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詞人對蘇軾詞的接受

2020-12-19 中國青年報

相比唐詩,詞在日本的影響要弱一些,這是因為觀念上詩為正宗,詞為詩餘,而且寫作技術更難。儘管如此,日本文人寫詞還是代不乏人,他們學習、模仿唐宋詞人,其中特別喜歡效仿蘇軾的詞作。蘇軾是開闢了宋詞新天地的一代詞人,其詞不僅在國內影響深遠,而且早就流傳到了東亞各國。夏承燾在《論詞絕句》中云:「坡翁家集過燕山,垂老聲名滿世間。」說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國外傳播。

日本詞人學習、效仿蘇軾的詞,首先是仿調,即採用蘇軾創作的詞調。蘇軾最有名的豪放詞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又名《酹江月》《大江東去》)和《水調歌頭》,許多日本詞人也喜歡用此詞調作詞。在日本詞人中,森槐南(1862—1911)特別心折於蘇軾,也最有蘇詞之風,夏承燾在《域外詞選》序言中稱讚他:「日本詞人為蘇辛派詞,當無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題髯蘇大江東去詞後」,與蘇軾進行跨時空的對話:「我思坡老,鐵綽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東去意,試問南飛烏鵲。斜月熒熒,明星爛爛,撐住曹瞞槊。人生知幾,仰天長嘯寥廓。」(張珍懷《日本三家詞箋注》)槐南用蘇軾詞調憑弔蘇軾,一方面揣摩蘇軾創作該詞時的心路歷程,對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對蘇軾的人格魅力和風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評價,稱其「文章卓犖」,為「一世之雄」,可稱是東坡的「異代知己」。模仿此調的還有本田種竹(1862—1907)的《大江東去》「鴻臺懷古」二闋,久保天隨(1875—?)的《大江東去》「鴻臺懷古」,鈴木豹軒(1880—1963)的《念奴嬌》「汴京懷古」,也都是懷古詞,沉渾鬱藉,充滿悲劇氣氛,與蘇詞有異曲同工之妙。本田種竹被稱為「懷古博士」,其懷古詞不是憑空懷想,而是進行實地考察後有感而作。矢土錦山為他寫《送本田種竹遊清國序》:「今身親經歷其土地山川,汲古斟今,俯仰感慨,出諸得意擅長之詩,其語驚人者,果何如哉!」(神田喜一郎《日本填詞史話》)他實地西遊中國,懷古詞更具真情實感,所以森川竹磎(1869—1918)在《氐洲第一·題本田種竹懷古詩後》評曰:「種竹先生,懷古博士,人疑語有神助。」(神田喜一郎《日本填詞史話》)久保天隨的《大江東去》「鴻臺懷古」與種竹詞異曲同工,云:「謾教豎子成名,寧非戰罪,試問城池跡。紅葉夕陽金碧古,形勝依然崖壁。風學喊聲,雲欺旆影,今古當場劇。」(彭黎明、羅姍編《日本詞選》)抒發了江山依舊、物是人非之感。

其次是用韻,即按照蘇軾詞的韻腳來進行創作。如林讀耕齋(1625—1663)有次韻蘇軾的《滿庭芳·警世》詞;野村篁園(1774—1843)有次韻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梅巖蓉湖枉過,詞以記喜,用坡老韻」;森川竹磎有次韻蘇軾的《勸金船》「送橫川唐陽赴任豐橋,用蘇東坡原韻」;鈴木豹軒有次韻蘇軾的《念奴嬌·汴京懷古》。這些詞不光次韻,大都也是以蘇軾詞為範本創作。有的步韻和蘇軾原作韻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讀耕齋的《滿庭芳·警世》詞,規勸世人要超脫名利,「來往風塵,繁華名利,營求更是匆忙」詞意就脫自蘇詞。蘇軾的《滿庭芳》詞表現內心寵辱皆忘的情懷,起首「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以議論為主。韻腳「忙、強、狂、場、妨、長、張、芳」,兩首詞完全一樣。又如森川竹磎的《勸金船》「送橫川唐陽赴任豐橋,用蘇東坡原韻」,和蘇軾的《勸金船》一樣,幾乎是句句用韻;有的依韻,即和作韻字和蘇詞韻字屬同一韻部。如鈴木豹軒的《念奴嬌·汴京懷古》,用蘇軾詞韻,保留了蘇詞的部分韻字,但又突破了蘇詞韻字的範圍。高野竹隱(1861—1921)的《水調歌頭》(天風吹散發)、坂口五峰的《水調歌頭》(海郭曉晴爽)也用蘇軾《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的同部詞韻。