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節氣祭祀中並非每一項都鄭重其事,每一次都鄭重其事。
中國節氣祭祀,國人們也並非一絲不苟,一板一眼,一本正經,其間蘊藏著中國人的天地觀,也包容著中國人的大智慧小心思。
二十四節氣中的祭祀,主體內涵是嚴肅的,但也不乏生動活潑,特別是民間,越見活潑生動。總體看來,我們踐行的祭祀,是有意味的民族形式。換言之,不同的節氣祭祀,洋溢著不同的趣味和意味。這裡,略舉幾例地方性的祭祀活動。
四神瓦當 現展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民間傳說,白虎是一尊神,負責搬弄是非。驚蟄這天,白虎多半會出沒人間。人遭白虎,意味著流年會遭小人盯上,不祥。怎麼辦?驚蟄祭白虎,好好的侍候它。
先繪製紙老虎,再點燃香燭,拿豬油往紙老虎嘴上抹,接著,用鴨蛋或豬肉餵白虎。一邊照顧白虎吃喝,一邊念念有詞:「好人近身,小人遠離。」如此,嘴上抹油的白虎,不會張開大嘴搬弄是非,吃了肉吃了蛋的白虎,沒法張大嘴傷人吃人了。
祭白虎
搬弄是非的白虎要祭,呼風喚雨的烏龍,也得罪不起。有一年,在河北邢臺平鄉縣後張範村一帶,立夏前後,竟然會下冰雹。這時下冰雹,對莊稼為害極大。民間以為下冰雹是烏龍作怪,那麼,就拍拍烏龍的馬屁吧。於是,立夏祭冰神。論起年頭,這個習俗,已有200多年了。祭冰神的核心環節是這樣的:將100斤桑木乾柴放入事先挖好的二尺見方、深三尺的土坑,點燃,待火燒旺後,再把準備好的一尾活烏魚、一頭活黑豬、一隻活烏雞及三張油餅、三棵大蔥、三盤甜麵醬等依次放入坑中,燒烤以為祭。烏魚、黑豬、烏雞都是黑色,它們升天后,烏雞變成頭、黑豬變成身、烏魚變成尾,組成一條烏龍騰雲而去也。烏龍這一走,此地也便沒了冰雹之災矣!
祭冰神
如此祭祀,以人類之心度量龍虎之心,想法有趣,做法亦有趣。
節氣小滿,在江南,流傳祭三車:水車、油車和絲車。相傳,管水車的「車神」為白龍。祭車神白龍時,農家在車水前於水車車身上置魚肉、香燭等祭拜之,特殊之處在於,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祀中,將白水一杯潑入田中,表示水源湧旺之意。祭車神,如今不太常見,也許日後某個機緣便又興起來了。
小滿祭白龍,驚蟄祭白虎,屬於地方祭祀。大體說來,地方祭祀,是在一定範圍內實踐的祭祀。這類祭祀多和一地的生產生活以及地方文化有著關聯。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農耕文明的智慧結晶。其實,智慧結晶是從我們生產生活的許多領域許多方面綜合而產生的。並且,帶有明顯的地方特徵,不獨是農耕文明的產物,這裡,以東南沿海漁村為例。
「騎著穀雨上網場」,穀雨時節,沿海的不少地方,過穀雨節,舉行祭海,祭奠海神娘娘。海神娘娘是海上的保護神,是沿海民間最崇拜的神祗。海邊的人對她非常虔誠,親切稱之為娘娘。穀雨天,到海邊,獻上大白饅頭、豬頭等供品,焚香燒紙,燃放鞭炮,跪拜海神娘娘,此俗,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供海」。穀雨節,入廟會,還有更活潑的節目:唱大戲,耍獅子、走高蹺。穀雨節就是漁民節,對漁民來說,論重要性,節氣穀雨排第一。過漁民節,比春節還要隆重。
漁民節
面對非遺,我們現在有一個詞叫「活態傳承」。其實,節氣祭祀,也可用上「活態」一詞。有趣的是,在傳承的節氣祭神歷史中,本來有春神夏神秋神冬神,如今我們還能看到的只有祭祀春神,民間祭祀春神。——「九華立春祭」,浙江省衢州柯城區九華鄉妙源村,每年立春祭春神。敬土地、鞭春牛、吃青菜等等議程,既嚴肅又活潑。
節氣祭祀儀式中,各類民俗中有很多寄託,且與娛樂相融。如此,有民俗內涵的娛樂,深受大眾歡迎。
歷史是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對中國人來說,節氣中的祭祀,蘊含著對生命的寄託,蘊含著對美好未來的期盼,由此,我們大致可以看出:越是走心的,傳承越見走勢,愈是中意的,愈在傳承中鮮活了。這,就是活態,這就是流傳的態勢。
附錄:中國節氣裡的祭祀一覽表
(點擊可看大圖)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