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轉換——太極拳的第一要義

2021-01-19 騰訊網

王宗嶽說「練拳不諳虛實理,枉費功夫終無成。」董英傑曰:「全部太極拳之精華奧妙,盡在虛實二字運用。」虛實轉換是太極拳的首要機理和第一要義,是太極拳保持中正穩定平衡的關鍵所在。

一、行拳走架首先要虛領頂頸,頂頭懸空。頭為至高清虛之地、一身之主.神凝在兩目,神聚以眉心印堂上領至頭頂百會穴,神不可過於專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意要下沉腹部內視丹田,意不可過重,似有似無,凝神定意。以神意統領全身,將頭頂、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命門保持重心自然垂直一線貫穿,上虛下實、沖天接地,使全身上下、左右、前後、內外氣脈相連貫通,形成對拔對拉,伸縮彈性張力,行運收放自如,彰顯神韻虛靜邁氣勢。

二、虛無靜空乃太極功夫的至高境界。顱腔、胸腔、腹腔、腋下、襠部、手心、腳心均要虛空若谷。所有骨關節都要鬆散通透。尤其是胸、腹部的五臟六腑要虛空懸浮,仿佛蕩然無存,特別是腹部的虛空松靜可使氣脈沉厚滕然、升降滾動、遍布周身,如同充滿氣的渾圓氣球,有壓縮收蓄、柔韌伸張、無點不懈、無點不彈、一觸即發之態勢。

三、太極處處有虛實,虛實無處不轉換。太極拳虛中有實、實中含虛有形為實、無形為虛,外形為實、內隱為虛,虛可藏實、實可掩虛,開口乎為實、合吸為虛,虛靈實沉,虛蓄實發。當虛則虛、當實則實.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虛極生實、實極生虛,忽隱忽現、互變互換。虛偽詐誘,變化莫測。相反相承、物極必反。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杏,虛非全身無力,實非全然站煞。實不可僵、虛不可軟。窶中存柔、虛中寓剛。交迭相推,貫通互變。如雲手走勢,兩腿、兩足、雙臂、雙手均要分虛實輕重,像壓蹺蹺板一樣,虛實轉換、同步變化,上下左右,此起彼伏,浮沉杳冥、機樞互變。如鐘擺蕩動,靠腳底重力逆向反彈慣性行進。太極虛實轉換,流變無定,渾身應持空靈狀態,恰似練雜技柔術、踩鋼絲,虛實變幻、惟妙惟肖、了無痕跡,高度警覺,如臨深淵,須凝神定意屏息,不可有絲毫的疏忽懈怠,隨機轉換調整身體,穩住重心,保持高度的動態協調平衡。

四、虛實轉換互運,重心緩慢移動。行拳走架應自虛而起、由實以落。運行靠實腿支撐虛腿輔助,穩跟守中緩慢移動。如摟膝拗步和倒卷猴兩勢,在實腿支撐踏穩、虛腿運動前伸或後邁時,要以心行氣、意念引導、以氣運身、以身帶步。以丹田運轉形體,腰胯催動肢節。運行軌跡是虛腿運動要慢提緩行輕落。先是足跟或足尖輕著地、點起點落、緩起緩落、步如貓行。重心緩惺平穩移動每個點,均衡勻速、節節貫穿,轉換要以實濟虛,不可以虛奪實。逐漸過渡為實腿踏穩後,再起另虛腿邁步,似飛機滑翔緩慢啟動升空,又要「軟著陸」降落那樣平穩著地。虛實轉換靠命門、完成在腰際。腳不可起蠻力強抬猛蹬,運行忽快忽慢,超前倒夯落地。

五、虛實轉換、避實就虛是太極推手的重要機理。太極推手的基本要則是沾連粘隨、不丟不頂、捨己從人、引進落空、守中得勢、氣催勁發、後發先罕。太極推手取勝的關鍵和前提是知己知彼,懂勁和神明。因此.競技訓練中,通過搭手接點,皮膚感應、靈動把脈.在瞬問摸透對方的身體重心,力點、方向、強弱、虛實等意圖信息的同時,配合使用進退、開合、蓄髮、吞吐、化打等不同勁法,實施以靜御動、避實就虛、虛蓄實發、圓化直發、柔化剛落等技法戰術,至關重要。實戰中可遇實化虛、避實擊虛、乘虛而入、順手推舟攻擊彼重心垂線使其失中失勢。亦可遇虛不擊擊實處,要知實處便是虛。伺機引發張彈、崩射、驚炸等不同勁力攻擊對方,此即為虛實同源之理。還可虛含引進落空,引化吞噬洩掉對方來力,借力化中兼打、後發先至,以撥抖、擰轉、鑽翻、驚炸、升騰等勁法,隨風就勢,應感而發,迅疾反擊對手。使其防不勝防、措手不及。

