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VS胡亥——千古一帝秦始皇選定的繼承人究竟是誰?

2020-12-11 騰訊網

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遊天下,誰也沒想到,這將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遠行。

始皇帝在芝罘(今山東煙臺)乘船出海,射殺了大魚之後,沿海西行,踏上了返回鹹陽的歸程。

車隊一行抵達平原津(今山東平原),始皇帝突然染病,渡過黃河抵達沙丘(河北廣宗)時,病情急劇惡化,不得不停駐下來。

不久,秦始皇病重身亡。

在他身後,誰來繼承這個龐大的帝國?

1、沙丘的陰謀

《史記》中,給我們描繪了一個驚心動魄的陰謀:

胡亥、趙高、李斯三人串通起來,不僅秘不發喪,還違背了秦始皇傳位長子扶蘇的遺囑,瞞天過海竊取了帝位。

(趙)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秦始皇本紀》

不僅如此,在《陳涉世家》中,還借陳勝吳廣之口,指出胡亥繼位不具備合法性:「(陳勝)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這件事,史稱「沙丘之謀」。

此後的兩千年裡,所有人都接受了這個觀點:秦始皇原本傳位扶蘇,但被胡亥用陰謀竊取了。

直到2009年,北京大學入藏一批西漢竹簡,其中有一篇1500字的《趙正書》,撰寫時間早於《史記·秦始皇本紀》。

《趙正書》的「趙正」,就是秦始皇嬴政。先秦時代,秦、趙始祖本是一家,同出於「嬴姓」。

《趙正書》的主要內容記述從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之死,到秦二世繼位後誅殺公子大臣,直至秦亡國這段歷史中,秦始皇、李斯、胡亥等人的言行。

《趙正書》最關鍵的地方,在於提供了一個與《史記》的內容大相逕庭的說法:

胡亥就是秦始皇明確的繼承人。

按照《趙正書》的說法,秦始皇在病重後讓近臣商議繼承人,丞相李斯的作用極為關鍵,其領銜群臣上書始皇帝,「今道遠而詔期窘,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

自知來日無多的秦始皇,擔心皇位空缺會引起動蕩,採納了以李斯為首的群臣意見,立胡亥為皇位繼承人。

也就是說,胡亥是光明正大繼承皇位,更不存在趙高遊說李斯篡改遺詔的情節。

那麼,《史記》和《趙正書》,究竟誰才是對的呢?

2、扶蘇VS胡亥,秦始皇究竟喜歡誰。

秦始皇總共生了二十多個子女,扶蘇是長子。

所有人都覺得他不錯,政敵趙高看來,「(扶蘇)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

陳勝說,「百姓多聞其賢」。

即便扶蘇已經死了一年多,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還是要打出他的旗號來爭取民心。

從高層到民間,都一致公認扶蘇的能力。

這樣一個人,似乎正是大秦帝國的最佳繼位人選。

扶蘇的真實言行,在史書中的記載很少,除了外人的評價,加起來只有寥寥兩次。

第一次,就是和秦始皇發生矛盾。

起因在於所謂的「坑儒」,秦始皇晚年追求長生不死,結果被盧生等一幫術士欺騙。

怒不可遏的秦始皇醒悟過來之後,把在鹹陽的方士一網打盡,判處其中486人有罪,並活埋於鹹陽東郊。

面對這一殘酷判決,秦史中未看到其他任何人有反對意見。唯一能看到的就是扶蘇對父親的勸諫,「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惟上察之。」

古往今來,政見不合是導致很多接班人被廢的根本原因。

任何當政者,最重視的無非就是政治遺產,絕對不希望自己的政治主張,在死後被人改弦更張乃至廢棄。

很有可能是因為「坑儒」這件事,秦始皇判定扶蘇不會繼承秦國歷來已久的「法令由一統」「事皆決於法」的法家治國理念。

盛怒的秦始皇決定:放逐扶蘇。

扶蘇被趕出鹹陽,「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遠遠地打發到了與匈奴對抗的邊境。

「始皇二十餘子,少子胡亥最愛」,扶蘇離開鹹陽之後,秦始皇把眼光投向了幼子胡亥。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秦始皇頗有刻意栽培胡亥的打算,「始皇聞其(趙高)強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使教胡亥決獄。」

