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比總督還高,到了澳門卻堅持要下船,這些中國傳教士在恐懼什麼

2020-12-12 騰訊網

英國馬嘎爾尼使團訪問清朝的事件,雖然在歷史中的清朝看來不過是多了一個蠻夷的臣服而已,但是在英國人,或者說是在歐洲人看來,這卻是東西方最強大文明間的第一次正式接觸。

為此,為了保證此次出訪順利進行,避免因語言溝通問題而阻礙此次的交流,英國人在整個歐洲索羅了四名既懂英語又懂中國話的人。

這四名少有的掌握了英漢雙語的人基本都是來自羅馬教廷的中國傳教士,英國人與他們籤訂了合同,承諾每年支付他們150英鎊的高薪,而他們只需要從事簡單的翻譯工作即可。

在當時,英國印度總督的年薪也沒有這麼高,但是即使擁有著如此的高薪誘惑,這些中國傳教士在船隊到達澳門後,卻紛紛提出了解除合同的要求,無論馬嘎爾尼如何挽留,他們都堅持要在澳門下船,這是為什麼,遠涉重洋回到祖國的他們到底在恐懼著什麼?

實際上馬嘎爾尼並不是第一次看到這些傳教士眼中的恐懼,當英國使團的船隊行駛到巴達維亞時,遠遠的看著那些高掛著龍旗的中國帆船,這些傳教士就已經被嚇得膽戰心驚了。

這是因為按照當時滿清的閉關鎖國政策,未經朝廷批准而下海的行為都是重罪,這些中國傳教士不僅違反了清廷的禁令擅自離開,同時還為羅馬教廷和英國提供服務,按照清廷當時的概念,這幾乎等同於叛國了。

看看不久前,乾隆對在菲律賓被西班牙殺害的數萬華人的冷漠態度就知道了,這個國家雖然號稱是世界的中央,是人類世界唯一的文明國家,但是他卻對他在海外的國民的安危漠不關心,相反卻十分忌憚它的國民到海外謀生。

不僅如此,髮型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按照滿清的規定,所有人必須在腦後留一條鞭子,被稱為金錢鼠尾,沒有這條鞭子的人最終將會被判處死刑,而這些在歐洲待了數十年的中國傳教士,很明顯早就已經沒有了鞭子。

這四名神父中只有一名神父最終留了下來,與其他三位相比,他的表現就沒有那麼憂慮,從某種程度上講,可能是因為他的滿洲旗人身份,在當時的清朝,旗人事享受著眾多特權的,包括在違反法律制度方面的豁免權。

因此四名華人當中,唯有這名旗人是跟隨著馬嘎爾尼一起進京的,即使作為旗人享有種種特權,他還是將自己打扮成了一個英國軍官的模樣,以防止被滿清的官員認出來。

在歷史故紙堆中看到這些時,往往會想起電影《海上鋼琴師》中的情節,想像那時的海外華人在外漂泊數十年後,第一次踏入中國領海時,看著那蜿蜒的海岸線時,能十分興奮而又充滿期待的喊出一句「大清」或者是西方口中的「CHINA」。

然而現實卻事與願違,在那個封閉的滿清時代,在威嚴的皇權統治下,留給人們的往往不是期盼,而是無盡的恐懼,這種來自百姓的恐懼對於滿清朝廷而言或許被證明其統治效果是成功,但是對於民族或國家而言,則是有害無益。

