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亂發脾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用這一套繪本就夠了

2020-12-06 瓊瓊育兒日記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我們肯定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孩子一言不合就動手打人,怎麼說就是不聽,稍微喊大聲點就會大哭起來;還是在公共場合大吼大叫,你越是制止,他叫得越歡;每天吃飯都要人喂,睡前讓他刷牙比登天還難;孩子動不動就亂發脾氣,怎麼哄就是哄不好,不哄的時候又突然好了;

面對孩子這些屢教不改的壞習慣,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束手無策呢?如果你也束手無策,那麼這篇文章你一定要好好看下去。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好習慣」。

我們一直都沒有放棄,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可不管怎麼做孩子依舊一如既往,到底什麼時間段才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關鍵期呢?

因為我家孩子從小就有壞習慣,所以我查了很多資料,最終發現:0~6歲是孩子人生的初始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雖然自控能力很差,但卻有很強的可塑性。根據專家所說,這段時間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如果錯過了這段時間就會錯失良機,很容易導致孩子養成壞習慣。

那麼既然已經知道了,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關鍵期,那用什麼方法來培養孩子好習慣呢?這裡我建議大家能用繪本給孩子培養習慣,咱就不用磨嘴皮子,因為磨嘴皮子的用處真的不大。

最開始我以為跟孩子多說幾遍,孩子自然就能記住了,所以每天吃飯之前我都會叮囑孩子洗手,每天睡覺之前我都會叮囑孩子刷牙,但是時間久了,我發現一旦我不在,或者說我沒有叮囑他,他就堅持不下去了,經過這件事我明白磨嘴皮子是沒用的。

在我的再三尋找調查之下,終於將目標鎖定在了好習慣培養繪本上,在朋友的再三推薦之下,嘗試通過繪本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朋友給我推薦的是這樣一套——《0-3歲繪本啟蒙早教故事書30冊》

這據朋友所說,這是一套親子繪本,專門為了幫助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而設計,光聽朋友的話我也不太清楚,直到我拿到這套書才知道,這本書有30冊,書的封皮非常有童趣,每一冊都有一個可愛的小動物作為封面,我家孩子看了之後很喜歡,直接就拿在手裡翻看起來了。

拿到這本書之後,我先檢查了一下書的質量,發現質量很不錯書頁也比較結實,書本當中的色彩很鮮豔,小動物畫得特別精緻讓人看著就喜歡,書中字也不算太多,正適合3歲以下的寶寶看

之後我又仔細看了一下內容,這套書能夠教會孩子的生活習慣實在太多了,下面我一一給大家舉例分別有:懂禮貌、勤洗手、常刷牙、不挑食、主動承認錯誤、懂得分享、學會相處、安全意識、獨立意識……

整套書每一本都對應著一個主題,圍繞著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壞習慣,引導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自從這本書回來之後,我每天晚上都會抱著孩子在床上,給他講這本書當中的小故事,讓他看裡面的圖畫,在我講故事的時候我明顯感覺到孩子很喜歡,這有的時候我不下班不給孩子講故事,他都不睡覺。

平時要跟孩子嘮叨好幾十遍的刷牙和洗手,在我給孩子講完故事的第2天,我沒有提醒孩子,但是孩子卻自覺地在飯前洗手,每天早晚都會刷牙。

不得不說通過繪本來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真是太特別了,平時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說:趕緊睡覺,少吃糖,不許亂放東西,但是繪本卻會告訴孩子:不睡覺會有黑眼圈、糖吃多了會有蛀牙、亂放的東西會丟。

在繪本當中,小動物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些角色就跟孩子平時生活當中的一模一樣,每一個都能演繹出孩子的一種壞習慣,而其中小動物的媽媽則會幫助小動物糾正壞習慣,就這樣簡簡單單的小故事,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就慢慢養成了好習慣。

