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書法造詣如何?看看單字結構就知道了

2020-12-15 回鋒收筆

米芾從最初的習顏柳,到較長時間學歐、褚,再到最終走上師法魏晉法帖的藝術之路,其在單字結字風格的形成中,我們可窺見其明顯的集古創新之路:從字結構緊結內擫到字勢外拓開張,我們可在用筆特徵,空間組合和字形字勢上進行獨特性分析。

用筆特徵

點畫具有結構性,點畫的形狀就是結體造型的基本要素。「點畫結構的核心要素是用筆,只有用筆才能立形,才能有骨筋血肉」,所以雖然筆法是具體的技巧,是形而下的東西,但談章法還是離不開筆法。筆法保證了點畫形態的達意,保證了形勢的表現功能。從書法用筆史的角度,唐前書家用筆豐富,以側鋒絞轉筆法居多,唐後中鋒、提按居主導地位。

而側鋒和筆鋒使轉的多種變化在米芾手裡完成了最大限度地發掘,所謂「鋒勢備全」、「八面出鋒」、「刷字」等的提出,讓米芾在書法史上留下了一批點畫豐富,質感強烈,情態生動的經典作品。正是米字的這一用筆特點加上其振迅天真、出於意外的尚意追求,便構成了米字獨特的點畫語言,從而直接影響到其字結構的組合和章法形式的安排。

其用筆的獨特性在豎、勾、撇等筆畫上可見一斑。米字豎法中的「尖頭懸針內擫豎」、「柳葉豎」是典型的米家圖式。如「尖頭懸針內擫豎」的用筆特徵:輕起輕收,發力在豎畫中段,並向左下角縱筆甩出,呈反S型筆勢,狀如強弓,往往在整篇章法中呈現字眼的作用,強調了作品的主次、虛實和欹側對比,同時更是米芾率意放縱,不拘法度,跌宕多變,天真活脫的真實表現。另米字勾法應脫胎於智永,並在此基礎上呈現更多的變化。如「蟹爪勾」、「平拖勾」、「上挑勾」等。

而撇法更是多姿多彩,如「一波三折撇」、「立勢撇」、「挑撇」、「梭子撇」等等,呈現了豐富的用筆變化。這些獨具特色的用筆特徵,正如阿恩海姆所描述的「其中的每一具體的線條也都展示出一種向這個主要方向的運動傾向」,使其生發出一種動感,一種駿發豪勁之美。同時極大豐富了米老在處理字結構中的自由度,為米老在處理章法提供了自如表現的空間。

空間組合

空間組合即點畫的安排組合,即字法、字結構。趙宦光說:「字之結構,如幾席間排設蒸烹之具,右羹左食,並不失款;即罷而行轍,一盂一鼎,亦皆法器,各自成像,可陳可列……」強調了一字「各自成像,可陳可列」的獨立形式。宗白華也說:「從字體的個體結構到一幅整篇的章法,是這結構規律的擴張和應用。」因而點畫與結體、結體與章法,是一種漸次生長的邏輯關係;點畫特徵決定了結體特徵、結體特徵又決定章法特徵,米芾字結構的空間組合同樣對章法產生重要影響。

字的單元空間指由字結構對空間的剖切而形成的獨立空間,字結構內各單元空間的情調及它們的關係直接影響到字結構的表現力,而書法家的獨創性也很大程度上表現於此。米芾字結構的空間組合除了一般常見的平行、對稱、收放、向背、避讓、穿插等手段外,其獨特的空間組合特徵還體現在漸變和錯位兩個方面。

米芾在處理相同方向而又相對平行的一組線條時,往往採用漸變手段來增強其疏密、開合及節奏感,從而避免了雷同和呆板。如《苕溪帖》中的「暖」、「豈」、「無」、「還」等字,《伯充帖》中的「難」、「吾」等等,不勝枚舉。這些並列、漸變的相似筆畫,米芾又以微妙的角度、長短、粗細予以變化區別。

另米芾在處理左右結構時,為了加強其字勢和動感,經常採用特別誇張的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的錯位手段,來增強欹側和字形的變化。左低右高者如《復官帖》中的「指」、「作」等字,《賀鑄帖》中的「俗」、「紙」等字。左高右低如《賀鑄帖》中的「付」、「偽」等字。這種錯位的空間組合也是米芾調整軸線擺動的重要手段。

