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老照片:1937年的峨眉山,難怪是普賢菩薩的道場

2021-01-09 圖遊華夏

引子

1937年,著名的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第三次來到中國,在四川考察期間拍攝了多張峨眉山照片,展現了八十三年前極為優美的峨眉山風光。

圖片解讀

1、進山途中,峨眉山上的溪水奔流,衝刷的巨巖,如同一尊佛。

2、大自然的力量,流水將巖石掏空,溪水一路向下,大石塊下方,是渾圓的鵝卵石。

3、群峰對峙,草木繁盛,峨眉山中的峽谷風光,另有一番奇美,遠處的河灘上,依稀可見兩人抬著一個上山客。

4、山路的轉角,一處房屋露出,屋前的石板路,應是上山的臺階。

5、峨眉山進山的一處古亭,造型古樸,門匾上三個字辨別不清,期待有知道的讀者朋友告知。

6、登上峨眉山的高處,左邊的山峰高高屹立。

7、站在峨眉山頂,景色壯美,左側遠處的山巔之上,有兩座佛殿並排在一起,如同天上佛國,不知是金頂還是萬佛頂。

8、在一處供登山人休息的平臺處,四隻峨眉山的猴子,儼然成為主人,愜意的在石欄上休息。

9、這是一張峨眉山的標準照,站在金頂處拍攝,從右邊的山體延伸,兩座山峰均有佛寺,分別為千佛頂與萬佛頂,山下雲霧翻騰,莊嚴之境,正是普賢菩薩的道場。

10、另一個角度往山下拍攝,層巒疊嶂,白雲縈繞。

11、陽光從雲朵中透過,山上山下,不同的地方,明明暗暗。

12、一位帶著竹笠帽的藥農,坐在山上的涼棚旁,望著遠方,極有禪意。

13、雲霧叢生,包裹著峻美的峨眉山,現場臨之,勢必令人盪氣迴腸。

14、在半山處,遠望山腳下的河流田地。

15、在峨眉山頂的一處寺廟後,木板步道上,一位苦行僧正背對著安特生向前走著。

16、透過樹林,前方山峰的半腰處,像是有一處寺院,可惜不知其名。

17、一棵巨樹,甚為挺拔,遠處的山峰,也有一處寺廟,不知安特生在峨眉山何處所拍。

18、全部18張照片,只有這最後一張留下了普賢菩薩的寶相,大家如果看到這裡,應是緣分使然,而普賢菩薩的宏願「修治莊嚴十千不淨世界,令其嚴淨,如青香光明無垢世界」,「教化無量菩薩,令心清淨,皆趣大乘,悉使充滿我之世界」,必將清靜我們的心靈,教化我們的善行。

