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財經社 駱華生
編輯 | 董雨晴
新年的鐘聲敲過,2021年,人們的生活繼續。但一些變化,早在無形中發生。盲盒、民宿、寵物經濟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中國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演變。在已經連續舉辦五年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上,得到創始人羅振宇提出了一個新的主張。他說過去數年間消費者迭代的變化,實則為「生活觀」的變化。
所謂生活觀,「就是給一種生活方式賦予意義,它就變成了意義的存錢罐」,羅振宇這樣解釋道,這是他從小紅書看到的,除人生觀、世界觀、價值外之外的「第四觀」。而通過這種生活觀的擴充,人們的生活正在被賦予更多意義。
給生活以意義
2020年春天,小紅書博主「盧卡媽媽」在小紅書上發出了自己的第一張照片。彼時,她已經年過50。在小紅書上,「盧卡媽媽」曬出了自己前往夏威夷火山島、在50歲考駕照的照片。評論區出現了很多留言,她是他們見過的最年輕的50歲,也是他們日後生活的一個模板,「從此不再害怕和抗拒變老」。
在此之前,像「盧卡媽媽」這樣的用戶,大多游離在外界對於網際網路原生一代的定義以外。有同樣境遇的,還有「老爸的食光」這樣的創作者。2020年,作為麵點師傅的老趙,在退休後,由攝影師兒子張羅,在小紅書上傳自己的美食內容。將老麵包、蝴蝶酥這些舊式麵包坊的甜點呈現到鏡頭前,老趙忙得不亦樂乎,也在小紅書上粉絲一路高漲到31萬。
在2020年這個節點上,一切都有所改變。一部分觀點認為,由於疫情,居家時間的增多,反而催化了某些生活需求的生長。最明顯的例子是,疫情期間,健身環和筋膜槍等家用健身設施的銷量高漲,同時還有電飯煲蛋糕這種居家美食挑戰的興起,成為當時各個平臺的熱門打卡活動。
什麼是生活觀?生活觀的價值又是什麼?用羅振宇的話來說,生活觀就是意義的存錢罐,也是打通虛擬世界與真實生活的「九又四分之三站臺」。在演講上,羅振宇說,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平臺的崛起,貫徹生活在線化的生活觀正在日趨豐富,同時,也有更多人參與到這個「存錢罐」裡,「每一次選擇,都是在為自己創造意義,也放進了那個更大的意義容器中去。」
外界公認移動網際網路和智能設備的普及,加速放大了某些需求的被感知。在疫情激化線下需求向線上延伸的前提下,這一需求更明確展現為對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呈現。例如盧卡媽媽,是在疫情期間,為了學習養花才學會發布小紅書。結果她發出的一張50歲素顏自拍照,意外出圈,「你漸漸會發現,自己對生活的掌控遊刃有餘,是年輕時完全做不到的,這是我非常享受的當下的狀態。」
平臺對此並非沒有感知,在它們的定義下,生活觀多體現為生活類內容之於用戶的觸達。除了最早被定義為生活平面鏡的快手、和記錄美好生活的抖音,截止到去年年底,B站不僅啟動了兩期目標為時尚KOL引進的時尚星計劃,還就健身UP主進行了流量扶持,而在去年夏天,B站上的健身視頻用戶日活就已經達到570萬,一度僅次於Keep。
與此同時,在生活觀的外延中,一些分享屬性更強的平臺的優勢正在得到更強地體現。「像小紅書就是一個分享的屬性和氛圍,我當時留學期間,只要一想到分享什麼生活經驗或者好吃、好玩的東西,就會直接上小紅書做分享。」一位小紅書創作者說。
一位數碼類目的小紅書創作者告訴AI財經社,從2018年時,小紅書就開始邀請像他這樣的垂類創作者入駐。彼時,他也以為小紅書和微博、公眾號這樣的渠道沒有太大區別,甚至由於小紅書的女性標籤而一度猶豫。不過,自去年開始,他就發現,評論區的討論正在越來越多,「大家都喜歡留言問一堆問題,其實這樣的趨勢在小紅書上增長得越來越快。」