字形字勢

字形是對書法造型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的形式因素。其受點畫和空間兩個方面制約,而就整幅作品而言,字形要受其周圍其他字的影響,如從作品的空間情調來看,字形則直接關係到空間的協調和審美情趣。在米芾作品中,由於其對章法形式的隨機控制和超強的應變能力,其在書寫時對字形的調整和控制也是千變萬化,無可端倪。

首先因筆勢上和字結構上的錯位而形成的大量大小、長短不一的平行四邊形字形,同時因左低右高的誇張錯位處理,使平行四邊形的變形程度大大超出了一般書家。我們把附圖中董其昌的「作」字與蘇軾的「便」字,分別與米芾的「作」、「便」作一比較,其三者的字形特徵便一目了然。另外我們如把米芾單字外輪廓的各端點連接起來,便可發現除平行四邊形外還有各種如圓形、稜形、梯形及大量不規則字形,豐富多彩,精彩紛呈,體現了米芾高超純熟的結字造型技巧。

字勢是指字的中心軸線的傾斜程度及在視覺上的一種運動趨勢。我們以邱振中先生的軸線理論來分析米芾書法的單字軸線,便可直觀地發現其字勢特點:

以左傾型為主的單字軸線。點畫用筆特徵影響字結構的空間組合,字結構的空間組合決定字勢,決定單字的軸線特徵。可以說米芾獨特的用筆和結字特徵形成了他以左傾型為主的單字軸線特點。關於欹斜傾側的藝術美在中國書法批評史上並非得到一致的贊同,如宋代的趙孟堅就極力反對欹側,主張應學唐法,並理出了一條欹側書風的歷史線索:唐宋有李邕—徐浩—蘇軾—米芾。並說「跛偃之弊,流而為坡公;欹斜之弊,流而為元章之父子矣……」

而米芾最反對布如算子,呆板俗氣,主張結字不作正局,天真自然,其抨擊唐人「筆始勻,古法亡矣……自柳世始有俗書。」其眾多的作品便是他努力實踐這一主張的結果。

在米芾早期的兩件代表作《蜀素帖》、《苕溪帖》中,左傾型軸線最為明顯,如圖所選的《蜀素帖》局部,共計50字僅「帆」、「月」、「氣」、「政」、「獻」5字為非左傾軸線,左傾比例高達90%。《苕溪帖》共294字,僅70字為非左傾型軸線,左傾比例也達81%。隨著技巧的成熟和處理章法手段的日益豐富,其左傾比例有所下降,而中年時期的《賀鑄帖》也達60%,與歷史上同一體系的其他書家相比,其左傾型特徵非常突出,成為典型的米式招牌。我們可列表作一比較。

從列表圖中我們可作一番分析:顏真卿除了增加一定比例的垂直軸線以體現其沉穩的氣象外,還是基本延續了王羲之的欹側風格;爾後的蘇軾、米芾、趙孟、王鐸則各具特色,蘇軾70%的右傾比例和米芾81%的左傾比例,分別把右傾型和左傾型的單字軸線風格推向了極致;而趙孟左、右傾比例相加才36%,垂直軸線竟達到了64%,現在看董其昌對趙的批評:「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奇為正,此趙吳興所以不入晉唐門室也」,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這種極端的平正和理性,正是趙孟所自覺追求和努力創立的一種新的審美範式。而王鐸的左傾和右傾比例各接近50%,反映了單字軸線左右擺動的頻繁和均衡。

極度誇張的單字軸線擺動。米芾在處理單字軸線時並非一味左傾取勢,其時刻不忘利用右傾和垂直軸線進行巧妙地過渡來調節整體章法的節奏和情調,使得整篇作品中單字軸線呈現異常豐富的變化,

而且往往因情感或表現需要把單字軸線的左右擺動誇張到了令人不敢想像的地步。如《鄉石帖》中的「新得紫金右軍」一行,從右傾的「新得」到左傾的「右軍」,短短6字,每字軸線各具姿態,特別是其中的「得」與「軍」軸線擺動幅度達到了153,其軸線的誇張程度令人瞠目結舌。而這種軸線的誇張處理在米字尺牘中比比皆是,成為形成米芾章法圖式特徵最為基礎、最為重要的構件之一。

