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注塑模具設計步驟以及注意事項的講解

2020-12-14 模具精神小妹

注塑模的設計步驟

一、 注塑模主要由成型部件(指動、定模部分有關組成型腔的零件)、澆注系統(將熔融的塑料從注射機噴嘴進入模具型腔所經的通道)、導向部件(使模具合模時能準確對合)、推出機構(模具分型後,塑料從型腔中推出的裝置)、調溫系統(為滿足注射工藝對模具溫度的要求)、排氣系統(將成型時型腔內的空氣和塑料本身揮發的氣體排出模外,常在分型面上開設排氣槽)和支承零部件(用來安裝固定或支承成型 零部件及其它機構的零部件)組成,有時還有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

二、 注塑模具的設計步驟

1、 設計前的準備工作

(1) 設計任務書

(2) 熟悉塑件,包括其幾何形狀,塑件的使用要求,塑件的原料

(3) 檢查塑件的成型工藝性

(4) 明確注塑機的型號和規格

2、制定成型工藝卡

(1) 產品的概況 如簡圖、重量、壁厚、投影面積、外形尺寸、有無側凹和嵌件

(2) 產品所用的塑料概況 如品名、型號、生產廠家、顏色、乾燥情況

(3) 所選的注塑機的主要技術參數 如注射機與安裝模具間的相關尺寸、螺杆類型、功率

(4) 注塑機壓力與行程

(5) 注塑成型條件 如溫度、壓力、速度、鎖模力等

3、注塑模具結構設計步驟

(1) 確定型腔的數目。 條件:最大注射量、鎖模力、產品的精度要求、經濟性

(2) 選擇分型面。 應以模具結構簡單、分型容易且不影響塑件的外觀和使用為原則

(3) 確定型腔的布置方案。 儘可能採用平衡式排列

(4) 確定澆注系統。 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冷料穴等。

(5) 確定脫模方式。 根據塑件所留在模具的不同部位而設計不同的脫模方式。

(6) 確定調溫系統結構。 調溫系統主要由塑料種類所決定。

(7) 確定凹模或型芯採用鑲塊結構時,命題地劃分鑲塊並同時鑲塊的,可加工性及安裝固定方式。

(8) 確定排氣形式。 一般排氣可以利用模具分型面和推出機構與模具的間隙,而對於大型和高速成型的注塑模,必須設計相應的排氣形式。

(9) 決定注塑模的主要尺寸。 根據相應的公式計算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及決定模具型腔的側壁厚度、型腔底板、型芯墊板、動模板的厚度、拼塊式型腔的型腔板厚度及注塑模的閉合高度。

(10) 選用標準模架。 根據設計、計算的注射模的主要尺寸,來選用注塑模的標準模架,並儘量選擇標準模具零件。

(11) 繪模具的結構草圖。 繪製注塑模的完整的結構草圖,繪製模具結構圖是模具設計的十分重要的工作。

(12) 校核模具與注射機的有關尺寸。 對所使用的注射機的參數進行校核:包括最大注射量、注塑壓力、鎖模力、及模具的安裝部分的尺寸、開模行程和頂出機構的校核。

(13) 注塑模結構設計的審查。 進行初步審查並徵得用戶的同意,同時有必要對用戶提出的要求加以確認和修改。

(14) 繪製模具的裝配圖。 清楚地表明注注塑的各個零件的裝配關係、必要的尺寸、序號、明細表、標題欄及技術要求(技術要求的內容為以下幾項:1、對模具結構的性能要求,如對推出機構、抽芯機構的裝配要求;2、對模具裝配工藝的要求,如分型面的貼合間隙、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3、模具的使用要求;4、防氧化處理、模具編號、刻字、油封及保管等要求;5、有關試模及檢驗方面的要求。)。