比起每天跟孩子嘮叨,與孩子講大道理,這樣的小故事顯然更容易讓孩子接受,由於這一套繪本的效果還不錯,所以今天我將對大會的分享給大家,也希望那些為孩子壞習慣而苦惱的父母,能夠找到解決方法。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家長用這3個辦法,孩子的壞脾氣也能輕鬆管理
    當寶寶發脾氣的時候,正是家長教導他們進行情緒管理的好時機,用這下面三種辦法,可以讓你成功改掉孩子的壞脾氣。幫助孩子學會等待曾有個叫做"棉花糖"的心理學實驗,參與實驗的孩子在獨處時,如果不吃掉面前的一塊棉花糖,就可以在15分鐘之後獲得兩塊棉花糖作為獎勵。
  • 幼兒園裡的「潛規則」:老師更偏愛這3種孩子,看看你家娃是不是
    往往認知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在幼兒園中是很招人喜歡的,因為平時很聰明,無論可以幫助老師們解決問題,還能夠幫助周圍的老師,可謂是幫助了老師解決很多麻煩,畢竟,一個班級中學生是比較多的,老師不可能全部都照顧到,所以,當孩子比較聽話、聰明,他們能夠更好的理解老師的意思,並可以 一起幫助老師做事情。
  • 孩子總是「唱反調」,家長做到這3點,陪孩子度過「叛逆期」
    「寶貝這個好不好吃?""哼,不好吃!"我記得在一檔親子綜藝裡,王仁甫的女兒樂樂就出現過類似的場景。很多寶媽寶爸都是初為人父母,看著孩子慢慢長大,內心也是成就感滿滿。但是隨著時間的流淌,家長發覺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
  • 北大教授提醒:每天晚上對孩子常說這四句話,孩子長大後有出息
    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絕對 養不出一個性格溫和的孩子,一個悲觀消極的媽媽絕對養不出樂觀開朗的孩子。家庭環境並不單單指外在的成長環境,也之父母在孩子精神方面的培養,比如父母的為人處世,待客之道。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下,父母的優良品格或者不好的行為都會被孩子學習,所以家長也要約束好自己,給孩子做個榜樣,讓孩子學到更多的優良品格。
  • 李玫瑾:在孩子6歲之前,這3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優秀
    早晨賴床、吃飯慢悠悠、寫作業拖拖拉拉,基本上是現在孩子的常態,沒能看到孩子有這幾種表現的時候,脾氣暴的父母就會對孩子吼叫,想通過威懾的方法讓孩子不再那麼磨蹭。 二、亂發脾氣「使勁管」 現在的孩子脾氣都不小,尤其是在兩、三歲叛逆期來臨的時候,只要是發起脾氣來不鬧個天翻地覆肯定停不下來
  • 貧窮或富貴,「3種苦」不要讓孩子吃,並非全是寒門出貴子
    很多父母因為自己生活的貧窮環境而影響了孩子未來想要跳出原生家庭的想法,父母其實已經把孩子往上爬的路給堵死了。千萬不要用窮教育的方式來幫助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一輩子都註定是一個窮人。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到父母怎麼樣才能夠讓孩子內心擁有富足的心態,家長不應該做哪一些事情,會比較能夠幫助孩子脫窮心理。
  • 孩子愛頂嘴?首先就是父母不合格!李玫瑾:3句話孩子不敢再頂嘴
    許多家長談到自己的孩子就眉頭緊皺,說自己的孩子太難管教了,非但不聽話,還喜歡和父母頂嘴。有的時候家長氣不打一處來,看到孩子頂嘴之後,就會對孩子拳打腳踢。原本以為孩子受到打罵之後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改正。
  • 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六歲前都有這4個特徵,佔一個未來也會優秀
    4、孩子喜歡閱讀如果你家的孩子總要求你給他講故事,或者會自覺的看繪本,那麼這樣的孩子未來智商肯定低不了,因為書籍能夠提高孩子的智力發育,尤其是早期閱讀,家長若能跟孩子堅持下去,能夠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觀察力、思維能力等等。
  • 家長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孩子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對於孩子的教育,每個家長都有不一樣的教育方法,有的父母認為是「富養女兒,窮養兒子。」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生活。而另一部分的家長就認為「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要嬰幼兒時期開始培養孩子。「6歲是他們性格養成的關鍵期,也最適合接受教育的時期,這時候所受到的教育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性格。」這是蒙特教育中提到的知識。
