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抑鬱症AB面:患者已超9000萬 診療率不到30%

2020-12-25 極客網FromGeek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朱潔琰)訊,近日,曾在《今晚80後脫口秀》擔任主持人的王自健,在一檔節目上自曝曾患嚴重抑鬱症。脫口秀演員出身的人怎麼會得抑鬱症?該事件還一度衝上微博熱搜,一石激起千層浪……

其實,抑鬱症在近年來已逐漸成為一個高頻詞。這個人群到底有多大?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目前全球有近3.5億名抑鬱症患者。其中,中國抑鬱症患者已超過9000萬。

但這只是抑鬱症的A面,B面是我國得到診斷和治療的抑鬱症患者僅有20%-30%。

初期:否認患病、抗拒就醫

為了更加清楚抑鬱症患者的診療狀況,《科創板日報》記者輾轉聯繫了多位患者,了解他們的就診歷程。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抑鬱症患者在最初察覺到自己可能有抑鬱傾向的時候,最容易見到的心理現象是:否認、抗拒。即否認自己有抑鬱症,抗拒就醫。

「因為手心出汗,每天會溼透六七張紙巾。睡眠也很不好,兩點睡,四點醒。」曾患抑鬱症兩年多,目前已通過治療病癒的小天這樣描述最初感知到自己可能抑鬱時的症狀。

即便如此,小天當時也並沒有選擇去醫院,「我最初是抗拒就醫的,因為不覺得自己是生病了,覺得自己能克服。」

上周剛剛在醫院被確診為中度抑鬱的小山,也同樣有過抗拒就醫的時期。「自我感覺沒那麼嚴重,因為本身就是個很悲觀對生活提不起興趣的人,我覺得這是階段性低落,是可以慢慢調節的。」

最後去醫院,都是因為他們感覺「實在受不了了」。

為什麼不願意就醫?或許有很大一部分是源於公眾的誤解。另一名抑鬱症患者小水告訴記者,他最初並沒有抗拒過就醫,因為覺得公開病情有利於治療。「可是當周圍的人知道我得了這個病,就仿佛關心精神病人一樣關心我,這種感覺很難受。」

我國精神衛生領域首位中科院院士陸林教授,近期就在騰訊醫學ME大會上表達過類似的觀點,「抑鬱症負擔加重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低就診率、低診斷率。」對抑鬱症的誤解和基層醫療資源的不足,讓我國得到診斷和治療的抑鬱症患者僅有20%-30%。

對此,陸林強調,通過醫學科普消除歧視,消除「病恥感」,擺脫「汙名化」是抑鬱症康復最重要的一項前提。

治療:擔心副作用、容易反覆、擅自停藥

而到了治療階段,僅以記者的採訪來看,也還存在著許多困難。

首先願意去就診,也不等於就願意接受治療。小山的醫生認為她需要藥物治療,但她到現在還沒有吃過藥,「醫生給我開了奧思平,聽說這個藥吃完會頭暈、出冷汗等等,前期我先不想吃。」

這也並不是個體現象,記者在豆瓣、知乎等社交網站上瀏覽抑鬱症相關帖子時發現,擔心副作用的問題被屢次提及。「第一天,藥沒吃。看到好多人說副作用多,還是下不了決心」;「很多人說吃藥沒有用,副作用大,不想吃」;「有吃XXX的病友嗎?談談副作用」……

另外,吃了藥情況也很容易反覆。「我吃藥5個多月了,體重增加了12斤,但總體確實感覺比吃藥前好多了,我以為一切都好起來了。」小水告訴記者,但他最近幾周又明顯感覺到狀態在下降了,睡眠也回到了吃藥前的狀態,凌晨2、3點就會醒過來。

還有一種情況是,感覺好轉了,患者就擅自停藥,這個也是小天的真實經歷。「抑鬱症的藥物,真的感覺藥到病除。吃完20分鐘內,心情就變好了,焦慮感也消失了。」小天說,「就感覺我是不是真的好了,然後就自己停藥,之後的幾天就處於崩潰的狀態了……」

小天還告訴記者,據他所知,許多患者都有過自己停藥,然後發生嚴重反應的事情。

在採訪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的事情還有,許多精神類藥物都有成癮性,所以大概半年內就會換一種藥。「吃過奧氮平、樂友、來士普、欣百達等等,太多了記不起來了,給你看的這列裡好像就一兩種沒吃過吧。」

圖|治療抑鬱症常用藥物,來源:患者提供

抑鬱症受關注 市場仍有待開拓

積極的一面是,抑鬱症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國家衛健委於今年9月印發列首個抑鬱症防治工作方案。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一個重要舉措是要把抑鬱症篩查的範圍擴大。比如在孕檢和產後訪視中要評估孕產婦的抑鬱風險,高中和大學也要把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的體檢內容。

《方案》發布後,9月12日,由央視網設置的話題#抑鬱症成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的第一位。

