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公章」不違法?這些法律規定你必須知道

2020-12-19 群傑智科技

6月13日,當當網李國慶「搶公章」事件已結案,調查結果為李國慶方面沒有違法行為。當當網回應稱:朝陽分局的做法令人震驚,噹噹已經提請行政複議。

相關律師稱:警方認為李國慶在搶公章事件中不違法,可能是因為沒有查到李國慶在搶公章的過程中存在打、砸、搶、奪等暴力行為,沒有造成財物、人身等損失,也沒有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等違法行為。對於公司內部治理及對公章的管理,屬於公司內部自治範圍,警方未對此予以幹涉。因此,警方認為李國慶沒有違法,並不代表肯定李國慶對公司公章的有權持有並因此掌控公司,也不代表李國慶所蓋公章聲明均為合法有效。

對於搶公章是否違法的討論還在繼續,今天,就聊聊與企業公章有關的那些法律問題。

01控制公章就獲得公司控制權?

擁有公章不等於擁有公司的控制權,公司的歸屬權需通過有效的股東會做出決議。且公司的控制權不止於股東會的表決權,還包括董事會或執行董事的決策權、經營管理層的經營管理權,同時也包括了法定代表人和掌印人的法人代表權。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九民紀要》第四十一條:「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應當主要審查籤約人於蓋章之時有無代表權或者代理權,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籤訂合同,要取得合法授權。」

這其中就確定了「認人不認章」的裁判思路。以此可見,公章之於合同的效力,關鍵不在公章本身,而在蓋章之人有無代表權或代理權。如果蓋章之人無公司代表權或超越代理權的,則即便加蓋的是真公章,該合同仍屬無效。

02股東搶奪公章的行為是否違法?

公章系公司財產,可能很多人會思考「搶公章」是否會構成搶劫罪、搶奪罪或搶奪印章罪。

對於是否會構成搶劫罪,根據《刑法》第263條對搶劫罪的規定,搶劫罪的構成要件之一是「非法佔有目的」。而在司法實踐中,搶公司公章的行為多發生在公司內部人之間,行為人本身可能就對印章享有一定的管理權限,所以很難將其定性為搶劫。

而對於是否會構成搶奪罪,根據《刑法》第267條的規定,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搶奪的,構成搶奪罪。但是,公章很難被認定為數據較大的財物,其本身沒有價值,只是作為公司對外表達意志的工具,所以難以認定構成搶奪罪。

也有人質疑股東搶奪公章的行為已經構成《刑法》第280條規定的「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罪」,但是該法條保護的對象是國家機關的印章,主體限定為國家機關,並不包括企業的印章,所以搶奪企業的印章的行為不會構成刑事犯罪。

我國公司法對公司公章保管的主體未做明確要求,這屬於公司自治範圍,內部可以自由約定保管主體,並不具備法律強制約束力。因此當事人以股東身份搶公章的行為,只是公司內部的管理糾紛,屬於民事糾紛範疇。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因為行為人搶奪公章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權益造成損失的,受損失一方可以要求行為人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03被搶公章後公司應該怎麼辦?

1. 公司應向屬地派出所報案,取得報案回執;

2. 持報案回執、營業執照原件,在省市級以上報紙公開登報聲明公章作廢;

3. 登報後法定代表人持掛失報紙、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去公安局辦理掛失手續;

4. 辦理補刻,持派出所報案回執、登報聲明(報紙首頁、掛失廣告頁頁面)、營業執照副本原件、法定代表人、經辦人身份證原件、授權委託書到公安部門辦理補刻程序;

5. 補刻印章後,前往銀行變更預留的印鑑,換新的印鑑卡。

參考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法制日報、蘇州普法

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在涉及到與印章有關的相關活動中,都要從法律的角度警惕用印風險,防止出現不必要的麻煩。為了防止「搶公章」的事情發生,對公司而言,需要提前明確印章的管理權限和責任人。但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企業印章的嚴密管理與規範使用至關重要。

群傑印章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

何更聰明、智慧的管理印章,江蘇群傑物聯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多年潛心研發,形成群傑印章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以信息的互聯互通為支撐,覆蓋印章全生命周期。綜合運用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GPS定位、OCR文字識別及智能設備等軟硬體技術,實現人印隔離,授權用印,全程記錄,留痕留底,從而可以責任到人,降低違規用印風險。幫助企業實現印章的數位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方案已經得到國內500多家大型企業集團應用認可。

印章物聯網解決方案架構

應用價值

1.降低風險

智能印章設備實現人印隔離,授權用印,全程記錄到人,降低違規用印風險。

2.節約成本

印章物聯網平臺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對物理印章的遠程智能管控,可實現無人值守自助蓋章,降低企業管理成本。