在此之前,由於主打真實的分享體驗,小紅書的種草屬性一直被視為其社區的關鍵屬性。連結人的社區方法論,通過橫向的好物推薦、和縱向的拔草反饋連接起來。而在疫情倒逼下,2020年,生活在線化的理念,通過人的需求外延在小紅書快速成長。小紅書把這種變化比喻為用戶生態的「長出新芽」,「只要人們的生活在繼續,平臺就會保持活力」。
在馬斯洛需求不斷加碼的前提下,人為主線的社區邏輯貫穿在整個移動網際網路社區的發展歷史中:對照超級城市的打造邏輯,微信和微博分別向超級APP和社交媒體傾斜,而小紅書則試圖打造城與市並存的虛擬社區,強調個體分享和表達門檻的放寬。2020年,全量開放直播之餘,小紅書就曾表示,做直播是為了增強人和人之間的連接,可以更高效地強化互動與情感連接。
回過頭來看,因為緣起於購物攻略和好物推薦,小紅書原本就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平臺理念,也因此成為生活觀的寫照。2013年,小紅書成立的那一年,正值中國境外遊規模首次超過美國;2015年,國產劇的大熱,帶動《甄嬛傳》、《琅琊榜》仿妝風行小紅書;而在2019年,國內單身成年人口超2億,一人食Vlog等治癒獨居生活內容也因此成為小紅書上的高頻內容。
而由於種草、拔草的基因,小紅書上天然就有互動和分享的氛圍,並鼓勵這樣的分享循環生成。「這也一直是小紅書平臺在生態上的打法,看到哪裡的生態長出新芽了,平臺就去松鬆土、澆澆水。」瞿芳說。
在小紅書上,隨著今年生活需求的外化,百花齊放的生活方式也得到內容的具現。2020年,隨著小紅書中絕大多數的年輕用戶進入到職場這一人生階段,職場穿搭、入職面試經驗也成為小紅書內容搜索上的高頻詞。講述《內向人士職場生存指南》的小紅書博主Henry,在過去一年,粉絲快速累積到11萬。而數碼、民宿、美食等內容,也同樣在小紅書上的流量扶持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
實際上,也有另一個維度可以證明小紅書對於生活觀一以貫之的影響,那就是小紅書同款。就在今年上半年,在疫情緩和後,小紅書上還出現了城市周邊野餐熱。4月份,小紅書野餐相關筆記發布量同比增長13.6倍,其中視頻筆記增長3.4倍,野餐相關搜索較去年同期增長6.3倍。這股野餐熱也從小紅書刮到全網,淘寶同期野餐墊銷量暴漲。
意義消費的勝利
泡泡瑪特的上市曾被稱為中國大基金的一次「集體失手」。
創立初期,王寧的潛在投資方名單裡,出現過湖南衛視旗下的基金,也出現過光線傳媒、奧飛這樣的產業資本,但最終王寧講述的感性消費故事,都被這些投資人婉拒了。當時的創投圈熱點並非消費,甚至多數基金都沒有設立專門看消費賽道的團隊。很多人認為,潮玩就是「賣布娃娃、小桌球的格子鋪」,「不會虧也不會大賺」。以至於到2019年時,消費和to B項目躍入大機構眼帘,想要搶註泡泡瑪特已經為時已晚,連騰訊、阿里也未能趕上末班車。
有投資人告訴AI財經社,過去幾年內,隨著移動基礎設施的升級、人群代際的變化,一些老品牌已經逐漸滿足不了現在人群代際的變化,新的消費業態更多體現為顆粒度和高度的場景化,「比如說自嗨鍋,就更符合懶宅族的需求。」
盲盒的故事更多折射的是消費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觀念的變化。王寧曾用一個頗為拗口的故事,向投資人解釋這種心理狀態:一個億萬富翁,出門發現水龍頭沒關,大概率會感到焦慮,而如果是花園裡24小時不間斷的噴泉,卻不會感到焦慮。背後的邏輯則是,前者是價值取向的理性消費,後者則指向情感取向的感性驅動。拿泡泡瑪特的Molly來說,它的市價不低,隱藏款往往能炒出天價,但這個噘著嘴的小女孩,能讓消費者感覺到被陪伴、被共情,「你開心時看她就是開心,不開心時看她就是不開心」,王寧說。
