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大義(崔栢滔)顏淵篇 第二十三章

2020-12-15 論語會館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也。」

【釋義】

子貢問怎樣對待朋友。孔子說:「忠誠地勸告他,恰當地引導他,如果不聽也就罷了,不要自取其辱。」

【按語】

朋友之間,處之以道,這個道有兩個方面的內涵,其一,朋友之間以道義相互砥礪,志同道合,才能天長地久,相互的勉勵規勸;其二,朋友之間的交往,也同樣有交友之道,對待朋友的錯誤,要坦誠勸導,推心置腹,竭盡己力,如果對方堅持不聽,也就作罷,不要自取其辱。

【大義闡微】

《論語》此處又再次強調交友問題。

友情是人情感中的重要部分,朋友在人的學業、事業中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孔門學問中對交友非常重視,《論語》中談到交友的就有19章之多。

忠告而善道之,是對朋友應盡的義務,也是朋友的價值所在。好的地方共同學習,錯誤互相糾正,彼此共同進步,這是真正的朋友。

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基本的人情,朋友之間相互規勸,如果對方實在不聽,就適可而止,不要過於勉強,如果因此激怒對方,只能是自取其辱,關係也會疏遠了。

在《論語·裡仁》的最後(4.26章),子遊說「事君數,斯辱矣,事朋友數,斯疏矣」,就是本章中「不可則止,毋自辱也」的意思。

在今天,這些基本的人情仍然沒有離開我們。尤其是年輕人進入學校、或是剛剛步入社會,馬上就要處在同學朋友中間,如果有很好的朋友,對於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相反,如果,擇友不當,墮落也是很快的事情,年輕人不可不慎。其實,不僅只是年輕人,在我們現代社會中,由於社會條件的改變,所謂的朋友已經在內容上發生了改變,往往利益之交為多,所謂的利來則聚,利盡則散,而志同道合、以道義相交者就比較少了,這是一種比較危險的趨勢。