如果不是打算讓胡亥繼承帝位,他不會讓趙高來系統教授胡亥。

任何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實力以外,運氣同樣重要。

胡亥的運氣不差,秦始皇最後一次出遊,「少子胡亥愛,請從,上許之。餘子莫從。」

誰也沒想到,始皇帝會在這次巡遊中死去。

皇帝去世的時候,誰在身邊誰佔得先機,自古皆然。

如果秦始皇不是那麼突然死去的話,也許扶蘇還有機會等待胡亥犯錯誤,但上天沒給他這樣的機會。

3、壓垮扶蘇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秦國的政治文化傳統中,並沒有嚴格的嫡長子繼承制。

據統計,秦「自襄公建國以後,至穆公以前,共九代國君,襄公、文公、憲公、出子、武公、德公、宣公、成公、穆公。」

其中兄終弟及的三人,分別是德公、成公、穆公。

次子繼位的一人,襄公。

以孫立者二人,分別是憲公、出子。

不明嫡庶者一人,文公。

以長子身份繼承的,僅僅有兩人,分別是武公、宣公。

我們已經不能得知離開鹹陽以後,扶蘇的心態究竟如何。

扶蘇在史書中的第二次出場,就是自殺。

當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那封偽造的詔書被送到在上郡監軍的扶蘇手中時,扶蘇二話不說就準備自殺。

蒙恬被嚇壞了,忍不住勸他,「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

意思很清楚,路途遙遠,你咋知道這個真的是始皇帝旨意呢?

退一萬步來講,即便是真的,你再死也不遲啊。

然而扶蘇拒絕了蒙恬要求覆核的請求,認為「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

扶蘇如此順從地自殺,顯然和之前「剛毅而武勇」的性格不符合。

人的行為只能從他的心理來理解:一年前,扶蘇在落寞中,被放逐到上郡,從此遠離鹹陽,遠離權力中心。

除非胡亥觸怒始皇帝,否則他已經失去了繼承皇位的可能。

從古到今,最是無情帝王家,父子之情,兄弟之情都是稀缺物品。

扶蘇收到詔書的那一刻,顯然明白自己已經徹底出局。

哀莫大於心死,與其爭辯,還不如順從接受。

4、不是結局的結局

其實,秦始皇打算立胡亥為太子秦始皇欲立胡亥為太子,還有一條非常重要且為大家所熟知,但卻未引起重視的資料。它表明秦始皇生前確實有立胡亥為太子的心願,並曾在統治者高層內部公開過自己的意見。

《史記·蒙恬列傳》記載:(秦始皇)喪至鹹陽,已葬,太子立為二世皇帝,而趙高親近,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子嬰進諫曰……胡亥不聽,而遣御史曲宮乘傳之代,令蒙毅曰:「先王欲立太子而卿難之。今丞相以卿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賜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圖之。」

趙高所謂的太子,顯然就是胡亥。

意思就是,當秦始皇還在世的時候,打算立胡亥為太子,但卻遭到蒙毅的阻攔。

(蒙)毅對曰:「以臣不能得先王之意,則臣少宦,順幸沒世,可謂知意矣,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則太子獨從,周旋天下,去諸公子絕遠,臣無所疑矣,夫先主之舉用太子,數年之積也。」

所謂「先王欲立太子」「數年之積也」「臣不能得先王之意」等語,不正說明秦始皇要立胡亥為太子是他一個長久的心願嗎?