相關焦點

  • 米芾的書法造詣真高,700年前的一張作品,把蘇軾也諷刺了一把
    北宋米芾的作品大家都比較了解,但真正深入研究和讀懂他作品的人卻並不多,甚至可以說模仿者眾多,但真正掌握米芾作品精髓的書法家很少。聊到宋朝書法家們,蘇軾和米芾到底誰的水平高誰的水平低至今專家也很難說清楚,一方面就是因為他們雙方的筆墨作品存世並不多,很難來評判。另一方面就是米芾的作品與蘇軾的作品風格差不多,沒有比較的一個必要。但在普通人的眼裡,米芾的作品造詣似乎比蘇軾更多,蘇軾在文詞文化的造詣卻比米芾要高一些。
  • 米芾這幅作品,書法造詣超過蘇軾,卻被當代專家認為是贗品
    米芾的書法作品究竟怎麼樣?在很多喜歡書法的愛好者眼裡,在同時期有這麼一個排號,那就是蘇黃米蔡四個人,書法水平也就是這麼排的。但也有一些人說米芾的作品應該排在當時的第一位,蔡京放在最後一位沒有問題,但蘇軾的書法作品絕對不能放在第一位。
  • 米芾《紫金帖》超清單字賞析
    書法課程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不可一日無此君 右軍鄉石力疾書 ——米芾《紫金帖》超清單字賞析
  • 米芾《張都大帖》超清單字欣賞
    書法課程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不可一日無此君 偶然雋秀別有天 ——米芾《張都大帖》超清單字欣賞
  • 從米芾臨摹的《十二月帖》和《王略帖》品讀其書法造詣
    《中秋帖》全文為「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共三行,二十二個字,《十二月帖》又稱《十二月割至帖》,全文為「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復不得相。未復還,慟理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共五行,三十二個字。
  • 書法鑑賞標尺:從字體結構的空間分割分析書法家的風格
    漢字是有結構的,不同漢字的結構就是其基本框架。從書法的層面講,漢字也有不同的書體,有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五種基本字體。書法的創作,無論是寫哪一種書體,都是按照基本結構一個一個漢字書寫,由無形到有形,落到紙面上形成一件完整的有形的書法作品。
  • 蘇軾與米芾書法,孰高孰低?
    在宋四家的書法之中,歷來也爭論不休。其中蘇軾和米芾爭議更大,誰的書法造詣更高? ,也就是在書法歷史長河的書內觀書,其長河固然滔滔,但少了花草、亭臺、溪流般的書外,自然也是有局限性的,所以論書法藝術,既要書內觀書,又要書外觀書,如果以這樣的視角來看米芾和蘇軾之別,才是真的有點意思。
  • 米芾晚年之作《德忱帖》,高清放大欣賞,字體寫出書法藝術美!
    說到米芾這位書法家大家肯定也非常的喜歡他的書法吧,米芾在書法方面的造詣非常的高,特別擅長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字體,米芾所臨摹古人的字體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境界,這也足以證明米芾在書法方面的功底非常的深厚,說到米芾的書法,小七今天也為大家找到了一幅米芾的晚年之作《德忱帖》,這幅書法作品那可是是非常的漂亮,被稱為是米芾草書的代表作之一
  • 顏真卿和柳公權書法傳承千年,被後人稱為字帖,米芾:都是醜書
    在宋四家之中,米芾的年齡最小,書法也最具有特點,他之所以貶低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主要有兩個原因。米芾書法局部米芾批評顏真卿和柳公權,他自己的書法造詣如何呢?米芾的書法可以說是宋代書法的巔峰,王文治曾經這樣形容米芾,他認為米芾的書法是集大家之所成,自創一體,他雖然點評了歷代名家,其中也不乏經典語句,但是有些觀點有失偏頗。
  • 米芾經典書法真跡:《濃墨秋山詩帖》、《道林詩帖》欣賞
    導讀米芾,原本名為黻,後來改成了芾,字號很多,比如鹿門居士、襄陽漫士、中嶽外史、海嶽外史等等等等。米芾的性格方面比較怪異,而且有潔癖,擅長書法,尤其是行書方面的造詣很高,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尚意」書法風格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是當時有名的收藏家。
  • 米芾的書法有多好?看看他作品中的用筆特徵與章法就知道了
