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敗兒,慣子如殺子」這3點做不好,真的會害了孩子啊

2020-12-09 騰訊網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寶寶,再加上生活條件好了很多,所以溺愛孩子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一個現狀。

或許很多的家長都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嬌生慣養一些沒有什麼不可以,現在給他們講道理他們也聽不懂,犯了錯,等長大了就知道改了。但是請各位家長們記住:現在你不好好管教孩子,以後這個社會會幫你管教孩子的!而且父母太過於溺愛孩子,也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多的隱藏傷害。

「慈母多敗兒,慣子如殺子」

大意是:孩子們不能從小就溺愛,導致孩子的天性就會很自私很任性,「慈母」們始終縱容孩子的任性,沒有教過他們的孩子做一個有素質的人,或是沒有用對方法,沒把孩子教育出來。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在社會上也不會受到多大歡迎,這就導致工作不好找,但是他們又抵不住誘惑,又要生活,所以難免會誤入歧途。

「慣子如殺子」,這幾點做不好,父母可能會害了孩子!

1、過分溺愛孩子

父母愛孩子,本是天經地義,但是如果這種愛過火了,變成了溺愛,父母對於孩子的任何過分的要求都儘量去滿足,這樣就會導致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對人生價值觀沒有概念,更不懂得珍惜和尊重,變得自私自利。

2、過分偏袒孩子

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孩子們也不例外,有些家長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處處袒護,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把自己的孩子撇清關係,使得孩子漸漸變得狂妄自大,以自我為中心,無法分辨是非黑白。

3、包辦孩子一切

目前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放在第一位,認為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其他的都不重要,甚至很多孩子都上中學了都不會自己洗襪子。孩子的大小各種事情都由父母親力親為,在父母的大包大攬之下,孩子逐漸喪失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長大以後就變得眼高手低,又自卑又自大。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當父母的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愛孩子要為其計深遠,愛孩子要有度,有限制,人生沒有從頭再來,從小培養孩子的品行,讓孩子能夠獨立面對未來的生活,才是每個家長給孩子最好的愛。雖不敢「望子成龍」,但也「求子成人」!

