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最後時刻:選了扶蘇,他會想起和楚系外戚的恩怨嗎?

2020-12-06 文史有意思

1

公元前210年,盛夏。

巡遊天下時突然得病的秦始皇,在沙丘平臺病重。厭惡談死的他開始口授遺詔,在場的有李斯趙高和最小的皇子胡亥

誰來繼承帝國?

秦始皇的兒子中,最有能力和聲望的是長子扶蘇,他是眾望所歸的繼承人,但一年前扶蘇因為政見觸怒始皇帝,被貶斥到上郡的蒙恬軍中。

此刻守在病榻前的唯一兒子是胡亥。胡亥天性頑皮直率、沒有政治野心,是秦始皇格外寵愛的幼子。

失寵的遠在上郡,受寵的近在眼前,老父愛幼子,廢長立幼可能嗎?

人生的最後時刻,秦始皇也許有所猶豫,但還是把後事託付給了長子扶蘇,這意味著決定了帝國的繼承人。

實際上,直到最後一刻,秦始皇已經借著巡遊天下考察了胡亥十個月,考察他什麼?能否做好帝國的皇帝。

結果怎樣?從秦始皇的遺詔可知,胡亥沒有通過考核

誰能當皇帝,扶蘇還是胡亥?兩方實力懸殊。秦始皇是一流的政治家,不會因為私心偏愛而放棄更好的繼承人。從他發落扶蘇到擁有精銳部隊的蒙恬軍中,也可知這是另一種重用扶蘇的方式。

但秦始皇始終沒讓眾望所歸的扶蘇當太子,反而花了十個月考核胡亥,這是為什麼?

說到底,秦始皇是對扶蘇有所疑慮,更準確地說,是對扶蘇另一半血統牽涉到的楚系外戚集團有所疑慮。

秦始皇對楚系外戚的感情,很複雜,可說是又愛又恨。

2

楚系外戚集團?

還得從秦始皇的生父嬴異說起。

嬴異的祖父是秦昭王,父親是秦孝文王(也就是安國君)。在安國君的二十多個兒子中,嬴異排行中間,嬴異的母親夏姬也不受寵。

幾乎毫無希望繼位的嬴異就被派到邯鄲做質子,娶了邯鄲豪門大戶出身的趙姬

後來,精明的大商人呂不韋在邯鄲結識了嬴異,看中了他身上的秦王室血統,認為奇貨可居。在呂不韋的籌謀之下,深受安國君寵愛卻沒有子女的華陽夫人,認了嬴異當養子並讓他成了安國君的繼承人。

華陽夫人是誰?

她是楚國的王族熊姓羋氏,這是以大名鼎鼎的宣太后為首的楚系外戚一族。

強悍的宣太后可說是「秦國的武則天」,她扶持秦昭王即位,依靠羋氏家族的勢力治理朝政,使得秦國的勢力達到立國以來的頂峰。

宣太后的弟弟羋戎,也就是華陽君,是這個家族中的頭面人物。華陽夫人,就繼承了祖父華陽君的稱號,成了宣太后死後羋氏家族的核心人物。

秦昭王死後,安國君即位,在位三天就死去;隨後嬴異即位,也只三年就去世;於是,年僅十三歲的嬴政成了秦王。

幼王不能親政,這就出現了太后與大臣執政的局面。嬴政的幼王時期,執政的太后有三位:他的生母帝太后趙姬、養祖母華陽太后、親祖母夏太后

三位太后中,華陽太后是真正的主事者。於是在幼王嬴政的背後,形成了一個以華陽太后為核心的楚系外戚集團,牢牢控制秦國的政權。

至於輔政大臣,除了呂不韋,還有兩位是也屬於楚系外戚的楚國公子——昌平君和昌文君。

昌平君,叫熊啟,是楚國考烈王和秦昭王女兒所生的兒子,按照秦國法律,也算秦國人。論輩分,是秦始皇的表叔。在呂不韋被免除相權之後,昌平君接任做了丞相

等到嬴政二十三歲該成婚時,夏太后早已過世、帝太后被驅逐出京,僅剩的華陽太后按照慣例為嬴政從母國楚國選了一位王后,長子扶蘇很可能就是這位楚系夫人的兒子。秦楚兩國,從秦穆公到秦始皇,二十一代聯姻,延續了四百多年。