孔子杏壇講學圖

相關焦點

  • 論語大義(崔栢滔)雍也篇 第十章
    【大義闡微】《論語》9.11章:「顏淵喟然而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顏子與冉有同居孔門十賢之列,他們的學問境界自然有可比之處,我們將《論語》9.11章與本章相比較,就不難看出個中端倪。
  • 論語大義(崔栢滔)顏淵篇 第九章
    【大義闡微】徹,西周時期的一種田稅制度,大概相當於10%的稅率。舊注說:「什一而稅謂之徹。」魯國從魯宣公十五年開始,逐漸推廣十分之二(20%)的稅率。由於當政者奢侈無度,戰爭頻仍,國用開支仍然不很充足,偶遇荒年,就更加拮据了。
  • 論語大義(崔栢滔)顏淵篇 第七章
    【大義闡微】兵,是武器裝備,許慎《說文》:兵,械也。顧炎武《日知錄》也說兵指兵器,不是軍旅。去,是省減的意思,不是去掉,解除。如果說解除武備,放下武器,還可以不叫亡國,而如果去掉糧食,大家都不吃飯,那麼人將不存,何以談國呢?況且,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不吃飯,就沒有辦法工作,談何理國?
  • 論語大義(崔栢滔)雍也篇 第七章
    【大義闡微】閔子騫,名損,字子騫,孔子的早期弟子,孔門十哲之一,以德行著稱,有名的孝子,明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閔子騫位列第三,濟南市設有閔子騫路來紀念他。費,今山東費縣西北,季氏的家邑。《論語》在本篇中此處安排引用子騫的事例,是有它的用心之處的,為後世選擇立身出處的學子提供了樣板。學者宜深思之。《論語》4.6章:「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這裡子騫的行為就是對孔子這句話的詮釋吧!
  • 論語大義(崔栢滔)雍也篇 第四章
    【按語】本章是關於人才選拔。天降人才是不拘一格,人才選拔也應該不問出身。人才在任何社會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淮南子》曰:「犁牛生子而犧,以沈諸河。河伯豈羞其所從出,辭而不享哉?」這就是對《論語》這一章的引申。家庭出身不好,並不能否定這個人的德才,父母未必就一定要尊貴,窮困子弟未必就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 論語大義(崔栢滔)顏淵篇 第八章
    【大義闡微】孔門學問中,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文與質兩者是統一體,是一張紙的正面和反面,不可或缺,缺一則不為君子。棘子成,衛國大夫,按他的身份地位,子貢稱他為夫子。棘子成對君子的理解,強調的是內在的品質,認為外在的文採和儀式對於君子是沒有必要的。
  • 論語大義(崔栢滔)雍也篇 第十六章
    【大義闡微】文與質的這種關係就像皮毛的質地和花紋,比如說我們選擇一個窗簾,要看它的圖案,這相當於文;還要看它的材料質地,這相當於質,材料和圖案花紋色彩搭配得當,才會滿意。再如選擇一款手機,或者一款轎車,要看性能,這屬於質的範圍;還要看款式和裝飾,這屬於文的範圍。文與質要相稱,才顯現出一個合格的君子風範。
  • 論語大義(崔栢滔)堯曰篇 第一章
    本篇用三章的篇幅,把為政要點做了最為深刻系統全面的概括,堪稱為政寶典。《論語》這本教科書,系統介紹了孔門學問之後隆重安排了19篇的畢業論壇,而在此堯曰篇,作者仍然有他特別的匠心,所謂大有事在。解決社會人心的現實問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確立個人心理和行為取向,離不開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經天緯地、經世致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優勢。
  • 論語大義(崔栢滔)先進篇 第一章
    研讀本篇,可以澄清辨明很多文明教化的誤區。本篇以孔門弟子的修身實踐綜論孔門學問。開篇點明學問不能拘限在禮樂形式之間,而要注重禮樂所承載的文化本質,接下來回憶弟子,總結弟子成就,提出四科十賢。圍繞顏淵,以顏淵死為案例,幫助學者用學問辨明人情細惑,吐露孔門學問更多信息,供不同學問境界的學者體驗學習。
  • 論語大義(崔栢滔)裡仁篇 第八章
    【按語】繼前面講了仁之後,本章開始講求仁道的問題。前面探討過君子求仁沒有誰會力不足,這裡接著說明求道主要在於用志而不是用力。石經「可矣」作「可也」,相比於「矣」字,「也」字似乎語氣不足,鞭策人心的力度欠弱。
  • 論語大義(崔栢滔)為政篇 第八章
    【按語】本章與前一章分別從不同的層面說明一個問題,內心的誠敬與外表的態度行為要和諧一致,發之於心、應之於身、驗之於行,才是真孝;移孝於君,移孝於事業人民,移孝於國家天下,才是大孝。此孝,是為政的基礎。【大義闡微】子遊、子夏都是孔門優秀的學生,少年才俊,孔子教導相似,而側重點不同,這一章將事親之孝擴展到事師,師徒如父子,並對上章的「能養」有所展開,即,將能養具體化為: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飲。
  • 論語大義(崔栢滔)雍也篇 第九章
    本章是說顏子不會因為境遇貧寒這樣的常人之憂而遷改心境仁體,為什麼會這樣呢?周子說他必然是別有所見,而且所見到的必然是比這種常人的小知小見要大得多。處於約簡困頓之中卻能長樂而不改,可見仁者是天地間至富至貴可愛可求之者,而顏子得到了,樂於此,故忘於彼,隨緣而遇,隨遇而安,素富貴者行乎富貴,素貧賤者行乎貧賤,心能轉物,而不為物所轉,對境而屢空,故能長守此樂。
  • 論語大義(崔栢滔)雍也篇 第二十六章
    與此同類的,還有17.1章子見陽貨,17.5章子欲見公孫弗擾,17.7章佛肸招。子路愛護孔子的名聲,他視南子為老虎,視孔子見南子是自投陷阱。【大義闡微】子路與孔子間溝通出了問題,雙方都沒有辦法說服對方,子路又非常的執拗,甚至可能不放孔子走。
  • 論語大義(崔栢滔)雍也篇 第六章
    【大義闡微】季康子所言的「政」,顯然不同於孔子思想中的「政」,季康子所謂的從政僅僅是管理,需要的是人之才;孔子思想中的政是正己、正人、天下正,而大孝於天下,需要的是人之德。故而,這裡孔子不直接答覆他的話,但是指出三人的才具所在,同時以反問語氣隱喻說明這些政務管理的才具特點與正己、正人的「政」何有?
  • 《論語》中的顏回
    司馬遷說:「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伯夷列傳》)《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顏回者,魯人也,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 「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古人有名有字,自稱以名,稱人以字。學生尊師曰子,師呼學生以名。顏回,字子淵,《論語》書為顏淵。《論語》中有關顏淵的語錄有22章。
  • 正本清源話論語 學而09 慎終追遠有大義在其中也
    論語的很多章節是言事的。但事的背後有理在其中。故論語乃明理之典籍。理者,儒學之義理也。上章言重字,言固字。本章則言厚字,言遠字。其潔淨精微之處可於此窺也。今之用則厚重連用。如固者,則固本是也。本故則信在其中也。故上章言主忠信。慎終追遠者,無論古今,多釋義為慎重辦理父母喪事,虔誠祭祀遠代祖先。
  • 《論語》中最經典的24句話,體會智者的終極人生哲學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同時代一些人的言行的書。論,通「倫」,含有「條理」「順序」的意思,也就是論纂、編輯之意。語,即言語,言論。《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文,全書分為《學而》《為政》《八佾》《裡仁》等二十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篇與章原來沒有標題,後人各取首章開頭的幾個字充當標題。
  • 拙讀《論語》第二百九十三篇:什麼是仁?如何做到仁?
    原文: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主流譯文:顏淵問什麼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實踐禮儀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一點,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是仁人了。實踐仁德全靠自己,能由得了別人嗎?」顏淵說:「請問一下施行仁德的條目是什麼?」孔子說:「不符合禮的事情不看,不符合禮的事情不聽,不符合禮的事情不說,不符合禮的事情不做。」
  • 女孩名字大全:論語機靈聰明的女寶寶名,你想做那個有趣的人嗎?
    《論語》中有很多的講到一些倫理思想與道德修養的,很多的人觀點都非常的有道理,而且也促進人的修養,父母們採用論語中的字眼來取名,非常的好聽有寓意。 一、《論語》中機靈聰明的女寶寶名1.念希出自《論語》: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文中的「希」是稀少,變少之義。「念」在本文中是記的意思。4. 書然出自《論語第11章(先進)》: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
  • .| 「農信杯」親子誦讀作品展播:《聲律啟蒙 》、《論語》
    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論語》名句節選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論語·八佾篇》君子不器。——《論語·為政篇》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篇》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裡仁篇》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篇》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