3.提高效率

智能印章設備放置在應用現場,經過遠程授權後,可隨時使用,無需郵寄或委派,提高工作效率。

4.數據分析

蓋章文件及使用數據等信息自動生成臺帳存儲到總部伺服器上,依託海量數據為企業風控管理提供支撐。

5.規範管理

利用前沿物聯網技術,標準化印章管理流程,規範印章使用,進行管理創新。

6.品牌提升

應用現金的印章管理辦法,提升企業數位化運作能力,有助於推動現代化企業管理品牌形象的提升。

相關焦點

  • 嶽屾山律師:李國慶搶公章尚不構成違法 能否奪權成功待觀察
    圍繞這些問題,網易財經專訪了北京嶽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嶽屾山。網易財經《商業+》:4月26日,李國慶接管噹噹的聲明以及搶來的公章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嶽屾山律師:李國慶《告噹噹全體員工書》是以「北京噹噹科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名義發布的。
  • 奪公章就是奪權?圖樣圖森破
    剛剛小豬的多人運動還沒下熱搜,這不,李國慶怒搶公章又上了各大新媒體熱搜。當然,從李國慶和俞渝的激變到當當網的沉浮,整個故事高潮迭起,吃瓜群眾嘿嘿直樂。從法律人的視角看來,這些故事涉及到公司治理,夫妻財產權屬,代理和代表等等各種法律層面,可以作為一個精品案例予以剖析。本所的律師也第一時間發了評論文章《李國慶奪印》(作者徐健)。
  • 搶到公章就能搶回公司控制權嗎?法官這麼說——
    從李國慶奪公章、發公告再到當當網回應等一系列行為,使得「奪章」事件持續發酵,有關公司公章的法律效力等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那麼,印章怎樣取得和使用才是合法的?搶奪公司印章構成搶奪罪嗎?涉印章的違法行為都有哪些?1、不是誰用章都能行使管理權公司印章在司法實踐中多被作為公司的財產對待。物,分為一般的物和特殊的物。
  • 當當網再陷奪權危機:股東大會合理性存疑 李國慶搶公章陷爭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深度丨當當網再陷「奪權」危機: 股東大會合理性存疑 李國慶「搶公章」陷「合法」爭議多位律師均對李國慶搶奪公章和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的行為提出了質疑。李國慶與俞渝的「糾葛」,再度站上了熱搜之巔。這場動人心魄的奪權背後,當事人的「結晶」——當當網也無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 最新法律規定:這六種貸款不用還,你還不知道?
    經過老哥長期孜孜不倦的科普,很多信友現在都知道不合規的網貸平臺超過36%的利息肯定是不用還的!而且他們也不敢來起訴你,那麼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情況借了錢不用還呢?老哥整理了以下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1、借錢用途違法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四條: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借款人借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民間借貸合同無效。
  • 同居關係,這些法律知識你必須知道!
    同居關係,這些法律知識你必須知道!>四、同居關係雙方不享有繼承的權利在司法實踐中,就繼承問題,法院的主要觀點認為由於同居關係不受法律保護,故同居一方對另一方的財產無繼承權。
  • 狗血劇:李國慶率4大漢上門搶公章……最新回應來了
    原來,今日有消息透露,李國慶率4大漢赴噹噹搶公章,並發布《告噹噹全體員工書》。對此消息,李國慶向@新浪科技 確認,已接管噹噹。在《告噹噹全體員工書》中,李國慶表示,已於4月24日依法召開臨時股東會,李國慶當選董事長與總經理,全面接管公司。俞渝僅為董事,無任何職權。看到這裡,小朋友,你是不是有很多問號?
  • 李國慶「搶資料」是否違法?律師稱有違公司法但不涉刑事犯罪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新聞記者 揭書宜李國慶進入噹噹「搶資料」並被警方調查一事受到外界關注。7月7日,在噹噹發生了李國慶撬保險柜「搶資料」事件後,警方介入並帶走了李國慶進行調查。而此前4月26日李國慶的「搶章事件」,警方則認為不涉嫌違法。那麼,本次李國慶撬保險柜「搶資料」是否違法?李國慶宣布的人事調整能否生效?俞渝目前能夠如何使用法律武器進行反擊呢?
  • 買賣簡歷是否違法犯罪,需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那麼,這種買賣簡歷的行為是否構成違法犯罪,應該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呢?一、買賣個人簡歷的生意,其實涉嫌違反多個法律規定,我們講兩個比較重要的。但是這些信息,必須在符合合法、正當、必要的情況下才能收集,並且不能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此外,不能再次銷售這些信息。這是關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 其次,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在法律上,已經上升到刑法的高度。我國《刑法》規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 雙方自願領養送養小孩違法嗎,法律是怎樣規定的?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符合條件的領養人是可以領養孩子的,而在現實生活中,私下抱養的行為是非常多的,那麼,雙方自願領養送養小孩違法嗎,法律是怎樣規定的?網友諮詢:雙方同意私自抱養孩子犯法嗎?北京市京師(南昌)律師事務所樂治用律師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雙方同意私下抱養孩子並不是犯罪的行為,如果沒有辦理收養手續的,是屬於違反收養法的行為。收養人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才可以收養被收養人。