即使具體到醫藥市場來看,公開資料顯示,國內精神障礙用藥市場也在逐年增加,由2012年的24.7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51.3億元,6年中整體市場增長2.1倍,複合增長率為13%。其中,抗抑鬱藥物和抗精神病藥物的銷售額佔據整個精神障礙領域的70%以上,佔據主導地位。

其實,抑鬱症市場的需求是很大的,只是由於目前認知的不到位以及資源的缺失,這個市場還尚未得到有效開拓。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小天、小山、小水為化名)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連結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智慧財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連結。 )

相關焦點

  • 我國抑鬱症患者有數千萬人,為何就診率不到一成?
    王翼口中的這個數據,來源於日前由醫聯主辦的「抑鬱症專題研討沙龍」上,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應用心理學副教授白吉可分享的國內最新統計結果:在中國,抑鬱症的發病率大約是5%—6%,但就診率尚不足10%,大部分患者還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據記者統計,截至1月8日,新浪微博抑鬱症相關話題累計閱讀6.7億;百度抑鬱症相關發帖量達2419萬;知乎「抑鬱症」話題討論72.8萬條。
  • 這份精神障礙診療規範將對患者帶來重大影響!
    也有可能是更多人對精神心理問題更加重視,願意到醫院求治,所以確診率也就提高了。可確實,如果光從患病率這個數字上看的話,最近幾年的增加趨勢令人擔憂。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中精神障礙的患病率高達17.5%。這意味著每近6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名精神心理障礙患者,我們每個人的親朋好友中很可能就有精神心理障礙的患者。
  • 一組抑鬱症才能看懂的漫畫在twitter瘋傳
    文/老K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抑鬱症患者高達3.5億人,其中醫學雜誌《柳葉刀》也對我國抑鬱症做過統計,我國抑鬱症患者大概在9000萬左右。也就是大概每4-5人之間就有一人可能是抑鬱,這一點都不誇張。最近twitter有組漫畫在網上瘋傳,漫畫師:Sow Ay用手將抑鬱症的特點形象表達出來,引起很多抑鬱朋友的共鳴。
  • 愛你愛到殺死你 警惕抑鬱症患者"擴大性自殺"
    博導被殺事件,也讓輿論再次聚焦抑鬱症患者這一特殊的群體。在中國,抑鬱障礙人群已達6100萬,由於屬於多發常見病,抑鬱症俗稱「心靈感冒」。專家提醒,博導被殺只是被媒體關注的一起案例,而生活中的類似事件並非少見。但是只要身邊人及時發現親人的病症,積極治療,自殺或殺害至親的慘劇或將避免。
  • 韓國抑鬱症患病率達5%
    據韓國《每日經濟》11月30日報導,首爾峨山醫院研究小組表示,通過對韓國國民健康保險公團(類似我國醫保機構)公布的約100萬人診療數據分析發現,韓國每100人中就有5人患上抑鬱症。
  • 抑鬱症患者親筆漫畫:與抑鬱症鬥爭了20年,我終於康復了
    此時他已經罹患上抑鬱症了,但其自己和家人都沒有意識。直到高中畢業參加工作後,作者才開始直面自己的症狀。他曾經嘗試自殺,幸好未能成功;後來到醫院求診,被診斷為重度抑鬱症。服用精神科藥物後,他的症狀有明顯好轉。但不到一年,藥效逐漸消退,多次尋醫問診的效果也不理想。他不得不嘗試與抑鬱症共存,利用自己的方法來緩解症狀。而且,作者還幸運地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友。
  • 趕走那隻叫抑鬱症的黑狗(健康直通車(第43站))
    抑鬱症跟其他的疾病不一樣,它不會讓我們發燒、打噴嚏、拉肚子,但它造成了嚴重的痛苦,讓患者忘記了怎麼享受生活,忘記了快樂。英國首相邱吉爾終其一生,一直受抑鬱症的困擾。他把抑鬱症比喻為黑狗,他說他的身心宛如處於人間煉獄,情緒找不到發洩的出口,只能默默承受黑狗的欺凌。此後,黑狗便成了抑鬱症的代名詞。
  • 抑鬱症的「前世今生」
    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Kleinman在湖南研究發現,被醫生診斷為「神經衰弱」的患者,若按照美國的《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三版(DSM-III)的診斷標準,有70%以上的患者符合「抑鬱症」的診斷。
  • 日均掛號量達9000人次,南京12320系統「預約診療」量猛增
    最近幾天,通過12320系統預約的日均掛號量已達9000人次。昨天上午10點,記者來到江蘇省中醫院,在門診大廳入口處,工作人員為每個進入醫院的人測量體溫。在掛號處,記者看到每個窗口都標著「預約掛號」的提醒牌,並有人工現場預約服務,但現場預約的市民不多,沒有排隊現象。
  • 青大附院生殖醫學中心喬遷新址 總面積9000平方米