相關焦點

  • 澳門聖保祿學院的前世今生
    從1594年創建至1762年關閉,聖保祿學院為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內地等在內的遠東地區培養了大批傳教士,有力推動了遠東地區現代教育的發展。聖保祿學院是澳門第一所正式的大學,也是中國大陸乃至遠東地區第一所西式教育的大學。學院招生對象主要是歐洲的耶穌會會士和一部份中日修生,並且仿照歐洲大學的考試制度授以學位,這也成了傳教士入華傳教的條件。
  • 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中國目的並不單純,無奈被現實打敗
    利瑪竇在中國傳教並不順利當利瑪竇他們好不容易,想方設法以各種傳教途經打入中國內地後,才發現並沒有什麼卵用。起初,傳教不順的來華的耶穌會士竟然異想天開,還想反過來利用葡萄牙強大的艦隊、聲勢浩大的軍隊,以武力相逼迫來達到在中國傳教的目的。
  • 西方的油畫是怎麼來到的中國?
    隨著西方傳教士的傳教活動而來的 根據現有文獻記載 最早在明代萬曆七年(1579年) 耶穌會傳教士義大利人羅明堅受命來到廣東設立教堂 當他經澳門轉入廣東肇慶時 當地總督檢查羅明堅所攜帶物品
  • 利瑪竇,明清時期傳教士的代表人物
    北大和清華為何成為中國高等學府? 本系列將和你一起探索北京城的奧秘。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國派人向清朝皇帝遞交國書,請求通商。第二年八月,馬嘎爾尼等率領貢船沿大運河北上,達張家抵灣,清朝派欽差大臣到張家灣迎接。當時清政府對外國使臣有個要求,就是要他們拜見皇帝時要行叩頭禮。
  • 明清漕運總督比各地地方總督還令人羨慕
    說到總督,大家都知道權力很大,比如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還有一個總督,不管地方行政,但重要性比地方總督還重要,這就是漕運總督。 無論什麼時候,要想統治穩固,沒有糧食是萬萬不行的。
  • 《海上鋼琴師》:1900最後都不願下船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其中《海上鋼琴師》9.2的高分,上映20多年,依然讓影迷著迷,痛心1900為什麼不下船?為什麼?歷經20年時代的變遷,我也想在心裡問一句,我們為什麼要下船?對於來來往往、奔赴他鄉的移民來說,船隻是過渡,它並不是目的地;對於時代來說,我們只是為生存奔波的俗人;但對1900呢?
  • 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傳教活動
    最先採用的就是企圖在思想上教化中國百姓,來自西方世界的傳教士試圖將他們信奉的宗教傳入中國,在中國傳教布道,基督教思想就成為了他們宣揚和布施的主要內容。 明清時期的西方傳教士清楚的意識到想要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文明的國家中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種新文化。
  • 澳門比香港好玩?這些澳門的景點你要一一打卡!
    賭場巴士有固定的乘車點,去賭場方便,但去景點還是要走一段路,也有些景點是賭場巴士不到的,所以要準備一些很零的零錢來坐公交車,澳門的公交車車票有點奇葩,票價有很多是一塊三那種散錢。威尼斯人裡面最著名的賭場是威尼斯人,進到裡面可以看到一個電子屏天空,還挺仿真的,有一條長長的人工河從大樓裡穿行而過,仿造了威尼斯的樣子,在河裡還有威尼斯的那種船,遊客可以遊河,但兩邊都是看的人
  • 清朝八大總督的差距,直隸總督搶不上,雲貴總督卻沒人願意當
    直隸州的總督是擠破了頭也搶不到的職位,雲貴總督則是沒人願意當的。清政府在1636年建立,歷時三百餘年,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由少數少數民族建立的一個王朝。清王朝在政治上採取了不少措施,如對明王朝實行「總督」制度;明代,各地都有巡撫,但當時巡撫不是官職,而是差事。
  • 我在澳門吃到吐
    他們其實沒有真正地到過澳門,也不知道這個偏安靜居在珠海邊,不吵也不爭的城市裡除了蛋撻牛雜豬扒包,還藏著多少百年傳統老鋪的地道美食,不勝枚數的異國風情餐廳能端出怎樣的融合驚喜。(建議想去澳門的小夥伴,行前先看一遍《濠江味傳》,預習一下胃口)
  • 外國傳教士有多牛,竟成為順治帝朝中的座上賓?
