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府城「活化石」在哪兒?如今這裡又一處老宅開放,再現漕運繁榮...

2020-12-12 湘湘愛旅行

松江府城「活化石」在哪兒?如今這裡又一處老宅開放,再現漕運繁榮歷史風貌

門前連街市

屋後聞櫓聲

有著近500年歷史的松江倉城

因漕運而興

古建築聚集成片

是松江府城文化的「活化石」

日前,倉城又有一處老宅——張氏米行在完成修繕後正式開放,將漕運繁榮、米糧興盛的倉城塵封古韻,呈現於世人面前。

舊時的倉城米行

建於民國時期的張氏米行,為松江區文物保護單位,建築風格為江南傳統民居。

舊時開米行

南為臨河樓

北有碾米車間倉房式

重簷頂

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松江府在古市河的大倉橋南筑起了第一座漕倉。

此南船北馬

米業興旺

倉城為漕糧重地

是松江府最大漕糧(稅糧)倉儲地和漕運始發地

市河兩岸,宅第、商鋪鱗次櫛比。

修復後的張氏米行將歷史解封重現,讓記憶摸得著,讓時光看得到。

一升、一鬥有多大?古代用來蒸飯的木桶叫什麼?張氏米行正式開館首展「尋味倉城·天下永豐 倉城稻米文化展」,關於「米」的問題,在這裡都可以找到答案。

這裡有關於「米」的稱量、加工、炊煮、貯藏器具展示;有關於「松江大米」以及倉城漕運的歷史;還有各種傳統糧食作物的實物展示,「米」元素遍布整個展館,等你來發現。

展館負責人表示,張氏米行常態化開放後,除了定期舉辦與「米」有關的展覽、活動外,還將進一步圍繞「米」元素,打造具有松江特色的傳統飲食文化展示平臺。

除了張氏米行正式開放外,「憶」倉城開館聯展活動,如王氏宅(藝雲閣)、有明堂(張明藝術館)、松江布展示館、徐氏當鋪、邑名軒、杜氏宅……

王氏宅內景

有明堂

有明堂設計的扇面和瓷器藝術品

六點十分的清晨

光輕輕漫過倉橋老街

喚醒了無數個晶瑩露珠裡酣睡的城

我在北岸,看南岸的你

越過市河的記憶……

松江布展示館

松江布文創產品

徐氏當鋪

徐氏當鋪內景

邑名軒

邑名軒內景

杜氏宅

【來源:上觀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松江這處老宅明起正式開放!倉城歷史文化風貌,等你來探秘~
    松江這處老宅明起正式開放!因漕運而興古建築聚集成片是松江府城文化的「活化石」明天起(6月9日)倉城又有一處老宅——張氏米行在完成修繕後正式開放將漕運繁榮、米糧興盛的倉城塵封古韻呈現於世人面前
  • 期待,「重現府城」!襪子弄、邱家灣、環城路即將迎來改變
    襪子弄文創園、邱家灣老宅、環城路新地標……重現府城文脈,從襪子弄走出中山老城新景。以襪子弄為起點,府城中山將著重打造人文中山新風景。曾經的松江府府治(衙門)在今松江二中附近,當時有東南西北四門,其中東門、南門、北門都在現在的中山街道。」中山街道茸和公司負責人頗有感觸。通過翻閱大量松江史料,中山街道力求「還原」曾經的府城,重現府城文脈。襪子弄的改造遠不止於此襪子弄的改造遠遠不止你看到的。提到襪子弄,可以說是松江人心中的最美林蔭道了。
  • 松江這個古城涅槃重生!
    倉城經過幾百年的沉澱,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作為漕運中心,它還見證了松江工商業的發展。 倉城作為漕運中心,每年大量漕糧經此運往各地。每年漕運時節,歌舞三日不絕,祭祀以求一帆風順。每日倉城一帶擠滿了觀看盛景的人們,空前熱鬧。
  • 來松江百年老宅,感受影像裡的戰疫力量
    來松江百年老宅,感受影像裡的戰疫力量 2020-07-03 1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什剎海與漕運
    她是京城歷史上著名的休閒攬勝之處,《帝京景物略》曾用「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來讚美什剎海的神韻。同時她也曾經是京杭大運河的終點、重要的漕運碼頭。什剎海因漕運而興,因漕運而變遷。什剎海一名的來源「按什剎海一名的來源,諸說不一。
  • 玩法‖松江古蹟大賞,讓你不負春光
    這裡原是唐宋時期古華亭的鬧市中心,亦是古代文人的會聚之地,如今成為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公園,每天這附近的居民都會過來散步、健身,公園面積很大,環境優美,綠草如茵。 清末以後,方塔損壞嚴重,如今的方塔是政府大修復後的成果,有專家認為方塔是解放以來國內古建築修復最好的實例之一。
  • 天主教上海教區松江馬路橋聖若瑟堂與歷史上的若瑟醫院
    原創 張淵源 上海門牌研究所民國松江城廂簡圖地處上海市西南郊的松江老城,自古以來就是江南經濟重鎮。自唐天寶十載(751年)開始,歷朝歷代的縣治、府治都設在這裡,經濟繁榮、文化發達。
  • 宋代的漕官制度:京師及諸州之漕運大計,盡歸漕運之司
    中國古代的漕運歷史悠久,對社會的發展更有非凡意義。戰國末年,鄭國欲以河渠水道阻絕秦軍而自保,卻誤打誤撞地為秦國關中之地的繁榮提供了絕佳機會。先秦時期便已經存在漕運,但整體而言,唐朝以前的漕運並不那麼發達,其主要漕運格局有限,基本只限於北方地區的幾條東西向河流,管理機制亦頗為簡單。
  • 松江這裡很農村