虛實轉換、剛柔並濟、虛茫飄渺、靈動敏銳、奧妙玄機、變化無窮,可演繹出無限妙趣橫生的競擊招法技藝,給人以神奇般的視覺觀賞效果和藝術享受。

微信、快手直播學習:孫氏太極拳

如果你想學習孫氏太極拳

相關焦點

  • 太極拳教學市場混亂 記者探秘傳統太極拳(組圖)
    林館長教學林館長與記者切磋  齊魯網濟南12月22日訊 (記者 張軍 愛印 春曉)前不久,近日,一段"經梧太極第一代傳人閆芳老師收徒儀式上推手"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女拳師閆芳和徒弟們展現出了讓外界感覺匪夷所思的種種"高深內功".
  • 太極拳運動的特點與精髓
    7、輕靈:輕靈是太極拳的靈魂,如荷葉承露,有傾即瀉,不受絲毫之力。 盤架子時要中正圓滿,穩靜安舒,緩慢均勻,不急不躁,尤要放鬆中定,節節貫串,動如抽絲掛線,身如行雲流水。8、陰陽相濟:太極拳以分清虛實為第一要義。例如重心在右腳則右腳重如山嶽,左腳則輕如鴻毛。全身每個部位均須分清陰陽虛實。注意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陰陽同時不同位。陰動陽應,陰要松沉,陽要輕靈。
  • 太極拳步法的陰陽理論探究
    可見虛實對拳理、拳法的高度概括程度。對虛實的理解, 不能只理解為兩手或兩足的輕重問題。 《拳經》說,「一處有一處之虛實,處處總帶一虛實」。太極拳運動的虛實問題是無處不在, 比較重要又比較容易理解的是步型、步法上的虛實問題,從步法動作過程看,動作達到完成定式為實, 動作變化過程為虛。
  • 簡化24式太極拳
    儘管它只有24個動作,但相比傳統的太極拳套路來講,其內容更顯精練,動作更顯規範,並且也能充分體現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演練太極拳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心靜體松   所謂「心靜」,就是在練習太極拳時,思想上應排除一切雜念,不受外界幹擾;所謂「體松」,可不是全身鬆懈疲塌,而是指在練拳時保持身體姿勢正確的基礎上,有意識地讓全身關節、肌肉以及內臟等達到最大限度的放鬆狀態。 二、圓活連貫   「心靜體松」是對太極拳練習的基本要求。
  • 陳式太極拳必練的基本功有這些
    太極拳處處體現圓和弧,馬步也有重心,就是所謂的虛實,就像太極圖一樣,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所以陳式太極拳的馬步是偏馬步,四六或是三七馬步。如賴扎依、單鞭等動作就是偏馬步,雖是馬步,但看起來,有一種弓步的感覺。3、弓步弓步也像馬步一樣,不像弓步,便是有幾分像是馬步。
  • 洪均生對練好陳式太極拳的三條建議
    洪均生回濟南後,幾十年來一直教拳育人,形成自己拳法風格,對陳式太極拳「纏絲」有獨到的理論見解。他的拳架精巧輕靈、婉轉含蓄、縝密纏綿、自然雍容。他對學生和弟子的人品很看重,認為:人有品,拳亦有品,拳品高低實以人品為主。洪均生曾回答一位來訪記者提問,關於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他提出應該做好三個方面,才能使拳技有所提高。
  • 不要小瞧了太極拳中「身法」,因為它是太極拳中走架打手的靈魂
    所以本文僅以走架為例.分析「身法」之於太極拳的重要性。「身法之善,莫若蹲腰坐胯最為便宜。腰蹲則身不動,坐胯而臀不顯。肩肘腰腿力萃於一處,易起易伏。」足法「丁字不成,八字不就」。太極拳身法實際上將手法、步法、眼法、心法包括其中,是對人的意識、對身體各部位如何運動的規範,無論前進後退,左旋右轉,一舉一動,無時無刻.無不恰合法度,身法不可散。
  • 太極拳最容易出現的通病!一律幫你糾正
    提高階段的技術要領主要表現在:動作上下相隨、連貫圓活、虛實分明、呼吸自然。 自如階段訓練的技術要領是:以意導體、分清虛實、以氣運身、氣力相合、神韻充盈、從容自如。追求意氣形的完美結合,內外合一,形神兼備。這個時期要注意的是:要意識領導動作,動作和呼吸配合要順暢,動作做到剛柔相濟。習練者應糾正注重表面形式的錯誤觀念,儘量追求「用意不用力」的自如最高境界。
  • 太極拳機密要領之「手、眼、身法、步」,不懂的拳友可以學習
    太極拳整體動作之步法 步法中的幾個基本姿勢稱作「步型」。步型經過移動轉換才稱作「步法」。 太極拳對步法的要求是:進退轉換,虛實分明。左虛則右實,左實則右虛。前進後退時,身腰隨著轉換。邁步要輕靈,不可重滯;落步要穩健,不可搖擺、顫動或笨重。
  • (珍貴資料)二十四式太極拳動態教學附太極拳秘傳內功練習步驟!