(15) 繪製模具零件圖。 由模具裝配圖或部件圖拆繪零件圖的順序為:先內後外,先複雜後簡單,先成型零件後結構零件。

(16) 覆核設計圖樣。 注塑模設計的最後審核是注射模設計的最後把關,應多關注零件的加工性能。

三、注塑模具的審核

1、基本結構方面

(1) 注塑模的機構和棊參數是否與注射機匹配。

(2) 注塑模是否具有合模導向機構,機構設計是否合理。

(3) 分型面選擇是否合理,有無產生飛邊的可能,塑件是否滯留在設在頂出脫模機構的動模(或定模)一側。

(4) 型腔的布置與澆注系統的設計是否合理。 澆口是否與塑料原料相適應,澆口位置是否相當,澆口與流道幾何形狀及尺寸是否合適,流動比數量是否合理。

(5) 成型零部件設計是否合理。

(6) 頂出脫模機構與側向公型。 或抽芯機構是否合理、安全和可靠。有無幹涉與咬合。

(7) 是否有排氣機構,其形式是否合理。

(8) 是否需要溫度調節系統。 其熱源和冷卻方式是否合理。

(9) 支承零部件結構是否合理。

(10) 外形尺寸能否保證安裝,固定方式選擇得是否合理可靠,安裝用的螺栓孔是否與注射機構、定模固定板上的螺孔位置一致。

2、設計圖紙方面

(1) 裝配圖 零部件的裝配關係是否明確,配合代號標註得是否恰當合理,零件的標註是否齊全,與明細表中的序號是否對應,有關的說明是否具有明確的標記,整個注塑模的標準化程度如何。

(2) 零件圖 零件號、名稱、加工數量是否胡確切的標註,尺寸公差和五花八門公差標註是否合理齊全,成型零件容易磨損的部位是否預留了修磨量,哪些零件具有超高精度要求,這種要求是否合理,各個零件的材料靠墊是否恰當,熱處理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是否合理。

(3) 製圖方法 製圖方法是否正確,是否合乎國家標準,圖面表達的幾何圖形與技術要求是否容易理解。

3、注塑模設計質量

(1) 設計注塑模時,是否正確地考慮了塑料原料的工藝特性、成型性能,注塑機類型可能對成型質量產生的影響,對成型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是否在注塑模設計時採取了相應的預防措施。

(2) 是否考慮了塑件對注塑模導向精度的要求,導向結構設計得是否合理。

(3) 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計算是否正確,能否保證產品的精度,其本身是否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4) 支承零部件能否保證模具具有足夠的整體強度和剛度。

(5) 是否考慮了試模和修模要求。

4、裝拆及搬運條件方面

有無便於裝拆時用的槽、孔等,是否作了標記。

一、設計分型面:

設計塑料成型模具時,分型面的設計是一個重要的設計內容,分型面選擇合理,模具結構簡單,塑件容易成型,並且塑件質量高。如果分型面選擇不合理,模具結構變得複雜,塑件成型困難,並且塑件質量差。

分型面的形狀 主要有平面、斜面、階梯面、曲面等。

選擇分型面的一般原則 如何確定分型面,需要考慮的因素比較複雜。由於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澆注系統設計、塑件的結構工藝性及精度、嵌件位置形狀以及推出方法、模具的製造、排氣、操作工藝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選擇分型面時應綜合分析比較,從幾種方案中優選出較為合理的方案。選擇分型面時一般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為了便於塑件起模,分型面一般使塑件在開模時留在下模或動模上,且分型面應選在塑件外形的最大輪廓處。

2、選擇分型面時,應儘量只採用一個與開模方向垂直的分型面,並儘量避免側向抽芯與側向分型。

3、對於有同軸度要求的塑件,模具設計時應將有同軸度要求的部分設計在同一模板內。

4、分型面的選擇應有利於防止溢料。當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積接近於注射機的最大面積時,就有可能產生溢料。

5、分型面的選擇應有利於排氣。為此,一般分型面應與熔體流動的末端重合。

對於高度較高的塑件,其外觀無嚴格要求時,可將分型面選擇在中間。此外,選擇分型面是還應考慮到塑件的精度、塑件的外觀質量要求、模具加工難易程度等因素。

二、澆口設計:

澆口是分流道與型腔的連接通道,它是澆注系統中截面最小的部分。當熔融的塑料流通過澆口時,流速加快,同時,由於摩擦作用,塑料流的溫度升高、粘度降低,流動性提高,有利於充滿型腔。所以,澆口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於0.4um。澆口的大小對塑件是否成型和成型後的質量有很大的關係。澆口位置的選擇有以下幾個原則:

1、澆口設置在正對著型腔壁或粗大型心的地方,使高速料流直接衝擊在型腔壁或型心壁上,從而改變流向,降低流速,平穩的充滿型腔,可避免溶體破裂現象,消除塑件明顯的溶接痕。