由此可見,胡亥的繼位確實來自秦始皇的本意。

競爭帝位,扶蘇輸給了胡亥。

但胡亥想不到的是,被迫自殺的扶蘇,僅僅隔了一年多,就捲土重來了。

那個讓他最為忌憚的兄長,居然成為陳勝吳廣號召民眾跟隨的旗幟。

他的帝國,很快將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起義中垮臺。

而他本人,也將被後人認為是一個被人利用篡奪皇位的小丑。

相關焦點

  • 扶蘇和胡亥,到底誰才是秦始皇選定的繼承人
    如今這個年頭開始流行翻案風,各種已經被定性的事情紛紛被人質疑,一直被認定是篡位登基的胡亥,現在竟被現在人說成了是名正言順即位的。而一直受到廣泛同情,被認為是太子不二人選的扶蘇,竟也成了被排除繼承權的不受寵的皇子。今天咱們就說道說道這件事情,聊一聊誰才是秦始皇真正選定的繼承人。
  • 秦始皇在繼承人問題上遲疑有深層次原因,比起扶蘇,他更中意胡亥
    秦始皇一輩子都是決斷敢行的人物,做事雷厲風行,可他在繼承人問題上卻遲疑不決瞻前顧後,按照《秦謎》作者李開元老師的推測是「這一切都讓我們懷疑,是否其中隱有某種深刻的原因,一直制約著秦王朝嗣君問題的解決,以至於始皇帝晚到自己崩逝前,才倉促屬意扶蘇即位。」從古至今,很多人都堅信扶蘇才是秦始皇的正統繼承人,恨不能把胡亥那個廢物皇二代狠狠踩上幾腳才解氣。
  • 秦始皇叫嬴政,為何他的兒子叫做扶蘇和胡亥?原因很簡單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39歲的時候一統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縱觀秦始皇的功績,是非常多的,到了上千年之後的明朝時期,這個朝代的思想家李贄將秦始皇譽為「千古一帝」。有人問,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嬴政姓嬴而兒子卻是「扶」「胡」兩種呢?
  • 扶蘇、胡亥的生母是誰?為什麼《史記》裡沒提秦始皇的皇后是誰?
    不僅《史記》中沒有記載秦始皇的皇后是誰,《資治通鑑》中也同樣沒有。作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人物,歷史資料中沒有秦始皇的皇后,這肯定不正常。秦國歷史上記載最清晰的就是秦惠文王,19歲登基,22歲行冠禮親政,23歲迎娶魏國夫人為王后。
  • 秦始皇本意傾向把皇位傳給誰?
    我認為秦始皇本意是將皇位傳給長公子扶蘇。即便不是長公子扶蘇,但也絕對不可能是小兒子胡亥。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開闢了前無古人的功業,但是從個人感情的角度來看,秦始皇的其實也是一個可憐人!秦始皇嬴政自出生開始就在敵國做人質,後來父親逃回秦國卻遺留下母親和自己繼續在敵國做人質。飽受欺凌的同時,時刻擔憂性命之危!好不容易回到秦國,登上大位。
  • 秦始皇叫嬴政,為何他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沒有一個跟自己姓贏?
    可是在公元前二世紀的時候,卻出現了一個令人目瞪口呆的現象,我們都知道統一了六國的秦始皇,他的兒子一個叫扶蘇,一個叫胡亥,這兩個孩子都不姓贏,這是怎麼回事呢? 秦始皇嬴政是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公元前259年,我們都知道,他是歷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被歷史家稱為千古一帝。在政治上的很多成就讓後世的皇帝一直沿用,例如他實行三公九卿制度,並且在地方還推行了郡縣制。
  • 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那他兒子為何叫扶蘇和胡亥?原因很簡單
    可是為什麼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他自己的名字叫做嬴政,但是他的兩個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呢? 所以秦始皇雖然是贏姓,但卻是趙氏,他經常稱自己為趙政。
  • 公子扶蘇被害:秦始皇子孫差點被滅族,胡亥、趙高、李斯都無善終
    文有李斯,武有蒙恬,扶蘇當成就大業。但是秦始皇失算了,他沒有算到自己的朝臣中居然有一位權臣,一位可以玩弄皇權的權臣,這就是趙高。趙高是秦二世胡亥的法律老師,胡亥對於趙高是非常的信任。趙高為了自己能獲得極大的權力,也是不斷想辦法要讓胡亥當上皇帝。就像當初呂不韋扶持秦始皇的父親異人一樣。
  • 秦始皇的最後時刻:選了扶蘇,他會想起和楚系外戚的恩怨嗎?
    秦始皇的兒子中,最有能力和聲望的是長子扶蘇,他是眾望所歸的繼承人,但一年前扶蘇因為政見觸怒始皇帝,被貶斥到上郡的蒙恬軍中。此刻守在病榻前的唯一兒子是胡亥。胡亥天性頑皮直率、沒有政治野心,是秦始皇格外寵愛的幼子。
