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讓大虎去殺小明王?

2021-01-11 濤濤隨記

朱元璋25歲參軍40歲坐上皇位,在這15年的沙場生涯中朱元璋早就磨練出了一種徵服所有人的能力。在朱元璋統領的軍隊中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的軍隊是一個多麼能聽從指令的軍隊。朱元璋還是一個賞罰分明的人,不管你過去立過多麼大的戰功只要犯了錯誤一些違背民願的錯誤。朱元璋是不會念在過去多麼優秀的你。這就是朱元璋在當時軍隊中樹立的威嚴。這些都看得出朱元璋的軍隊執行力有多強。

從古至今歷史上所有的統治者都具備著生殺大權,經歷過15年沙場的朱元璋更是在軍中樹立了很大的威嚴,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在過去不是這樣的人也做不了皇帝。從影視劇中我們還了解到朱元璋還是一個支配慾很強的一個人。那麼作為當時朱元璋的部下又怎麼會不清楚他的想法。

朱元璋在當時是一個懂政治的人,因為他身邊有劉基,李善長這樣的能人。在大軍快要攻入京城的時候朱元璋命義子大虎將小明王保護起來,名為保護實際上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因為在當時各路的諸侯還是很多。在軟禁小明王之前朱元璋早就有了統治天下的打算。

朱元璋想統治天下為什麼不直接將小明王殺了呢?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當時元朝還未滅亡,另外一個是當時後朱元璋還沒想好一個面對世人的說法,所以就將小明王先軟禁起來。事後不久朱元璋順利地打下天下,這時候的朱元璋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坐上皇位。於是朱元璋找來大虎並暗示他。作為朱元璋的義子大虎怎麼會不知道朱元璋的想法呢?這種事又怎麼能放在桌面上來說呢?於是大虎就領命將小明王殺害而後又自殺。這樣就使得朱元璋順利的坐上了皇位。

請點擊輸入圖片

最後結論

如果當時小明王如果存在,從名義上朱元璋做皇帝有點說不過去。為什麼讓大虎去殺而且是偷摸的去殺?是朱元璋考慮到的一個政治問題,另外問題中的「大虎」只是電視劇劇情中的人物,到底有無此人還有待考證。