2、澆口的位置應開設在塑件截面最厚處,以利於熔體填充材料。

3、澆口的位置應使熔體流程最短,流向變化最小,能量損失最小。

4、澆口的位置應有利於型腔內氣體的排出。

5、避免塑件產生熔接痕。

6、防止料流將型心或嵌件擠壓變形。

7、澆口位置應儘量避免由於高分子定向作用產生的不利影響,利用高分子定向作用產生的有利影響。

三、側向分型抽芯機構設計:

當塑件側壁上帶有的與開模方向不同的內外側孔或側凹等阻礙塑件成型後直接脫模時,必須將成型側孔或側凹零件做成活動的,這種零件稱為側型芯(俗稱活動型芯)。在塑件脫模前必須先抽除側型芯,然後再從模具中推出塑件,完成側型芯的抽出和復位的機構即叫做側向分型抽芯機構。

側向分型抽芯機構根據動力來源的不同,一般可將其分為機動、液壓或氣動以及手動等三大類型。

機動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是利用注射機開模力作為動力,通過有關傳動零件使力作用於側向成型零件而將模具側向分型或把側向型芯從塑料製品中抽出,合模時又靠它使側向成型零件復位。這類機構雖然結構比較複雜,但分型與抽芯無需手工操作,生產率較高,並且機動抽芯具有較大的抽芯力,抽芯距大,故生產中廣泛採用,

機動抽芯按傳動方式又可分為斜導柱分型與抽芯機構、斜滑塊分型與抽芯機構、齒輪齒條抽芯機構和其它形式抽芯機構

四、脫模裝置:

在注塑成型 的每一循環中,塑件必須由模具型腔中脫出,脫出塑件的機構稱為脫模機構或頂出機。

脫模機構由頂杆、頂杆固定板、頂出板、回程杆、拉料杆、回程彈簧組成,其中,勾料杆的作用是使澆注系統自動脫離塑件,並從模具中順利脫落,頂杆用來頂製品,頂出固定板,用來固定頂杆,回程杆,利用回程彈簧起復位導向作用。

脫模機構可按動力來源分類也可按模具結構分類:

1、按動力來源分類。分為手動脫模、機動脫模、液壓脫模、氣動脫模。

2、按模具結構分類。分為簡單脫模機構、雙脫模機構、順序脫模機構、二級脫模機構、澆注系統脫模機構等。

五、推出機構的設計設計:

1、塑件滯留於動模邊,以便藉助於開模力驅動脫模裝置,完成脫模動作,致使模具結構簡單。

2、防止塑件變形或損壞,正確分析塑件對模腔的粘附力的大小及其所在部位,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脫模裝置,使推出重心與脫模阻力中心相重合。

由於塑料收縮時包緊型芯,因此推出力作用點應儘量靠近型芯,同時推出力應施於塑件剛性和強度最大的部位,作用面積也應盡課能大一些,以防塑件變形或損壞。

3、力求良好的塑件外觀,在選擇頂出位置時,應儘量設在塑件內部或對塑件外觀影響不大的部位。在採用推桿脫模時尤其要注意這個問題。

4、結構合理可靠,脫模機構應工作可靠,運動靈活,製造方便,更換容易且具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

模具使用次數 - 長期使用(> 1 000 000次)的模具應使用高硬度鋼,其硬度為48-65 HRC。 中等長時間使用(100 000到1 000 000次)的模具應使用預硬鋼,其硬度為30-45 HRC。 短時間使用( 表面粗糙度 - 許多塑料模具製造商對好的表面粗糙度感興趣。 當添加硫改善金屬切削性能時,表面質量會因此下降。 硫含量高的鋼也變得更脆。

