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因怎樣騙取了王道士的信任,盜走敦煌石窟的1萬多卷經書,500多...

2020-12-24 燕趙都市報

餘秋雨有一篇著名的散文《道士塔》,寫的是敦煌石窟的罪人王道士,他發現了藏經洞,卻因為不懂文物的價值,被西方探險家斯坦因竊取了大量的財物。令人扼腕嘆息。

圖為王道士

斯坦因究竟怎樣騙取了王道士的信任?他盜走了敦煌石窟的多少文化瑰寶?近日,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西域遊歷叢書》(共15冊),全面記述了斯坦因備受爭議的西域考古探險歷程。其中《斯坦因和王道士不為人知的故事》,詳細地講述了斯坦因盜寶的過程。

奧雷爾斯坦因(1862—1943),英國人,原籍匈牙利,20世紀上半葉享譽世界的考古探險家和東方學者。在英國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先後三次到新疆及河西地區進行考古探險。根據其考古探險經過及成果,先後撰寫出版了《古代和田——中國新疆考古發掘的詳細報告》《西域考古圖記》《亞洲腹地考古圖記》等。

敦煌石窟的經卷引起斯坦因極大的欲望

1907 年 3月,斯坦因曾在敦煌縣城停留了一段時間,儘管「來去匆匆,但敦煌石窟的佛教造像和洞窟壁畫仍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們的藝術價值和考古學價值使我大為折服」。在那裡,他從一個被流放到敦煌的土耳其商人扎希德伯克那裡聽來一個重大傳聞,「莫高窟藏經洞裡偶然發現了大批古文寫卷」,「這批無價之寶據稱當時已由官府下令封存,由一個道士負責看管」。這激起了斯坦因極大的欲望,於是和蔣師爺一起「作了周密審慎的計劃,準備用最為妥善的辦法去獲取這些寫卷」。

不巧的是,這時王道士正好同他的兩個助手外出化緣去了,兩個月後才能回來。斯坦因感到這時將他的盜取計劃「付諸實施顯然是不明智的」。但蔣師爺還是從幫助看守道觀的那個年輕的唐古忒和尚那裡套出一些藏經洞的有關內情。年輕和尚還提到他外出化緣的師父從王道士手裡借了一個卷子。蔣師爺說服年輕和尚把卷子從師父房裡拿出來看看。「這是一個保存很好的卷本,直徑約 10 英寸,展開來的長度足有 15 碼。捲紙呈淡黃色,看上去很新,也很堅韌。」對這個卷子初步鑑定以後,斯坦因認為密室所藏寫卷主要應是佛經。在中國,書籍裝幀成冊多是宋以後的事,更早的多是卷子形式,因此「可以斷定它的時代應當是很久遠的」。這樣,扎希德伯克的傳聞得到了確證。

有一大批古代寫卷等待著去被發現的念頭,像一塊巨大的磁石一樣吸引著斯坦因。但他從當地得到可靠的消息,保護著這批珍寶的王道士是一個恪盡職守、非常用心的人。藏經洞所在的那個寺宇看上去有些破舊,但它仍是當地人朝拜的一個聖地, 容不得有任何的粗魯舉動。這使得斯坦因感到「有必要在開始時應採取審慎、緩慢的行動」。於是他開始和蔣師爺商量到時「如何逐漸博得敦煌當地人的好感,利用斯坦因的學者身份,使當地人對我的研究目的和方法不會提出什麼異議」。

王道士是個什麼樣的人?

1907年5 月 21 日,斯坦因重返敦煌石窟,準備將他早已擬好的計劃付諸實施。

令斯坦因滿意的是,這時莫高窟已過了朝聖的節日,除了王道士和他的兩個助手,以及一個身份卑賤又不懂漢文的喇嘛,「整個遺址別無他人,一片荒涼,仿佛是一個被人們忘卻了的地方」,有利於實行他的盜取計劃。

但是跟王道士見面後,斯坦因就感到他「是一個不好對付的人」,「他看上去有些古怪,見到生人非常害羞和緊張,但臉上卻不時流露出一絲狡猾機警的神情,令人難以捉摸」。斯坦因為了不使王道士看出他的真實意圖,採取了迂迴的戰術。

