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閩南話的鄉音與鄉愁

2020-12-24 廈門網

  原文連結:關於閩南話的鄉音與鄉愁

  如今,閩南話逐漸在年輕一代中「流失」,閩南方言傳承狀況令人擔憂。每一種方言都承載了當地的文化以及人們的思維習慣,方言一旦消失,那麼文化也會隨之消失。

  記者通過專家之口,述及了保護閩南話和推廣普通話並不衝突,在鄉音漸行漸遠的今天,重提閩南語這一蘊含鄉土情懷的語言載體的保護,呼喚在城市化進程中烙上了濃重的鄉土印記,完全是可行的,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正在為留住鄉音而努力,如果沒有進行有效幹預的保護行動,方言恐怕會很快消失,千萬別等年少記憶被拆除殆盡後,才追悔莫及。

  閩南話完整保留了古代讀音,在文史專家看來,閩南話除了作為交際工具有應用價值外,還具有文化價值和學術價值,閩南文化保護發展立法的話題,引起越來越多人關注,其中一個焦點便是閩南話。

  2007年6月,國家文化部正式批准設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包括福建的泉州、漳州、廈門三地。可以說,閩南語在各種漢語方言中是歷史最悠久、變化最小的,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閩南語對古代漢語和歷史的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今漸行漸遠,我市中小學生在生活中使用閩南語的現狀,讓人擔憂。最為主要是因為從小很少講閩南話,缺乏一個良好的學習閩南語的氛圍。記者呼籲,社會是學習的大課堂,也更有責任為閩南文化的傳承做貢獻,廈門作為旅遊城市,吸引了來自不同地區的人。政府應該藉助優勢,帶動閩南人文文化的傳播,學習閩南語對了解、傳承閩南文化有重要的意義。畢竟,閩南語同時又是諸多閩南文化的載體,是閩南文化傳承的橋梁;熟悉閩南話,運用閩南話更能增加大陸與臺灣和海外華僑經濟上的聯繫,而且對文化認同、民族認同以及祖國統一大業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文/老擷)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人間最美是鄉音
    由於工作比較忙,加上以前交通不便,一年也難得回去一次,因此唯一能解鄉愁的就是給老家的親友打電話,通過電波聽聽久違的鄉音,聊解相思之苦。要是能在我們當地碰到老鄉,就像見到親人一樣,用四川話聊個沒完,別提多高興了。
  • 原創散文:鄉愁彎彎
    家鄉的高山小時候不懂鄉愁,只是每一次放假,總是百米衝刺般跑到老車站,守著第一趟班車,想著家裡的午餐,眼裡淚水打著轉兒。可當我行走在這座小城的大街小巷,偶爾傳來一聲熟悉的鄉音時,自認為被關緊的鄉愁之門又會被貿然打開,每一次,都忍不住跑過去問:「您兒是不是雲夢營的?」聽到肯定的回答,心裡瞬間有歸家的甜蜜,可偶然,也會得到否定:「不是,我是雲夢營隔壁縣城的。」可縱然不是老鄉,但擁有同樣的鄉音,那也是讓人欣喜的。這時候,鄉愁是一聲熟悉的鄉音。
  • 記住鄉音 留住鄉愁 南京方言檔案庫「安家」鼓樓
    老南京話是極具地方特色的語言,保護方言、傳承方言、挽救方言,讓它有「檔」可循、有「案」可查,才能留住鄉音鄉愁。南京方言檔案庫依託專業的語音錄音設施,採用真人語音與文本相結合的方式,形成了紙質、文本、音、像、視頻等多媒體方言檔案記載體系。
  • 暑襪街、四聖祠街、藝專,這些成渝地標是瓊瑤剪不斷的鄉愁
    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 瓊瑤曾經有一本記錄自己在與親人分隔了39年後,回鄉探親的書《剪不斷的鄉愁》,專門提到了自己與成渝兩地的緣分。 不僅如此,成都和重慶也曾經在她的作品中多次出現,提醒著她那無法剪斷的鄉愁。
  • (鄉愁)每個人的故土情結
    揣著理想,懷著滿腔熱血,帶著特有的鄉音,去闖天下。外面的世界,五彩斑斕,很誘人,也很虛偽。但你必須去適應它。你才能一路上在斑斕中、誘人中,虛偽中踩著酸甜苦辣走向夢想。很累,但也快樂。人老了,洗盡鉛華,惟有鄉愁越洗越純,越洗越濃。 鄉愁是什麼?鄉愁是一種牽掛。鄉愁是什麼?鄉愁是一種寄託。鄉愁是媽媽的味道,父親的教誨,發小的無猜,和井閭巷道偶遇的鄰家妹子。
  • 「鄉土教材」讓孩子們記住鄉愁
    &nbsp&nbsp&nbsp&nbsp正是他,和另兩名政協委員(保定市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涿州分公司總經理王曉輝、涿州中學教師陳亞春)在兩年前的市兩會上,一起聯名提案的「關於編撰鄉土教材進校園的建議」,引起了涿州領導層的重視。
  • 曾隸屬於沛縣的微山夏鎮,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不改的鄉音!
    然而,夏鎮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那不改的沛縣鄉音。當我徜徉在湖濱溼地公園的曲徑迴廊,聽到的是濃濃的沛縣方言;當我流連在車水馬龍的鬧市街頭,耳聞的仍是那熟悉的沛縣鄉音。初時,我不以為然,自認為那是和我一樣尋古覓勝的沛縣遊客,也許是出嫁湖東的沛縣閨女,抑或是在此打工謀生的沛縣小夥。然而情況出乎預料,因為在夏鎮作客卻似置身沛城街頭,這裡操沛縣鄉音的太多太多!
  • 卻因鄉音更親切!
    不論是哪種可能都不重要了,他鄉聽到鄉音即使不會上前搭訕都難抑止前去打招呼的衝動吧?這種感覺作為長年在異住的我,我體會最為深,有時在路上碰到一個帶自己一樣鄉音的人,都想直接上去搭訕,但是幾乎每次都是放棄,怕被人誤解。有時看到一個家鄉的車牌都是非常的親切,所以故鄉情最難忘,鄉音最親切,我是最有發言權的。
