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閣主」範欽雕塑。 記者 謝舒奕 攝
本報訊(記者 謝舒奕 通訊員 烏瑩君) 今年是範欽逝世435周年,為紀念這位藏書家,昨日,天一閣博物院特別策劃推出原創展「萬卷活水——天一閣創始人範欽的人生與藏書」。
此次展覽集中展出天一閣藏善本古籍、書畫、碑帖等共計60餘件,從「文士與藏書的關係」這一視角帶觀眾走進範欽的世界。
在歷史上,天一閣的聲譽遠遠超過其創建者範欽本人。那麼,範欽究竟是怎樣一位藏書家呢?「通過展覽可以了解到,範欽是一位有著浩然正氣、性格剛直、喜好藏書的明朝官員,而他的浩然之氣也離不開他的所讀、所藏。」據天一閣博物院人士介紹,本次展覽從「讀書立德」「藏書資政」「遊藝於書」「千秋功業」四個單元,展現了一位熟記聖賢之言、始終秉持正義、富有才華、胸懷天下的文士範欽讀書與藏書的一生。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通過讀書考取功名,是古代男子重要的人生道路。明嘉靖十一年(1532)春,二十六歲的範欽得中進士,從此開啟近三十年的從政生涯。而在此之前,他大部分時間埋首經卷,以備科考。此次展覽的第一單元「讀書立德」,展出了身穿獬豸官服的範欽像及範欽所熟讀的《大學》《詩經》《尚書》《禮記》等儒家經典。範欽正是藉由熟讀這些經典步入仕途,同時,它們也塑造了範欽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品格。
登科後,範欽始終秉持大道,廉政親民。他為官四方,藏書日漸增多,以書資政是範欽藏書的重要動因。他從地方志中了解民俗民風,從科舉錄中獲知人才變遷,從政書、奏議中關注時事政情,從而更好地為政一方。「藏書資政」這一單元,集中展出天一閣最具特色的明嘉靖年間刊刻古籍,包括地方志、科舉錄、政書、奏議等,其中很多為海內孤本。
第三單元「遊藝於書」,通過範欽的詩詞、書法、編書、刻書、刻帖展現他作為讀書人的風雅世界。範欽書法瀟灑俊逸、氣勢暢達,其中《範欽詩翰長卷》是其現存為數不多的手跡。《天一閣集》是範欽的重要著作,收錄了他出仕、歸裡及晚年各時期的詩文作品1500餘篇,讓後人看到一位富有才情的文士形象。鄰居兼好友豐坊對範欽讚賞有加,寫了一篇《底柱行·贈憲伯東明先生之江西》相贈。這件作品被範欽摹刻上石,留存至今。
展覽第四單元「千秋功業」即指範欽留下的一樓書。為什麼範欽要費盡心思收藏這麼多書?這些書籍中的絕大部分在當時並不被其他藏家所珍視,範欽藏以致用、不為藏而藏的觀念使他有別於專以書籍玩賞、考訂的收藏家。從這個層面而言,與其說範欽留給後人的是書,倒不如說是書中他所認同的「立德樹志、修身處世」這一中華傳統美德。
【來源:寧波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