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一直不敢立太子,卻給了扶蘇一張護身符,讓胡亥望而生畏

2021-01-14 觀史談天小阿姨

在戰國末期秦國通過強大的武力一統天下,將其他的諸侯國全部佔領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大功,而秦王嬴政也自稱始皇帝。覺得自己建立了不朽功業的他,開始了自己的享樂生活,想要看看被自己徵服的天下是什麼樣的。所以建立了不朽功勳的他開始了數次南巡。

秦始皇在南巡的過程中除了考察風土人情之外,最大的願望就是找到「長生不老藥」,秦始皇覺得自己建立的不是不朽的功業,所以應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想要證道長生的他根本沒想過要立太子。

雖然他沒有這個想法,但是手下的大臣卻有著很多的想法,因為秦始皇后期經常服用丹藥,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所以大臣們沒少勸諫秦始皇,讓他趕緊將太子的人選給定下來,但是秦始皇卻絲毫沒有這個想法,甚至還將上書勸諫的大臣全部降罪貶為庶民。

直到後來秦始皇也覺得處理政務實在太多耗費時間,耽誤自己「證道長生」,於是他就想到了讓兒子們幫自己處理政務,其中最賢德的就是公子扶蘇,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他的母親是楚國公主羋華。

一開始的時候秦始皇挺欣慰扶蘇的表現,但是後來扶蘇跟秦始皇的政見產生了很大的差別,秦始皇和秦國一向奉行的是法家,任何事情都要合乎禮法,可是扶蘇卻在心中推崇以德行治國,對待儒生不能太嚴苛,因此跟秦始皇產生了很大的分歧。

於是秦始皇只能暫緩立扶蘇為太子的腳步,將他放到了蒙恬的邊軍中想要歷練他,讓他知道大秦的將士在邊關是如何徵戰和戍邊的,這發生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名為把他流放到邊關,其實幹的是監督蒙恬的工作,而蒙恬的手下可是有三十萬大軍。

而且蒙恬是從呂不韋時期就跟著嬴政的將軍,根本不需要扶蘇這樣一個毫無軍功和資歷的小輩來監督,所以秦始皇只是想借這個方式磨練他的心性,並且相當於賜給他一張護身符,秦國幾乎沒有人能夠撼動他的地位。

可是扶蘇並沒有將這張護身符善加利用,在趙高和李斯兩個人篡改詔書立胡亥為秦二世之後,派人假傳嬴政的命令到邊關賜死扶蘇,本來按照正常情況扶蘇應該回京爭辯或者面前秦王,結果扶蘇什麼都沒做就自盡了。

就連跟他在一起的將軍蒙恬都勸他,是不是中間有什麼誤會,相信只要扶蘇一聲令下,守邊的三十萬大軍就能夠起兵回京,這樣就能夠穩定京城局勢,真正的完成嬴政交代的內容,但是扶蘇卻並沒有這麼做。白白地浪費了嬴政交給他的護身符。

最後扶蘇將大秦的基業交到了趙高和李斯的手上,導致了秦朝最終的滅亡,如果他能夠以天下為念,不那麼迂腐和死板的話,可能秦國沒有那麼快滅亡。只要他願意,胡亥和趙高是根本沒有機會禍亂秦國的。

