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當師長的紅軍,為沒當上344旅旅長生氣,朱老總:輪不到你

2020-12-19 騰訊網

紅軍時期,在我軍中有很多的「紅小鬼」,他們小小的年紀就參軍報效祖國。而且他們也很有軍事才能,十幾歲的年紀就能成為一方將領,帶領戰士們在戰場上奮勇廝殺。

田守堯就是這樣的一個紅軍戰士,他在20歲的時候就已經是紅15軍的師長。以他的資歷,在新中國的授銜典禮上,應該是中將軍銜,但是他在1943年的時候,在戰場上犧牲了,年僅28歲。

20歲的紅軍師長

田守堯,安徽六安人,1915年出生。在他小的時候,就滿懷報國的熱情,16歲那年,意氣風發的少年參加紅軍,開始他的軍人之旅。

剛剛加入紅軍的田守堯只是一名普通的戰士,後來一步步成長,成為紅25軍的指導員。田守堯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在歷次的戰鬥中,他的軍事才能都能得到很好的體現,他的領導也很關注他。1934年的時候,田守堯參與了庾家河戰鬥。

1935年的時候,年僅20歲的田守堯已經是紅15軍團78師的師長,參加了紅軍時期的眾多著名的戰鬥,例如西徵、東徵。抗日戰爭時期,田守堯是八路軍115師344旅687團的副團長。在平型關戰役的時候,田守堯在戰鬥中受傷。受傷後田守堯沒有退出戰場,躺著擔架上繼續指揮戰鬥,之後升任團長。

皖南事變後,田守堯成為新四軍第三師8旅的旅長,帶領戰士們開展遊擊戰。鄭潭口和響水口的戰鬥,都是在田守堯的指揮下進行的。

為沒當上344旅的旅長生氣

344旅是八路軍115師的主力旅之一,徐海東是旅長,全旅共六千多人。這支部隊以能打著稱,他的指揮官的人選是很重要的。

在1938年的時候,徐海東因為身體原因卸任344旅的旅長。當時朱老總想到接替徐海東的人選就是田守堯,他是一位老革命,雖然年紀不大,但是20歲就能當紅軍的師長也不是簡單的人物,讓他擔任旅長應該沒有多大問題。

於是朱老總就找到田守堯,告訴他這個消息,並說這只是初步任命,具體情況還要根據上級的調任,讓他等待通知。隨後朱老總就發電報到延安,請求指示。在延安的彭老總和主席商量之後,決定讓楊得志擔任344旅的旅長,田守堯的職務不變。

接到這個電報的344旅的政委黃克誠心想:這件事情不好辦了。於是他找到朱老總,問他能不想向上級說明情況,就說這件事情已經和田守堯說過了。然而朱老總說:「沒有必要,我們都是共產黨,要服從組織的安排。」

後來田守堯在得知是楊得志擔任344旅的旅長之後,就非常生氣,連他們為徐海東舉辦的歡送會田守堯都沒有參加,大家都知道田守堯是在鬧情緒。於是朱老總就說:「開個會吧。」這個會議,是關于田守堯的會議,是幫田守堯想通問題的會議。

在會議上,大家都很是沉默,沒有人說話,還是政委黃克誠委婉的批評田守堯,讓他不要為了官職的問題影響工作。黃克誠說完之後,沒有任何人應答。這時候朱老總猛地一拍桌子,站起來說:「你們這時開的什麼會,都不敢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還算是共產黨員嘛。」

之後又指著田守堯,毫不留情的說:「旅長該是誰的就是誰的,沒輪到你就不該是你,身為共產黨員要服從命令聽指揮,不要鬧情緒。」說完轉身就離開了。在場的人都被嚇到了,朱老總平時的一貫作風都是性格溫和,從不輕易發脾氣,這是很多人第一次見他發脾氣。

時候,田守堯也沒有在鬧情緒,只顧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將星隕落

1943年的時候,田守堯接到中央的命令前往延安學習深造。在去延安的路上,田守堯他們遇到了敵軍,展開了戰鬥。

在戰鬥中,田守堯端著機槍和敵人進行槍戰,掩護其他同志到安全的地方。隨後田守堯說:「同志們,我們不能讓日軍得到關於我們任何有用的信息。」說完就將隨身帶著的機密文件全部撕毀,扔在大海中。

