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也。」
【釋義】
子貢問怎樣對待朋友。孔子說:「忠誠地勸告他,恰當地引導他,如果不聽也就罷了,不要自取其辱。」
【按語】
朋友之間,處之以道,這個道有兩個方面的內涵,其一,朋友之間以道義相互砥礪,志同道合,才能天長地久,相互的勉勵規勸;其二,朋友之間的交往,也同樣有交友之道,對待朋友的錯誤,要坦誠勸導,推心置腹,竭盡己力,如果對方堅持不聽,也就作罷,不要自取其辱。
【大義闡微】
《論語》此處又再次強調交友問題。
友情是人情感中的重要部分,朋友在人的學業、事業中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孔門學問中對交友非常重視,《論語》中談到交友的就有19章之多。
忠告而善道之,是對朋友應盡的義務,也是朋友的價值所在。好的地方共同學習,錯誤互相糾正,彼此共同進步,這是真正的朋友。
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基本的人情,朋友之間相互規勸,如果對方實在不聽,就適可而止,不要過於勉強,如果因此激怒對方,只能是自取其辱,關係也會疏遠了。
在《論語·裡仁》的最後(4.26章),子遊說「事君數,斯辱矣,事朋友數,斯疏矣」,就是本章中「不可則止,毋自辱也」的意思。
在今天,這些基本的人情仍然沒有離開我們。尤其是年輕人進入學校、或是剛剛步入社會,馬上就要處在同學朋友中間,如果有很好的朋友,對於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相反,如果,擇友不當,墮落也是很快的事情,年輕人不可不慎。其實,不僅只是年輕人,在我們現代社會中,由於社會條件的改變,所謂的朋友已經在內容上發生了改變,往往利益之交為多,所謂的利來則聚,利盡則散,而志同道合、以道義相交者就比較少了,這是一種比較危險的趨勢。
孔子杏壇講學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