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越高娃越想放棄?面對壓力,父母要多理解孩子,否則物極必反

2020-12-24 育兒鋪子

做父母的,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是遇見一些不求上進的孩子,有的父母就會給孩子一些壓力,讓他們在壓力下更能有動力的去學習,這個做法不是不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物極必反,給孩子施壓也不要過大。

樂樂是一名小學生,才上小學的他,壓力非常大,因為樂樂所在的學校屬於一所口碑比較好的學校,學生進學校都是要考試進去的,如果在學校考試成績不合格的話,可能就會被退回去。樂樂的媽媽費了好大的勁,加上樂樂也比較爭氣,在考試的時候考的比較好,就順利地進入了這所學校。

在學校裡,樂樂感覺競爭力非常的大,因為和他同班的同學學習都非常的優秀,而且學習都比較的努力,他也不得不努力學習,在這樣的壓力下,樂樂的成績雖然不是第一名但是還不錯。

在開始的時候,樂樂的媽媽非常滿意自己孩子的表現,但是,後來慢慢的他覺得樂樂的成績還可以再往上提一提,於是就給她買了很多資料,並且禁止他玩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一心就只想著學習,就連生病住院,媽媽怕她擔心功課落下,把他的所有資料都拿到了醫院讓他學習,樂樂以前最喜歡畫畫,自從媽媽禁止他畫畫以後,他感覺自己的壓力沒有地方得到釋放,整天都是無精打採的學習也沒有以前積極了,在考試中成績一下子退步了很多。

父母要知道的是在一定的壓力下,壓力就是動力,但是這個是有條件的,是必須建立在適當的壓力和休息上,如果孩子的壓力超過了自身可以承受的範圍,那麼這種壓力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傷害,要想控制好對孩子施壓的力度,不妨試一試倒U型假說。

"倒U型假說"是由英國的著名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共同提出的,它也被稱為"貝克爾境界"。這種假說最開始研究的是工作壓力和員工業績之間的關係,經過他們的長期研究表明,不論是員工壓力過大,還是過小對於他們的工作效率都會產生影響,在壓力適中的時候,他們的工作效率最高。

應用到孩子身上,就是想讓孩子成長進步的更快,要給他們一定的壓力,但是這個壓力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這樣都起不到效果。

家長可以嘗試下面的做法

1.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進行施壓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能夠承受的壓力會比較大,有的孩子則承受不了那麼大的壓力,在給孩子施壓的過程中,要結合孩子自身的情況綜合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循序漸進地進行,能力不好的孩子,要先打好基礎,慢慢開始,不能一下子就給他們那麼大的壓力。

2.不要忘記給孩子鼓勵和支持

在孩子有壓力的這個過程,中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給孩子施加壓力,而不去給予他們鼓勵的話,孩子們很快就會感覺到精神疲倦,也會失去信心時間久了,她們覺得自己達不到父母預期的目標,也不敢和父母過多的親近,非常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在施壓的過程中,家長們一定不要忘記給孩子鼓勵和支持,這個甚至比給他們壓力更有效,孩子們最期望得到的也是來自父母的支持,有了父母在背後的支持,孩子們更有動力,而且對親子之間的感情也會有好處。

3.做好榜樣

家長們的言傳身教,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再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家長們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則,比如說不能再要求孩子寫作業的時候,自己去在客廳打遊戲或者看電視 ,這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有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孩子的學習也更會有動力,做事情也更加積極。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做一大堆事情,而自己又不注意自己的行為,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