  • 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僅有3次,李玫瑾:家長務必幫孩子抓住一次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後能夠學業,事業,家庭圓滿。為此,家長從小就督促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希望能夠超越其他人。但事實上,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學習最忌諱的就是盲目,沒有學習頭腦,而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是需要家長利用好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了。
  • 孩子不聽話時,使用這3種管教方式,讓他們乖乖聽話,比打罵管用
    不少人覺得,寶寶們小時候都挺可愛,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管教起來變得越來越困難。不少父母都感覺孩子變得不聽話了,犯了錯不管如何管教,他們就是聽不進去。孩子越來越大,發生的矛盾也越來越多,如何與孩子溝通成了很多家長困擾的問題。
  • 孩子6歲之前,注意培養3個好習慣,對提高記憶力很有幫助
    比如說,對孩子說「不」,給孩子立規矩,對孩子進行克制訓練,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記憶力等等,這些都是為孩子日後的發展奠定好的基礎。此時,家長若是注重培養孩子3個好習慣,對挺高孩子的記憶力會很有幫助。1.動手能力這個階段的孩子總是喜歡東摸摸西摸摸,對很多東西喜歡上手拆卸或者是組裝。孩子在動手的時候,往往需要保持高度集中和專注,這恰恰也是孩子專注力發展的表現。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將來會有所作為的孩子一般從小表現就很明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就曾坦言:有這三個特徵的孩子,將來多半都有出息,建議家長好好培養。所以家長們如果發現孩子有拖延症的習慣,一定要及時改正了,讓孩子從小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凡事都做好規劃,培養自己的自制力,這樣孩子才能更優秀。
  • 專家提醒你:脾氣大的孩子,從小這4個特徵就很明顯,要及時糾正
    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脾氣就會越來越大,事事都隨心所欲的不計後果,自然也會喜歡到處發洩自己的情緒。2.專注力很差小孩子的專注力在成長的過程中很重要,這關係到孩子日後的學習,其實專注力對孩子的性情影響也很大。
  • 孩子幾歲入園最合適?年齡不是衡量的標準,有這3個表現就可以送
    所以,家長在孩子3歲之前就要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平時不要把孩子圈養在家中,多帶孩子去外面玩一玩,讓他們跟同齡的小朋友一起交流,這可以很好的培養表達能力,還能夠鍛鍊孩子積極向上的性格,增強人際交往關係。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當孩子和家長發生小矛盾了,或者孩子做錯事了,家長批評孩子應該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改正。可是有的孩子可能小時候還會乖乖聽話,爸爸媽媽說了他以後,他聽話地點點頭。可長大以後卻變得不願意聽大人的說教了。那麼首先,孩子不聽話會有哪些表現呢?
  • 為什麼孩子表面聽話,背後又是一套?當心家裡出了「叛徒」!
    兜媽小區裡有個孩子凱凱,在外面橫行霸道,脾氣暴躁。孩子們一起聚在小區草坪上玩的時候,凱凱總要當頭頭,發號施令,對於不聽他命令的孩子,往往就是一個推搡解決問題。被凱凱欺負的孩子,往往都不敢反抗,要麼是乖乖和他玩,當他的手下,要麼哭著回家找媽媽了。小區裡的其他家長也向凱凱媽媽反映過過這個問題,說你家孩子是不是太橫行霸道啦?沒想到凱凱媽媽一臉驚訝,說孩子在家就是個乖寶寶,讓幹啥就幹啥,很聽話呀。
  • 「不聽話」的孩子,往往是父母親手培養出來的,別推卸責任了
    文|全文共1862字,閱讀時間約3.2分鐘整理書籍的時候,我發現一本有意思的書,叫做《班主任素質與行為藝術》,名字看起來好像哪裡不對,但當時是省裡最優秀的班主任講的,收穫頗多,尤其是教育「不聽話」的孩子,有一套理論很棒。
  • 李玫瑾:這種性格的孩子,上學更容易受欺負,家長們要多多關注
    校園暴力愈加頻發,不管在哪個地區,哪個國家,或多或少都會存在校園暴力事件,不過在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下,很多孩子就算遭受了校園暴力也不敢吱聲,而這讓施暴者更加猖狂。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由於長期研究餐做心理以及青少年心理,因此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地說出孩子問題的真正根源所在。而她曾在一次講座中,特意提到過這種性格的孩子,上學更容易受欺負,家長們要多多關注。
  • 孩子脾氣太「犟」怎麼辦?按這3步走才能以柔克剛,家長別硬碰硬
    家長可能會發現一種現象,孩子在2歲以後脾氣會越來越犟,越說越不聽,你叫他往東他偏要往西,故意和你唱反調,導致有很多家長管教不了孩子。如果採取強制的行為,家長又怕傷害到孩子的心,畢竟孩子還小不懂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父母應該如何做,才可以改掉孩子的「牛脾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