可以看到,楚系外戚集團圍繞著華陽太后、昌平君、王后等人形成了一張大網,嬴政生活在楚系外戚的庇護與掌控之下。

庇護,讓人心安;掌控,卻是令人窒息的。

終於,華陽太后去世,嬴政也已三十歲,他很快放逐了昌平君

統一天下的戰爭後來打到了楚國,楚王負芻被俘,楚軍大將項燕擁立昌平君為楚王。反秦復楚的昌平君,最終被殺。隨之而來的影響,是楚系外戚集團的崩潰。

有著一半楚系血統的扶蘇也受到牽連,秦始皇疑慮他的楚系背景,一再擱置冊立太子的事情。說到底,秦始皇是不希望「令人窒息」的楚系外戚再控制秦國的政權。

那誰來當繼承人?

這個問題,秦始皇一直考慮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終於還是留下遺詔,選擇了扶蘇。秦始皇,別無選擇。

3

可惜,嬴政料不到,在他死後,趙高聯合李斯,誘騙胡亥篡位,改寫遺詔讓扶蘇自殺。而與蒙恬統領三十萬精兵的扶蘇,竟然不聽蒙恬的勸告,當即自殺了。

嬴政也料不到,在扶蘇死後一年,陳勝吳廣就借著有楚國背景的扶蘇和項燕的名號起義,天下大亂,帝國奔潰。

嬴政更料不到,東漢的班固父子為了抹黑他,在《漢書》中編造了「坑殺儒生」這樣的謊言。而班氏的先祖,正是楚國的王族

在秦漢史專家李開元的《秦謎》一書中,作者圍繞四大謎案重新梳理了秦始皇的故事:

呂不韋真的是秦始皇的生父嗎?嬴政的異母弟為何叛變?假父嫪毐是要起兵攻擊誰?秦始皇的表叔究竟什麼背景?嬴政的後宮為何疑團重重,始皇后是誰?在李開元看來,歷史是基於史料對往事的推想。本著這樣的理念,他推理出了關於秦始皇種種謎案的答案,為彌補歷史的空白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根據李開元的考證與推理結果,我圍繞「楚氏外戚集團」這一線索重新講述了秦始皇關於選誰做繼承人的故事始末。

想要了解文中的各個考證結論是如何得來的,可以去閱讀世紀文景出版的《秦謎》這本書,推理精彩可信,值得一看。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但是歡迎轉發評論呀。