  • 「慶渝年」大戲再掀高潮,李國慶壯漢搶公章或擔責
    3已經實際掌控了公司公章。那麼掌控了這些,是不是就代表李國慶能夠成功「搶」到公司。答案是:完全沒有可能。李國慶此舉頗有點搶山頭的意思,但上市公司控制權不是個物件,涉及到方方面面法律事務,商業社會畢竟不是江湖。從天眼查數據查詢可知,當當網現在的實際控制人依然是俞渝,當當網的母公司是北京噹噹科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由於之前當當網在美股已經退市,如今股權已經比較明晰。
  • 村委會的這些違法行為,你還要裝作不知道嗎?
    一般情況下徵收方是直接將補償等費用支付給農民朋友,村委會代辦後,徵收方將費用支付給村委會,後由村委會分配,又通過一道門檻後,就出現一個問題,如果村委會遲遲不發放補償怎麼辦?補償發放不一致怎麼辦?很多諮詢者都聽說自己的補償被以村委會的名義動用,那麼法律規定的補償費用要專款專用,既然他們敢無視法律,有沒有貓膩你自己細細品 慢慢品,遭殃的卻是百姓。
  • 1枚假公章,騙了騰訊1624萬!公司印章管理的17個核心問題
    今年年初,當網創始人李國慶帶人進當當網辦公區「搶」走幾十枚公章、財務章,當當網報警了,並宣布公章、財務章、財務部門章作廢。隨後,李國慶也發聲了:不算「搶」!我先獨自保管,要用章和我說!這些印章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是都代表著公司的意志,具有特定的法律效力,因此了解各印章的作用並加強印章保護工作非常重要。1、公司公章公司效力最大的一枚章,是法人權利的象徵。除法律有特殊規定外(如發票的蓋章),均可以公章代表法人意志,對外籤訂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件。
  • 作為法律從業者連法律的底線都捍衛不了,那麼「你」還有什麼用
    而最近幾年,我們看到很多律師又或者助理、仲裁機構等從事法律職業人員觸及了法律的底線,特別是一些律師以及律師助理因P2P平臺給債務人發的一些簡訊內容觸碰了法律的底線,雖然我們也知道有些簡訊是催收公司冒充律師給債務人發簡訊,但是我們認為責任應該應被冒充的律師擔責,因為我們無法確定這些簡訊到底是不是這位律師發的。
  • 繼李國強搶噹噹公章,幣圈比特大陸也開始「奪證」大戰
    距離李國慶搶奪噹噹公章還沒過去多久,又有公司「奪權」登上熱搜。硬搶似乎成為最近流行的方式。5月8號的北京海澱區政務服務中心比較熱鬧,數字貨幣礦機製造巨頭比特大陸公司兩撥人為搶奪營業執照差點打起來,場面就陷入混亂。
  • 搶房也有外掛?營利不看資質看朋友圈案例?律師:違法的
    對此,閃電新聞記者諮詢了山東財經大學房地產研究所副所長張振勇,他指出:「對於上述幾個城市出現搶房現象,要理性分析。目前像深圳、蘇州、天津搶房的情況只存在分化的房地產市場,並非是全國性市場。此類火熱情況,僅代表個別城市。各個城市經濟狀況不一樣,不能以偏概全。局部城市的火熱搶房現象不代表整個房地產市場的走向。」0秒拿房?外掛搶房不看資質看朋友圈案例?
  • 大股東否認「搶公章...
    12月13日,ST圍海發公告稱,公司大股東「強行拿走公章、財務章」。12月15日,之前一直保持沉默的大股東圍海控股,通過官網就ST圍海近期信披的若干問題作出回應和澄清。「大股東的很多情況說明、澄清,上市公司屢屢出現未披露、未及時披露、未充分披露甚至虛假披露的情況,所以我們除按照監管層要求的信披流程外,通過官網發聲,好讓投資者知道事情的全貌。」
  • 我國法律是怎樣規定的?
    大家需要明確一點,想要不違法,只能做以下兩種形式的代購:一種是本人從國外購買不超過一定價值和數量的物品,這些物品是自己用的,或者贈送給他人的;另一種則是專門用來售賣出去的,種形式下的商品則需要按規定交稅。
  • 校園·求職小課堂|畢業生,這些法律知識你知道嗎
    01  畢業生就業,這些法律常識你必須知道!畢業季,不只屬於熱鬧與狂歡,還夾雜著對過去的留戀和對未來的嚮往。更重要的是,這一時刻面臨著人生的一大抉擇——找工作。你將褪去學生的身份,走上工作崗位,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浪潮中……然而,在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的情況下,由於法律知識匱乏、法律意識淡薄、社會經驗尚淺,導致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合法權益被侵犯的事件屢有發生。如何保護大學生就業中的合法權益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而緊迫的問題。
  • 【法律普及】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涉及這些法律法規,您知道嗎?
    第十二條規定:「國境衛生檢疫機關對檢疫傳染病染疫人必須立即將其隔離,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對檢疫傳染病染疫嫌疑人應當將其留驗,留驗期限根據該傳染病的潛伏期確定。因患檢疫傳染病而死亡的屍體,必須就近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