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耿植 曹繼選
題記:讀者朋友,知曉劉子如先生嗎?2005年5月,重慶市人民政府第五十三次常務會議確定他為重慶歷史名人、著名企業家、慈善家和愛國知名人士。
今年10月16日,在本市舉行的劉子如先生一百五十周年誕辰紀念會上,重慶劉君子如文化促進會有關人士作了詳細介紹。劉子如先生勤奮開拓、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令筆者由衷敬佩。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筆者認為很有必要發揚光大劉子如先生的愛國、慈善精神。
劉子如先生照
臂助中國革命之人
(一)
你是丹娘的化身
你是蘇菲婭的精靈
不
你就是你
你是中華兒女革命的典型
大家都知道,這首耳熟能詳的詩是讚頌堅貞不屈的江姐的。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劉先生是江姐在人生中有幸遇上的恩人。
江竹筠(1920—1949年),又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偉。四川省自貢市人,以江姐的稱呼最為國人所知。
劉子如先生生平介紹
江姐的父親叫江上林,母親叫李舜華。江姐8歲時,由母親帶著她姐弟從家鄉到重慶謀生。由於家庭經濟拮据,父母在江姐將近10歲時,才送她到渝中半島道門口的一所教會小學讀書。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江姐僅僅讀了半年左右,父親江上林所在的輪船公司破產,不久隨即病逝。江姐被迫輟學,跟著媽媽一道去襪廠當童工。可憐人還沒機器高,只好站在一個特製的高腳凳上操作。江姐做童工不到兩年,因年齡太小,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把身體拖垮了。
江姐的三舅叫李義銘,是一個成功人士,曾在劉先生創辦的私立重慶孤兒院擔任過院長和董事。李義銘得知外侄女的情況後,在劉先生的鼎力幫助下,以「無父為孤」的理由,把12歲的江姐送進私立重慶孤兒院免費讀小學。其弟弟江正榜先於他一年到該院讀書。
劉子如先生之墓
輟學當童工的江姐,每當看著別的孩子背著書包上學,她都要難過得幾乎掉下淚來。能夠重新上學讀書,她興奮極了,也使她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孤兒院的生活條件比較好,環境清新怡人,沒有了為生活苦苦勞作的壓力,江姐的身體得到了較好的恢復。
江姐學習十分努力。孤兒院讀書實行的是靈活升降級辦法,一學期舉行三次考試,特優者升級,特劣者降級。聰慧好學、經過苦難磨練的江姐很快就適應了這種競爭機制,參加考試常獲特優,用三年多時間就完成了小學的課程,並以作文和書法見長,還曾獲學校頒發的銀質獎牌。
1934年江姐讀五年級時,在課堂上教的書本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她的求知慾望了。她和要好的同學一起,到一個又一個認識的老師家裡去借書來看,天長日久她所認識的老師家裡的書幾乎被她看完了。有個同學見她這麼愛讀書,就把其養父李冰如家裡的三卷《創造》雜誌合訂本借給她看。李冰如是個開明的學者型老師,與開國上將張愛萍是達縣中學的同學兼好朋友。
江姐之所以能走上革命道路,除了大量的廣泛閱讀,使其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外,中共地下黨員、她的級任老師丁堯夫對她的一生也有重大影響。丁老師為人正直,學識淵博,態度和藹,善於教學,他給學生們介紹中國近代史上歷次革命運動和眾多烈士的英勇鬥爭事跡,用潛移默化的方法,激發學生們的正義感和愛國心,鼓勵他們勇敢地去追求真理。1935年丁老師被捕後,潛伏在孤兒院的地下黨員遊動斯繼續引導培育著江姐。
1936年秋天,江姐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重慶南岸中學……
(二)
劉先生在1914年5月和川江公司共同投資合夥經營一艘取名「蜀亨」的輪船。這艘輪船由英國雅羅公司製造,載重量560噸,吃水淺,馬力大,適合川江航行。它的出現開闢了重慶至宜昌間的常年商業航運。
「蜀亨」輪船在營運中,曾與一批特別的客人不期相遇。1919年6月19日。成都第一屆留法勤工儉學的30餘名學生擬從朝天門乘此輪船到湖北宜昌,然後再換乘招商局的輪船經上海到法國,其中就有以後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和他的哥哥陳焱。劉先生知曉情況後,給經濟拮据的學生們做出專門安排,把原票價20元不包夥食改為票價15元包夥食。
後來陳毅等留法學生在法國受到當局驅逐,1922年被迫返回上海時,已身無分文,舉步維艱。大中銀行的創辦者劉先生和汪雲松先生得知情況後慷慨解囊相助,立即往上海寄錢,使陳毅等人回重慶的計劃得以順利落實。是年2月,發表《法國勤工儉學學生被迫歸國宣言書》。陳毅不久受聘任《新蜀報》主筆。
抗日戰爭期間,劉先生率領戰地服務團到皖南前線勞軍,以重慶戰場服務團團長的身分時常出入於新四軍軍部,奔走於國共兩黨兩軍之間。他倡議:只有兩黨兩軍團結起來,才能打敗日本帝國主義。1940年底,劉先生因故返渝,陳毅將自己的照片相贈,背後親筆題字:送給站在抗日最前線的劉老團長留念!不難看出,陳毅對劉先生當年的鼎力相助抱有深深的感激之情。
(三)
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企業家和慷慨的慈善家,劉先生對改變中國命運的革命者終不渝地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對濟貧扶孤事業殫精竭慮竭。
1922年春季,時任雲南省警廳廳長的朱德因避禍途經重慶,準備到歐洲尋找共產黨。那天晚上曾與朱德共過事的川軍將領楊森決定送1萬元差旅費給朱德。意想不到的是,因銀行已下班無法辦理相關業務,然而銀行匯票必須在當晚匯出。朱德心急如焚。大中銀行的創辦者劉先生和汪雲松先生知曉情況後,決定當夜在本銀行兌換成法郎直接匯到法國,解決了朱德的燃眉之急。朱德當年由法國到德國,找到周恩來加入共產黨之事後人皆知,但對這段前往歐洲路途中的匯票插曲知道的人不多吧?
江姐的學籍證明
劉先生創辦的重慶孤兒院的學生中,後來走上革命道路的,筆者比較清楚的除江姐外還有餘躍澤。餘躍澤(1922——2010),參加革命後歷任延安抗大校務部主任、陝甘寧邊區銀行股長、重慶市副市長、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金融研究員、四川省商業廳黨委書記等職。
劉先生創辦的孤兒院不知培養教育出了多少有用之才,雖然沒看到這方面的具體統計資料。但從王良的父親王庚成親筆寫的為劉先生創辦的青山孤兒院校歌的歌詞中就可見一斑:
川綦之東鄉金靈,黔桐之北青山青,
青山青翠水澄清,秀毓靈鍾氣崑崙。
首創院校劉與陳,襄施義舉諸耆紳。
以養以教育群英,人才輩出蔚人文,
發揚光大永遠進,兒童從此得福蔭!
[ 延伸閱讀:紅一方面軍紅四軍軍長王良(1905—1932年),重慶綦江人,在當年的黃洋界保衛戰和反第一次大圍剿中立下大功,毛委員和朱總司令把繳獲的張輝瓚的懷表鋼筆嘉獎給他。王良於1932年遇敵襲擊犧牲。解放後羅瑞卿將軍把王良的遺物懷表鋼筆送到中國人民放軍北京軍事博物館展存。]
作者簡介:陳耿植:重慶劉君子如文化促進會會員
曹繼選:世界財經雜誌社(網)新聞部主任、首席記者,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創聯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