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5月5日,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七個節氣——立夏。
立夏節氣,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標誌著自然萬物,從「生」到「長」的一個轉折。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
立夏時節,有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
到了立夏,可聽到螻蛄在田間鳴叫,接著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立夏節氣習俗,你知道?
1、吃立夏蛋
「立夏吃只蛋,力氣大一萬」;「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
立夏,有吃茶葉蛋的習俗。
2、飲立夏茶
江西一帶,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
3、稱人
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
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
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
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
4、迎夏
立夏這天,舉行迎夏儀式,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
5、鬥蛋
立夏,大人用絲線編成蛋套,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掛在小孩子脖子上。
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
自古以來,祖先就講究順應節氣養生,每個節氣,都有不同的養生法。
那麼,立夏時節,要如何養生呢?
明日立夏,吃地三鮮,勤飲二水,做好一件事,夏季少生病,更健康
立夏時節,吃地三鮮
1、萵苣
暮春初夏,正是食萵苣的時節。
萵苣,可利五臟,通經脈,開利胸膈,壯筋骨,使眼睛明亮。
所以,立夏時節,吃點萵苣,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可炒食,可涼拌。
2、莧菜
莧菜,是一種野菜,也被人們譽為「長壽菜」。
莧菜,清熱解毒,除溼止痢,通利二便,利竅止血,是夏季時令養生蔬菜。
所以,立夏時節,不妨吃一點,蒜瓣炒莧菜、莧菜豆腐雞蛋湯等,都很美味。
3、蒜薹
立夏後,溼熱的雨水增多,人特別容易出現感染和腹瀉。
蒜薹所含的大蒜素、大蒜新素,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天然抗生素」。
此外,蒜薹的辣味,主要來自其含有的辣素,這種辣素具有消積食的作用。
所以,立夏時節,多吃點蒜薹,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立夏時節,勤飲二水
1、清心下火茶水
立夏後,氣溫升高,進入夏天,心陽最為旺盛。
隨著氣溫升高,人們易出現煩躁不安、心火過旺的情況。
此時,喝點清心下火的茶水,十分有必要,減少身體不適,更健康。
用蓮子心,淡竹葉,一起泡水代茶飲,可發散心火,化解心臟熱毒。
2、祛溼茶水
立夏後,氣溫回升,降水量增大,溼熱交加。
此時,溼邪之氣,最容易入侵體內,危害身體健康。
因此,立夏時節,要多喝點利溼的茶水,幫助人體排出溼毒。
用一些健脾利溼的食材,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飲,健脾又祛溼。
如薏仁、茯苓、蒲公英、玉米須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立夏時節,做好一件事,夏季少生病,更健康
那就是——呵護好心臟。
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
心臟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汗液調節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
此時,立夏過後,一定要做好養護心臟的事宜。
1、多吃紅色食物
五色入五臟,紅色入心,多吃紅色食物,有益心臟健康。
紅色食物可活血化瘀、減輕疲勞、抗衰老、補血,對心臟非常有益處。
西紅柿,含番茄紅素、維生素C,可減少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紅柚,含有鉀不含鈉,稱的上是維護心血管的最佳水果。
紅豆,有「心之谷」之稱,對於心臟健康,十分有益。
2、注意午休
立夏之後,人體的生物鐘,也要適當的調整。
此後,要養成晚睡早起的習慣,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增加午休。
中午,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
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以30-60分鐘為宜,時間過長,反而會讓神氣受損。
3、經常敲心包經
午飯後,還可以多敲打刺激心包經,可增加心臟供血,有效地保護心臟。
心包經,從心臟出發,經過腋窩,沿手臂內側的正中線,到達指尖,途中有天池、極泉、內關、勞宮等穴位。
用一隻手,沿對側心包經的路徑,從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敲打,內關、極泉等要穴。
4、按穴拍「窩」
按摩穴位,是清心火的好辦法。
頭部的神庭、百會和太陽穴,手上的合谷穴,以及腳背上的太衝穴。
這些穴位,經常按揉,可調節經氣血運行、降心氣,對健康,十分有益。
此外,多拍打身體各處的「窩」,也可幫助解熱去火。
腋窩,俗稱「胳肢窩」,是極泉穴所在之處,經常拍打,可清心火熱毒。
5、平心靜氣
立夏後,人易煩躁不安,心浮氣躁。
此時,就要穩住心神,要有平和的心態,不要大喜大怒大悲。
可以試著以靜養心,多用繪畫、書法、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方式來緩解急躁情緒。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