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聖誕
體性周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
曲濟無遺曰普,鄰極亞聖曰賢
德無不周曰普,調柔善順曰賢
——唐·奎峰宗密大師
普賢菩薩
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這位菩薩具足無量大行和弘深誓願
是強大執行力的代表
在大乘佛法中
通常以普賢菩薩代表證悟
與代表解悟的文殊菩薩搭檔
同為釋迦牟尼佛的二脅士
人稱華嚴三聖
峨眉道場
《華嚴經·菩薩住處品》中記載普賢菩薩住地說:「西南方有處名光明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曰賢勝(普賢),與其眷屬3000人,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東漢時期的某一天,隱士蒲公入山採藥,見一隻野鹿,「追之絕頂而無蹤」,緊接著天空中迴響起天籟之音,五彩的雲海中,出現了一頭長著六根長牙的白象,象背上還馱著一位相貌莊嚴的人。蒲公疑惑不解,特向當時從西天來華的天竺僧人寶掌請教,寶掌告訴他說:「此是普賢瑞相,於末法中守護如來,現相於此,化利一切眾生。」
就在普賢菩薩現相300多年後,一位名叫慧持的高僧不遠萬裡來到了峨眉山朝拜,並於公元399年在這裡建造了普賢寺(今萬年寺)。從此,峨眉山便作為普賢道場漸漸名揚天下。
今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
天台應化
唐朝年間,天台山國清寺的豐幹禪師一日經行的時候,在草叢中見到一個約十來歲的孩子。禪師上前問他姓名,他回答說:「我無家、無姓、亦無名。」
豐幹禪師憐憫他無依無靠,就把他帶回了國清寺,交庫房當茶童。因為是拾來的,就為他取名「拾得」。
有一次,寺中飯食花果被鳥啄食,拾得二話不說,拿起棍子就去抽打寺內供養的護法神像,責怪他們玩忽職守,枉受供養。當天晚上,常住師父們都夢見護法神說:「菩薩打我,罵我。」這時大家才開始覺察到拾得來歷不凡。
拾得與寺中另一位寒山師父是好友,二人時相往來,還常對人說佛法。但人們卻覺得他們瘋瘋癲癲,不但不信,反而對他們譏誚怒罵。
寒山就問拾得:「世間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之乎?」拾得回答:「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後來,豐幹禪師在談話中透露說: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的化身。聖跡顯露後,二位菩薩雙雙離開國清寺,後不知所終。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根據《華嚴經》記載,善財童子以十信後心,受文殊教,遍參知識,隨聞隨證。末後至普賢菩薩所,聽了菩薩的開示後,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普賢為其稱讚如來勝妙功德,令其發十大願王,以此功德,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並勸進華藏世界海諸菩薩,一致同行,求生西方。
普賢十大願王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回向
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祈願
菩薩行願加持
各國疫情消散
人人踐行正法
吉祥遍滿世間
回向
我此普賢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