    松江這裡很農村 2020-12-11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果子弄、金沙灘……來看松江這些「稀奇古怪」的地名
    其實在松江的各個角落裡,還藏著一些很「稀奇」的地名鮮有人了解。這些有趣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黑魚弄到底有沒有黑魚?在松江中山中路的第一百貨旁邊,就是有著許多傳說的黑魚弄了。黑魚弄舊時為府城西門大街一條巷弄,原名眾安坊。關於「黑魚弄」的傳說有很多。
  • 閩清一處老宅深夜接連失火!直擊「福爾摩斯」破案現場
    接警後,民警立即趕往現場,發現一棟土木結構的老宅有4間房間被燒毀,現場還有零星火苗。撲滅火苗後,民警向老宅主人張某香了解得知,該棟房屋今年已是第二次著火,第一次起火發生在5月28日,張某香回家時發現自己放在一樓房間內的稻草被燒成灰燼,所幸房子沒有被燒著。一棟偏遠老宅為何接連失火?事發蹊蹺,警方立即著手進行調查。
  • 全島中心轉到臺北,南部中心轉到高雄,舊臺灣府城臺南為何衰落?
    很早就有一些倭寇、海盜,以臺南為臨時基地騷擾大陸,而大陸閩粵一帶16世紀就陸續有居民因為逃荒、漁業、商業等目的而移居到臺南,早在荷蘭人到來之前這裡就已經被漢人進行了開發。那臺灣中心是何時轉移到臺北了呢?
  • 深圳打造「原始森林」再現恐龍時代植物活化石
    這兩處「原始森林」再現了恐龍時代的植物活化石,穿梭其中,仿佛回到了遠古時代。參觀需要預約,有點難。蕨類中心:為「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國家蕨類種質資源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據介紹,蕨類中心有許多源於恐龍時代的大型樹蕨植物,可以感受的到恐龍時代蕨類植物的樣貌。
  • 「死亡之海」中的奇蹟,三千年活化石的胡楊林,不止只有一處
    不要樹是沙漠荒地上唯一能生存的樹種,吳陽近來高溫又耐嚴寒,他的生命力極其的頑強,號稱沙漠中3000年活化石,這片胡楊林是維護沙漠地區生態平衡的重要的「保護神」。也許正是因為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嚴酷,才造就了這片驚心動魄的美麗風景。
  • 國慶去哪兒玩?在魔都,這樣實現穿越
    這是一處新石器時代至東周時期的遺址,於1958年被發現。從1999年起,上海博物館等單位對該遺址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發掘,並將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末期文化遺存,命名為廣富林文化。該遺址發現的遺蹟、遺物時間跨度極大,涵蓋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廣富林文化、周、漢、唐、宋、元、明、清等各個時期。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南京這一街道,曾是最繁華的商街,如今無法逃離被拆遷的命運
    這些還保留下來的老街,記載著過去我們的先輩們日常生活的痕跡,從這裡的一點一滴中我們可以窺探到當年的人事蹤跡。因此老街也是一個城市繁榮的重要見證者,也是精神文明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載體,然而如今全國很多的城市都已經把老街重建成了現代化的步行街,而我們今天介紹的位於南京的這條老街也不例外。
  • 一座興化府城,隱藏著莆田人千年故事
    東巖山報恩寺 老照片以古代科舉入仕為標誌,莆田文化高度繁榮,在北宋一百六十七年間,興化府城留給歷史無盡的文化遺存。從北宋中期二程倡導的理學思想,在宋室南渡後,不斷地掀起一重又一重的思想波浪。始建於唐代的紅泉宮,成為南宋著名思想家林光朝開壇講學、傳播理學思想的重要場所。紅泉書院不僅是整個興化軍最重要的理學傳播中心,也是福建講授理學的文化高地,朱熹、陳俊卿、鄭樵等一些文化名人曾經在這裡聽講過。紅泉書院、紅泉學派、南夫子為朱熹走上理學國師的巔峰,鋪設了前進的階梯。
  • 上海松江小眾旅遊打卡地:超全攻略,看這一篇就夠了
    在歡樂海洋裡感受快樂,這裡主要是小朋友玩的項目比較多一些,這裡有好多遊玩的項目塗上藍色的,就像是大海的顏色一樣,看見好多家長帶著小朋友來這裡玩,水上飛艇,海洋一號,海洋之星等等遊玩,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歡呀,夏天到了,這裡應該是小朋友最喜歡玩的地方這一了,又可以玩水,夏天避暑的好地方呀。
  • 領略一番松江高校風景,賞這裡的風土人情
    松江大學城來到陌生的城市,我最想體驗這裡的文化,因為那天很閒,所以我想查一下周圍的觀光景點,作為大學生,我最想看這裡的高中,心裡浮現出一個想法,天氣這麼好的話,騎自行車去,計劃道路,帶著涼爽的車去大學城吧,道路風景很好,大橋、柳樹下、水稻之間的小路、天橋上經過的火車、過往的人們、絡繹不絕的汽車等都表現出這個城市的精神狀態,本以為很近,但騎自行車的我卻花了兩個多小時到達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