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府城「活化石」在哪兒?如今這裡又一處老宅開放,再現漕運繁榮歷史風貌
門前連街市
屋後聞櫓聲
有著近500年歷史的松江倉城
因漕運而興
古建築聚集成片
是松江府城文化的「活化石」
日前,倉城又有一處老宅——張氏米行在完成修繕後正式開放,將漕運繁榮、米糧興盛的倉城塵封古韻,呈現於世人面前。
舊時的倉城米行
建於民國時期的張氏米行,為松江區文物保護單位,建築風格為江南傳統民居。
舊時開米行
南為臨河樓
北有碾米車間倉房式
重簷頂
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松江府在古市河的大倉橋南筑起了第一座漕倉。
此南船北馬
米業興旺
倉城為漕糧重地
是松江府最大漕糧(稅糧)倉儲地和漕運始發地
市河兩岸,宅第、商鋪鱗次櫛比。
修復後的張氏米行將歷史解封重現,讓記憶摸得著,讓時光看得到。
一升、一鬥有多大?古代用來蒸飯的木桶叫什麼?張氏米行正式開館首展「尋味倉城·天下永豐 倉城稻米文化展」,關於「米」的問題,在這裡都可以找到答案。
這裡有關於「米」的稱量、加工、炊煮、貯藏器具展示;有關於「松江大米」以及倉城漕運的歷史;還有各種傳統糧食作物的實物展示,「米」元素遍布整個展館,等你來發現。
展館負責人表示,張氏米行常態化開放後,除了定期舉辦與「米」有關的展覽、活動外,還將進一步圍繞「米」元素,打造具有松江特色的傳統飲食文化展示平臺。
除了張氏米行正式開放外,「憶」倉城開館聯展活動,如王氏宅(藝雲閣)、有明堂(張明藝術館)、松江布展示館、徐氏當鋪、邑名軒、杜氏宅……
王氏宅內景
有明堂
有明堂設計的扇面和瓷器藝術品
六點十分的清晨
光輕輕漫過倉橋老街
喚醒了無數個晶瑩露珠裡酣睡的城
我在北岸,看南岸的你
越過市河的記憶……
松江布展示館
松江布文創產品
徐氏當鋪
徐氏當鋪內景
邑名軒
邑名軒內景
杜氏宅
【來源:上觀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