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過後,天寒地凍。
寒氣直逼體內,又與腎臟相通,特別耗腎氣。
腎氣對機體有溫煦、激發、興奮、蒸化、封藏等作用。
因此,在大雪過後,養生的一個重點,就是要養腎,強健腎氣。
一旦腎氣不足,易出現下面這些表現:
1、黑眼圈越來越嚴重。
2、精神差,容易疲憊乏力。
3、記憶力直線下滑,容易健忘。
4、聽力下降,甚至會出現耳鳴。
5、年少白頭,甚至頭髮稀疏、脫落。
6、牙齒縫隙變大、鬆動,吃東西易塞牙。
7、喝完水後立刻要上廁所,經常量少次數多。
8、嘴唇顏色改變,經常唇無血色,甚至發白。
9、睡眠淺容易驚醒,小便頻繁,呼吸深或打呼嚕。
10、皮膚乾燥、暗黃、慘白、發紅、有色斑、皺紋等。
大雪過後,重養腎,做好二暖,堅持三勤,做四個動作,強腎臟之氣
做好二暖
一、腰暖
腰為腎之府。
腰部,是腎所在的位置。
腎喜暖,因此,一定要做好腰部保暖。
寒冷的冬季,要注意穿中長外衣,不要讓腰部裸露。
此外,還可以曬曬後背、後腰,不僅可使腰部溫暖,亦可溫煦腎陽。
二、腳暖
腎經始於足底,寒從足下起。
因此,在寒冬時節,尤其要注意足部保暖。
襪子應該保住腳腕。睡覺蓋被應下過腳底,上超肩膀。
此外,每日還可以睡前用熱水泡泡腳,做做足浴,大有益處。
經常泡腳,可驅寒暖神,亦可疏通經絡,對腎臟健康,也十分有益。
堅持三勤
一、勤補水
腎屬水,最怕喝水少。
一旦長時間不喝水,或者喝水很少,尿量就會減少。
如此一來,尿液中的廢物和毒素濃度就會增加,進而加重腎臟負擔。
所以,平日裡,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勤喝水,常飲茶,保持身體不缺水。
二、勤食黑
黑色入腎,食療養腎,可多吃點黑色食物。
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棗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紫甘藍、紫薯、藍莓等紫黑色食物,對腎臟亦有好處。
三、勤排尿
及時排尿,是尤為重要的一件事情。
尤其是對於腎臟,一旦有尿隱忍,不及時排洩,對腎危害巨大。
憋尿,會導致尿液滯留膀胱裡,易滋生細菌,使細菌逆行造成腎感染。
而長期的腎臟感染,容易形成腎臟疤痕,導致腎功能下降,甚至誘發腎衰竭。
所以,尿意來襲及時排洩,切莫隱忍憋尿,這一點尤其是男性,要格外警惕。
做四個動作
動作一、揉耳朵
耳者,腎之官也。
刺激耳部,可調節臟腑功能,益腎強身。
雙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來回壓揉。
值得注意的是,力度不要太重,直至耳輪發熱為止。
動作二、踮腳
經常踮踮腳,有利於通暢足少陰腎經。
腎經通暢,氣血流動順暢,起到保腎精、益腎氣、固腎之效。
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腳跟稍稍抬起,重心落在腳掌前2/3處。
動作三、掐跟腱
內外側跟腱的位置是太溪穴和崑崙穴。
太溪穴,是匯聚腎經元氣的「長江」。
崑崙穴,調和氣血、健腎強脊。
每天掐揉這兩處,每次3~5分鐘。
力度除了要有酸脹感外,最好以有「麻感」為度。
動作四、握固
將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於無名指的根部。
然後,屈曲其餘四指,稍稍用力,將大拇指握牢。
握固,以固守精氣神在體內,閒來無事時都可以握固。
冬養腎,還要做好這幾點:
1、睡好覺
睡能還精、養氣、健脾強骨。
許多腎臟功能差的人,有長期熬夜的經歷。
因此,一定要注意規律作息,早睡早起,保證良好的睡眠。
2、勿疲勞
調查發現,約七成腎病者,與長期的過度勞累有關。
一旦人長期處於疲勞狀態下,易造成人體抵抗力下降。
久而久之,會導致反覆的細菌、病毒感染等,最終發生腎臟損害。
因此,一定要學會勞逸結合,適當的放鬆一下,不要長期勞累緊張。
3、少食肉
長期大魚大肉的高蛋白飲食,其代謝產物會增加腎臟負擔。
久而久之,便會使腎臟處於「超負荷」狀態,嚴重損害其健康。
因此,日常飲食要限制肉類的攝入,一定要管住嘴,切莫貪吃。
4、食清淡
飲食中95%的鹽分,由腎臟代謝。
吃得過鹹,腎臟的負擔自然加重,甚至會造成損傷。
所以,平時飲食要清淡一點,每人每日鹽的攝入量控制在5-6克。
此外,還要少吃加工食品、減少外出就餐,都是減鹽的好方法。
5、忌菸酒
吸菸喝酒,是最損害健康的兩大行為。
吸菸與腎臟病,呈劑量依賴性相關,吸菸越多者其腎損傷風險越高。
長期大量喝酒,則會導致出現血肌酐增高,是腎功能損傷的強烈信號。
如果,菸酒「齊下」,則危害1+1>2。因此,一定不要貪圖菸酒,儘早戒掉。
6、洗冷麵
冬季,可以用20℃左右的冷水洗臉。
如此一來,可增強扛病能力,促進面部血液循環。
進而可以幫助心腎收藏精氣,有利於冬季心腎的健康。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