相關焦點

  • 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普賢菩薩十大願
    四川峨眉山景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分別是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分別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的道場。菩提四大名山隨印度佛教的傳入,自中國漢朝開始建寺廟、修道場,延續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得到政府的歷史性保護,確定作為文化文物重點管理單位,並對寺院進行了修葺,現已成為蜚聲中外的宗教、旅遊勝地。
  • 峨眉山景區恢復開放,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
    據媒體介紹,3月23日,四川峨眉山景區恢復開放。 峨眉山位於北緯30°附近,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 ,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
  • 佛教四大菩薩及道場
    和四大菩薩有關的殊勝日裡,廣大信眾到寺院進香、頂禮,可獲得數倍於平日的加持和功德。也因此,四大菩薩的道場也成了信眾嚮往的聖地,很多人都發願一定要在此生一一前前往朝山。道場,是指布道傳法時的場地。根據這一概念,同一尊菩薩可以有很多個道場。所以道場有時候特指首次傳法的場地。
  • 普賢菩薩,生日快樂(附贈:普賢菩薩手機壁紙)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十一日,普賢菩薩聖誕日。普賢菩薩梵文名叫:三曼多跋陀羅, 是我們常說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慧的文殊菩薩相對應,應化道場在四川峨眉山。另外三大菩薩分別是:文殊菩薩(五臺山)、觀音菩薩(普陀山)和地藏菩薩(九華山)。
  • 普賢菩薩聖誕—仁山法師
    普賢菩薩聖誕體性周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曲濟無遺曰普,鄰極亞聖曰賢德無不周曰普,調柔善順曰賢——唐·奎峰宗密大師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這位菩薩具足無量大行和弘深誓願是強大執行力的代表在大乘佛法中通常以普賢菩薩代表證悟與代表解悟的文殊菩薩搭檔同為釋迦牟尼佛的二脅士人稱華嚴三聖峨眉道場《華嚴經·菩薩住處品》中記載普賢菩薩住地說:「西南方有處名光明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 佛教四大名山,是如何成為四大菩薩道場的?這裡面大有原因
    如果對佛教有了解的朋友,都聽說過本土佛教中,有著四大名山和四大菩薩的說法。這四大菩薩就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而四大菩薩所在之地,就是佛教的四大名山。這四大名山都在我們的國土內,山西忻州的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浙江舟山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道場,四川眉山的峨眉山是普賢菩薩道場,安徽池州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道場。那麼這四座山又是如何成為四大菩薩道場的呢?這其中的因緣,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文殊菩薩道場五臺山在山西五臺縣東北四十裡,因為有五峰相對,相距各數十裡,頂峰平廣如臺,所以稱之為「五臺」。
  • 佛教中的四大菩薩及道場都有哪些?
    據史料記載,漢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派遣使者十二人前往西域訪求佛法。67年他們同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許多經書和佛像,並且翻譯了一部分佛經,相傳就是現存的《四十二章經》,也就是《阿含經》的節要譯本。同時在首都建造了我國第一個佛教寺院,就是保存至今的白馬寺。
  • 這輩子一定要去的100個世界頂級景區5,4大佛山之1的普賢菩薩道場
    這輩子一定要去的100個世界頂級景區5,4大佛山之1的普賢菩薩道場到了成都,來峨眉山敬香祈福吧!這裡是四大佛山之一,也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山中眾多的寺廟,讓這裡充滿了佛陀的氣息。也許是沾了靈氣的緣故,山中的景色也是極美的,四季各有美景可看。此外,山中的猴群,那是出名的兇悍。
  • 對峨眉山創建「中國國際佛教文化旅遊目的地」的思考
    進入新世紀後,峨眉山佛教協會吸納歷代祖師普賢道場建設的成功經驗,集中全山僧眾智慧,從體用、表裡等方面對普賢菩薩與峨眉山的關係進行了深化與圓融,提出了以「一座名山、三個中心、五妙共品」為核心的建設普賢道場、發展峨眉山佛教文化的新理念,並在這一理論指導下,重建金頂華藏寺、修建十方普賢聖像、恢復重建大佛禪院、建立峨眉山慈善康養中心,峨眉山佛教由此進入了中興期。
  • 清涼學堂 | 峨眉山
    唐代詩人李白詩曰:「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明代詩人周洪謨贊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眉山為「天下名山」。古往今來,峨眉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遊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閒療養的勝地。峨眉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遊人不絕,永葆魅力。 峨眉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相傳是釋迦牟尼身旁的普賢大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