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蘇詞的語詞、句式、立意、風格來進行創作。有的直接擷取化用蘇軾詞的經典語詞,表達其相似情懷。如用「瓊樓玉宇」:森槐南的《水調歌頭》:「摩壘曉風殘月,接武瓊樓玉宇,酒醒不勝寒。」高野竹隱的《水龍吟》:「料瓊樓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裡。」(還化用蘇軾的《水調歌頭》「高處不勝寒……千裡共嬋娟」)用「大江東去」:森槐南的《酹江月》:「便把大江東去意,試問南飛烏鵲。」森川竹磎的《水龍吟》:「拍手高歌,大江東去,此情誰會。」用「千古風流人物」:森川竹磎的《酹江月》:「那況如今俄頃失,千古風流人物。」有的是學句法,對蘇軾詞中的經典句法進行效仿。如對蘇軾《水調歌頭》中的「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模仿,高野竹隱的《水調歌頭》云:「我欲乘槎去,招手海邊鷗。」森川竹磎的《水調歌頭·琵琶湖上賦》云:「我欲橫吹鐵笛,乍可呼醉仙客,對酒拍闌幹。」森槐南的《水調歌頭》云:「酒醒不勝寒。」對蘇軾《念奴嬌》中「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的模仿,如本田種竹的《大江東去》:「猶想夜半銜枚,千兵亂水,煙壓寒江黑。」有的是對蘇詞的間接效仿。森槐南、高野竹隱和森川竹磎號稱明治三大家,都喜歡學習蘇軾詞。神田喜一郎評曰:「槐南、竹隱、竹磎三人,除了學習此柔調之外,還時時規摹蘇辛的激越之調,一步兩步地前進,並達到了獨行的程度。」如高野竹隱在其論詞絕句中云:「江湖載酒吊英雄,六代青山六扇篷。鐵板一聲天欲裂,大江東去月明中。」(《日本填詞史話》)表達對蘇軾的敬仰。其《水調歌頭》云:「天風吹散發,倚劍嘯清秋。功名一念銷盡,況又古今愁。漫學宋悲潘恨,休效郊寒島瘦,恐白少年頭。我欲乘槎去,招手海邊鷗。」(《日本三家詞箋注》)和蘇軾的《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有異曲同工之妙。竹隱詞中也出現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頃,月照山河一片」和蘇軾的《水調歌頭》(落日繡簾垂)中「一千頃,都鏡淨」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脫略蘇詞形跡,達到自出機杼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調歌頭》:「論填詞,板敲斷,笛吹酸。聲裂哀怨第四,猶道動人難。摩壘曉風殘月,接武瓊樓玉宇,酒醒不勝寒。」(《日本三家詞箋注》)在詞中抒發胸襟懷抱,表達詞學見解,與蘇軾一樣境界宏闊開放、豪健清雄。

(作者:錢錫生,系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蘇軾在雨中寫下一首詞,「一蓑煙雨任平生」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態度
    根據詞中小序可知,這是蘇軾在去沙湖的路上中途遇雨,蘇軾為什麼要去沙湖呢?沙湖又是哪裡呢?在蘇軾《東坡志林》一書中記載到:「黃州東南三十裡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黃州(今湖北黃岡)蘇軾雕塑像蘇軾的這首詞在簡樸的詞意中表達了深意,是一首看似尋常卻波瀾橫生的詞。雖然寫的是雨中隨感與眼前情景,詞中卻處處透露著詞人心中的感慨。
  • 千古詞人李清照,寫下一首詞,被稱為 「入神之詞」,讓人驚嘆
    但是事物總是有兩面性,我們必須要嘗試著去接受一些不好的事情。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我們總要學會自己處理一些好與不好的事,有時候可能會對於一些事情都會有所困擾。而這些經典大多都是一些著名的詩人或者詞人寫出來的。比如李白在《將進酒》中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杜甫在《望嶽》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蘇軾在《定風波》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蘇軾在寺院寫下一首詞,他因何而作,詞的上片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在有的版本裡,將蘇軾詞中的定惠院也寫作「定慧院」,這其實是同一個地方在不同名字而已。>《卜算子》詞是蘇軾在黃州期間的一首抒懷之作。蘇軾《卜算子》詞意圖從以上的相關解讀可知: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惠院時所作
