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小夥離家出走隱居終南山,父親一腳踹去:沒錢,學什麼陶淵明

2021-01-09 騰訊網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如今人們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為了所謂的「車子、房子、票子」,大家終日奔波在這世間,只有夜深人靜之時,才能喘息片刻。一身疲憊的人們多麼想找個安靜的地方,隱居起來,逃離喧鬧的俗世。

這不,一個26歲的小夥,就因為受不了壓力,背上行囊,來到了終南山。卻不料,不久之後父親就追上門來,指著他的鼻子大罵:「沒錢,你學什麼陶淵明!」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小夥最後又該何去何從?

他叫魏超,出生於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從小,父親就對其寄予厚望,而且魏父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從小到大,魏超不知道被父親揍了多少次,考試不理想,被揍;周末出去玩,被揍;甚至吃飯發個呆,也要被數落一頓,長此以往,造成了魏超孤僻的性格,而他的成績,也是越來越差。

好不容易從大專畢業,想著可以找一份工作,離開這個家,結果又被父親逼著去考公務員,但考公談何容易?一連兩年,魏超都名落孫山,就在魏超無比失落之時,父親還在一旁不斷怒罵,多年積累的情緒瞬間爆發,魏超連夜收拾好行李,離開了這個家。

為了逃避現實,尋找一絲清淨,魏超來到了終南山,他決定成為一名隱士,從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採菊東南下」,可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如今的終南山,早就不是以前的終南山了,最近幾年,來這裡「隱居」的人越來越多,連帶著「房價」都漲了,可魏超根本沒啥錢。

好不容易找到一破舊的小屋,和屋主軟磨硬泡半天,才以較低的價格租下了這裡,從此魏超開始了自己的「隱士」生活。但因為沒錢,且缺乏一定的生存技能,魏超只能終日住在破舊的小屋裡,衣服被子全是黴味,吃的也是別人不要的過期食物,一段時間下來,魏超變得萎靡不堪,愈發瘦弱,每天如同行屍走肉一般,這根本不是他想像中的「隱士生活」。

與此同時,魏超的父母也在到處尋找他,終於從某位朋友口中得知,魏超在終南山「隱居」,魏父立馬連夜趕來,並找到魏超,看到兒子病懨懨的樣子,魏父頓時怒火衝天,一腳踹到他的屁股上,大罵道:「沒錢,沒錢你學什麼陶淵明?!養你這麼大,你給家裡回報什麼了?不考試不上班,躲在這裡混日子!」接著便讓魏超收拾行李,趕緊回家。

而「嘗到了生活之苦」的魏超,也不再堅持,趕緊收拾東西,跟著爹媽回家了……

其實,如今的終南山上,還有無數像魏超這樣的年輕人,他們其實並非真的想隱居,而是藉此暫時逃避現實罷了,畢竟安靜舒適的生活,誰會不想要呢?古語有云:「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其實真正的「隱」,並不在於地點,反而那些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雜的幹擾,自得其樂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隱士。