    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 實習生 呂曉彤12月12日,青大附院生殖醫學中心成立十周年遷址慶典暨不孕症規範化診療學習班開班儀式在青島府新大廈舉行。新生殖中心位於市南區寧夏路218號,總面積約9000平方米,設有生殖婦科、生殖男科、生殖外科等,硬體設施居國內領先水平,為患者提供「一站式」就診服務。
  • 什麼是抑鬱症?是一種發生在精神上的疾病,患者會對生活失去興趣
    導語:抑鬱症(depression)通常又被稱為抑鬱障礙,患者的臨床的心情會十分地低落,從悶悶不樂的情再到自卑抑鬱,甚至討厭這個世界,出現自殺的情況。嚴重的抑鬱症患者會有幻覺、以及妄想症,他們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想與其他人交流。
  • 抑鬱症患者談患病狀況:每時每刻大腦都像灌了鉛
    濃度降低後,患者可能會對世界萬物漠視和無動於衷,這成為抑鬱症患者無法接受的現實。  「根本不信什麼狗屁抑鬱症,我要的只是安眠藥。我要找出一種病來,以證明我患的不是抑鬱症。」持續的失眠和噩夢,令深圳市作協主席李蘭妮不得不到深圳北大醫院精神衛生科診室開安眠藥,然而,她卻無法接受「抑鬱症「的診斷。哪裡精神科的名氣大,她就去哪裡就診,她只是想要一句權威的診斷:「你沒有抑鬱症。」
  • 抑鬱症患者該如何正確度過維持治療期?
    抑鬱症由於其特殊性,所需的治療時間較長,通常需要數月至數年時間,在最初病情控制後,往往需要患者再堅持服藥很長的一段時間,以鞏固療效。鞏固維持治療階段對於患者康復與防止復發均十分重要,臨床上不少患者由於自覺臨床症狀緩解而擅自減藥停藥,導致鞏固不足,疾病復發。
  • 讓抑鬱症患者和折磨抑鬱症患者的患者都顛倒三觀的《多餘的話》
    前面我講了許多對抑鬱症患者(考拉)說的話,連結在這裡:病急亂投醫的抑鬱症朋友多保重!我的抑鬱症文章匯總(劇終合集)人之將走,其言也善 寫給每一位飽受抑鬱之苦的人們!臨別贈語:抑鬱症是你人生的分水嶺,反著來,遇見未來更好自己!
  • 深淵自救:疫情下的抑鬱症患者
    和劉雲一樣的抑鬱症患者還有很多。 封城消息傳來後,所有抑鬱症患者的精神都緊張了起來。貼吧,QQ群,微信病友群,微博超話......不僅僅是湖北,幾乎所有地區的患者在社交網絡上倉皇問詢:「藥沒了,怎麼辦?」「現在還有哪裡能買到藥?」
  • 抑鬱症易感基因檢測:遠離抑鬱,做健康青年
    人們對抑鬱症的誤解,導致抑鬱症的就診率低。 ▲ 抑鬱症女性患者比男性高1.5倍; ▲ 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常見20~30歲發病; ▲ 抑鬱症是世界範圍內的首要致殘原因; ▲ 極端情況下,抑鬱症可導致自殺; ▲ 目前已有針對抑鬱症的有效治療手段。
  • 如何與抑鬱症患者談戀愛
    因為大多數和抑鬱症患者戀愛的結果都是被帶著變成了抑鬱症患者。因為情緒,是最容易傳染的。大家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那麼如何與抑鬱症患者正確地談戀愛呢?事情的發展最終是走向死亡,所有負面情緒積累的結果是令患者對終結自己的生命產生極大的吸引力,甚至到最後,死亡成了重度抑鬱症的人唯一的夢想。
  • 中國首次公布兒童白血病診療「大數據」 急淋患兒超7成
    中國兒童白血病診療登記管理系統首次披露兒童白血病診療「大數據」,超過3.9萬病例登記在冊,七成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治癒率明顯高於成人。 文丨記者 馬丹萌 超過3.9萬病例登記在冊,七成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治癒率明顯高於成人,中國兒童白血病診療登記管理系統首次披露兒童白血病診療「大數據」。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院長江忠儀在近期舉辦的中國兒童白血病現狀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稱,兒童白血病目前總體可控可治,但不同醫院生存率數據存在差異,部分單位對診療方案依從性有待提高。
  • 我有這些症狀,是抑鬱症嗎?
    收到一個姑娘後臺留言,她說「醫生你好,我是一個面臨畢業的大四學生,本來應該是xxx後浪,但是我卻一點也不開心,覺得自己啥都不好,甚至想去死;我特別孤獨,雖然有朋友和家人的陪伴,但是我不想和她們聊天,找不到理解我的人;沒有任何行動力,幹什麼都提不起興致,每天都過得渾渾噩噩的,覺得很累,也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我是不是得了抑鬱症?」
  • 為何頻繁發生抑鬱症自殺?揭曉4個原因,有個原因大家都經歷過
    抑鬱症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率高,識別率、就診率、治癒率低等特點。 世衛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已經超過3.5億名,每年有近80萬人因抑鬱症自殺死亡。我國的抑鬱症疾病情況也不容樂觀,抑鬱症患者人數超過9000萬人,比10年前增加了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