    周身一家是傳統太極拳家最為推崇的太極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時刻保持周身的整體性,不顧此失彼。任何動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後,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光想到一個方面。如何做到周身一家呢?太極拳老前輩們留下了許多方法。第一,身如鐘鼎。要求不管坐著還是站著,都要意念像一口鐘一樣把整個身體都罩起來,這樣周身的氣也會整起來。第二,內外相合。
  • 太極步法搞對,太極拳才更有味!
    一提起太極拳,不會打拳的人也會說太極拳的步法像貓行一樣。 那麼,什麼是太極的步呢?太極步,即太極拳的步法。主要有進步、退步、側移步三類。
  •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到底應該如何練?
    在練習陳式太極拳時,經常說的一個勁法就是纏絲勁,陳式太極拳講究處處都體現出纏絲勁,每一個動作的變化,每一個動作的轉換,每一個力的發出都有纏絲勁在其中體現,那麼究竟什麼是纏絲勁?這種勁法初學者應該如何去練呢?
  • 高校24式簡化太極拳分解教與學 第三式:白鶴亮翅
    24式簡化太極拳,是1956年由國家體委組織太極拳專家編串的。它動作簡練,濃縮了傳統太極拳的精華,但其內容更顯精練,動作更顯規範,很適合高校在校學生習練。當前很多高校都將24式簡化太極拳列為本院校主選體育課程之一,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
  • 陳氏太極拳招式雲手的含義
    太極拳此式兩手交互旋轉,似畫雲筆法與舞蹈動作的組合,故取名雲手。雲手是太極拳中非常典型的招式,也是太極拳的母式。雲手雖然是簡單的畫圈,但是技法要求很高。雲手體現了太極拳要求的一動無有不動、順逆纏絲、虛實變化、上下相隨等特色,其中深意很難言明。雲手既然是陳氏太極拳的母式,當然也包含拳法的攻防含義。雲手劃圈的過程,就是理想的攻防一體模式。
  • 太極拳為什麼行?
    就在17日晚,太極拳這項在中國家喻戶曉的運動,被列入了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套拳法,怎麼就成了非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太極拳的故事。
  • 老趙講解《太極》(第一回)
    綜合各式競賽套有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四十二式太極拳、四十八式太極拳、五十六式陳式太極拳等普及全國乃之海外,傳統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太極拳練者較為廣泛。 各類太極拳的共同特點是:心靜體松、圓轉輕靈、剛柔並濟、虛實分明、中正安舒、以意導動、神形兼備。太極拳拳理一致,動作、功防含意是共有的。各式太極拳有各自的獨特之處及風格特點。
  •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老人健身的好幫手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是漢族傳統拳術之一,而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推行出來的一種簡易太極拳的套路,也是為了方便廣大群眾推廣的一種太極拳。而且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刪除了繁雜的、重複的動作,只是選取了24式,所以才會被編成了「簡化太極拳」,可以大大的滿足群眾練拳的需要。
  • 內外三合與太極拳拳架的關係
    關注: 太極拳一代宗師陳長興公在《太極拳十大要論》中的第六章講:「夫所謂三合者,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內三合也;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外三合也。」
  • 河北邯鄲的楊氏太極拳和河南焦作的陳氏太極拳有內在聯繫
    楊氏太極拳是太極拳的重要流派,創始人是楊露禪。目前國家體委正式公布的48式、24式以及在許多場合表演的太極拳,大多是楊式太極拳或由其演化而來。此圖是位於河北邯鄲永年縣廣平府鎮的楊露禪故居楊氏太極拳以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陳氏太極拳為基礎演化而來。
  • 練太極拳切忌
    忌鬆散無力 松是太極拳之門,是太極拳練者入門的第一關,松是使關、節、椎鬆開,使肌、腱、膚擴張,讓氣血直達梢端。絕不是鬆散、松亂、鬆懈。 忌僵硬練力 太極拳是用意不用力,是柔中藏剛,松是太極之門,僵硬是太極之絆,用氣滯氣,用力傷氣,是太極拳之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