相關焦點

  • 26歲青年隱居終南山,父親找到一腳踹出:沒錢,你學什麼陶淵明
    位於陝西的終南山,已經擁有了悠久的歷史,而終南山最著名的一個元素,便是此地特有的隱士文化。 早在公元前5世紀,聖賢老子便在此地隱居,在此之後,相傳趙公明、姜子牙、張良、孫思邈等人,都是在此處選擇作為自己最後的居所。
  • 26歲小夥避世隱居終南山,父親一腳踹了過去:沒錢,學什麼隱居?
    隱居生活的興起後世一些不願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學識卻不願入仕的文人,也學起了陶淵明的隱居方式。民間稱這些文人為「隱士」。由於隱士的生活態度與道家「無為」的理念相契合,所以很多道家學派也崇尚隱居。
  • 26歲小夥隱居終南山,父親卻說:沒錢,別學陶淵明
    在那裡充滿了寧靜的祥和氣息,人們過著很怡然自得的隱居生活。這個故事就是桃花源記,而他的作者陶淵明也是位嚮往田園生活的隱士。而如今社會的終南山也生活著不少的隱士,而魏超就是其中的1位。魏超出生於1990年,今年30歲的他是位山東人。自古山東多豪傑,比如昔日隋唐時代的英雄秦瓊就是這樣的人。不過魏超雖是山東小夥卻大願做個豪傑,而是嚮往當1名隱士。
  • 山東26歲青年隱居終南山,卻被父親拉了回去:沒錢,學什麼陶淵明
    陶淵明是歷史上有名的隱士,他因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所以最終選擇隱居,過自在的生活。現代社會發展速度快,人們的生活壓力大,一些人便對怡然自得的隱居生活充滿了嚮往之情,還為此掀起了一股「隱居」熱,不少人在其中看到商機,便開始在各個平臺宣傳隱居的好處,藉此博得關注。 山東26歲青年隱居終南山,卻被父親拉了回去:沒錢,學什麼陶淵明
  • 26歲小夥隱居終南山,父親找到後一腳踹出:沒錢,你就別學陶淵明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歸園田居》導語:終南山坐落於陝西,已有悠久的歷史,終南山最著名的元素之一,就是這裡特有的隱居文化。遠在公元前5世紀,聖人老子就隱居於此,此後,相傳趙公明、姜子牙、張良、孫思邈等人,都選擇在此定居。
  • 那個隱居終南山的26歲男子,被父親一腳踹回現實:沒錢別學陶淵明
    曾經那個隱居終南山的26歲男子,之所以被父親一腳踹回現實,就是因為他沒錢,他的父親更是非常氣憤的表示,如果沒錢別學陶淵明,畢竟現在可比不得古代社會。二.隱居終南山的年輕人這位被父親一腳踢回現實生活的男子就是魏超,是一位來自山東的非常年輕的男孩。按理來說,這個年紀的男生,大多剛從學校畢業不久,正是投入到工作中的大好機會,同樣也是展現他個人能力的絕佳時機,然而在這樣的時候,魏超卻選擇歸隱山林,著實有些讓人不解。
  • 26歲青年歸隱南山,被父親一腳踹了回去:沒錢,別學陶淵明
    不過,隱居雖然聽起來非常的浪漫,可是實際上做起來卻又完全是另外一碼事。在終南山隱居,雖然不能否認有小部分人確實是衝著生命純真去的,但大部分人絕對是動機不純。曾經在終南山上就發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情 有一個在終南山隱居的26歲山東小夥子,被自己的父親找到並且狠狠的罵了一頓。
  • 那個歸隱南山的26歲青年,被父親一腳踹了回去:沒錢,別學陶淵明
    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不堪重負,選擇了逃離城市,逃離人群,搬進了深山野林裡去生活,如歸隱終南山。 說起終南山,你可能會想到金庸小說中那些江湖仙境:「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透過文字,就能感受到一股濃鬱的仙風道骨味道,撲面而來。
  • 26歲小夥隱居終南山,遭到父親嚴厲反對:不是每個人都是陶淵明!
    終南山吸引不少隱居人在我國西北部陝西省有一座大山,一直以來都因隱居被廣泛關注。很多詩人都對這個地方讚不絕口,去過這裡人也被它的美妙色彩深深吸引,它就是終南山。年輕人衝動選擇隱居,遭到父親反對不少富有的人群,都會將終南山選做本人的隱居之地。長期在這裡隱居,成為有身份、有地位人群的一種攀比,也是證明自己很成功的不同炫富方式。這些比較富足的人,通過隱居的方式開始「體驗生活」。
  • 張至順:隱居終南山70年,預言自己仙逝日,被稱為「陸地神仙」
    後來為了養活自己,他7歲時就離家乞討,後來無意之間聽到了有人在唱《湘子傳》,韓湘子出道成家的故事在張至順的幼小心靈中種下了一顆種子,他開始對道教充滿了嚮往。後來他陰差陽錯地來到部隊,由於張至順從小食不果腹,所以長得十分瘦弱,並沒有被分配到戰場上去,他負責趕馬車運輸炮彈。