相關焦點

  • 「慈母多敗兒,慣子如殺子」,三類媽媽正在毀掉孩子,卻不自知
    「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母親的形象在人們眼裡一直是慈祥、有愛的存在,母親對孩子的愛能夠讓孩子擁有滿足感和安全感,因此慈母一直是很多母親的統稱。然而,我們也能夠常常聽見這樣一句話,叫做「慈母多敗兒」,這話不假,如果慈母的「慈」沒有把握好度,那麼往往是在毀掉自己的孩子。
  • 你是如何看待「慈母多敗兒,嚴父多逆子」這句話的?
    「慈母多敗兒,嚴父多逆子」,這句話是錯誤的!難不成狼心狗肺、無德無能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好兒子?這裡的「慈」是溺愛的意思,母親過於包容、縱容孩子的缺點毛病,就會害孩子。自古就有「慣子如殺子」的說法,某著名歌唱家,從小慣孩子,孩子未成年就給買豪車玩耍,以至於孩子放蕩不羈,打人,輪姦婦女,最終鋃鐺入獄;孫小果的母親更是把孩子慣得沒有樣,孩子犯了罪,不是從正面引導他改正錯誤,而是一次一次通過非法手段為其減輕罪責,以至於孫小果認識不到錯誤,犯下了累累罪行,最終走向不歸路。
  • 「慈母多敗兒」?事實上毀掉孩子的並非慈母,而是這3種母親
    自古老話說得好:慈母多敗兒。意思是:越是慈祥的媽媽,越容易養出失敗的兒女。不過,難道兒女失敗的原因真的是「慈母」嗎?由於大家對這句話的誤解,讓很多媽媽走上了「嚴母」的道路。失敗的兒女,到底是不是慈母的錯?
  • 慈母多敗兒是真的嗎?真正的「慈母」不「敗兒」,全看媽媽怎麼做
    這句俗語雖是鞭辟入裡,但也引發爭議不斷,尤其是這後半句「慈母多敗兒」,至今依稀被眾多父母信奉。另外「慈母多敗兒」這句話被熟知,得益於一個典故:從前有一個人,和別人打架母親從不批評他,偷了東西母親也不說他。
  • 「慈母多敗兒」是真的嗎?其實不然,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母親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在孩子的教育中,母親不僅要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充當著啟蒙教育孩子的角色,更要間協調家庭親子關係,家中有著一個「慈母」的家庭往往更加的幸福和諧,既然「慈母」是如此,為何世人皆說「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呢?「慈母」在一定情況下確實會讓孩子恃寵而驕,有一些壞毛病,但是他們長大後就一定是沒出息的人嘛?
  • 誰說「慈母多敗兒」?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性格的媽媽
    在育兒中一直有「慈母多敗兒」這句話,這話不無道理,心慈手軟缺少嚴厲的媽媽確實容易教育出沒出息的兒子,但這並非是絕對。香港TVB電視劇《封神榜》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範瓊芳飾演的殷十娘就是個典型的「慈母」,將哪吒寵溺的無法無天,導致哪吒犯下大錯,但在關鍵時刻殷十娘及時悔悟開始教訓哪吒。
  • 慈母多敗兒不是玩笑,過分縱容只會讓孩子自討苦吃
    然而同事看到了這樣的場景之後,不僅沒有批評她,反而一臉笑意的對她說:「寶寶喜歡吃就多吃一點吧!」其實在生活當中,很多家長都非常喜歡縱容孩子,孩子小犯的錯誤在他們眼中根本算不上什麼,因此助長了他們犯錯的風氣,其實慈母多敗兒並不是毫無道理的,過分寵溺和縱容孩子,只會讓他們養成十分驕縱的性格,變成一個毫無禮貌的小魔頭。
  • 慈母多敗兒,是真的嗎?其實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母親」
    都說:「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其實母愛是每一個母親的天性,母親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這是沒有錯的。這裡的慈母指的是過度寵愛孩子的母親們,他們的愛沒有用對地方,導致教出來的孩子非常任性,沒有素養。其實除了這樣心軟溺愛孩子的母親外,還有這幾種性格的母親,更容易把孩子毀掉。1. 強勢的母親這種母親在生活中處處露著強勢,不管孩子做什麼事情想著去幹預,想讓孩子按照自己想法來做。
  • 「慈母多敗兒」還是「母慈子孝」,就看媽媽是不是這3種性格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人們常說「慈母多敗兒」,孩子不好,很多人往往認為是「慈母」造成的。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慈母都會有「敗兒」。
  • 慈母多敗兒?媽媽不「慈」可能會更加的傷害孩子
    慈母多敗兒有一個則這樣的小典故故事:從小有一個人,從小就是備受母親的溺愛,和別人打架或者是偷了其他人的東西,母親都不會去說他,也不會去教育孩子,慢慢的在這會人長大以後,就已經演變成為了強盜。最後在被官府抓住的時候,就已經被判成為了死刑。
  •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真正毀掉一個孩子的,往往是這幾類母親
    這就應證了古人的一句話:「慈母多敗兒」。慈母多敗兒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中「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意指那些母親過分溺愛的兒子大多都不成器。其實歷史上有關慈母多敗兒的典故也有很多。他說:「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小時候我做了那麼多錯事,你都不告訴我,也沒有教我該怎麼做。今天我落得這樣的下場,全都是你的錯!」後來「慈母多敗兒」的說法也漸漸流傳開來。《紅樓夢》薛蟠看過《紅樓夢》的朋友們一定了解,薛蟠是紈絝的世家公子,也被人們稱為「呆霸王」。