  • 蘇軾夜裡被雨驚醒,想念弟弟,給他寫了一首詞,第一句道盡哀愁
    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一直慘遭貶職,此詞創作於當時蘇軾由定州貶至英州、惠州的途中。夜半三更,被雨驚醒,滿眼望去皆是寂寥,以景寄情寄託了兄弟的情深。上片中因著「梧桐葉上三更雨」而半夜驚醒,一場夜半三更的秋雨驚醒了蘇軾的夢境,也讓他感到了秋夜的寒冷和孤寂,詞人沉浸在離愁別緒中,放眼望去一切皆空。
  • 蘇軾被貶期間,寫了一首詞,開篇13個字,便成為詞中經典
    這首詞便是大名鼎鼎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至今仍然是許多教材的必備詞之一。這是一首感慨歷史的詞,蘇軾借三國時期的人物表達了自己的情懷,但誰又能想到,這首詞是東坡先生被貶黃州時所作下的呢?當時的他仕途不順,君王不器重他,前途無望,空有一身抱負而無法施展。
  • 蘇軾這首詠梅詞,沒有一個「梅」字,卻生動形象,被稱為第一梅詞
    所以不管是哪位文人墨客所描寫得梅花,再或者是在蘇軾的詞句裡,字裡行間都表達出詩人詞人對梅花性格品質的歌頌和追求。特別值得後人揣摩的就是蘇軾寫的一首詞,全詞中雖然沒有一個「梅」卻仍然被人津津樂道的稱讚為描寫梅花的第一人,這樣的稱讚實在少有。
  • 兩首悼亡詞,兩位偉大詞人的思妻之作,每每讀來都不禁淚如雨下
    關於悼亡詞,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十九歲時與妻子王弗結婚,兩人情深意篤,恩愛有加,而且王弗知書達理、謙虛謹慎,是蘇軾的得力助手。可惜好景不長,王弗在二十七歲時突然離世,這對蘇軾是極大的打擊,並在十年之後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詞作。
  • 蘇軾被好友妻子趕出門,他憤然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
    蘇軾,北宋著名詞人,這是人們對他最直觀的一個印象,從小我們就熟知蘇軾的詞,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的詞多為氣勢恢宏、豪放自如。讀蘇軾的詞,能夠滋養我們的心靈,無論我們處在任何一個人生階段都能夠所有感悟,如果,你想要走進蘇軾的詞,向您推薦這本《蘇軾詞傳》,這本詞傳收錄了蘇軾一生的詞,讓我們一起走進一個睿智聰慧、至情至性的蘇軾吧!
  • 蘇軾一首「迴環詩」詞,正著讀令人欣喜萬分,倒著讀讓人黯然淚下
    蘇軾有一首詞可以說是頗有深意,這是一首獨特的「迴環詩」,正著讀令人欣喜萬分,倒著讀讓人傷心欲絕,展現了蘇軾極其高潮的文字技巧,尤其這一首詞是悼亡詞是蘇軾較少的婉約詞,讀起來迴環往復、盪氣迴腸。這首詞就是《西江月·詠梅》。
  • 一首《花影》看似一篇寫花之詞,實則表達了寫詞人心中憤怒與諷刺
    接下來我們聊一聊宋朝,談一談蘇軾。蘇軾的作品較為豪放,並且家中三人同時為官,三人在詩詞方面都很有造詣,因此三人同時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創造了歷史以來,第一次一家三人同時入局的壯舉。蘇軾與蘇轍的兄弟情深,在他們二人的詩詞之中我們便可以看到。蘇軾一生的遺憾其實是在朝堂中鬱郁不得志,在描寫兄弟之情、山水之壯麗的同時也寫了很多自己對朝局的無奈。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寫出了最深的思念,不愧為千古悼亡詞之首
    蘇詞內容廣泛,題材新穎,除較多的政治抒懷詞、詠物抒情詞,還有一部分思親、念友的詞,《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這首詞初讀是在初中,當時僅是模糊覺得情真,詞好,找了個小本本抄下來。現在一轉眼大學都快畢業了,雖然愛情沒遇到幾次,但每每獨坐靜思時再細細體會其中真味,總是可以落下淚來。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思念之詞,開篇14個字,足以讓人淚目
