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後臺收到茶友的一則提問。
「你好,你這肉桂是什麼品種?」
正想回答,卻呆了一呆。
好似話在嘴邊,卻又覺得,千言萬語,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要知道,這本來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問題,但是我卻發現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肉桂是品種,但凡喝巖茶的人都知道,這應該是想當然的事情,況且在之前的文章裡也在反覆談及這個最基礎的概念。
如今,卻被問到肉桂是什麼品種,這就有點怪異了。
肉桂風行巖茶圈N年來,幾乎它的各種性格特徵,它的香氣,滋味,山場,工藝,早已經膾炙人口,隨便拎一個喝過幾天巖茶的人出來,都能說個一二三四。
卻為何,還會有人對肉桂這個網紅,提出如此基礎的問題呢?
想來,還是有人在開始做肉桂的文章了。
今天的肉桂,不僅是武夷巖茶的品種之一,還是時下最為流行的巖茶品種,好比現在那些娛樂圈的俊男靚女,不需要演技和能力,站在那裡就是一臺流量發動機。
流行的事物能製造話題,產生流量,帶來無限的經濟價值。作為茶農和商家站在賣方角度,想的是如何把肉桂的流量變現,追求利益最大化。
他們不斷推陳出新,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肉桂,滿足客戶的獵奇和追求新鮮感的心理。
到最後,以至於茶友們都陷入商家布下的迷魂陣,發出「肉桂是何品種」這種令人哭笑不得的疑問!
《2》
前段,李麻花在武夷山瞎逛,隨機摸到一家開在武夷山度假區的茶莊。
店裡搭了兩層的架子,架子上齊整擺放著統一規格的上面印著「大紅袍」的紙箱,每個紙箱都有貼紙,走進一看,寫的是箱子裡裝的茶名。
很有意思的是,有一整排的紙箱裡裝的都是肉桂,然後用編號區分,肉桂1、肉桂2、肉桂3……一直到肉桂11。
一家小店就有這麼多款肉桂,真擔心店家把它們弄混了。
店家打消了李麻花的疑慮,「我們的店開在三姑,會有遊客來尋茶,他們也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會問我有沒有這樣或者那樣口味的肉桂,為了滿足這些遊客的需求,肉桂的風格是越備越多,但是我平時主推就兩三款。」
李麻花接著問道,「一般他們會找什麼口味的肉桂?」
店家回答,「前幾年花香、果香比較多,去年會問要蜜桃香的,當然桂皮香的一直都有人問,還有找焦糖香、奶油香和一些奇葩花香的。」
一個巖茶品種能細分出這麼多種口味,真是難為武夷山人民了。
稍懂些巖茶的人就會知道,這些不同香氣的肉桂,它們屬於不同風格,卻只可能是同一個品種。
故而,可以問「你這款肉桂是什麼風格」,或者問「你這款肉桂是什麼特色」,但是真心少有人會問「你這款肉桂是什麼品種」!
《3》
其實,自從肉桂登上巖茶圈流量巔峰時,肉桂就並不僅僅是一個巖茶品種了,它變成了一個「產品」。
而且茶農和商家把肉桂這個產品越玩越溜,玩出了水平,玩出了高度。
先是刮山場風。
相繼出現各種山場的肉桂:牛欄坑肉桂、馬頭巖肉桂、九龍窠肉桂……
一開始這些山場還是全稱出現,到後面直接縮寫成「牛肉」、「馬肉」、「龍肉」,然後有人腦洞大開,組合出了十二生肖的全「肉」宴。
接著是刮口味風。
各種香氣各種味道的肉桂紛至沓來:桂皮味、蜜桃味、玉蘭花香、梔子花香、桂花香、奶油香……
想來以後可能還會出現海苔味、餅乾味、堅果味、果脯味……(不知道我這樣寫出來會不會給他們帶來靈感)
除此之外,火功輕重也能創造出幾款肉桂產品:比如輕火花香肉桂、中火肉桂、足火肉桂等。
接著又效仿普洱的玩法,折騰起肉桂的樹齡,整出了不少老樹肉桂、老叢肉桂出來。
現在,茶農茶商們靈光乍現,想出了新招式:既然肉桂已經超越品種的界限,成為了產品,那麼「肉桂」有沒有可能只是一個符號、一個代名詞、一個統稱呢?
你可以是肉桂,我也可以,他也可以啊!
所以,大膽突破底線吧,黃觀音、金觀音、瑞香、黃玫瑰……都可以標註成「肉桂」,我就給黃觀音取名為我貨架上的一個產品名「肉桂」,有何不可?
誰敢阻攔!
《4》
其實,拿其他品種代替肉桂已經不算什麼秘密了。
畢竟肉桂當紅,好賣,也能賣得上價。
不過有良知的茶商,至少要覺得做出來的其他品種,喝起來要有點像肉桂,才能拿來代替肉桂吧。
當然,個別真把肉桂當成產品名的人,就另當別論了。
最近遇到一款非常奇葩的茶,茶友帶來的。泡袋上有兩行大字「牛xx」和「馬欄山」,但是從頭到尾就是看不到「肉桂」兩字,包括泡袋後面的原料一行也只是寫了「武夷巖茶」。
二維碼掃一下,不便宜,一斤6萬!
這麼貴的茶,喝起來的口感,真心是一言難盡。
一股妖豔而低俗的花香,非常明顯是一款高香小品種茶,還是做壞掉的,苦澀麻各種不良口感。居然賣出了如此高價,真心覺得設計出這款茶的人智商不低啊。
借了知名山場的名字,利用人們的想像力,施行代入法,一秒就讓人從名字聯想到了茶的品種。
在這波操作下,消費者們是手到擒來,分分鐘乖乖掏錢。
這樣看來,肉桂升級成產品名,可以連名字都不用出現了。用一些能達成心理暗示的詞語、霸氣沖天的名字足夠讓人覺得這泡袋裡裝著「肉桂」。
就算被懂茶人揭穿也沒事,泡袋上沒有證據,他可以躲在暗處發笑,不服氣,來咬我啊!
《5》
寫到這裡,看著杯中的天心巖肉桂,突然憂從心頭起。
什麼東西都是經不起折騰的。
再這麼玩下去,肉桂早晚要被玩得面目全非,越來越多的茶友已不識得肉桂的真實模樣。
只看到擺在貨架上的寫著「肉桂」名字的盒子,衝泡出各種天花亂墜並不屬於肉桂的味道。
等到越來越多的茶友問「你好,你這款肉桂是什麼品種」時,我們是笑話茶友的問題太低級,還是這個行業已然成了一個笑話?
也許,不久的將來,海苔味肉桂,將不再是傳說。
到那時,列位看官只能來墨守成規的村姑陳家裡,喝一泡傳統手藝的純正肉桂了。
麻花,上茶!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