    自明朝以後,隨著歐洲文明的興起,便有外國傳教士煞費苦心,不遠萬裡,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又是傳播西方科學知識,天文曆法等等,讓中國皇帝開了眼界,包括現在還有不少一批人念著外國傳教士的好,認為如果沒有外國傳教士來,中國可能沒有現在那麼先進,如果沒有外國傳教士,中國的工業不可能那麼先進等等,為什麼會這樣說的,因為外國傳教士到中國以後,的確也做了一些人事,比如興辦學校與醫院
  • 誰說澳門只有美食和酒店遊?小城的這些寶貝和迷人之處你未必知道...
    「大三巴」有一個更早的身份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許多人知道它是澳門一座教堂的遺址,但這面高20多米的牆壁背後,還有一段中西文化交融的歲月。16世紀後葉的明代末期,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踏上澳門的土地時,隨身攜帶了幾樣東西:一張世界地圖、一個機械自鳴鐘、一把小提琴、一本《聖經》、一本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從此,西方的科學、技術、藝術、宗教開始登陸中國。
  • 訪談︱馬敏:傳教士馬士曼與第一本中文《聖經》的誕生
    所以做研究一方面我們要固守一些領域,另一方面也要善於去開拓新的領域,一步步讓這個領域發展起來。我轉向教會大學研究,能取得成果,也是這個道理。2019年「中國教會大學史研究三十年」學術研討會您和章開沅先生研究教會大學取得了什麼成果?
  • 這個來自義大利的傳教士,為何身穿中國儒家服飾傳教?
    現在的中國社會,遇見一兩個外國人已經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了,這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提高,許多外國人也來到中國從事貿易、經濟往來、學習活動,甚至一部分外國人還拖家帶口地來到中國定居,生活。,外國人未經許可不能到中國來,更別提在中國永久居住、生活了。
  • 比上海浦東機場還小的澳門,竟然藏著這麼多的驚喜!
    《早餐中國》又又又火了!>腋下夾著範思哲的大哥才會無聊到主動問我:「小弟啊,輸了多少啊,哪兒的人啊」我「畢恭畢敬」地回答「沒賭,就是來旅遊的,不會玩那些機子呢」(說完,想了想我的銀行卡餘額,玩誰還不會玩呢...)
  • 當你發現老爸的退休金比你工資還高是一種什麼心情?
    如果老爸退休金比自己工資還高,這心情不就是倍兒爽。自己愛的人,生活能過得好,那不就是每個人最大的願望嗎?具體咱們來分析分析:1.自己要持續努力啊。想想老人的退休金都比自己的工資高,自己還有什麼藉口不努力呢?
  • 作為傳教士的利瑪竇,還是一個畫家嗎?
    如陳瑞林認為:「現藏中國遼寧省博物館傳為利瑪竇所作的油畫,似乎不大可能出自這位著名的早期來華傳教士之手,更有可能是接受了西方美術影響的清代中國畫師的作品。」上述正反意見表明,在「印證之物」的考據層面上,「畫家利瑪竇」依然要打上長久的問號。然而,倘若暫時離開這種「問號」的陰影,重新調整角度,我們是否能夠發現令我們陌生但又生動的利瑪竇呢?
  • 澳門旅行最佳時機!往返不隔離,出入境比平時還快!
    政策如此,那麼去澳門有什麼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下! ,留下的晚霞氛圍妖嬈,散步在海洋花園大馬路的,沿著氹仔的海岸線,亮燈後的西灣大橋和嘉樂庇總督大橋,彷若兩條長龍駕著兩島之間,隔岸燈火輝煌,璀璨之極。
  • 三副工資暴漲76%,中國船員太貴?
    有市場分析機構的消息稱,儘管整體上看全球船員的工資都有所上漲,但到目前為止,中國船員工資的飛躍性增長幅度最大,已經超過了主要競爭對手海員國家/地區(例如菲律賓、印度和東歐)船員的工資水平。而中國和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最主要的兩個海員供應大國,而中國船員工資的大幅上漲,實際上在國際海員市場上相較於菲律賓海員開始喪失競爭力。
  • 窮小子是如何成為近現代「中國留學生之父」的?
    如果一個人在百多年前的清朝,組織了中國第一批赴美留學的學生,並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的話,那麼你會聯想到什麼呢?估計很多朋友會聯想到強大的社會關係網,甚至有可能想到這個人是貴族出身,身後有雄厚的資金和官方的支持,但是要告訴你的是,剛剛提到的這些,在這個人的身上其實都沒有,他原本就是一個出身貧寒的窮小子,但是他卻參與建造了中國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機器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