相關焦點

  • 《大秦賦》嬴政深愛公子扶蘇,卻為何不立他為太子?原因細思極恐
    張魯一飾演的是秦王嬴政,他高瞻遠矚,霸氣沉穩,志向遠大,一路經歷了成長和蛻變,終於縱橫馳騁橫掃六國。雖然嬴政看起來不近人情,實則內心擁有不一樣的溫情,尤其是面對皇長子扶蘇的時候,會不經意地流露出滿滿的父愛。那麼嬴政如此深愛公子扶蘇,卻為何不立他為太子呢?
  • 扶蘇為什麼沒有被立為太子?從《大秦賦》嬴政不立王后可以看出
    扶蘇是秦始皇嬴政的長子,卻不是嫡長子,自武王滅商開始,周代一直推行嫡長子繼承制。雖然周朝離我們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千年的時間,但是嫡長子繼承制依然影響著我們的今天。扶蘇最近熱播的歷史劇《大秦賦》當中,嬴政為了能夠親政,不得已的情況下要娶羋姓女子羋華。
  • 《大秦賦》:嬴政留下冬兒照顧扶蘇,看似疏忽,實則一石三鳥之計
    嬴政靜靜地籌劃了這麼多年,已然取得了羋氏與宗族的支持,他需要解決嫪毐與呂不韋,掃除障礙最終登上王位。嬴政領著眾位臣子,前往雍城舉行加冠禮,但在臨行前,他留下了扶蘇與冬兒,表面上來看是由於扶蘇生病了。但細細分析,跟著爹媽不比讓孩子孤身一人放在鹹陽城更安全?嬴政如此安排,看似疏忽,實則是一石三鳥之計。
  • 秦始皇一統六國,為何生前卻不立太子?內幕塵封千年!
    秦始皇一統六國,為何生前卻不立太子?內幕塵封千年! 秦始皇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和商鞅變法也是有著一定的聯繫的,而且同時也是因為在當時的百姓們都渴望一個安定的生活,而在春秋戰國這幾百年期間的戰亂,連百姓們都希望能夠統一,少點戰亂。秦始皇一生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成為了中國的首位皇帝。
  • 《大秦賦》同意冬兒留下照顧扶蘇,不是嬴政傻,是一石三鳥的博弈
    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把扶蘇留下來,嬴政也不捨得,可是想讓嫪毐放鬆警惕,他必須這樣做,就像呂不韋把王璽交給太后一樣,他們兩個都在給嫪毐叛亂製造機會。只有這樣,嫪毐才會下定決心攻入章臺宮,因為他以為只要殺了扶蘇,再派人去雍城殺了嬴政,他就成功了,也沒有人能威脅他兒子的王位了。
  • 秦時明月:趙高有何底氣敢與秦始皇博弈?只因嬴政有兩大死穴
    作為嬴政身邊多年的近臣,趙高對這位始皇帝的脾氣秉性了解得非常清楚,對嬴政的想法揣測得非常明白。從海月小築刺殺扶蘇到春祭陷害扶蘇等一系列的事情來看,帝國內部出現了矛盾。敢做這些事的人沒有幾個,而羅網的趙高就是其中之一。
  • 大秦賦:羋華與離秋根本不和,羋華為嬴政生了扶蘇,但優勢並不大
    喜上加喜的是羋華還跟他生了皇長子扶蘇,娶這個名字寓意:「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裡面也有上華字,看出嬴政對羋華是深愛了。而且嬴政對扶蘇也很寵愛,不能帶扶蘇去雍城參加冠禮,當時小扶蘇還病著,嬴政也是一臉心疼,親親他的小臉,父愛滿滿,今天更新的53集中,他日理萬機還抽空陪小扶蘇玩,用撥浪鼓逗他,這也把羋華開心壞了,一家三口,很是歡樂,嬴政對扶蘇寄予厚望,一句他是寡人的長子,日後要治天下安萬民,學習不能懈怠啊,他為扶蘇指定了學習計劃,讓他三歲開始蒙學,而且還說自己也是三歲蒙學的。
  • 作為秦始皇的長子,為什麼扶蘇會被稱為「公子扶蘇」呢?
    秦朝統一六國之後,皇帝的接班人被稱為太子,皇帝的其他兒子則被封為王,女兒被稱為公主。因為公子扶蘇出生的時候,秦王嬴政還沒有統一六國,因此沿用的是先秦的說法,就成了公子扶蘇。這種說法沿用的是周朝的禮儀,《儀禮 喪服》中是這樣規定的:諸侯之子稱公子。相對應的就是諸侯王的孫子被稱為公孫,再到後來就變成了一個姓。
  • 《大秦賦》:看到冬兒的屍體後,才知道嬴政一生不立後的原因
    嫪毐舉兵造反包圍秦宮,秦王宮陷入混亂,這次叛亂被殺的人不在少數,秦王信任的冬兒也被無辜殺害,為了救贏政的兒子扶蘇,冬兒被嫪毐殺死,冬兒一輩子都在守護嬴政。當嬴政看到冬兒的屍體時,才明白了嬴政一生不立後的原因,一開始以為嬴政愛的是羋華,但嬴政看到冬兒的屍體後,當著冬兒的屍體痛哭起來,冬兒的離世也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 冬兒的死其實另有深意,嬴政不立後的原因,《大秦賦》給出答案