這樣的故事也同樣發生在寵物經濟上。Quest Mobile數據顯示,到今年10月份,國內豢養寵物的人群規模已經超過5.3億,其中有超過半數以上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在社交平臺上,年輕人曬出自己的寵物,甚至延伸到線下,誕生貓咖、狗咖這樣的新消費業態。
在新消費領域呈現龐大的需求倒掛前提下,顆粒度更高、情緒化的感性意識,正在驅動新一輪的消費業態改革。
移動網際網路興起,導致媒體渠道高度分散和多元化,在信息密度高度飽和的前提下,這一代人下意識地更尋求個性化表達和自我認同。消費者的變化已然透過多個業態的興起展現出來。華興資本的包凡曾經帶隊,做過一個5000人調查,結果顯示,新一代消費者的生活態度首先是懶,其次是關照自己表達個性的精神需求,在滿足這一點前提下,甚至可以忽略品牌效應的加成。
一位投資人就曾在2020年底,向AI財經社感慨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在她看來,能夠在疫情後快速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除了防疫的常規化,也得益於中國對生活的韌性,「中國經濟的韌性還是強於很多人的預期,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困難。」
從泡泡瑪特、colorkey、花西子、喜茶,再到更新的新消費品牌,過去三年內,網紅品牌、消費業態的更替正以超過任何傳統行業迭代的速度在進行。同時,對於消費者生活觀正在升級的判斷,越來越成為共識。體現在2020年這個拉動內需的時間節點上,年初《動物森友會》因為治癒系走紅,疫情平緩後,更注重個體體驗的民宿成為假日遊的好去處,在小紅書上,今年走紅的產品還包括一款高顏值的可攜式泡腳包。
羅振宇將過去數年間消費者迭代的變化,總結為生活觀的變化。被賦予意義的生活方式,被他視為當下越來越多人共同的目標,同時,每個人都在為生活觀尋找「意義的存錢罐」。「不管是你觀看別人的生活,還是你把你的生活展現給別人看,都在往這個存錢罐裡增意義。」
小紅書創始人瞿芳在去年年底提到,小紅書一直是一個以「人」為核心的社區。小紅書非常關注用戶在這裡的感受,他們喜歡什麼,他們願意分享什麼,所以人情味一直是小紅書社區的特色,這在2020年變得更加明顯。
過去一年裡,以標記和記錄生活的社區平臺中,小紅書可能是最獨特的一個。孵化完美日記、MAIA ACTIVE和王飽飽,這些新消費品牌在崛起前,都曾已在小紅書上的用戶群裡口耳相傳。從年初疫情興起的美食挑戰,到年中民宿的大熱,小紅書折射著用戶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動生活觀感染和影響經濟。
無論是盲盒、寵物抑或自熱火鍋,本質上,它們都成為同一種情緒的釋放。一蔬一飯的節奏中,人們開始尋求對生活的定義,也由此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生活的「九又四分之三站臺」
「在第九站臺和第十站臺之間,有一個九又四分之三站臺。它是連接魔法世界和真實世界的通道。在現在這個時代,你要想做成一件事,而不只是吸引眼球,放點菸花,你就需要找到一個像小紅書這樣的平臺,或者其它九又四分之三站臺,讓你能在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反覆穿梭。」在跨年演講上,羅振宇說。
過去,不少小紅書創作者乃至瞿芳、毛文超自己,都曾經公開表達過,分享是小紅書的關鍵詞和核心價值。在毛文超的定義中,小紅書的用戶,就應該是一群熱愛分享小紅書上的消費者,每個人都是真實的生活在身邊的人,他們熱愛生活,也熱衷把生活的點點滴滴和驚喜分享給別人,「我希望大家能夠把小紅書的分享者,理解為這個時代中國生活方式的代言人。」
