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作家、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亞朵集團創始人兼CEO耶律胤,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衡山·和集書店創意總監令狐磊與知名主持人駱新一起出現在「打開世界的門——單向空間×亞朵 主題分享會暨聯名發布會」上,探討未來生活的可能性。
位於上海市閔行區愛琴海購物公園的單向空間·亞朵聯名店在上個月剛剛開張,這也是單向空間在上海的第一家分店。
單向空間·亞朵聯名店走進這家書店,最具視覺震撼力的是中庭兩側層層延綿的十米書牆。從下往上看,底層至第五、六層的書架露出書脊,第六層以上展示書封;從左往右看,書牆共有19列,從「流動的盛宴」到「給孩子的書」,每列屬於一大閱讀主題,涉及文史、藝術、生活、財經、科普、童書等方方面面。據悉全店圖書約有8000餘冊,在售約4000種。
10米高的書牆共有19列,每列屬於一大閱讀主題,涉及文史、藝術、生活、財經、科普、童書等方方面面。怎麼把孤立變成一種力量?單向空間·亞朵聯名店延續了單向空間·杭州遠洋樂堤港店的「Knowledge Map」概念,並將它延伸為「Read The World 」,意在將不同類型的書籍看作經緯線,將寫作者視為引領者,幫助讀者習得構建理性思想和獨立人格的能力。
在標有「Knowledge Map」的燈箱上,上海的讀者可以看到這麼一段話:「一本書就是一次指引。當閱讀的思考與感受延伸為一豎一橫,經緯各異,我們沿著兩條細線,遇見已逝的巨擘和未來的智慧,審視看得見的對方和看不見的自己;當每條經緯線相遇又告別,每個交點便成為創想的錨點,一個世界便形成。」
「當下,全世界都身處對抗且孤立的關係中。」許知遠說,「孤立」不僅是個體的孤立,社群的孤立,還有國家的孤立,「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相互對抗的時代,我們會收縮自我,退回自我,被自己的孤立腐蝕,因孤立產生敵視。那麼,怎麼把孤立變成一種力量?就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
在他看來,一切都比之前想像的更複雜,「你要去理解自我和時代本身的複雜性。一切變化或者說一切的醞釀生長都充滿了很多意外。你不知道哪一頁紙、哪一本書,或者說哪一次微小的努力,都可能散發出光芒。」
耶律胤稱:「今天的世界是一個不確定的世界,我們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以哪種方式結束,也不知道中美關係最終會走向何方,但是我們已經過了2、3月那個最悲觀、最彷徨、最焦慮的時候。可能在今天,大家可以靜下心想想,我們能不能活得更好,未來的方向和機會還有哪些。」
耶律胤如果想拍照,就拍好要分享的每一張照片亦有人對書店與酒店的「結合」提出疑問:書架是否會變成酒店的「背景板」,書店是否會被簡單粗暴地定義為網紅打卡地?它對於書業來說究竟是喜還是憂呢?
耶律胤表示他做書店式酒店的初衷很簡單:「我們只是想,若能在恰當的時間影響一兩個人,足矣。」他解釋道,在酒店的標準化和書的非標準化之間,亞朵傾向於一種「標準個性化」的平衡,「亞朵有一套標準化的服務流程和體系,讓每一位顧客得到個性化的體驗。今天可能只有我們亞朵一家在服務行業做出了 『柔性服務供應能力』的品牌與口碑,我們把標準與個性化統一了。所以對別人來講這二者是對立的,但對我們來講它們並不矛盾。」
「對於愛書人來說,更純粹的閱讀空間當然更好。但現實是,越來越多都市人不去書店,他們更傾向於旅遊的場景。所以書店或許可以靈活變身,就像單向和亞朵這樣的結合,在合適的場景裡去做一些巧妙的融合,也是很可喜的。」令狐磊說。
他補充道,這種生活化酒店的特殊意義在於不管旅客處於什麼狀態,當他們入住後,可以選擇一本能和他靜靜進行靈魂交流的書,而這本書會成為那一晚他唯一的朋友,「這種場景還蠻有趣的。」
「有人說不要拍照打卡什麼的,我覺得挺好,你們拍唄。」許知遠說,「我最近有一個特別強的感受,就是我們這一代人,我也好,我的朋友也好,每一個微小的努力都能富有價值。不管我們身處邊遠角落還是舞臺中央,我們自己能夠確切地知道這到底是什麼。這個空間(單向空間·亞朵聯名店)是我們的合作,它位於上海的一個愛琴海。這裡的每一次見面、每一次談話、每一本書都能激起一朵浪花。如果你想拍照,就拍好你要分享的每一張照片,它們都是不一樣的。」
書店空間位於亞朵S酒店三層(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