  • 秦始皇死後,蒙恬、蒙毅為何沒有擁立長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呢?
    秦始皇突然暴斃,對中國的歷史走向有著深遠的影響。始皇帝的能力毋庸置疑在歷代中國帝王中也是名列前茅的,但他太自信、太自傲了,以至於在臨死前都沒有公開指定大秦帝國的繼承人。直到臨死前,他才下詔公子扶蘇回鹹陽主持自己的葬禮(其實就是選他繼位)。
  • 秦始皇叫嬴政,為什麼他兒子叫胡亥、扶蘇?大多數人不知道
    眾所周知,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者,他身上帶有太多的傳奇色彩,至今秦始皇陵尚未開棺,或許等到那一時刻,這些秘密也就會水落石出吧。但是近日有網友提問:秦始皇叫嬴政,為什麼他的兒子叫胡亥、扶蘇呢?難道這倆孩子還不是親生的嗎?不然幹嘛一個姓「扶」,一個姓「胡」嗎?
  •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 因為秦始皇姓「嬴」名「政」,他的兒子自然也姓「嬴」了,所以他家老大其實是「嬴扶蘇」,老十八的全名是「嬴胡亥」。 只不過到了戰國末年,天下人口太多,同姓的人也太多了。所以在同姓人中,開始以氏族區分同名之人。因為五百年前大家都是一家人,也就是一個姓,根本無法做出具體區別,所以一般五代之後就會另開氏族。
  • 秦始皇雄武一世,手下將相如雲,胡亥為何能登上皇位?
    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繼他之位的是無能的胡亥,大概會氣得掀起棺材板活過來吧。 胡亥登上皇位的過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巡遊天下。胡亥想出去玩一玩,求父親讓他跟從,秦始皇同意了。
  • 秦始皇之死成千古謎團,扶蘇自殺李斯被腰斬,趙高與胡亥為受益者
    趙高弒君嫌疑最大 雖然秦始皇讓趙高給扶蘇送詔書,但是趙高並沒有尊皇命,詔書被趙高束之高閣,並未讓使者送達扶蘇。 七月二十日秦始皇暴斃於當時十分荒涼的沙丘行宮,終年49歲,可謂是英年早逝,雖然說是秦始皇是病死。
  • 秦始皇中國第一稱皇帝君主,卻後宮無「後」他究竟為何不立皇后?
    隨著影視劇《大秦賦》的熱播,秦始皇嬴政再次成為了廣大觀眾關注的焦點。秦始皇的一生迷霧重重,作為掃滅六國一統華夏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在中國歷史上總是充滿了話題性,比起他的豐功偉績,他的感情生活倒是頗顯神秘,成為隱藏得最深的疑案之一,作了始皇帝以後他的皇后究竟是誰,更是撲朔迷離,似有似無而難尋蹤影。
  • 胡亥發出的詔書,就是皇帝的詔書,扶蘇是不能反抗的!
    可是,在秦始皇死,並且遠離首都的當時,很多制約力量沒法發揮效果。也就是說,只要他們合謀後,能搞定在場的百官,這點是最重要的,那麼他們就等於臨時掌握了這兩套系統,也就能發揮皇帝的權力。其次,可以肯定一點,扶蘇的母親是楚國人,以及扶蘇和秦始皇政見不同,並不影響扶蘇與秦始皇的關係。
  • 秦始皇名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這是什麼原因
    中國文化可以說有幾千年沒變過,而且在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歷史故事,但是姓氏也是最早存在的,一般小孩出生時基本都是隨父姓,這樣的傳統也有幾千年沒變過,雖然秦始皇不一樣,因為他姓贏,而秦始皇的兒子叫扶蘇跟胡亥,這就讓人疑惑,到底是為什麼?
  • 都說秦始皇在鍛鍊扶蘇,他們倆的矛盾,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但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君王,他在分析自己國家發展的過程中,肯定也進行過很多細緻的了解與調查,因此很多人認為,秦始皇知道自己的後人必須要有一個和平發展的心態,不能學習自己,因此秦始皇肯定想選扶蘇做繼承人。所以很多人認為當年秦始皇與公子扶蘇的矛盾,其實就是存在著鍛鍊關係,那麼這種說法對嗎?
  • 李斯為什麼不擁立公子扶蘇,誰能夠給自己利益,就會選擇跟隨誰
    秦始皇在民間巡遊時毫無徵兆的就離開了人世間,那麼在臨死之前他肯定留下了遺書,在這個遺書當中明確地寫到,自己的位置全給公子扶書,但是這封遺書還沒有跟全天下公布,就被兒子胡亥給攔了下來。風與樹的出現會預示著位置要傳給哪個人,可是一旦被更改或者是被偷偷藏起來之後,那麼皇位的繼承人就琢磨不定了。
  • 秦始皇女兒陵墓被發現,裡面場景令人揪心,胡亥真是個狠人
    秦始皇是個備受關注的歷史人物,他一生勵精圖治結束亂世,橫掃其他諸侯國,建立了個大統一王朝。不過,秦始皇一手打造的江山,並沒有維持多久,他駕崩後昏庸暴戾的秦二世,將整個天下禍害的一塌糊塗,以至於秦朝江山徹底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