  • 慈母多敗兒,那麼嚴母就一定可以教出好孩子嗎?
    即使在家裡我也可以經常聽到這個年輕的媽媽大聲地罵著自己的孩子,仔細聽了幾回發現就是因為這個孩子的作業不是很會做或者寫錯了,她媽媽就會對孩子非常的兇,有時候孩子學的是拼音,有時候孩子學的是數學,昨天下樓的時候聽到她媽媽又在大聲的罵孩子「啊?怎麼回事啊你,不知道哪個數字最大嗎?你看看你寫的這是什麼。」到了樓下的時候,老公悄悄的和我說,以後你教孩子的時候千萬不可以這麼兇。
  • 「慈母多敗兒」不一定是真的,真正帶壞孩子的,很可能是這種母親
    在我們的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意思是,一個家庭總要有一個「嚴父」,父親對孩子的教育要嚴厲,只有這樣,父親才能用自己的威壓教育出孝順的孩子,才能教育出一個人才
  • 「慈母多敗兒」?並非如此,真正毀掉孩子的,多半是這種母親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慈母多敗兒」,意思是慈愛的母親反而會養出失敗的兒女。可是有沒有人仔細想過,養出敗兒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慈母,也許是假慈母也不一定。因為真正意義上的「慈」絕對不是溺愛。洋洋的媽媽就是一個標準慈母,洋洋看了《小豬佩奇》想去踩水,她同意了。
  • 2020年了,早就不是「慈母多敗兒」了,真正「敗兒」的是這種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是流傳了幾千年的民間諺語,說的是成才的孩子少不了父親的嚴厲管教和母親的適度寵愛。在古人看來,對孩子不管不問的父親和過於寵溺孩子的母親一樣不靠譜,而且兩者往往相互作用。不負責任的父親會讓母親想盡辦法去彌補缺失的父愛,而過度寵愛孩子的母親也會讓孩子的父親無法用自己的標準約束孩子,進而走進惡性循環。
  • 翟一名說:嚴加管教出英才,過分溺愛出敗子
    俗話說"慈母多敗子,嚴父出佳兒",說明家庭教育很重要。在一個人的愛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中,家庭教育是以父母為主,學校教育是以為老師為主,社會教育則以公眾為主。家庭教育應以德育教育為主,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怎麼樣擁有一個良好的品行。孩子猶如一張百紙,父母猶如一個畫家,教育得好,說明畫得好,教育不好,說明畫得不好。過分溺愛孩子,表面上是疼孩子,實質上是害孩子,"慣子如殺子"就是最生動的說明。孩子教育有方,未來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 「他還是個孩子」,這樣的慈母多敗兒,「天一」就是最好的例子
    文|90媽媽導語我們時常會讚美慈祥的媽媽,更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詩句歌頌母親,不過,慈愛的媽媽孩子就是幸福的?看到身邊很多卻是反面的例子,開始相信了那句話:「慈母多敗兒」。誰知,他一口把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說:「這都是你的錯,小時候我做錯了許多事,你都不教育我,才會使我落得今天的下場。」後人便有了「慈母多敗兒」一說。在上面兩個案例中,兩個孩子的媽媽都表現出了對孩子的「慈愛和寬容」,都說了一句「他還是個孩子」的話,在她們眼中,他們還是個孩子,就應該允許他們那樣。然而這種話,既是對別人的不負責任,更是對自己孩子的不負責任。
  • 慈母多敗兒,嚴父多孝子
    自古就有「慈母多敗兒,嚴父多孝子」的說法,我很認可這句話,今天我要聊聊我的看法。我們從古到今一直追求著母親慈愛,父親威嚴,兒女孝順懂事,家庭合睦,社會和諧。「慈母多敗兒,嚴父多孝子」,這句話是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說:慈母,就是母親的慈愛過了頭,成為了溺愛。凡事都依從孩子,沒有自己的底線,就是一味的順從,放縱孩子。最終把孩子培養成被人唾棄的人。就是「愛」這麼美好的情感,我們一旦用的過了頭,也會坑害孩子一生。
  • 慈母不一定多「敗兒」!這4種性格的媽媽,才容易「毀掉」孩子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慈母多敗兒」,意思是說:對孩子特別嬌慣的媽媽很容易把孩子寵壞,養出「敗家子」。可是我們在看一些成功人士的傳記中,又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回憶自己的過往經歷的時候,不約而同會提到自己的母親。他們對母親的描述普遍都是溫柔、樂觀、無條件地奉獻。
  • 農村俗話:棍棒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有暴力傾向,能教育好孩子?
    摘要:棍棒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有理?那是你沒看見,後續的故事。文/田俊超白棍棒之下出的都是孝子嗎?不全部吧,孩子是需要教育。但是提倡棍棒底下出孝子,本身便是一個有暴力傾向的人。以暴力教育出來的孩子,都有暴力傾向。他們習慣在自己處理不好事情的時候,用暴力解決。在他們看來,暴力是一勞永逸的方法。在許多農村人看來,誰誰誰家的孩子,因為小時候父母管的嚴,打的多才有出息的。其實這根本不對,孩子拼命的讀書,是為了快點離開這個家庭。他們不想在這,感受不到愛的家庭裡呆著。考出去的大學生,很少有喜歡回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