第二天,他先考察了幾個主要洞窟,並對一些壁畫拍照,「以此來掩飾此行的主要目的」。當他路過最北端的藏經洞入口時,看到洞口已被磚頭封閉了。這讓斯坦因感覺有些不安。斯坦因的第一步主要目標就是想看一下全部經卷的原始堆積、存放的情況。為了設法讓王道士同意他的請求,於是:「我特地派蔣師爺到他的住處同他進行交涉。儘管蔣師爺費盡心機,但談判的進展還是非常緩慢。在我們答應給王道士修繕廟宇進行捐助以後,他終於說出封堵密室入口的目的本是為了防範香客們的好奇心。最近幾年,每到朝拜的時候,前來朝拜的香客往往數以千計,把整個遺址擠得水洩不通。但是, 由於對我們心存疑忌,他始終不答應讓我們看一下全部經卷保存狀況的請求。他唯一應允的是讓我們看一看他手頭的幾份卷子, 而且還加上許多限制條件。」

不過蔣師爺急於拿到一兩個卷子的要求使王道士心煩,斯坦因擔心他的「全盤計劃一下子面臨告吹的危險」。

但是通過和王道士的接觸,斯坦因發現:「這位古怪的王道士是一個很複雜的人,虔誠、無知而又很執著。他使人不得不聯想到中國古代的那位克服千難萬苦赴印度取經的朝聖者。」 因為王道士是個虔誠的教徒,光用錢不能買通,這會傷害他的宗教感情,必須得投其所好。蔣師爺打聽出王道士最大的願望是修繕廟宇,幾年來,他將化緣得來的錢都用在重修洞窟了。斯坦因就提出要參觀王道士經手修繕的洞窟和塑像,這一招果然奏效,王道士欣然同意。他帶領斯坦因和蔣師爺穿過新修的廟宇前廊和高大的殿堂,欣賞了增補的泥像和壁畫。雖然比起其他舊有的塑像和壁畫粗俗遜色很多,不過王道士為此所付出的辛勤努力還是給斯坦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並產生了一絲感動。可惜這份感動並不足以阻止他的下一步計劃。

利用玄奘的故事博取王道士的信任

把王道士的底細摸清後,斯坦因知道他是一個虔誠、愚昧、迷信而又相當頑固的人。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知之甚少,沒有必要去和他談論考古學的價值、談論利用第一手的材料進行史學和考古學研究的意義等,但是可以同他談論玄奘。他是王道士心目中的偶像,玄奘的經歷讓王道士感同身受,因此他很喜歡聽玄奘的故事。這樣,斯坦因開始利用玄奘的故事博取王道士的信任。

「於是,在周圍滿是佛教神像的氛圍裡,我開始向王道士談起我對玄奘的崇拜:我是如何沿著玄奘的足跡穿越人跡罕至的山嶺和沙漠,又是如何去追尋玄奘曾經到達和描述過的聖跡,等等。儘管我的漢語很差,但這是一個我所熟悉的演講題材,而且一旁往往還有蔣師爺適時的補充,所以我總是能把我所知的有關玄奘的可靠記載和他漫長旅途的風土人情描述得細緻入微。儘管王道士的眼光中還有一絲不自在,但我已從他發亮的眼神中捕捉到我所想要的東西,最終他露出了一種近乎入迷的表情。」

王道士聽著聽著漸漸入了迷,眼睛開始發亮。他熱情地帶領他們走到大殿外面一條新修的長廊上,向他們炫耀那些描繪玄奘西行景色的壁畫。其中一幅畫給斯坦因帶來了啟發:「畫面上,玄奘站在一處急流前,旁邊是他的忠實的坐騎,滿載著經卷。一隻巨大的烏龜正向他遊過來,準備馱他渡過這一劫。這裡所描繪的正是這位朝聖者滿載著 20 捆佛經準備從印度返回中國時的情形。擺在他前面的困難將是需要跨越千山萬水。這些都在他的遊記中作過描繪。」斯坦因希望王道士能夠理解這畫中的情節,讓他把這些古代經卷重又取回印度,這是命運的指引。他留下蔣師爺,讓他去催要王道士答應借的經卷。

到了深夜,蔣師爺悄悄走進斯坦因在莫高窟旁搭的帳篷,喜洋洋地抱著一小捆經卷,這是王道士答應給他們看的第一批經卷,是他藏在大黑袍子底下剛剛給蔣師爺送去的。

第二天一早,蔣師爺帶著激動和喜悅的心情過來告訴斯坦因,那是經玄奘親手翻譯的他從印度帶回的佛經,經卷邊上有玄奘的名字。斯坦因立刻感到他的好運氣來了!他們充分利用王道士的宗教迷信,將王道士無意中抽出的玄奘翻譯的經卷,說成是神的旨意。蔣師爺對王道士說,正是唐僧在天之靈將密室藏經託付給王道士,以等待唐僧的忠實信徒斯坦因從印度到來。王道士隨手拿出唐僧翻譯的經卷,正是上天催促他將密室藏經立即展示給斯坦因的表示。蔣師爺的一番鬼話,哄騙得王道士信以為真,他走到密室門口,開始拆除堵門的磚塊。幾個小時以後,斯坦因進入了他夢寐以求的藏經洞。

