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優寶,今天是你出生後的第84天,在你快要出生的當天媽媽開始正式休產假,在經過胎膜早破、打催產針等情況下,你遲遲未發動,後來媽媽選擇了剖腹產,一周後出院,因為傷口結痂每周都要去醫院換藥,傷口很疼、每天帶你也很累,但我不後悔。
我曾經向你的外婆抱怨,「有娃之後太辛苦」。
外婆說,」當媽之後,就得一點點熬,該你要經歷的一點都不能少」。
媽媽每天盼望著你可以快點長大,期待你會走路、會說話,這樣就可以帶你去看更多的風景、陪你讀更多的書。
媽媽想和你聊聊關於原生家庭的事宜。
正視原生家庭
爸爸放假的第三天我們一起回到了外婆家,外婆提前生好了火爐,家裡非常暖和,聽說你可以玩氣球,寒冷的冬天,外婆在你睡覺時騎著三輪車跑遍了縣城買回來了紅色的氣球。
在外婆家居住的那段時間裡,有一天晚上,爸爸和外公喝酒,外婆又因為外公借錢給他那個好吃懶惰的侄子時,兩人吵起架來,我特別害怕,害怕他們再次動手。
爸爸在勸架,媽媽一直強調,「別吵架,優優還在懷裡」。
懷抱中惺忪睡眼的你,聽著周圍的聲音,眨了眨眼睛又繼續睡去,我哭了,我害怕他們吵架,從小到大生活在這種氛圍中,我對此充滿著恐懼。
外公說我,「都快30歲的人了,怎麼還那麼愛哭」。
外公和外婆吵了一輩子,並未因為年齡漸長而減少吵架的次數,毫不誇張的說,作為媽媽的我特別愛哭,和你爸爸吵架時也會因為委屈等各種原因落淚。
外公外婆也希望他們可以帶給我們更好的生活環境,然而這裡面的因素有太多,外公外婆生活的那個年紀大部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自由戀愛,那個年代他們可以選擇的人很少,一切都圍繞著身邊的人。
外婆說那時她體弱多病,總是很自卑,外公生活在一個九口之家的大家庭,生活條件很差,家人也不怎麼努力,那會外婆同意和外公結婚完全是出於外公有一門手藝。
那時你太爺爺也就是外婆的爸爸並不同意這門婚事,認為外公一家人不怎麼勤快、好吃懶做,但外婆堅持,後來事實證明你太爺爺的觀點是非常正確的,除了你外公,其他人真的是好吃懶做,於是也就有了無數次因為家人借錢,外公和外婆吵架的場景。
外公和外婆各持己見,誰也不肯讓著誰,他們那個年代的人,離婚很少,忍耐很多,覺得離婚會被人笑話,那會也沒有所謂的婚姻關係課程去學習。
曾經的我極其敏感,對於別人的一句話我可以想很久很久、也足夠自卑,身邊的人對於我的肯定會讓我不知所措,我認為自己不配得很多東西...我的上司對我評價其中有一點是太老實,於是老實的這個標籤也深深的刻在我的心裡,內向、自我否定,就是在這樣的一種負面情緒下我生活了二十多年。
曾經,我把自己性格的缺陷完全歸結於原生家庭,我在想,如果我生活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或許此時的我會性格開朗、自信且熠熠生輝,然而這只是想想。
媽媽身邊的太多朋友,包括媽媽自己也證實了一點:只有當自己正視原生家庭,且不斷努力,才會過得幸福快樂,否則生活只會越來越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原生家庭」這個詞出現之後,我們都習慣性的將自己的不足與缺失歸結於原生家庭,於是「童年陰影」似乎影響著我們一生,我們習慣性的把自己的不如意不幸福歸咎於童年創傷,認為一切糟糕的境遇,都應該由原生家庭、由父母來買單。
後來,當媽媽想要嘗試改變自己的性格缺陷時,我才意識到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缺陷,並不是我們不成長的藉口,原生家庭欠我們的,只會讓我們越來越強大。
待你再大一些,你也會有自己喜歡的動畫片、電視劇、物品等等,媽媽有段時間特別喜歡看電視劇《歡樂頌》,劇中的每個女主背後都有不同環境的原生家庭,他們從一開始的害怕,到後來的自我強大。
其中原生家庭烙印特別嚴重的樊勝美有句名言:「一個人的家庭,就是她的宿命。」
她的哥哥好吃懶做,因為欠債不還被債主追上門,家人都不得安寧,後來逃出家門,父母帶著侄兒投奔她,試圖擠在她租來的小屋裡。誰知後來父親忽然得了重症入院,醫藥費、生活費全部落在了樊勝美身上。她被家人充當家庭提款機,苦不堪言的她無奈卻又毫無辦法。
與她成為鮮明對比的是那個古靈精怪的曲筱綃,一出生就可以有家產繼承,名牌衣服、名牌包包隨便買,但真的是這樣嗎?
曲筱綃家庭條件雖然很好,但她也有自己的難處,原生家庭同父異母的哥哥與她爭家產,後來她的哥哥敗光了部分家產,曲筱綃為了家庭不得不犧牲自己的愛情去拯救家族事業。
乖乖女關關不願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一個人來到了大城市。
電視劇中的某些情節著實是我們生活的部分縮影,其實,每個人的背後都有各自的難言之隱。
學會理解並接納
曾經我很羨慕你小鞏阿姨生活的家庭氛圍,她說她的父母如今還會當著她和弟弟的面撒狗糧,兩個人經常單獨外出吃飯,她們不幹預你小鞏阿姨的生活,各自保留一定的空間,她曾經一度以為父母不吵架,後來她的奶奶告訴她,在她還未出生之前,她父母約定好,不當著孩子面吵架,關起門來解決問題,打開門之後問題必須解決。
你的小鞏阿姨,性格外向,活潑聰慧,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這樣的相處模式一度是媽媽的榜樣,我和你爸爸在不同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家庭氛圍有各自的不足,爸爸媽媽在結婚之後也曾討論過,我們儘可能的要給你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媽媽一直以來都認為夫妻關係高於一切,當然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爸爸媽媽不愛你,而是只有當爸爸媽媽恩愛,才會給你提供更加有愛的生活氛圍。
我記得有次外婆和我視頻時(自從有了你之後,外婆一有空就會視頻,時不時翻開手機看我發給她關於你的視頻和照片),外婆說,「優優要聽媽媽話,不聽話媽媽打」。
之後,我告訴外婆,不要總說這樣的話,因為未來教育你成長的人會是我和你爸爸,我們希望你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獨立且自信的陽光女孩,有規矩,有原則,有標準,但不必成為一個太過於聽話的孩子。
我們儘可能的規避上一代人也就是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教育當中的不足,儘可能的提供有愛的氛圍,愛的環境下你將會變得更加快樂也更加有安全感。
當然,我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難免會有不足,也希望你可以理解,並且在成長的路途中以恰當的方式提出。
當你學會理解並且接納的時候,未來的日子你將會走的更加順暢。
我們能陪伴你的時間只有短暫的十幾年,待你開始步入大學、邁向社會,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誠如人類不會十全十美,媽媽和爸爸帶給你的原生家庭也不會完美,但我們一定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提供給你愛的家庭氛圍,給你足夠的接納與包容,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不以教訓的口吻教育你,而是共同成長。
原生家庭的不足,希望你可以通過自己後天的努力去完善,媽媽不求你能過上多麼富裕的生活,只希望你成為一個快樂、自信且獨立的人,知世故而不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