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的出土地,甘肅雷臺景區

2021-01-08 愛玩愛旅行

中國人都知道馬踏飛燕是中國的國寶之一,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由來呢,今天有幸來到甘肅武威一睹國寶的真容。

馬兒飛奔,三足已騰空,後蹄踏在飛燕背上,飛燕驚訝地回頭張望,比喻馬兒跑得飛快!馬匹在古代戰場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導遊說以前中原的馬兒個子較小,馬術也無法與西域草原民族抗衡。漢武帝時向西域購買優良種馬,向匈奴學習先進的馬術,訓練出一批強大騎兵,加上驍勇善戰的將領,所以能打敗匈奴。

馬踏飛燕位於甘肅武威市,1969年9月當地農民在此挖防空洞時,意外地發現了一號漢墓,出土了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等231件珍貴文物。因為高臺上有建於清朝的道教宮觀雷臺觀,所以又稱為雷臺。雷臺漢墓是迄今為止河西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東漢墓葬,至今已經有1700多年歷史。

1983年,銅奔馬在一眾旅遊標誌吉祥物評選中脫穎而出,被國家旅遊局定為「中國旅遊標誌」,從此開始,馬踏飛燕開始家喻戶曉,成為人盡皆知的國寶了。銅奔馬高34.5釐米,長45釐米,重7.5千克,當然了,這些陳列的馬匹和儀仗群,是按照比例放大的。當然以下的圖片都是後來仿製品,真品在甘肅博物館內。

遊客可以進入墓內參觀,但導遊說最好不要在墓內拍照,萬一拍到什麼東西,心裡會不舒服,加上馬踏飛燕藏於甘肅博物館內,所有這次進入墓地就沒拍照。

總的來說這是很有文化底蘊的一個地方,武威是歷史文化名城,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璀璨,曾經感動歷史無數。這裡展示的一切都是值得珍愛的,這裡陳列的一切都是值得崇敬的,這一個個聳立在民族文化傳承的文明之路上的裡程碑,是鼓舞后輩繼續前行的力量源泉,是開啟現代文明社會智慧之門的金鑰匙。