分享和尋求共鳴是人作為社會動物的本能。而微信、微博這些社交工具,此前由於工作與生活界限的模糊,已經變得臃腫。相反的是,像小紅書這樣分享型社區的向外延伸,反而在幫助用戶獲得更大的自由度。一位小紅書用戶說,現在,她幾乎會把所有買來的東西在小紅書上發布筆記,因為,「我覺得我可以在這裡找到共鳴。」
另一個例子是,2020年,進入小紅書,完成經紀人到職場女性導師身份轉變的楊天真,也認為小紅書才是她真實一面的體現。在小紅書上,楊天真教粉絲如何應對職場、對抗初老,為粉絲定製大碼女裝,也展現她娛樂經紀人身份外的多面特質,「很多人是通過我在小紅書上的言行,才能了解我這個人。」
生活觀本質上仍是個體體驗在外部刺激下的具象外化,今年這種趨勢在疫情下,也進一步覆蓋到更多人群。而小紅書的品牌主張一直是「標記你的生活」,可以理解為,這也在進一步推動用戶形成種草生活、拔草後再進行個人分享的正向循環。此外,小紅書一直使用去中心化的算法機制,也給了更多人表達和傳遞自己生活觀的勇氣。
無論是老爸的食光抑或楊天真,他們所傳遞的生活觀,都符合社區定義的真實、向上、多元,同時,他們也在藉助平臺的力量向外碰撞。今年,被瞿芳屢次提及小紅書變化的兩個詞,是「煙火氣」和「人情味」,例如老爸的食光這樣的新型美食創作者的興起,「大家看美食跟以前最大的不一樣,是不再為了自己果腹。大家現在做美食的出發點,要麼是愛家人、愛自己,或者愛朋友。」
一對分離兩國的母子在小紅書上,通過寵物內容筆記來傳遞「新冠時期的親情」的故事,也被瞿芳視為小紅書已經折射並影響生活的明證,「大家都在通過各種方式表達情感,變得越來越有人情味。」
而過去一年裡,作為內容社區,小紅書本身也在順應用戶的習慣,為用戶提供更多樣化的表達手段。從年初入局直播到年中開放視頻號,小紅書的舉措也被理解為,進一步從種草商品向種草生活方式轉化。一位小紅書的同傳知識創作者提及小紅書上她和粉絲關係的變化,從單純地好奇她的異國生活,到彼此之間提供鼓勵,「真的是有很多粉絲看著我,被激發了夢想,說要過來學習翻譯,走這條職業道路,這是蠻有意思的一點。」
此外,小紅書也將在更多領域進行垂類布局,包括與得到合作推出新產品——生活學院,囊括小紅書10餘位來自旅行、美食、家居、時尚、園藝等領域的生活方式達人,與得到老師一起授課。除了聯合邵恆頭條,在小紅書和得到app裡推出《人間值得》音視頻節目,小紅書還將在2021年第二季度,聯合得到舉辦首次線下「生活學院」演講活動,由小紅書創作者和羅振宇、薛兆豐共同參與。
重要的是,小紅書也將藉此進一步錨定自己的位置。2020年,因為切中年輕用戶「高度非標」、「個性表達」、「有品質」的需求,民宿在小紅書上被發掘出來,甚至一度藉此超過傳統OTA平臺,創下單次直播百萬的銷售額。
對於小紅書來說,九又四分之三站臺的力量將具現為對於新消費趨勢的推動。除去MAIA ACTIVE這樣的品牌,主打產品包括可攜式泡腳包、暖宮貼的養生品牌真不二告訴AI財經社,過去4個月內,通過小紅書,他們快速發掘了大學生和情侶這類細分人群的需求,迭代到自己的產品當中,「我們做了一個鴛鴦盆,還有一個可攜式的泡腳桶,更適合大學生。」
影響仍在持續。新年來臨前,小紅書還發布了《2021生活方式趨勢關鍵詞》,冰雪熱潮、無糖主義、酒變甜、回血式獨居等10個關鍵詞,成為2021年的生活方式趨勢。這背後,既是疫情、孤獨經濟、冬奧會、新國貨等多個關鍵詞的交互,也是小紅書對於流行趨勢和潮流的洞察。
完美日記從誕生、擴張到IPO,已經成為小紅書孵化品牌的經典案例。很難預估下一個奇蹟會發生在小紅書的哪一個角落。但起碼小紅書這樣的平臺,正在通過生活觀,改變著用戶、品牌與平臺的交互邏輯。「大家從特別快的生活,找回了煙火氣的生活,有人情味的生活,這是2020年我們看到真正的變化和力量。」瞿芳說。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