我是@文史有意思,關注我,了解有趣好玩的文史知識。

相關焦點

  • 秦始皇駕崩後,若扶蘇不死,蒙恬的三十萬秦軍能否擁其為秦二世?
    就這樣,公子扶蘇和蒙恬率領三十萬精銳攻入大秦城,在嬴姓宗親、外戚和朝臣的支持下,胡亥矯詔立為帝,這一事實就大白了。公子扶蘇南稱孤,大事可成。公元210年,秦始皇第五次東徵,與之同行的有丞相李斯、上卿蒙毅、中車令兼璽符令趙高、幼子胡亥。行進到平原津,秦始皇以為是神靈作怪,派蒙毅代表皇帝到齊魯舊地祈求山川神靈,卻在行進到沙丘時,秦始皇駕崩。
  • 歷史上的羋月和秦始皇究竟是什麼關係?
    由此可見,自戰國以來秦楚兩個民族接連不斷的糾葛與鬥爭,楚民族的敗亡與復興,一直延續到秦末漢初,是戰國秦漢間歷史的一大推動力,前輩史家多有論列,不待贅述。但是,陳勝起義時動用兩個人物作為號召,公子扶蘇和項燕——項燕作為楚國民族英雄,對反秦鬥爭的號召力自不待言——扶蘇是秦始皇帝之子,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亡國之恨下,為何借用他的名號來進行反秦復楚,成為難以索解的疑問。
  • 如果秦始皇長子扶蘇繼位,秦朝皇帝會如日本天皇,萬世一系嗎?
    我們看看,至從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後,中國兩千多年都是封建皇權制度的國家,皇帝掌握大權,各個地方實現郡縣制。皇帝雖然掌握大權,卻通常都是權力難保,皇位與權力都是容易被身邊的外戚、皇后(如呂后專政、武則天篡位、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太監、權臣給篡奪。
  • 扶蘇和胡亥,到底誰才是秦始皇選定的繼承人
    蒙恬畢竟北部軍是秦國精銳中的精銳,這麼一支王牌軍隊交給扶蘇,如果不是想立扶蘇,難道是為了找刺激?他是腦子進水了嗎?我覺得,秦始皇此舉更像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砥礪扶蘇政治才幹的意思。這就好像現在公司老闆要找接班人,兩個候選人,一個帶在身邊當生活秘書公司啥事都不讓他參與。另一個輪崗到分公司掛職,帶著老闆的鐵桿骨幹團隊,去的分公司業績佔全公司一大半。你告訴我老闆是想讓誰接班?而反觀胡亥,這貨即位後,不僅讓趙高把持朝政,最後還被其給殺了。再看看,被趙高立為傀儡的子嬰。上位五天,便誅殺了趙高。
  • 陳勝吳廣起義,為何要打著扶蘇和項燕的旗號?是因為底氣不足嗎?
    要用這種封建迷信的做法,讓底下人覺得陳勝是天選之子,我們跟著他我們不叫造反叫起義,我們是有奔頭的。而且起義之後大家記得吧?司馬遷留下一句話,說陳勝他們假託公子扶蘇、項燕之名,也就是說跟外界宣傳,我們的隊伍是有人帶領的,我們是有靠山的!誰帶領我們這支隊伍呢?
  • 秦始皇叫嬴政,為什麼他兒子叫胡亥、扶蘇?大多數人不知道
    眾所周知,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者,他身上帶有太多的傳奇色彩,至今秦始皇陵尚未開棺,或許等到那一時刻,這些秘密也就會水落石出吧。但是近日有網友提問:秦始皇叫嬴政,為什麼他的兒子叫胡亥、扶蘇呢?難道這倆孩子還不是親生的嗎?不然幹嘛一個姓「扶」,一個姓「胡」嗎?
  • 秦始皇叫嬴政,為何他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沒有一個跟自己姓贏?
    秦始皇的兩個孩子,一個叫做扶蘇,一個叫做胡亥,後來胡亥成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第二位皇帝,而這位扶蘇呢,雖然剛毅勇武有才能,但因為他時常勸諫秦始皇反對秦始皇的一些政策,就觸怒了他的父親,最後被派到遠離王城的區域去了。 其實這也沒啥,畢竟在那個年代有很多的人都飢不果腹的而扶蘇卻衣食所安。
  • 都說秦始皇在鍛鍊扶蘇,他們倆的矛盾,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但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君王,他在分析自己國家發展的過程中,肯定也進行過很多細緻的了解與調查,因此很多人認為,秦始皇知道自己的後人必須要有一個和平發展的心態,不能學習自己,因此秦始皇肯定想選扶蘇做繼承人。所以很多人認為當年秦始皇與公子扶蘇的矛盾,其實就是存在著鍛鍊關係,那麼這種說法對嗎?
  • 秦始皇叫嬴政,為何他的兒子叫做扶蘇和胡亥?原因很簡單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39歲的時候一統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縱觀秦始皇的功績,是非常多的,到了上千年之後的明朝時期,這個朝代的思想家李贄將秦始皇譽為「千古一帝」。有人問,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嬴政姓嬴而兒子卻是「扶」「胡」兩種呢?
  • 秦始皇的妻子:一個被史書抹去的人