  • 佛教:虛空藏菩薩,利樂眾生;普賢菩薩,純一妙善,備具眾德
    普賢菩薩普賢菩薩乃是我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象徵理德行德的菩薩,和文殊菩薩的智德正德相對應,同為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被合稱為「華嚴三聖」。即文殊駕獅子侍如來之左側,普賢乘白象侍右側。普賢菩薩所乘之六牙白象,六牙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四足代表四如意,即四種禪定。文殊、普賢共為一切菩薩之上首,常助成宣揚如來之化導攝益。以此菩薩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純一妙善,故稱普賢。行者於日常修習中應以具足四大菩薩的「悲、智、願、行」為方向。
  • 佛教聖地,普賢道場,峨眉之行
    隨團來到佛教聖地——峨眉山,也是僧人及信徒心中的嚮往之地。跟著導遊從這個牌坊進入通往金頂之路。只可惜天氣並未放晴。途中見到三三兩兩的峨眉山猴子,向遊客索要食物。當然好多遊客給了食物,不忘拍照留念。有些猴子體型肥碩,看不出有多大年紀。
  • 五臺山之文殊菩薩的道場
    佛教名山五臺山山西五臺山,是一座佛教名山,是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與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同時與印度鹿野苑、拘屍那伽、菩提伽耶和尼泊爾藍毗尼花園並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同時也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
  • 《西遊記》四大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
    許多人都說《西遊記》是一部褒佛貶道的小說,今天且不談此種說法是對是錯,但在這部弘揚佛教文化的名著中,亦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今天就為大家簡單的分享《西遊記》中的六大菩薩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全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慈悲和智慧
  • 杭州「最低調」的寺院,隱藏於大樹王國之中,是韋馱菩薩應跡道場
    導讀:曾經赫赫有名的江南名剎,隱藏於群山密林之中,韋馱菩薩應跡道場在杭州向西80公裡的臨安境內,有兩座鬱鬱蔥蔥的山峰,兩峰之巔各天成一池,宛若雙目仰望蒼穹,故名天目山,且按方位分別稱為東天目山和西天目山。
  • 生肖龍和生肖蛇的守護神:傳說普賢菩薩曾經化身十歲孩童!
    屬龍和屬蛇的守護神普賢菩薩的傳說:傳說普賢菩薩曾經化身十歲孩童到天台山國清寺花叢中哭泣,遇豐幹禪師,大師問他叫什麼名字,普賢菩薩說我沒有家,所以也沒有姓名。豐幹禪師於是把他帶進寺廟,把他安排在庫房當雜童。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
    金庸先生的作品幾乎每一部都提及了峨眉山。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倚天屠龍記》中的滅絕師太和周芷若,她們可都是峨眉派的典型代表人物。相傳康熙帝的父親順治帝為了董鄂妃的死而萬念俱灰,出家當了和尚。康熙帝在尋父過程中聽說順治帝在峨眉山出家,康熙帝便親臨至此,雖尋父未果,但卻為峨眉山各寺廟頒賜楹聯、詩文、匾額等,留下一段佳話。
  • 佛陀宣示得《法華經》之四法,普賢菩薩說神咒護佑持經者
    今天我們學習《妙法蓮華經》之「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此品為勸化眾生當奉持《法華經》。普賢啟問如來滅度後,如何能得《法華經》,佛陀宣示若能成就四法,當得斯經。普賢菩薩說陀羅尼神咒,並發願當於未來護持此經,及受持眾生。
  • 四大名山,四大菩薩帶您領略人生四重境界!
    地藏王菩薩的道場--九華山,代表大願;觀音菩薩的道場--普陀山,代表大悲;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代表大行;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代表大智。- 1 -九華山原名九子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境內。- 2 -普陀山位於浙江舟山群島之上,唐鹹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鍔大師從五臺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舟至蓮花洋遭遇風浪,數番前行無法如願,遂信觀音不肯東渡,乃留聖像於潮音洞側供奉,故稱「不肯去觀音」。普陀山梵剎眾多,其中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並稱為三大主寺。著名的還有紫竹林庵、潮音洞、觀音洞、梵音洞等。
  • 中國最大的寺廟,供奉最大的烏木觀音像,稱為「峨眉山第一門戶」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940,閱讀約2分鐘四川峨眉山大佛寺原名大佛寺,由明代高僧無量禪師於明萬曆年間創建,自古以來就是朝拜峨眉山的起點和地方,因此又被稱為"峨眉山第一門戶"。抗戰期間,為躲避日軍轟炸,國民政府曾將故宮文物運至大佛寺保管,使該寺得以名垂青史。自東晉《華嚴經》傳入中國後,峨眉山成為普賢菩薩的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