最後,斯坦因用了37個夜晚,在敦煌的這個洞窟,以4錠馬蹄銀為代價運走了1萬多卷經書寫本,500多幅繪畫,230多捆手稿,斯坦因將他在莫高窟的收穫全部放進帶來的空箱子裡,裝上五輛三駕馬車,悄悄地和王道士告別了。4個月以後斯坦因在安西,又收到了用四峰駱駝馱來的230多捆漢文和藏文的經卷,這都是在蔣師爺的幫助下王道士送給他的,而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就這樣被斯坦因盜取了。

(燕都融媒體記者 宋燕)

相關焦點

  • 敦煌發現藏經洞後,外國探險家從藏經洞中擄掠文物的種類及數量
    魏晉以來,經過千年的積累,這塊彈丸之地竟開鑿了400多座石窟。石窟中有精美的佛像、瑰麗的窟簷裝飾、豐富多彩的壁畫,由於沙漠特有的乾燥氣候,至今保存如初,成為世界歷史上罕見的文化藝術寶庫。 大約在1049年以後,敦煌處在西夏王朝統治下,莫高窟的和尚把歷代寶藏、經卷、絹畫、織繡、雜書等集中放在一個洞窟的復室裡,外面築上一道牆封閉起來,畫上菩薩像。
  • 斯坦因與敦煌佛教繪畫
    敦煌藏經洞和擺在洞窟甬道上的經卷-斯坦因攝-1907年 大英博物館很少展出的藏品中,有一批來自中國甘肅敦煌的唐五代佛教繪畫。二十世紀初,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公元一八六二~一九四三年)在中亞探險時曾收集大批文物,這些佛教繪畫即為其中一部分。
  • 敦煌的和尚與道士
    斯坦因來了,帶著朝廷的官貼和自己的中國翻譯蔣師爺,在官兵的保護下,來到了敦煌,找到了王圓祿。斯坦因的中文,王道士難以聽懂,全靠蔣師爺的翻譯,二人才得以溝通。在斯坦因的眼中,方丈法真是個虔誠、愚昧、迷信而又頑固的老道士。
  • 一夢敦煌九死不悔,這期《國家寶藏》看哭了很多人
    可常書鴻還是沒有放棄一夢敦煌,九死不悔 常書鴻痴守敦煌五十年被譽為敦煌守護神他青年時期留學法國十年藝術創作才華已經嶄露頭角本該有美滿安逸的一生他卻放棄了個人的藝術創作每日清沙築牆、整理資料、修復石窟塑像、臨摹歷代壁畫莫高窟有一座倚崖高樓叫「九層樓」
  • 為什麼日本人說: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外國?
    甘肅省敦煌市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現如今當地又因為一個著名的景點——莫高窟而再次聞名天下,該窟和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並列為中國三大石窟,更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的佛教藝術聖地,受到世界各地遊客的歡迎。
  • 被控「民族罪人」的敦煌道士王圓籙是替誰背鍋?
    作者:參商、喵大大敦煌,吾國文化之傷心地也。敦煌壁畫被盜,數萬件敦煌文書流失海外。想罵娘,可該罵誰呢?想來想去,似乎只有那個道士,王圓籙。除了他,你還能說出誰的名字?01 敦煌來了個王道長人們之所以對王圓籙不陌生,多是因為餘秋雨的散文《道士塔》。
  • 斯坦因帶去歐洲的敦煌藝術珍品,在大英博物館高清圖片庫重見天日
    大英博物館目前尚處於關閉狀態,但其網上項目則不斷推出,包括近日新開放的下載190萬張文物高清圖像,而其中就包括眾多敦煌文物。大英博物館所藏敦煌文物多為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的「哄騙」獲得,他兩次來到敦煌,獲取藏經洞文物共計萬餘件。
  • 一件唐代小楷在敦煌出土,字字絕美,乃是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然而這些經卷,絕大部分被封存在了敦煌藏經洞當中,在敦煌的藏經洞當中不僅有大量的唐代經卷,還有許多的估古籍珍本和其它的珍貴文物!關於敦煌藏經洞為何被封閉,如今在學術界也沒有統一的答覆,但一般認為是為了避西夏戰亂所藏。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敦煌文化
    莫高窟,意為開鑿於沙漠高處的石窟,也稱「千佛洞」。在梵文中,「莫高」有佛教中解脫之意,讓這個名字更添神秘的意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經歷自4至14世紀連續開窟造像,形成南北長1000多米的石窟群,集建築、彩塑、壁畫於一體,在中國文化史以至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莫高窟是世界上歷史延續最悠久、保存較完整、內容最豐富、藝術最精美的佛教藝術遺存。
  • 「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10日在省博開展