  • 終南山「隱士」已高達五千人,隱居之地變「鬧市」究竟為哪般?
    不當官了做什麼呢?從「士農工商」的順序而言,自然就是回到土地當個農民了。這不,陶淵明也因為在仕途連連受挫,就乾脆隱居了起來,開始在土地上耕作了。雖然種地技術不咋地,還自嘲是「草盛豆苗稀」,但「悠然見南山」的意境還是讓許多人心馳神往。而現代社會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車馬喧」,節奏快。
  • 終南山隱居姑娘,交不上房租,放棄修仙,為何越來越多人選擇避世
    現代生活壓力山大,很多人為此總想逃離"塵世",去過桃花源的人生。為此,終南山因為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從而成為他們的首選之地。今天要講的,就是一位城市女孩不堪生活壓力,修仙終南山的故事。只可惜,她沒修仙成道不說,最後還因為付不起房租不得不重返"人間"了。
  • 17歲女兒「嘗禁果」懷孕,被父親一腳踹翻,送醫後父母崩潰大哭
    17歲的高中生小雨生活原本應該順風順水,可以盡情享受青春的奮鬥和快樂。她家境優裕,長得亭亭玉立,在學校被很多人捧為「班花」,很多男孩圍著她轉悠。唯一稱得上美中不足的是父母工作太忙碌了,很少有時間陪她。小雨的父母也是考慮到女兒也大了,已經可以自己照顧自己,因此也就放鬆了對小雨的管教,平時的交流僅限於學校考試和學習。
  • 「陸地神仙」張至順:隱居終南山70年,曾預言自己仙逝日期
    道教一直以來是很多文人雅士所追捧的,因為道教講究的隱居生活。在深山中獨自承受孤單跟寂寞,從自然中去感悟簡單的生活,甚至在寂靜中去靜下來,認真地思考生命的真諦,這才是道教的精髓。安靜能夠使人思考,也能讓我們對內心深處的疑惑精心一次了解,這就是人們在面對疾苦的時候,從來都是冷靜的原因。
  • 河南小夥離家出走4年未歸,家人:我們再也不催他結婚生子了
    很多年輕人都經歷過「催婚」的嘮嘮叨叨,小夥和姑娘都紛紛吐槽「煩透了」!甚至還有人因此有了回家「恐懼感」。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年齡階段的思想碰撞,家人的傳統思想認為,「成家立業」也就是先成家後立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結婚生子,成為了每個人的家庭責任,兒子成家,也是父母的心願。
  • 小夥救起落水女子,卻被她一腳踹下了河……
    小夥救起落水女子,卻被她一腳踹下了河…… 2020-11-14 1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他是終南山第一隱士,隱居深山30年,以粗茶淡飯度日修行
    但是,在我國的終南山上,卻有這樣一位隱士,他隱居深山長達三十年的時間,每天都是以粗茶淡飯來度過修行時光的,由於他隱居的時間非常久,因此,他也被人稱為"終南山第一隱士"。那麼,在這位第一隱士的背後,究竟發生過怎樣的事情呢?
  • 「我去闖了 你不要來找我!」杭州蕭山17歲男生10日離家出走 至今未...
    蕭山網訊 今天,一則尋人啟事牽動著蕭山人的心——「劉大柱,男,17歲,河南信陽人。因為玩手機被父親說了幾句,於5月10日從戴村後鄭出租房離家出走,如有看到者,懇請撥打電話:15068737335,劉正歡。」
  • 你想像陶淵明一樣隱居嗎?先看看你有沒有他當年的勇氣吧!
    如果要說做詩人做到最純粹的,陶淵明稱第一沒人跟他搶第二。現在沽名釣譽的社會氛圍讓人身心俱疲,有些年輕朋友在遭受人生打擊後,總會萌生隱居的想法,在這其中有部分人也付出了實踐,在終南山山麓地帶有一票厭倦世俗的隱士,那麼隱居真的有那麼美好嗎?陶淵明又是在什麼情況下走上隱居道路的呢?
  • 「陸地神仙」張至順:隱居終南山長達70年,104歲羽化登仙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都市的嘈雜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遠離,回歸最真實最淳樸的自然。有一位104歲"陸地神仙"張至順選擇隱居終南山長達70年,一生所學全部用來造福百姓。對張至順來說這並不算什麼,自己兒時乞討經常"熱臉貼個冷屁股",但這一次的相遇讓張至順與"出家"再次有了密切接觸。 年僅十二歲的他開始跟隨這一眾弟子學藝,因為不是正式弟子,還要負責做一些雜役的體力活。這段時間雖然苦,但張至順也是個知足的人,深知能得到安穩生活已經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