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如今人們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為了所謂的「車子、房子、票子」,大家終日奔波在這世間,只有夜深人靜之時,才能喘息片刻。一身疲憊的人們多麼想找個安靜的地方,隱居起來,逃離喧鬧的俗世。
這不,一個26歲的小夥,就因為受不了壓力,背上行囊,來到了終南山。卻不料,不久之後父親就追上門來,指著他的鼻子大罵:「沒錢,你學什麼陶淵明!」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小夥最後又該何去何從?
他叫魏超,出生於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從小,父親就對其寄予厚望,而且魏父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從小到大,魏超不知道被父親揍了多少次,考試不理想,被揍;周末出去玩,被揍;甚至吃飯發個呆,也要被數落一頓,長此以往,造成了魏超孤僻的性格,而他的成績,也是越來越差。
好不容易從大專畢業,想著可以找一份工作,離開這個家,結果又被父親逼著去考公務員,但考公談何容易?一連兩年,魏超都名落孫山,就在魏超無比失落之時,父親還在一旁不斷怒罵,多年積累的情緒瞬間爆發,魏超連夜收拾好行李,離開了這個家。
為了逃避現實,尋找一絲清淨,魏超來到了終南山,他決定成為一名隱士,從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採菊東南下」,可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如今的終南山,早就不是以前的終南山了,最近幾年,來這裡「隱居」的人越來越多,連帶著「房價」都漲了,可魏超根本沒啥錢。
好不容易找到一破舊的小屋,和屋主軟磨硬泡半天,才以較低的價格租下了這裡,從此魏超開始了自己的「隱士」生活。但因為沒錢,且缺乏一定的生存技能,魏超只能終日住在破舊的小屋裡,衣服被子全是黴味,吃的也是別人不要的過期食物,一段時間下來,魏超變得萎靡不堪,愈發瘦弱,每天如同行屍走肉一般,這根本不是他想像中的「隱士生活」。
與此同時,魏超的父母也在到處尋找他,終於從某位朋友口中得知,魏超在終南山「隱居」,魏父立馬連夜趕來,並找到魏超,看到兒子病懨懨的樣子,魏父頓時怒火衝天,一腳踹到他的屁股上,大罵道:「沒錢,沒錢你學什麼陶淵明?!養你這麼大,你給家裡回報什麼了?不考試不上班,躲在這裡混日子!」接著便讓魏超收拾行李,趕緊回家。
而「嘗到了生活之苦」的魏超,也不再堅持,趕緊收拾東西,跟著爹媽回家了……
其實,如今的終南山上,還有無數像魏超這樣的年輕人,他們其實並非真的想隱居,而是藉此暫時逃避現實罷了,畢竟安靜舒適的生活,誰會不想要呢?古語有云:「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其實真正的「隱」,並不在於地點,反而那些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雜的幹擾,自得其樂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