    敦煌石窟是什麼?莫高窟的開鑿營造何時起?壁畫和佛像雕塑是怎麼做的?佛國世界有著怎樣的佛本生故事?佛音樂神,反彈琵琶,絲路交通,霓裳美儀。  8月,展覽「漲海推舟 千帆競渡——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在莫高窟成功舉辦;如今,「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馬上就要在海博和觀眾見面了。黃沙和碧海,敦煌和海南,分別位於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要衝,共同見證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  敦煌研究院聯合海南省博物館,在展覽基礎上將共同推出「碧海黃沙  共話絲路」直播活動。
  • 「敦煌尋夢之五」北涼石窟探秘
    莫高窟,即沙漠高處之石窟廟,是敦煌石窟中最精美的佛教藝術。樂僔和尚開鑿莫高窟的第一窟後,法良禪師在其旁邊繼續營建石窟,隨即引發了眾僧侶以及自王公貴族至庶民百工的波瀾壯闊的開窟造像活動。兩位高僧的石窟早已湮沒於塞外塵沙中,敦煌石窟最初始的模樣,停留在世人悵憾的遙想中。
  • 在抖音直播,14萬人一起探險敦煌千年石窟
    在抖音直播,14萬人一起探險敦煌千年石窟 時間:2020-05-25 12:09:49 來源:北國網 是偉岸的絲路,經商的駝隊千裡而來;是壯美的大漠,碧天黃沙中落霞無邊;敦煌石窟中的雕塑、繪畫藝術為世人帶來莫大的震撼敦煌石窟中記錄下的歷史、文化故事更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究、了解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這一天敦煌研究院在抖音上進行了一場直播在趙聲良院長的循循引領下十數萬網友對敦煌研究院下屬一院六窟中進行了一場對千年來的文化與歷史的探險
  • 莫高探秘|原來敦煌石窟是這樣建造起來的!
    由於本人曾長期在莫高窟工作,一直從事彩塑臨摹研究,也從事過壁畫臨摹以及石窟文物的重修和修復工作,加上多受教於前輩和同事【注1】,對這個問題或多或少有一些心得。 敦煌文書中有一篇《營窟稿》,記述了一個洞窟從始建到完成,需要經過整修崖面、開鑿洞窟、繪製壁畫、塑造佛像、裝飾窟簷等程序。
  • 甘肅,敦煌莫高窟的景色原來這麼美,其中到底隱藏多少秘密
    我們現在在指敦煌,感覺很普通,只是普通的城市,但是,我不知道敦煌是絲綢之路的喉嚨,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到西域、中亞、歐洲最重要的交通路線。在漢代,敦煌是西方的大門,東通長安和洛陽,東通朝鮮半島和日本群島,通過新疆,可到達中南部,往南走就可以去印度,去伊朗的話可以到西邊,古代被稱為波斯,然後請向前走,到達兩個流域,莫高窟也被稱為千佛洞,是中國三大石窟藝術珍品之一,也是國際上最大、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在明山東山麓的懸崖上被發掘出來,移動到明山的東麓,從北向南大約有1600
  • 敦煌裡的中國 敦煌裡的世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新書訪談
    語言文學方面,對敦煌俗字的研究填補了4—11世紀寫本俗字研究的空白;對敦煌變文講經文等文學資料的研究則解決了鼓子詞、諸宮調、詞話、寶卷等後代流行的民間講唱文學的來源問題。敦煌石窟藝術方面,歷時千餘年的石窟建築、彩塑和壁畫三者結合的文化遺存,使學界對4—11世紀中國美術史有了全新認識。此外還填補了中古時期寫本裝幀形態研究的空白。
  • 敦煌石窟有多美?周六來成博聆聽專家解讀「文明的迴響」
    這些物品見證抗疫歷程 自4月20日發布《成都博物館關於公開徵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見證物的公告》以來,成都博物館共徵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代表性實物資料200餘件、圖片1000餘張、音視頻等電子資料近500份。
  •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文殊菩薩像》
    年代:唐(9世紀) 名稱:文殊菩薩像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材質:設色絹本 尺寸:高:39.5釐米 x 寬:14.5釐米 藏地: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編號:1919,0101,0.137 Ch.xxvi.a.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