相關焦點

  • 甘肅武威1800年的古墓,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出自這裡
    這個標誌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馬踏飛燕」,出土自甘肅武威的一座墓葬中,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甘肅武威,古稱涼州,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長期以來是西北地區僅次於西安的第二大城市。這裡曾經非常繁華,中西方文化在此碰撞,往返於絲綢之路的客商雲集於此,給武威這座城市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
  • 馬踏飛燕名字再起爭議,到底是銅奔馬、馬踏飛燕,還是馬踏飛鷹?
    原標題:馬踏飛燕名字再起爭議,到底是銅奔馬、馬踏飛燕,還是馬踏飛鷹? 馬踏飛燕已經是國人熟知的文物了,1969年在雷臺下發現一處東漢晚期的大型磚石墓葬中出土,現在被甘肅博物館收藏,馬踏飛燕的地位也非常的高,東漢銅奔馬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 跟著課本遊武威 || 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
    還記得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課文《馬踏飛燕》麼?「看,這匹銅製的駿馬,膘肥身健,體形勻稱,鬃毛整齊,四蹄堅韌有力...」就在課堂上,小小的我想像著馬踏飛燕的樣子,心中所想總有一天會去看看的。
  • 馬踏飛燕:天馬所踏之鳥,到底是不是燕子
    馬踏飛燕是人人皆知的中國旅遊標識,是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武威雷臺東漢靈帝時期的張姓將軍墓。銅奔馬高34.5釐米,駿馬體型的每一部分都異常完美而勻稱,四肢修長矯健。馬昂首嘶鳴,鬃毛獵獵,騰躍如飛。銅奔馬三蹄呈飛馳向前之姿,一蹄輕輕踏落在飛翔的鳥背上,姿態動感強烈。
  • 馬踏飛燕的故鄉,全國各地可見的旅遊標誌,從這個墓地出土
    馬踏飛燕。今天,我們來到武威的頭號景區雷臺漢墓景區,中國旅遊符號馬踏飛燕問世的土地。雷臺漢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武威最具代表性的漢代文明遺址。因出土極具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的馬踏燕而聞名於世。和我一起進去看看吧。1969年9月,當地農民在雷臺下挖掘防空洞時,意外發現一座東漢末年大型磚室墓。雖然這座墓葬早期曾多次被盜,但文物遺存十分豐富。
  • 郭沫若給東漢銅奔馬命名為「馬踏飛燕」,專家:錯,踏的是烏鴉
    「馬踏飛燕」踏的是燕子,燕尾怎麼沒分叉?郭沫若給東漢銅奔馬命名為「馬踏飛燕」,專家:馬踏的應該是烏鴉。甘肅省博物館有一鎮館之寶,那就是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武威雷臺漢墓的東漢銅奔馬。奔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足踏一鳥,因而又被人形象地稱之為「馬踏飛燕」。館藏於甘肅省博物館那匹東漢銅奔馬,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東漢銅奔馬腳下的那隻鳥兒真的是飛燕嗎?
  • 國寶「馬踏飛燕」,踏的可能是只鷹
    這一文物於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武威雷臺一座已遭多次盜掘的東漢墓葬,馬的造型,昂首揚尾,三足騰空,頭微左顧,右後足踏一飛鳥。據相關文獻記載,1971年,歷史學家郭沫若參觀甘肅省博物館,驚嘆於這一文物無可挑剔的形體姿態以及完美的平衡感,發出了「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就是拿到世界上去,都是一流的藝術珍品」的感慨。
  • 寶雞:「馬踏飛燕」雕塑上的英文錯誤改正啦
    掌上寶雞發布了《「馬踏飛燕」雕塑英文有錯誤 市民希望儘快改正》一文,報導了市區人防隧道北口金臺綠地廣場上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標誌——「馬踏飛燕」雕塑上的英文有誤一事。文章見報後,市旅發委高度重視,立即進行改正。
  • 馬踏飛燕是什麼意思?只知道名字很好聽,卻不了解其深意
    關於馬踏飛燕好多人都不了解,馬踏飛燕是古代一位大將軍墓中出土的一個文物,剛出土的時候大家對於馬踏飛燕並不感興趣,後來遇到了郭沫若,郭沫若對於馬踏飛燕的價值進行了重新的評估,便斷定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文物,隨後眾人們才終於意識到這個東西的不尋常,那麼你知道為什麼他的名字被郭沫若命名為馬達飛燕嗎?
  • 中國旅遊的標誌——「馬踏飛燕」的故鄉
    甘肅武威位於河西走廊的東端,古時稱為涼州,是甘肅省的地級市。1969年秋,正是「深挖洞,廣積糧」的年代,當地的幾位農民正在雷臺附近挖防空洞,無意間挖岀一座漢代墓葬。儘管墓葬早已被盜過,仍出土珍貴文物231件,古代錢幣三萬多枚,被考古學界稱為一座「地下博物館」。
  • 武威雷臺漢墓,中國旅遊標誌物的出土地,神奇的銅奔馬出現了
    中國旅遊標誌物的出土地 雷臺漢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武威市北關中路雷臺公園內,是1969年由當地農民在雷臺老槐樹下發現的一處東漢晚期的大型磚石墓葬,因出土了文物珍寶、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而著名。
  • 出土了國寶「馬踏飛燕」的雷臺,沒用粘合劑,還抗住了8級地震
    甘肅武威是河西迴廊的第一站、絲綢之路的第四站,而聞名世界的「馬踏飛燕」也在此,不僅成為當今中國旅遊的象徵,也被稱為「天下第一馬」,也是舉世震驚不常見寶物, 但是饒有興致,橫掃這個世界的寶物是偶然發現的。
  • 甘肅武威託葡萄酒牽線西班牙客商 釀多領域"禮尚往來"
    中新網甘肅新聞7月5日電 (記者 崔琳)5日,西班牙—中國(甘肅)經貿交流洽談會暨武威市招商引資項目籤約儀式在蘭州舉行,西班牙與武威市開展葡萄酒產業合作,包括引進西班牙葡萄酒釀造技術、土壤改良、生態葡萄種植技術等。  武威市市長周偉介紹說,當地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重要節點城市。
  • PDD的馬踏飛燕天秀,但這位的更驚豔
    就拿pdd來說吧,在之前與小團團一起玩遊戲時,pdd就給小團團展示了一波自己的獨門秘技——馬踏飛燕! 所以每當遇見一位認識的人,都要給他秀上一波馬踏飛燕!而小團團在pdd的後座體驗到這神奇的操作後,也非常驚訝。這或許就是遊戲的快樂吧!
  • 中國旅遊商標的圖案「馬踏飛燕」:讓國人認識武威
    甘肅武威雖然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結點,但查看網上的遊記介紹的並不多,只說它原是一個古城,歷史上有過一次強地震把古城和古蹟都破壞了,現存沒有什麼古蹟可玩。其實武威並不是無景點可看,古代的涼洲就是現在的武威,涼洲詞很多人都讀過,還有中國旅遊商標的圖案「馬踏飛燕」就是武威的雷臺漢墓出土的,還有文廟也是4A級景點,海藏寺也有特色,據說還與藏傳佛教有著淵源,等等這些景點都是在市裡,市郊還有一些景點。
  • 「馬踏飛燕」人人皆知,為何從沒正面照?專家:怕你忍不住笑出聲
    說起「東漢銅奔馬」,可能人們對此有一定的陌生感,但「馬踏飛燕」這個名字就幾乎是家喻戶曉了。這件國寶是東漢青銅藝術的精品之作,也是一件傑出的古代藝術品,除了眾所周知的馬踏飛燕以外,它還有馬超龍雀、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美名。
  • 「北有馬踏飛燕,南有牛虎銅案 」雲博這件鎮館之寶大有來歷
    在上世紀的考古圈中流傳著一句著名的俗話:「北有馬踏飛燕,南有牛虎銅案!」這句貌似開玩笑的話語,其實卻體現著上世紀中國考古大發現中,一南一北兩件傳奇國寶的故事。漢代銅奔馬馬踏飛燕現在叫做銅奔馬,也叫馬超龍雀,也是本期央視節目《國家寶藏》的重要一環。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武威雷臺漢墓。
  • 甘肅突傳大新聞!讓全世界為之矚目!
    養馬人似乎一點也不在意自己的馬是否會變成脫韁的野馬,任其四處奔騰,任其肆意狂野。 06 馬踏飛燕的出土地武威
  • 雷臺景區文化旅遊綜合體修建項目全面開工建設
    雷臺景觀軸線鳥瞰圖定位為集多功能於一體的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主題公園為振興武威經濟,傳播歷史文化,實現生態發展,解決就業難題,2018年《武威雷臺景區文化旅遊綜合體修建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批覆實施,當年10月26日,甘肅公航旅集團與武威市政府合作啟動了目前甘肅省最大的文化旅遊綜合體PPP項目、雷臺景區文化旅遊綜合體修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