    在嫪毐即將叛亂時秦始皇卻將冬兒和扶蘇留在鹹陽,為的就是能夠利用他們除去呂不韋和嫪毐這兩人,不得不說嬴政這是在賭。呂不韋只有提前殺死嫪毐,才能繼續將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他知道嬴政已經對他有了殺心,所以他開始裝病,只有將扶蘇救下自己才有活命的機會。
  • 秦始皇叫嬴政,為什麼他兒子叫胡亥、扶蘇?大多數人不知道
    但是近日有網友提問:秦始皇叫嬴政,為什麼他的兒子叫胡亥、扶蘇呢?難道這倆孩子還不是親生的嗎?不然幹嘛一個姓「扶」,一個姓「胡」嗎?其實,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扶蘇和胡亥都是嬴姓,趙氏。而名字正確的叫法應該是趙扶蘇、趙胡亥。第一,嬴政的叫法本身就是個錯誤。我們老說秦王嬴政,秦始皇嬴政的,但事實上這是一個錯得離譜的叫法。
  •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 到了後來,子孫又立了功。周孝王又對他們中的一個有功之臣封賞,讓他回老地方去,「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秦嬴這才正式登上舞臺,在一代代君主的努力下,逐漸強大,終於一統六合,稱霸天下。
  • 大秦賦:嬴政為死去的冬兒流淚,我才明白嬴政一生不立後的原因了
    嫪毐舉兵謀反,兵圍秦王宮,秦王宮陷入一片混亂,這次叛亂死的人也不在少數啊,而且無辜被害死的還有秦王信任的冬兒。冬兒為了救嬴政的兒子扶蘇被嫪毐害死,冬兒一生都在守護著嬴政。當嬴政看到冬兒的屍體後,嬴政為冬兒流淚,我才明白嬴政一生不立後的原因了。
  • 扶蘇VS胡亥——千古一帝秦始皇選定的繼承人究竟是誰?
    (趙)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秦始皇本紀》 不僅如此,在《陳涉世家》中,還借陳勝吳廣之口,指出胡亥繼位不具備合法性:「(陳勝)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這件事,史稱「沙丘之謀」。
  • 《大秦賦》:冬姐的死是最大的意難平,為嬴政而活,為扶蘇而死
    不過嫪毐在鹹陽內的謀反也確實造成了不小的破壞,尤其是留守在宮內的士兵,幾乎可以說用血肉阻擋住嫪毐進攻的步伐,而當時嬴政離開的時候將扶蘇也留在了鹹陽,由於扶蘇病重不能一起帶著,不得已將他留在鹹陽。嫪毐攻破秦宮的第一時間便是尋找扶蘇,冬姐帶著扶蘇一路被嫪毐追殺,最終冬姐死在嫪毐的劍下,原以為青梅竹馬的冬兒最後會成為秦王嬴政的女人,沒想到,竟是個工具人,她曾說過嬴政的命比自己重要一萬倍,能為嬴政而死是她的福分。
  • 《大秦賦》冬兒之死:再見了,少年嬴政
    秦王嬴政所居的章臺宮在嫪毐叛亂中被攻破,宮中只有冬兒在照顧公子扶蘇。這裡的劇情,感覺就是要要了冬兒的命啊。劇情中,公子扶蘇生病,不能長途車馬勞頓,嬴政也不允許兩位夫人留下,最終決定留下冬兒照顧扶蘇。嬴政安排樊於期守衛章臺宮,樊於期也以姓名擔保誓死保衛冬兒和公子扶蘇。可是最終,章臺宮還是沒有守住,好在冬兒帶著扶蘇逃去了甘泉宮。
  • 秦始皇叫嬴政,為何他的兒子叫做扶蘇和胡亥?原因很簡單
    有人問,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嬴政姓嬴而兒子卻是「扶」「胡」兩種呢?其實答案很簡單,扶蘇和胡亥都姓「贏」或「趙」;只不過在春秋時期前後人們習慣稱呼「名」不稱「姓」,而且大多都是在名字前面加上爵位稱呼。
  • 《大秦賦》楚國女子華陽夫人最厲害的女人 羋華是扶蘇的母親嗎
    嬴異人背後的家族關係錯綜複雜,生母夏姬並不受寵,他從小在眾多兄弟中就不被偏愛,性格怯弱溫和又隱忍。前半生嬴異人一直落魄潦倒,他在趙國做了八年質子,經歷了不少坎坷曲折,當時只有呂不韋願意跟他做朋友。位高權重的華陽夫人或許是看中了嬴異人易於拿捏和控制這一點,但他認母的舉動,也暗藏自己的私心和籌謀。
  • 秦始皇的最後時刻:選了扶蘇,他會想起和楚系外戚的恩怨嗎?
    誰能當皇帝,扶蘇還是胡亥?兩方實力懸殊。秦始皇是一流的政治家,不會因為私心偏愛而放棄更好的繼承人。從他發落扶蘇到擁有精銳部隊的蒙恬軍中,也可知這是另一種重用扶蘇的方式。但秦始皇始終沒讓眾望所歸的扶蘇當太子,反而花了十個月考核胡亥,這是為什麼?
  • 秦時麗人歷史上秦始皇嬴政為什麼一直沒立皇后 因為麗姬嗎
    【秦時麗人歷史上秦始皇嬴政為什麼一直沒立皇后 因為麗姬嗎】張彬彬和迪麗熱巴主演的《秦時麗人明月心》馬上就要播出了,這一段荊軻、秦始皇和麗姬之間的愛恨故事。我們知道,秦始皇歷史記載上是沒有立後的,為什麼呢?歷史上秦始皇嬴政為什麼一直沒有立皇后?嬴政不立後因為麗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