敢輕易發動忍界大戰。
  • 發動政變且被幽禁?《大秦賦》裡的華陽夫人,歷史上卻活出了傳奇
    而作為電視劇中的女主角之一,華陽夫人的出場似乎有些違背歷史,首先在秦莊襄王病危之際試圖發動政變,目的是自己中意的公子成蟜扶上王位,但結果最後卻被落下「雞飛蛋打」的下場,最終只能在冷宮度過殘生。而自己的弟弟、參與宮變的華泉君被抄家、家人為奴,原本佔據三分之一的羋姓家族也從此衰弱。
  • 唐中宗為什麼要殺張柬之?
    7年之前,他又被立為了太子,但是不斷遭到張易之兄弟的打擊和誣陷,如果不是神龍政變,他的皇帝寶座恐怕又要淪為一場大夢。得之不易的皇位,長期的囚禁和擔心吊膽的生活,讓李顯變得格外敏感。第二次當上皇帝之後,他就和他媽一樣,得了迫害妄想症,總以為「有刁民要害朕」。如何坐穩皇位?
  • 武則天稱帝後的悲慘結局:失去所有大權,一夜之間被人滅國滅宗
    神龍政變,預示著武則天的大周朝緩緩謝幕。神龍元年(705)二月二十日,大周的都城暗流湧動,趁武則天重病纏身,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己聯絡左羽林將軍李湛等,突然發動政變。 政變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幫助李家王朝復闢。
  • 司馬懿高平陵政變篡權,為何就沒有人起兵反抗?原因很簡單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司馬懿這位傳奇的人物,從曹操和曹丕時代的韜光養晦,以退為進,最後鋒芒畢露,在正始十年(249),一場籌劃已久的政變發生了,史稱高平陵政變。從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然而,在司馬懿高平陵政變篡權時,為什麼就沒有忠於曹氏的人起兵反抗呢?
  • 世界歷史:拿破崙竟然還發動過這樣的政變,太不可思議了
    世界歷史:拿破崙竟然還發動過這樣的政變,太不可思議了 青年時期的拿破崙以卓越的指揮才能充分顯示了他卓越的軍事天才。法國國民革命軍政府,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大膽任用他到各地帶兵,拿破崙也不負厚望,對歐洲封建勢力進行了有力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