    在北宋時期,有一位詞人,他與兄弟的情深義重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翻開他們二人留下的佳作,很大一部分都是贈予彼此的詞作,他們就是蘇軾和蘇轍二人。蘇軾在守孝期滿回到朝廷後,遇上了王安石變法,因為排擠等原因被貶謫,之後的人生幾乎都在難過和困苦孤獨中度過,而寫詞寄於兄弟親人便是他唯一排解心緒的辦法,因此,他幾乎每在一處都會給弟弟寄去詩詞。
  • 蘇軾弟子寫得最美一首詞:細雨清寒,獨上小樓,下闕堪稱神來之筆
    而在宋詞當中,最為厲害的詞人,當屬蘇軾、辛棄疾等人。今天我們要講的這首詩,便是蘇軾的弟子秦觀所寫的。雖然秦觀的名氣,比不上他的師父蘇軾。他年輕的時候,就跟隨著蘇軾,後來還曾經得到過王安石的誇獎。但是不久,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他作為蘇軾的親近之人,自然也免不了被牽連。被劾以"影附蘇軾」,接連遭到貶謫,後來鬱鬱而終。
  • 蘇軾很豪放的一首詞,開篇7字就驚豔了世人,中年人深有感觸
    出獵之際,詞人痛痛快快地喝了一頓酒,意興正濃,膽氣更壯,儘管夫子老矣,鬢髮斑白,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詞人借著出獵的豪興,將自己的願望和盤託出,表達了自己渴望報國殺敵,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蘇軾的詞,突破了傳統題材的限制,擴大了詞境;蘇軾以詩為詞,指出詞的向上一路,促進了詞體的變革。"以詩為詞"集中體現了蘇軾詞的獨特風格。
  • 蘇軾夢見亡妻後寫下一首詞,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令人潸然淚下
    這首詞的意思是:蘇軾和妻子已經訣別了十年了,儘管強忍著不去想起妻子,但是始終難以忘記兩個人的感情,死亡就像一把利劍將兩人狠狠地隔開,如今蘇軾遠在他鄉任職無法回到妻子的墳前,千裡之外的一個孤零零的墳墓是蘇軾遙不可及的願望。
  • 同樣的情感,不同的筆法,李清照寫婉約詞,悼亡之痛不輸蘇軾
    這一首詞同樣是思念愛人之作,名氣沒有蘇軾的《江城子》大,但是真情實感卻不遜於他。才女情路,我見憂憐李清照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幼讀書作詩,才學匪淺。少女時的李清照俏皮可愛,18歲時就嫁給了趙明誠。
  • 詩酒趁年華:從蘇軾的飲酒詞中看,他有著怎樣的人生和情感體驗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為元豐五年重陽節詞人在涵輝樓宴席上作。「佳節若為酬?但把清樽斷送秋。」烏臺詩案,貶官黃州,蘇軾雖然極力表現的豁達,寒食時登上超然臺,寫下了詞作《望江南》,詞中寫道:休寒食後,酒醒卻諮嗟。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 秦觀這首《江城子》寫給愛情,比起寫給蘇軾的詞要哀婉纏綿
    宋哲宗元符3年,蘇軾得以自儋州北歸,途中與身在雷州的秦觀見了最後一面。此時的秦觀似乎早已遇見到自己的結局,在前一年就給自己寫下了輓詞,而亦師亦友的蘇軾前來探望,自然不希望他馬不停蹄背上,招待他喝了酒之後再走。
  • 或許是受門生秦觀影響,蘇軾此詞也悽惻哀婉得令人心碎!
    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可以說是「古今傷心之人」,他寫的詞就好像是在淚水裡浸泡過一樣,處處都是令人心碎的憂愁和離恨。正如他在《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寫地那樣」便作春江多少淚,流不盡,許多愁」。秦觀詞作裡的愁緒和恨是從心底裡源源不斷地流出來的。蘇軾與秦觀即是師生,又是詩友與知己。
  • 蘇軾寫了一首和韻楊花詞,詞作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感情
    最後再進行全詞的解讀。這樣的話,才能更好地理解這首詞作,更好地體會詞人的感情。比如張先的《漁家傲·和程公闢贈別》一詞,就是詞人張先為朋友程公闢贈別的時候作的一首和詞,再如張先的《少年遊·渝州席上和韻》一詞,就是在宴會雅集的時候創作的一首「和韻」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