之後田守堯指揮大家涉水上岸,他和他的夫人在最前面帶路,不幸踩到水槽中犧牲了。其他的同志見到這樣的情況就改道,大多數人都安全上岸了。田守堯犧牲的時候,只有28歲。

相關焦點

  • 八路軍一次重要任命,朱老總罕見發火:戲點到誰誰就唱
    八路軍一次重要任命,朱老總罕見發火:戲點到誰誰就唱「不敢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算什麼共產黨員?」朱總司令的這句反問,放到今天,仍然值得回味和反思。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司令朱老總在第344旅檢查工作時,因原來的旅長去延安治病和學習,旅黨委研究決定由團長田守堯代理旅長。
  • 1939秋,時任386旅副旅長的許世友,為何找朱老總說:不想回去了
    1938年1月,八路軍一二九師386旅副旅長陳再道,奉命率領386旅部分兵力,開赴冀南,開闢冀南抗日根據地。參謀長李聚奎也被派出去了,他帶領一部分部隊,從晉東南到冀南再到魯西北不停地戰鬥,目的也是開闢抗日根據地。陳再道和李聚奎都走了,386旅的旅領導,只剩下陳賡、王新亭兩個人了。
  • 新四軍第六師轄二個旅,師長和旅長都是誰?一人壯烈犧牲
    第六師組建之初約8000餘人,下轄第十六、第十八兩個主力旅,及江南東路、江南西路兩個保安司令部,那麼第六師的師長和兩個旅長都是誰呢?由於建國後譚震林轉入地方工作,所以他沒有參加1955年的我軍首次授銜,1983年9月30日因病逝世,享年81歲。第六師參謀長兼十六旅旅長——羅忠毅新四軍第6師第十六旅為1941年4月由第二支隊改編而來,第六師參謀長羅忠毅兼任旅長,政治委員是廖海濤。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八路軍三師六旅的首任正副旅長最終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最低是上將
    抗戰爆發之後,國共兩黨再次攜手一直抵抗外來侵略,於是在陝北的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按照當時的合作聲明八路軍下轄三師六旅,共三萬多人,正是這三萬多人最後發展成為百萬大軍,三個師的首任正副師長除了120師的蕭克是上將,其他的都是元帥,那麼三師六旅的首任正副旅長最終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 紅軍時期倖存的6位軍團長中,4位授元帥軍銜,為何他只授上將?
    第一路軍由紅四軍與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的地方武裝在長汀組建而成,總指揮朱老總,也是後來紅一軍團的首任軍團長。1932年3月12日,紅一軍團調整為紅四軍和紅十五軍兩個軍,林總擔任軍團長。建國後,紅一軍團先後兩任軍團長都被授予元帥軍銜。 紅二軍團軍團長賀老總
  • 他是朱老總尊敬的大哥,擔任紅軍師長,可惜被錯殺
    朱老總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在這裡,他結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要說和他關係最好的,就是鄧允庭。鄧允庭比朱德大7歲,朱老總對這位大哥,也是非常敬重。沒想到,鄧允庭在回鄉途中,路過湘粵邊境的九峰山時,遇到了一夥土匪,鄧允庭武藝高強,幾下就把這夥土匪打跑了,正要繼續趕路,卻被一個人攔住去路,說自己是九峰山的寨主,希望鄧允庭能留下來,坐第二把交椅。鄧允庭思慮再三,反正沒有地方去,就答應了。
  • 新四軍四師成立時四個旅,旅長一上將一中將一少將,一位成了教師
    這支軍隊是黨領導抗戰正面戰場上主力部隊。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進行了重建,由隴海鐵路以南的新四軍、八路軍部隊整編而成,共轄七個師,總兵力達到九萬多人。建國後,新四軍七個師的師長粟裕、張雲逸、黃克誠3人授予開國大將,有三個師的師長李先念、譚震林、張鼎丞未授軍銜,都成為開國元勳,後來擔任重要領導職務。
  • 抗戰爆發前,紅一軍團有三個師,整編為八路軍後師長都為團長