相關焦點

  • 注塑模具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
    日本模具協會也認為「模具是促進社會繁榮富裕的動力」。注塑模具是模具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小編就要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注塑模具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一、開模方向和分型線1、在結構設計開始時,每個注塑產品都應該確定其開口方向和分型線,以確保抽芯滑塊機構和分型線的尺寸精準,將它們對外觀的影響降到最小化。2、確定模具的開模方向後,設計人員要將模具產品的加強筋、卡扣、凸起結構與模具開模方向設置成一致的。
  • 模具製造注塑過程設計
    模具製造注塑過程設計中涉及的7個常見要素快速且按預算將產品推向市場是製造過程中的兩個關鍵因素。產品製造商和注塑商都將製造過程的設計視為可以對生產結果產生最大影響的步驟。如果塑料注射成型機在零件設計過程的早期就參與其中,包括原型開發和模具流動分析,那麼將實現許多成本和時間效率。
  • 塑膠注塑模具設計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針對目前深圳塑膠注塑模具行業競爭激烈,模具及注塑加工成本是每個商家都高度關注的話題,塑膠注塑模具廠家在模具設計過程都必須考慮如何低成本,創高效益,如何才能做到呢?塑膠注塑模具設計時需要考慮到如下一些因素:1.
  • 想要保護和維修注塑模具?你應該注意以下內容!
    注塑模具是注塑工廠的主要生產工具,對產品的形狀、規格、尺寸和光潔度有著重要影響。一般情況下,模具的製作原材料為鋼材,由前模和後模組成。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一下注塑模具的保護和維修方法,一起來看看吧!一、注塑模具的保護方面注塑模具具有專一性、精密性、易損性等特點,對其進行安全保護至關重要,相關人員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防鏽防止注塑模具遇到漏水、冷凝水和雨水,進而出現生鏽現象。
  • 注塑模具有哪些分類?
    不同的注塑件需要用不同的注塑模具進行製作,以滿足不同的產品需求。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下注塑模具的相關知識,想要知道注塑模具有哪些分類嗎?跟隨小編一起繼續看下去吧!常見的注塑模具類型為兩板模,三板模,熱流道模具和直角式注塑模具。
  • 全倒扣零件的內縮模具設計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一個內結構為全螺紋倒扣零件的熱流道成型模具結構設計。該零件外表面結構較簡單,內結構為全螺紋倒扣。此模具的主要特點是內螺紋結構成型採用內縮滑塊結構來成型。本文主要介紹了產品的分型選擇、內縮結構設計以及模具的整體結構。
  • 鑲件拆分式模具設計重點:吸塵器上蓋注塑,可供同類設計參考
    塑件材料為ABS,具有良好的注塑工藝性。塑件的前模下凹部分有一處需要設計前模滑塊(斜頂)抽芯,塑件一個端面需要設計後模滑塊抽芯。模具設計的難點是對於多骨位深多骨位的大型塑件,如何設計鑲件解決模具加工和注塑問題。
  • UG塑膠模具設計的全過程,建議收藏
    UG塑膠模具設計的全過程,建議收藏我們日常生產、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各種工具和產品,大到工具機的底座、機身外殼,小到一個螺絲、紐扣以及各種家用電器的外殼,無不與模具有著密切的關係。模具的形狀決定著這些產品的外形,模具的加工質量與精度也就決定著這些產品的質量。
  • 注塑模具與吹塑模具的區別
    注塑和吹塑是模具產品的兩種加工工藝,但它們的加工工藝卻有所區別,各有特色。簡單來說,注塑模具採用的是「注+壓」模式,吹塑模具採用的是「注+吹」模式,並且注塑是實芯體,而吹塑是空芯體。除此之外,採用注塑工藝製作的模具具有澆口斷面,採用吹塑工藝製作的模具表面不平整,帶有吹氣口。
  • 什麼是注塑成型?-塑料模具加工製造
    塑料注射成型是批量生產塑料產品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例子包括椅子,一次性餐具,板條箱,玩具,消費類電子產品外殼,樂高積木等。注射成型機包括三個主要部分-注射單元,塑料注射模具和夾具。料筒加熱塑料顆粒。這些熔融塑料將通過螺杆系統在料筒內向前移動。