  • 郭思春:掛職找需求 「鄉音」撫人心
    為了讓這些晴隆籍建檔立卡務工人能夠在寧海安心就業,一支由兩地扶貧幹部、掛職幹部等組成「鄉音」志願服務團積極忙前忙後,幫助他們克服思鄉之情、地域差異和生活工作中碰到的各種困難,穩在崗位上,真正實現就業脫貧,其中就有晴隆信訪局副局長郭思春。從自身找需求 組建「鄉音」志願服務團
  • 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不讀「chi」而讀「shuai」
    《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首詩語言平實,感情真切,第一句用「少小」對應「老大」,第二句用「鬢毛衰」承接上句,第三句和第四則筆鋒一轉,通過兒童「笑問」的情景,反主為賓,引出無窮的感慨。
  • 《鄉愁》:余光中,鄉愁是遠眺,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
    《鄉愁》:余光中,鄉愁是遠眺,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連接臺海最有名的詩,就是余光中的詩《鄉愁》,每到佳節倍思親,總會有人提起這首詩,簡單,直接,卻觸動了我們的心弦,那就是思念,深入骨髓的思念,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這份思念,輕輕一碰,就淚如泉湧
  • 環江:精心打造「多彩毛南」 讓群眾記住鄉愁
    編輯:王飛 廣西新聞網環江12月12日(通訊員 蒙是宜)黨的十九大以來,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緊緊圍繞打造「世遺環江·多彩毛南」民族文化品牌,創新思路,多措並舉挖掘、傳承和保護毛南族傳統文化,並賦予新的獨特魅力,讓群眾記住鄉愁
  • 【今日廣東•鄉音】木頭公仔
    【今日廣東•鄉音】木頭公仔 2020-09-29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不一樣的鄉愁,你聽過嗎?
    西維吉尼亞風光是啊,遊子在外最想聽到的是鄉音,最回味的是媽媽做的飯菜,最難以忘懷的是門口那條小路,這鄉村小路非同尋常,它連接家鄉和外面的世界。它把遊子送出家鄉,又把遊子帶回家園。外邊的世界很精彩,但怎能令遊子留戀不歸?
  • 傳承美麗鄉音,趣玩寧海方言!活動等你來參與
    傳承美麗鄉音,趣玩寧海方言!·趣玩寧海方言」表演大賽啟動啦該活動系2020年寧海縣方孝孺讀書節系列活動之一,由縣委宣傳部、縣教育局、縣文廣旅遊局指導,縣圖書館主辦,「寧海鄉音」微信公眾號承辦。
  • 何以解「鄉愁」?不妨跟著這本書,來貴州安順鄉愁文化園找答案
    9月26日,「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在安順經開區多彩萬象旅遊城開園。「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正式開園「鄉愁是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和繼承。」而「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正是在此基礎上創建的。園區再建安順老城的鐘鼓樓(鼎甲樓)一本書寫一座城,而寫書的戴明賢,也是這城中人。據悉,鄉愁文化園共佔地30畝,建築面積近3萬平方米,在區域劃分上,「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分四門、兩軸、四街、兩園、一樓、一戲臺。
  • 他用一首13字的現代詩獲獎十萬,詩雖短卻寫盡了鄉愁,催人淚下
    於是,也就有了王維的「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中遊子急切的想了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有了杜甫雖然因為戰爭而導致兄弟離散,卻仍難忘卻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思忖;也有了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傷懷……他們每一個人,對故鄉都有著自己的認知與刻畫。那麼你呢?
  • 不忘鄉愁/宦吉光
    水悠悠,船悠悠;天涯何處不鄉愁……一首《難忘鄉愁》,把我帶進了深思。 每逢佳節,鄉愁便纏繞遊子的心頭,故鄉的人、事和物都能勾起我們無限的回憶。金秋稻穀黃,丹桂盛開,月餅飄香。走在外鄉的街頭,看那超市、小店門外帖滿的月餅廣告,品牌眾多,五花八門。走進超市,擺滿貨架的月餅,格外惹眼,不得不讓人止步。 在南方,唯獨中秋才有一點兒節的味道,離中秋節還有半個月時間,有人就忙著訂購月餅送禮。
  • 墾利區黃河南展區歷史文化館之南展鎏金:鄉愁是一句鄉音一抹相思一...
    南展鄉愁部分還展示了許多的航拍圖和老照片,是當年的房臺村和南展群眾的生活日常,狹窄的胡同、陡峭的下坡正是房臺村的標配。「隨著楊廟社區的建立,大部分村莊已拆除,羅蓋村是保留下來的村莊一,也是黃河流入墾利經過的第一個村。為了留住南展人對房臺村的記憶和情懷,董集鎮黨委政府決定保留這個村莊,在原貌的基礎上進行修繕提升,建設羅蓋特色鄉村,發展鄉村文化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