相關焦點

  • 紅巾軍小明王的死,是朱元璋私下授意,還是廖永忠擅自做主?
    朱元璋勢力圖如果沒有「龍鳳朝廷」去應付死而不僵的元軍,朱元璋很有可能在群雄蠶食的艱難處境下日趨消亡,這是朱元璋堅持奉小明王為紅巾軍正統的緣由。《劉基行狀》記述了朱元璋對韓林兒的禮遇:「中書省設御座將奉小明王以正月朔旦行慶賀禮,意如今郡國歲時設龍亭拜賀之儀。」雖然韓林兒從未實際來過南京城,但朱元璋可謂給足了「龍鳳朝廷」無限風光。十餘年的生涯裡,朱元璋傾盡全力逐鹿中原,韓林兒則在與元軍的交鋒中失去軍隊,淪為一個沒有實權的擺設。
  • 他的船翻了是朱元璋策劃?陳友諒敗得太快
    小明王也就是張無忌的原型,他是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韓山童是最早起義反對元朝的起義軍領袖之一,所以他的兒子韓林兒被當時的起義軍推舉為盟主。小明王有點像楚漢之爭前的楚懷王義帝熊心,只是個花架子而已,沒有真正的實權。朱元璋也是起義軍之一,在名義上也要依附於小明王,後來大明朝的明,也是出自於此。
  • 到底是什麼特質使得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成長為大明王朝的開國帝王
    答案出人意料,因為陪著朱元璋玩「皇帝「這個遊戲可以帶來好處,朱元璋這孩子膽子大,鬼點子多,今天帶大家去偷點豆角填肚子,明天領著大家去抓幾隻青蛙燒烤…… 有一次,朱元璋決定搞一票大的:將地主家的牛殺了吃掉。 朱元璋說幹就幹,地主家的一頭牛犢子被朱元璋帶著孩子們殺了,剝皮之後,在野外燒烤大餐。
  • 張士誠:輸給朱元璋成為必然,文韜武略都不如老朱,被逼無奈自殺
    朱元璋得到天下之前,有兩個普遍公認的勁敵。一個是駐紮在長江上遊的陳友諒,另外一個是長江下遊的張士誠。長江流域這三方勢力當中起初朱元璋力量比不算強大,陳友諒兵多將廣,張士誠地盤大比較富裕。起初朱元璋力量都不如他們二人,能夠奪取天下也絕非容易的事情。而張士誠跟這兩個人最大的區別,在他人眼裡當中,充當一個老好人的角色。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長?
    李善長,作為是朱元璋起兵打天下的得力助手,明朝建國以後也被譽為「明朝開國第一文臣」,如此功勳卓著,而且早已經高老懷鄉,享受天倫,為何又被朱元璋給殺了呢?很多人可能會說朱元璋的殘暴,為了讓大明江山穩固,所以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將開國功臣一網打盡。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劉伯溫?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朱元璋和劉伯溫在一起打天下的時候屬於英雄惜英雄,劉伯溫也是個大能人,朱元璋想到的事情他想到了,朱元璋沒想到的事情他也想到了,這讓朱元璋很是忌憚劉伯溫,但是從根本上還是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的鬥爭才有了朱元璋非殺他不了的理由。
  • 朱元璋登基後,採取了三大措施,目的是為了什麼?讓朱家傳承萬代
    自從紅巾軍的劉福通死後,朱元璋就把小明王接到滁州,名義上還接受小明王的領導。但到了這時候,他想做皇帝的想法卻膨脹了起來,覺得留著小明王對他是個障礙。於是,1366年,朱元璋用小船把小明王接到應天,趁小明王在瓜步過江的時候,派人暗暗鑿沉了船,把小明王給淹死了。
  • 朱元璋為什麼將國號定為「大明」?不僅與明教有關,更與元朝有關
    很多人對明朝的歷史有所了解,卻對朱元璋為什麼將國號確定為「大明」知之甚少,或許很多人甚至一直不知道明朝的國號其實是「大明」,而不是常說的「明」。關於「大明」國號的由來,一直都是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源自宗教,有的認為源自儒家經典,有的則認為與《易經》有關,小佛認為,朱元璋選「大明」為國號,主要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來是藉助宗教收民心,二來是顯示自己這個政權是「承元」而不是「繼宋」。
  • 時代風雲兒是如何一步步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傳》丨傳記
    朱元璋幼時沒錢念書,做過放牛娃,十五歲那年家鄉旱災,第二年又是蝗蟲和瘟疫,家裡父、母、兄姊接連死去。剩下的親戚也四散而去,走投無路的元璋聽了隔壁王大娘的建議,在家鄉的佛寺——皇覺寺當了和尚。朱元璋在寺裡做的是行童,相當於一個雜工,每天出苦力清掃寺院。在皇覺寺不到幾十日,皇覺寺糧食也不夠了,朱元璋只好離開寺院,出去要飯。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李善長?2個字、3件事,看透政治博弈背後的人性