    1937年7月7日,日軍製造「盧溝橋事變」發動全民侵華戰爭,在此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國共雙方迅速達成合作,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位於西北的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及西北紅軍等紅軍主力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
  • 他24歲當上紅軍師長,政委是大名鼎鼎的彭雪楓,後卻叛變投敵
    彭老總一生傳奇,但感情生活一直是個遺憾,他雖然有兩任妻子,但是結局都不太好,也沒有給彭老總留下一個孩子。不過彭老總有過一個義子,名叫郭炳生。郭炳生本身是一個天資非常聰穎的人,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加上他是彭老總的義子,所以在24歲的時候就已經當上了紅軍的師長,而輔佐他的政委都是大名鼎鼎的彭雪楓。但是職務的提升並沒有讓郭炳生的思想境界跟著提升,相反郭炳生越來越驕橫自傲,不僅經常私吞繳獲來的物資,還經常打罵戰士。
  • 長徵初期,紅1軍團3個師的師長政委都是誰?結局分別如何?
    眾所周知,中央紅軍長徵初期,共有5個軍團,即第1、3、5、8、9軍團。其中,實力最強的無疑是紅1軍團,它是由井岡山時期的朱、毛紅軍為骨幹發展而來的,軍團領導班子非常強大:軍團長和政委分別為林帥和聶帥,參謀長是左權和朱瑞,前3人都來自黃埔軍校,朱瑞則是蘇聯的「海歸」。
  • 康克清:17歲嫁給朱老總,攜手走過47載,堅持為朱掃墓15年
    一個是43歲的中年人,是一個好軍長、一個好領導;而她只是一個還不滿17歲的小戰士,革命經驗缺乏,革命思想也不成熟。兩人之間的巨大差距可太大了,這樣怎麼能夠在一起呢?聽了曾志對朱老總的全面的介紹後,康克清說:"像他這樣的可真的少見。
  • 付文化少將任北京衛戍區司令,曾從師長降為旅長,王春寧中將離任
    付文化少將,四川人,1969年出生,1985年6月入黨,曾長期在瀋陽軍區服役,歷任團長、師參謀長、副師長、機步旅旅長。2011年任瀋陽軍區某摩步師師長。曾在陸軍指揮學院和國防大學學習,並且到德國留過學。2013年底,部隊編制體制調整改革,付文化任師長的原瀋陽軍區某摩步師撤編改成機步旅。
  • 他是紅六軍團師長,當過359旅旅長,終成開國中將
    劉轉連出身貧寒,12歲喪父,為了還債,母親不得不帶著劉轉連改嫁,劉轉連的姐姐也被迫送人了。這就是劉轉連悽苦悲慘的家事,家破人亡。茶陵是革命啟蒙比較早、革命氛圍比較濃的地方。18歲的劉轉連正式參加紅軍,走上了一生無悔的革命道路。因為作戰勇敢,劉轉連當年就當上了班長、排長,到1934年,劉轉連成為紅六軍團的一位營長、團長。
  • 西北根據地的紅軍後來哪去了?抗戰時期成為八路軍的王牌旅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由劉志丹、謝子長、賀晉年、閻紅彥、楊森等人領導的西北紅軍,是人民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們建立並發展了陝甘寧、陝北革命根據地,為紅軍三大主力,以及紅25軍的北上,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後方保障。
  • 著名的八路軍115師344旅688團,第1任團長是誰?後來怎樣了?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根據當時軍委改編命令,原紅75師,迅速改編為688團,率屬於八路軍115師344旅688團,徐海東擔任344旅的旅長抗戰初期,參加平型關戰役,配合友軍保衛山西太原,在晉西北一帶開展遊擊戰爭,有力地牽制了日本對山西的進攻
  • 將軍出自359旅,為什麼被稱為紅軍「鐵屁股」?
    提前八路軍359旅,人們馬上會聯想到「陝北的好江南」南泥灣,還有359旅旅長王震將軍。其實,陳伯鈞才是359旅首任旅長,王震當時任副旅長。陳伯鈞畢業於黃埔六期,他被主席稱為紅軍中的「幹才」,他曾經先後在紅軍三大主力工作過,擔任的都是軍一級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