    男人,一生之中會有兩個最重要的女人。  一個是生養自己的母親,一個是陪伴餘生的妻子,她們就仿佛是冬天裡的一團火,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我們灰暗的人生。  可對秦始皇而言,母親和妻子卻成為了他生命中最沉重的一道傷。
  • 秦始皇名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這是什麼原因
    中國文化可以說有幾千年沒變過,而且在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歷史故事,但是姓氏也是最早存在的,一般小孩出生時基本都是隨父姓,這樣的傳統也有幾千年沒變過,雖然秦始皇不一樣,因為他姓贏,而秦始皇的兒子叫扶蘇跟胡亥,這就讓人疑惑,到底是為什麼?
  • 作為秦始皇的長子,為什麼扶蘇會被稱為「公子扶蘇」呢?
    因為公子扶蘇出生的時候,秦王嬴政還沒有統一六國,因此沿用的是先秦的說法,就成了公子扶蘇。這種說法沿用的是周朝的禮儀,《儀禮 喪服》中是這樣規定的:諸侯之子稱公子。相對應的就是諸侯王的孫子被稱為公孫,再到後來就變成了一個姓。前些年有一個姓羅的網紅因為說了一些大話,被人戲稱為公孫,在這裡則賦予了另外的含義。
  • 如果繼位的是扶蘇,而不是胡亥,秦朝會不會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帝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人生中最後一次出巡。,他祭舜帝,刻立巨石用來歌頌自己的千古功績,同時祈求秦朝能夠萬世相傳。但是歷史就是如此戲劇化,就在秦始皇做完這一系列的浩大工程後,他病倒了,最終在沙丘宮平臺去世。他再也看不到秦朝的輝煌,甚至,秦朝的命運也在這一刻發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胡亥發出的詔書,就是皇帝的詔書,扶蘇是不能反抗的!
    如果扶蘇已經被秦始皇拋棄,那他又有什麼資格成為胡亥篡權之路上必須除掉的障礙?秦始皇是皇帝,但也是人,當年清理楚系勢力,完全有理由把扶蘇也砍了。砍了王后,不砍扶蘇,又沒再立後,直到秦始皇駕崩,扶蘇一直都是帝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至於政見不同,後面的漢武帝整天喊子不類父,有把劉據砍了?
  • 秦始皇一生未娶嗎?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為何會有人說秦始皇一生未娶呢?因為我們不知道秦始皇女人的相關信息,連名字都不知道,而且是一個都不知道,儘管說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當皇帝的人,但是,他沒有立皇后。一定要清楚,秦始皇沒有立皇后,我們不知道他的女人的名字,並不代表他一生未娶。畢竟,他是有二十多個兒子的,女兒也有二十多個。
  •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 因為秦始皇姓「嬴」名「政」,他的兒子自然也姓「嬴」了,所以他家老大其實是「嬴扶蘇」,老十八的全名是「嬴胡亥」。 只不過到了戰國末年,天下人口太多,同姓的人也太多了。所以在同姓人中,開始以氏族區分同名之人。因為五百年前大家都是一家人,也就是一個姓,根本無法做出具體區別,所以一般五代之後就會另開氏族。
  • 秦始皇遺詔被篡改,扶蘇蒙恬被逼自殺,趙高胡亥李斯誰才是主謀?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死於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今河北廣宗)。病情嚴重自知來日不長,秦始皇給遠在北方上郡監軍的大兒子扶蘇寫好遺詔:命令他將軍隊交給將軍蒙恬,趕快回到鹹陽處理自己的後事。很顯然,秦始皇的遺詔是要長公子扶蘇繼承皇位。但是,詔令還沒有發出,秦始皇就死了,給扶蘇的書信和皇帝的信璽,都落在了親信宦官趙高手中。
  • 秦始皇是我國第一位稱皇帝的,但他究竟為何不立皇后?
    可以獨善其身的秦始皇,誰是他的「始皇后」?但史書上完全沒有記載。但秦始皇總共有23子,其中有四子留下了名字:公子扶蘇(長子),公子高,公子將閭和秦二世胡亥。顯然,秦始皇肯定有他的感情生活,只是沒有被載入史冊。當然,這給了後期影視創作者發揮想像力的空間。因此,在不同的影視作品中,秦始皇也有著不同的女性,也有不同的愛情故事。
  • 扶蘇VS胡亥——千古一帝秦始皇選定的繼承人究竟是誰?
    ,這將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遠行。 那麼,《史記》和《趙正書》,究竟誰才是對的呢? 2、扶蘇VS胡亥,秦始皇究竟喜歡誰。 秦始皇總共生了二十多個子女,扶蘇是長子。 所有人都覺得他不錯,政敵趙高看來,「(扶蘇)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