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前210年,盛夏。
巡遊天下時突然得病的秦始皇,在沙丘平臺病重。厭惡談死的他開始口授遺詔,在場的有李斯、趙高和最小的皇子胡亥。
誰來繼承帝國?
秦始皇的兒子中,最有能力和聲望的是長子扶蘇,他是眾望所歸的繼承人,但一年前扶蘇因為政見觸怒始皇帝,被貶斥到上郡的蒙恬軍中。
此刻守在病榻前的唯一兒子是胡亥。胡亥天性頑皮直率、沒有政治野心,是秦始皇格外寵愛的幼子。
失寵的遠在上郡,受寵的近在眼前,老父愛幼子,廢長立幼可能嗎?
人生的最後時刻,秦始皇也許有所猶豫,但還是把後事託付給了長子扶蘇,這意味著決定了帝國的繼承人。
實際上,直到最後一刻,秦始皇已經借著巡遊天下考察了胡亥十個月,考察他什麼?能否做好帝國的皇帝。
結果怎樣?從秦始皇的遺詔可知,胡亥沒有通過考核。
誰能當皇帝,扶蘇還是胡亥?兩方實力懸殊。秦始皇是一流的政治家,不會因為私心偏愛而放棄更好的繼承人。從他發落扶蘇到擁有精銳部隊的蒙恬軍中,也可知這是另一種重用扶蘇的方式。
但秦始皇始終沒讓眾望所歸的扶蘇當太子,反而花了十個月考核胡亥,這是為什麼?
說到底,秦始皇是對扶蘇有所疑慮,更準確地說,是對扶蘇另一半血統牽涉到的楚系外戚集團有所疑慮。
秦始皇對楚系外戚的感情,很複雜,可說是又愛又恨。
2
楚系外戚集團?
還得從秦始皇的生父嬴異說起。
嬴異的祖父是秦昭王,父親是秦孝文王(也就是安國君)。在安國君的二十多個兒子中,嬴異排行中間,嬴異的母親夏姬也不受寵。
幾乎毫無希望繼位的嬴異就被派到邯鄲做質子,娶了邯鄲豪門大戶出身的趙姬。
後來,精明的大商人呂不韋在邯鄲結識了嬴異,看中了他身上的秦王室血統,認為奇貨可居。在呂不韋的籌謀之下,深受安國君寵愛卻沒有子女的華陽夫人,認了嬴異當養子並讓他成了安國君的繼承人。
華陽夫人是誰?
她是楚國的王族熊姓羋氏,這是以大名鼎鼎的宣太后為首的楚系外戚一族。
強悍的宣太后可說是「秦國的武則天」,她扶持秦昭王即位,依靠羋氏家族的勢力治理朝政,使得秦國的勢力達到立國以來的頂峰。
宣太后的弟弟羋戎,也就是華陽君,是這個家族中的頭面人物。華陽夫人,就繼承了祖父華陽君的稱號,成了宣太后死後羋氏家族的核心人物。
秦昭王死後,安國君即位,在位三天就死去;隨後嬴異即位,也只三年就去世;於是,年僅十三歲的嬴政成了秦王。
幼王不能親政,這就出現了太后與大臣執政的局面。嬴政的幼王時期,執政的太后有三位:他的生母帝太后趙姬、養祖母華陽太后、親祖母夏太后。
三位太后中,華陽太后是真正的主事者。於是在幼王嬴政的背後,形成了一個以華陽太后為核心的楚系外戚集團,牢牢控制秦國的政權。
至於輔政大臣,除了呂不韋,還有兩位是也屬於楚系外戚的楚國公子——昌平君和昌文君。
昌平君,叫熊啟,是楚國考烈王和秦昭王女兒所生的兒子,按照秦國法律,也算秦國人。論輩分,是秦始皇的表叔。在呂不韋被免除相權之後,昌平君接任做了丞相。
等到嬴政二十三歲該成婚時,夏太后早已過世、帝太后被驅逐出京,僅剩的華陽太后按照慣例為嬴政從母國楚國選了一位王后,長子扶蘇很可能就是這位楚系夫人的兒子。秦楚兩國,從秦穆公到秦始皇,二十一代聯姻,延續了四百多年。
可以看到,楚系外戚集團圍繞著華陽太后、昌平君、王后等人形成了一張大網,嬴政生活在楚系外戚的庇護與掌控之下。
庇護,讓人心安;掌控,卻是令人窒息的。
終於,華陽太后去世,嬴政也已三十歲,他很快放逐了昌平君。
統一天下的戰爭後來打到了楚國,楚王負芻被俘,楚軍大將項燕擁立昌平君為楚王。反秦復楚的昌平君,最終被殺。隨之而來的影響,是楚系外戚集團的崩潰。
有著一半楚系血統的扶蘇也受到牽連,秦始皇疑慮他的楚系背景,一再擱置冊立太子的事情。說到底,秦始皇是不希望「令人窒息」的楚系外戚再控制秦國的政權。
那誰來當繼承人?
這個問題,秦始皇一直考慮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終於還是留下遺詔,選擇了扶蘇。秦始皇,別無選擇。
3
可惜,嬴政料不到,在他死後,趙高聯合李斯,誘騙胡亥篡位,改寫遺詔讓扶蘇自殺。而與蒙恬統領三十萬精兵的扶蘇,竟然不聽蒙恬的勸告,當即自殺了。
嬴政也料不到,在扶蘇死後一年,陳勝吳廣就借著有楚國背景的扶蘇和項燕的名號起義,天下大亂,帝國奔潰。
嬴政更料不到,東漢的班固父子為了抹黑他,在《漢書》中編造了「坑殺儒生」這樣的謊言。而班氏的先祖,正是楚國的王族。
在秦漢史專家李開元的《秦謎》一書中,作者圍繞四大謎案重新梳理了秦始皇的故事:
呂不韋真的是秦始皇的生父嗎?嬴政的異母弟為何叛變?假父嫪毐是要起兵攻擊誰?秦始皇的表叔究竟什麼背景?嬴政的後宮為何疑團重重,始皇后是誰?在李開元看來,歷史是基於史料對往事的推想。本著這樣的理念,他推理出了關於秦始皇種種謎案的答案,為彌補歷史的空白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根據李開元的考證與推理結果,我圍繞「楚氏外戚集團」這一線索重新講述了秦始皇關於選誰做繼承人的故事始末。
想要了解文中的各個考證結論是如何得來的,可以去閱讀世紀文景出版的《秦謎》這本書,推理精彩可信,值得一看。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但是歡迎轉發評論呀。
我是@文史有意思,關注我,了解有趣好玩的文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