  • 注塑模具的結構組成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注塑模具的結構,感興趣的朋友快來看看吧!1.成型零件成型零件通常由型芯,凹模型腔,螺紋型芯,鑲塊等組成,它是賦予成型材料形狀,結構和尺寸的零件。5.溫度調節系統為了滿足注塑成型過程中的模具溫度要求,需要使用模溫調節系統來對溫度進行調節,常見的有冷卻水,熱水,熱油和電加熱系統等。6.排氣系統模具的分型面上通常會設置一個排氣槽,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模腔中的氣體順利排出。
  • 據說,石臺縣注塑模具與鈑金模具
    石臺縣注塑模具與鈑金模具張玉花(女)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嫦娥型號副總指揮、副總設計師陳景毅 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技師樊 勇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分公司製造工程部兼物流部總監李 軍 上海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汽車零部件製造分公司模具中心主任柴閃閃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上海市郵區中心局接發員趙 輝 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 注塑模具出現故障怎麼辦?專業的解決方法在這裡!
    注塑模具是生產塑膠製品的工具,利用它可以製造出結構完整,精確尺寸的注塑件。我們都知道,注塑模具的結構形式和加工工藝會直接影響注塑件的生產效率和質量,下面小編要向大家介紹三個常見的注塑模具故障問題,想知道如何解決它們嗎?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 東莞長安UG模具設計實戰培訓班
    東莞長安UG模具設計實戰培訓班 長安UG模具設計實戰培訓班課程簡介1.十多年工廠做模經驗講解塑料模具理論課程(12課時)2.各種複雜分型面的選擇與設計、自動分模、實體、片體分模,實體曲面結合分模、補爛面、改產品,車仔、汽車保險槓、手機、印表機外殼等複雜產品分模,分模失敗處理多種方法快速解決(在學習分模期間,學員至少分完上百套產品模具由執教老師檢查指導
  • 數控模具刃磨的注意事項
    數控模具刃磨就是模具磨口。即凸模,凹模刃口磨損,不鋒利,需要用平磨修磨刃口了。那麼出現數控模具刃磨要怎麼辦呢?今天介紹一下數控模具刃磨的計算方法和注意事項。模具刃磨量的計算方法理論知識中,刃磨量=衝頭刃口長度—退料板厚度—材料厚度—入模深度。
  • 高效旋轉式雙色注塑成型的塑膠模具結構技術研究
    目前,在塑膠製品生產過程中,廣泛的使用注塑模具,習慣用的注塑模具皆為一副模具與一臺注塑機注射口相配,生產時,需要經過合模、注射、開模、取料等多個工藝步驟完成產品的生產,其結構較為複雜。第一前模與第一後模及第二前模與第二後模組成的兩套模具在同一注塑機注塑出成品。本項目還包括注塑平臺、旋轉平臺和旋轉裝置,兩個前模均安裝固定在注塑平臺上,兩個前模的注塑口分別對應兩臺注射機的注射口;兩個後模均安裝固定在旋轉平臺上,且和兩個前模的位置相對應;旋轉裝置通過旋轉平臺帶動兩個後模旋轉換位;兩個前模的型腔根據雙色塑膠產品兩種顏色分布而不同。
  • 3D列印可以用於注塑模具製造嗎?
    那麼,3D列印能為注塑模具製造提供何種幫助呢?在過去,因為3D列印技術無法提供令人滿意的表面光潔度和精度且無法大批量生產,所以它主要用於產品生產周期中的原型設計階段。但是,隨著3D列印技術和材料的不斷發展,3D列印已經可以達到較好的表面光潔度,而且材料更加多樣化。
  • 東莞低壓注塑機廠家,低壓注塑模具設備解決方案
    低壓注塑機的選擇可以從注塑效率、注塑產品以及購機預算幾個方面來考慮。注塑效率決定了你是要買效率更高的低壓注塑機還是買普通的標準立式注塑機,注塑效率越高,就需要對機器的注塑工位和注塑工藝進行改進,比如雙工位低壓注塑機、比如圓盤低壓注塑機都是為了增加注塑效率而改進的機型,它們的價格肯定是要比普通的標準低壓注塑機(單工位低效率)的價格要更高的。
  • 微課l 3D列印注塑模具成本效益分析及創新性應用
    GF 加工方案提出了「增材製造隨形水路模具7步走」,為注塑模具製造領域提供包括模具設計、數據準備、列印、質量管理、CNC 準備、機加工、線切割的整體解決方案。在本期微課中,GF加工方案基於其整體增材製造解決方案在注塑模具製造中的應用,對注塑模具加工中的痛點、金屬增材製造隨形冷卻模具的成本效益、金屬增材製造工藝、設計與材料等話題進行了分享。
  • 塑膠模具—精密模設計,光纖雷射器支架注塑設計要點,你學到了麼!
    塑件技術要求為不得存在披峰、注塑不滿、流紋、氣孔、翹曲變形和噴射紋等各種缺陷,塑件成型中不得使用脫模劑。 需要此3d模型的可以私信老師免費領取從圖1 可以看出,塑件為大型扁平形塑件,分為左右兩個部分,中間以3 段塑膠鉸鏈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