    重視平淡自然的米芾米芾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學書過程,他的學書過程首先從學唐開始,後轉向魏晉,是一個曲折前進的道路。開始時學習顏真卿,後又學柳公權、歐陽詢、褚遂良,在學習唐人書法的過程中學的最多的是褚遂良,在學習魏晉書法的同時具有了平淡自然的書風。
  • 米芾說:謝安格在子敬上。看看謝安的書法究竟怎樣呢
    東晉名士,是與王羲之同時代的人,也是王羲之的好朋友,據史書記載,謝安曾經向王羲之請教過書法,那書法水平自然是不低。有兩則有名的與書法有關軼事與謝安有關,一則是說王羲之最小的兒子王獻之有一天精心寫了一幅字請謝安點評一下,誰知謝安在字上評語說寫得不好,讓王獻之很傷自尊。
  • 書法轉化到硬筆書法,我們從米芾行書《離騷經》作品欣賞開篇!
    硬筆書法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廣泛應用,但是人們可能學習到的知識是關於實用性硬筆書法多,還沒有達到藝術性硬筆書法,那麼我們今天從欣賞古人的毛筆書法裡面,吸取古代的書寫特點,運用到藝術性硬筆書法的書寫當中。
  • 米芾一生最出彩的10幅字,學好了這些,你的書法成就將不可限量!
    米芾行書《手札合集》從另一方面來講,當代人缺乏練習書法的韌性,今天學「二王」,明天學歐陽詢,學唐人不足數月,又轉而學習宋人,到頭了對於所有的經典,智慧淺嘗輒止,難以真正邁進書法之門對於當代人來講,應該如何選擇字帖呢?我們通常的建議不是直接學「二王」,也不是直接學習唐人,因為「二王」傳世的作品不多,且風格各異,不足以探究魏晉筆法與規律。學習唐人,墨跡作品較少,學習碑刻對於初學者來講又甚難!
  • 米芾和蔡襄書法的不同:「刷字」與「勒字」
    以上米芾所說勒字、排字、描字, 皆是做作之詞, 自己說刷字, 刷便是揮灑自如, 一無做作。雖然顯得有些刻薄, 但卻概括了各家書法的主要特徵。鄧散木在《臨書偶得》中對米書的「刷」字做了這樣的分析:「竹葉有正背偏側, 竹枝長短粗細, 一叢竹子, 從枝到葉, 絕不相同。所以畫家畫竹, 也運用不同的筆法來畫出它的不同姿態。米南宮的字就跟畫家畫竹一樣。
  • 米芾是中國書法技法的第一人?看完你就懂了!
    他對中國書法最大的貢獻在於變漢隸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飄逸的今日書風,達到了書法美的新高度。2、王羲之是歷代書法宗師,1700年來,大凡著名的書法家都受惠於他的書法,包括王獻之、顏真卿、柳公權、米芾、趙孟頫、王鐸等都是在其書風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獨特的面貌。3、王羲之的《書論》是中國古代書學理論的經典之作,他對書法技法和書法創作進行揭秘,揭示書法美學,剖析書法哲學意蘊。
  • 米芾的書法有多棒?光這一幅字,就足以令後人望塵莫及!
    米芾《多景樓詩帖》行書長卷其實想看懂書法並不難,也並不需要非得練上幾十年不可,你只需要花一點功夫,細細品味一下古代的經典法帖,就足以提高你的審美認知了,而書法中的審美認知,完全可以滲透到其他的藝術領域,米芾的書法絕對遠出其右者!
  • 學米芾書法最好的居然是他
    米芾是位書法大家,愛好書法的人應該知道米芾及其作品。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後遷居湖北襄陽,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鎮江現在仍然有很多關於米芾的墨跡。
  • 北宋米芾的書法風格及藝術魅力
    米芾的書法藝術啟示當今書法發展的藝術本性:樸素、自然、純真、唯美。米芾 (1051—1107) , 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長於臨摹古人書法, 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 對古代大師的用筆、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在寫字上稱自己是「刷字」, 追求迅疾勁爽、快刀利劍的用筆效果, 展現「刷字」的氣魄和力量。米芾書體瀟灑奔放, 又嚴於法度。
  • 米芾中年書法《淡墨秋山詩帖》精品欣賞
    此帖運筆如刷,筆力雄健,結態造勢寬展肥美,當為米芾中年書法之精品。 米芾對書法的分布、結構、用筆,有著他獨到的體會。做到了「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米芾自稱「刷字」,這體現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心盡勢盡力。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