    為什麼呢?因為李善長忽視了2個字——帝王的「狠」和臣子的「怕」,因而幹了3件蠢事,直接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朱元璋當然知道,古稀之年的李善長沒有謀反之心,但是他必須殺。胡惟庸是李善長的同鄉,也是李善長親自舉薦的。當了丞相的胡惟庸,生殺貶徙、為所欲為,到最後,竟然想取代朱元璋。胡惟庸的邏輯很簡單,他朱元璋,一介布衣能當皇帝,我胡惟庸為什麼不能?
  • 朱元璋讓他殺子,他殺了,朱元璋又說了一句話,他就把自己也殺了
    他是明朝的開國功臣,因朱元璋「誇」他的兒子劍法不錯,不得已把兒子殺了,不料朱元璋並不滿意,又對他說了一句話,他聽完後憤而自殺。事後,朱元璋卻暴怒,把他家的男女老幼全部發配戍邊。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在應天府自稱吳王后,朱元璋如何整頓軍隊的建制?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 )六月初,朱元璋率軍渡江攻佔太平路,改為太平府,設立太平興國翼元帥府,朱元璋自任大元帥。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 )三月,朱元璋帶兵攻克集慶路,改為應天府,設立天興建康翼統軍大元帥府,任命廖永安為統軍元帥;任命趙忠為興國翼元帥,令其駐守太平。
  • 朱元璋這麼狠心幾乎殺光功臣,為何他能拉攏這麼多人去輔助他?
    咱們不說朱元璋手下那些衝鋒陷陣的武將們,他們多數少知無識並沒有主動選擇明主聖君的思考能力,一生功業無非是被歷史大潮夾裹著走狗屎運遇到了朱元璋而已。咱們單說劉基劉伯溫和李善長這兩個讀書人為什麼要去輔助朱元璋先說劉基。
  • 朱元璋幼時為了湯和殺地主的牛,做皇帝後殺盡功臣也不殺他?
    湯和是明朝開國的功臣之一,也是明太祖朱元璋從小的放牛玩伴。明朝的開國功勳大多遭到朱元璋屠戮,可是湯和卻得以獨善其身。洪武二十八年,湯和以70歲高齡去世,追封為東甌王,名垂千古。比湯和能力強的人大有人在,比如橫掃蒙古的馮勝、藍玉。
  • 「名人百科」乞丐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於是,戰爭進行得十分順利,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慶。朱元璋進城後,下令安撫百姓,改集慶為應天府。小明王韓林兒獲報後,升朱元璋為樞密院同僉,不久又升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朱元璋在應天則設天興建康翼大元帥府,以廖小安為統軍元帥,李善長為左右司郎中。
  • 朱元璋稱帝前既已稱吳王,卻為何最終定國號為大明
    故而,朱元璋早期並沒有像張士誠、陳友諒那樣稱王稱帝,在政治上仍依附韓林兒的龍鳳政權,而被封為吳國公。在戰勝其爭奪天下最大的勁敵--陳友諒,確立自己一統天下的絕對優勢之後,朱元璋才接受百官的勸進而改稱為吳王,民間稱朱元璋建立的吳政權為西吳,張士誠在蘇州建立的吳政權為東吳。
  • 朱元璋要殺兒媳,兒媳喊冤,朱元璋:你禍害了多少無辜男孩?
    朱元璋開創了大明王朝,從元朝末年的亂世之中,走到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同樣兢兢業業,不斷的將明朝發展的更好。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也不是殘暴之君。相反受過苦的朱元璋很值得愛惜百姓。
  • 朱元璋派去日本使者被殺,發誓剿滅日本,劉伯溫一句話警醒朱元璋
    朱元璋在臨終之時曾留下警言:「日本不過彈丸之地,不必處心積慮,但一定要警惕。」原來在明朝初期,邊界時常遭到日本侵犯。朱元璋派遣使臣去與日本和談,然而派去的七位使臣全被殺掉,朱元璋大怒,在一次朝會上表示:「要攻佔日本。」而這個決定卻遭到了一個人的反對。
  • 朱元璋得一妙齡才女,心花怒放,為什麼沒過幾天又把該女子殺了?
    被殺的這位妙齡才女,祖籍浙江省金華,元末明初人,她是一個著名的江南才女,不僅有才而且美貌,美的可以用「驚豔」二字形容。只可惜她紅顏薄命,年約20歲,就死在朱元璋的手裡。
  • 漢獻帝禪讓給曹魏後,為什麼不去投奔蜀漢?事實真相令人側目
    漢獻帝禪讓帝位給曹丕後,為什麼不去投奔蜀漢呢?這個腦洞也比較大開,首先漢獻帝劉協能否逃到蜀漢,其次是劉協真逃到益州了,劉備又如何對待他呢?其實這些史書上都已經有記載了。據傳當時劉協的皇后曹節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想要去探望母親卞太后,並不允許,只能是太后前往山陽城去探望女兒。可見劉協夫婦雖然獲得了自由,但僅限於山陽城。在這樣的環境下,劉協如何能逃得出去。其次假設劉協真逃出去了,到了蜀漢劉備會怎樣對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