所以父母要知道,施壓是可行的,但是不要總給孩子太多或者太嚴厲的要求,孩子畢竟不像大人,能夠承受很多的心理壓力,並非壓力越大,動力就越大。

在給孩子施加壓力的過程中,也要懂得給孩子解壓,給孩子解壓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的理解和陪伴,還有支持,這些也能成為孩子前進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孩子越想學習越做不好?「瓦倫達效應」在作祟,父母要幫他避開!
    當父母的,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能有能一番作為,為了幫孩子打好基礎,許多父母從小就給他們報各種補習班,期望孩子的學習成績能有所提高。大多數的孩子也能理解父母的苦心,然而有的時候,孩子越想學習越想進步,卻越做不好! 孩子越想學習進步反而容易失利?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如何避免「海格力斯效應」家長要懂以柔克剛
    面對孩子的叛逆期,父母束手無策,應該了解一下「海格力斯效應」,老友昨晚跟我視頻聊天張嘴就是對自己家六歲的兒子一通抱怨和批評,老友說兒子這麼小就已經很叛逆了,長大後都沒法管教了,還對我說每次看到兒子抱著手機玩遊戲,搗亂後都要對兒子進行一番教育,但是,發現對孩子的管教越是嚴格,孩子不僅沒有變得聽話懂事,反而是越來越叛逆,惹人生氣了。
  • 心理學:為什麼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
    為什麼許多從小不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往往越懂事、越處處為他人著想、越懂得付出和貢獻?這其實是一種迎合。我長大後,學過心理學了,我才知道,人不可能無欲無求,只要是人,就會渴望更美好的生活,沒有誰是心甘情願的任勞任怨的,所以我更能理解我媽了。沒有人願意接受父母不愛自己這個事實,所以就會拼命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就會通過「表現好」來獲取父母的關注,所以現實中越不受寵愛的孩子反而越懂事,原因是他們對愛的渴求。
  • 父母越是追,孩子就越想逃,但每個逃離的孩子總離不開父母的城堡
    這個細節不禁讓我想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微妙關係。我們也曾是個孩子,然而,每個孩子也都會長大。長大後的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會與父母意見相左的時候,他們會想著逃離父母的管控,父母越是不願意放手,他們就越想逃走,父母越是窮追不捨,他們就跑得越快。
  • 孩子的3個要求,父母不要拒絕,否則長大後容易怨恨父母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們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問題和學習成績,很多家長就多少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問題,至於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只要是家長能接受的,不過分的要求,家長一般都會同意,但是孩子們有時候真正的需求卻被家長忽略掉,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長大後可能會怨恨父母。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喊破喉嚨都管用
    在教育孩子時會遇到很多棘手的問題、很多第一次遇到的問題,當這些問題擺在父母面前的時候,他們也有感覺到有心無力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做才能讓孩子和自己都稱心如意。很多的家長都會陷入一個「怪圈」,就是越管孩子孩子越叛逆,孩子越叛逆就會更加地去嚴厲管教孩子。最後導致孩子變得更加的難以管教,誰的話都不聽。
  • 心理學:孩子的這幾個表現越明顯,暗示他內心越自卑,父母要警惕
    原來成成讀書之後,自己的父母老是喜歡把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無論是學習還是興趣才藝,大到考試小到字體,通通都可以當做成成父母拿來比較的對象。成成覺得這種比較像是一塊無形的石頭壓在了自己身上,但是為了不讓自己的父母失望,成成還是很努力學習。
  • 父母越會「說話」,培養出的孩子越優秀,溝通方式和技巧很重要
    孩子的信心就是依靠周圍人的評價來建立的,不被允許失敗的孩子,就會痛苦的壓抑孩子,或者是通過一些不正常的方式釋放自己。一些孩子從小就比較暴躁,喜歡啃自己的指甲,喜歡穿一些普通人不太能接受的衣服,都是因為經常被否定導致的一種心理壓力,通過這些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心理壓力。孩子從小被人否定,他這一輩子都會追求別人的肯定。
  • 為什麼孩子越催越慢,趕緊住手,父母別再成為孩子磨蹭的推手
    時間長了,你越催他越慢,因為孩子潛移默化已經認同了父母貼在他身上的標籤。孩子越慢父母越催,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默契,父母的催促已經完全取代了孩子的自主性。當孩子的潛意識中覺得這不是自己的事,這是父母的事的時候,就會出現每天催催催的場景,結果就是催得越急,人家越和沒事人一樣。
  • 父母在這兩件事上越「自私」,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託爾斯泰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關鍵是如何教育。」教育孩子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只有愛與教育並行,孩子才能越來越出色。但現實往往是,父母越愛孩子,教育就越是寸步難行。父母無底線無原則的疼愛,導致孩子成長受阻,更容易毀掉孩子一生。
  • 為何越不受寵的孩子越孝順?網友:想證明自己,但越努力越心酸
    從網友的真實經歷和實際情況來看,為何越不受寵的孩子越孝順,有3點原因父母之愛缺失,孩子渴望被愛由於童年時期缺失父母的愛,導致孩子對於父母的愛很是渴望,礙於面子原因孩子不會說,可能也是覺得說了父母也不會理解和愧疚
  • 閱聽|家長要求越多,孩子越難教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家長要懂得順著孩子。這句話的本意是家長要能夠順著孩子的心走,懂得化解孩子的心緒,疏解孩子的壓力。而不是行為上的順從甚至是放縱,不是行為層面的聽之任之。家長默然不動,這種狀態不是順著孩子,而是慣著孩子,是家長被動的自我逃避。順著孩子的心走,不要求孩子外在的行為,是給家長自己留出時間改變自己的行為。
  • 五歲孩子越管越逆反,孩子小時候沒在身邊,父母如何破冰
    孩子回來沒幾天,小林就變得非常煩躁,她跟我吐槽孩子沒法管,越管越逆反。春節幾個同事視頻,小林忍不住訴苦,說著說著就流下了眼淚,把我給嚇壞了,小林可是那種流血不流淚的女漢子,上千萬的項目處理起來都神閒氣定,不知怎麼讓他兒子給搞成這樣了。
  • 孩子學歷越高將來越不孝順?這3個原因,既現實又讓父母寒心
    然而,兒子在結婚後從來沒有讓父母去過家裡,說去看孫女也被無情地拒絕。兒子說:「到北京太遠不方便,和孫女的視頻就算看過了」,實際是兒媳不願意讓老人去。這讓劉大哥夫妻感覺心寒,只當是白養了這個孩子。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他們說,孩子不要培養得太好,否則,在出人頭地之後就會飛得更遠,一年到頭甚至生病的時候也看不到孩子,孩子也不會孝敬父母。
  • 為啥有些家庭,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喜歡,過來人講的話很戳心
    很多人心裡會覺得父母喜歡孝順的孩子,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如果你們仔細觀察身邊的案例,就會發現:越孝順懂事的孩子,反而越不受父母喜歡,而那些被認為「不孝順」的孩子,卻備受父母的偏愛和照顧。電視劇《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從小上進勤奮,非常懂事,但是父母並沒有特別喜歡她。
  • 孩子越催越磨蹭,知道真相後讓人心疼!
    每天都遲到,我都覺得丟人;發現,好像越催孩子,孩子就越磨蹭。其實,每個孩子磨蹭的背後,都有著不得已。但孩子的記憶力有限,他並不會分解那麼多動作,加上父母的催促,孩子依然不知所措,那說明孩子並沒有能力消化你的指令。而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一次只下達一個指令,一步步告訴孩子,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 6年追蹤,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望子成龍,是多少父母真實的心境?但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未來多半在出生時就被決定了?最近看了一部記錄片《出路》,很有感觸,分享給各位爸媽。導演鄭瓊費時6年,追蹤3位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將他們自讀書時代邁入社會歷練的軌跡片段呈現出來。
  • 為啥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被父母待見?真相太戳心
    都說越長大才能越看到現實的殘酷,許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進入了社會,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就會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在多子女的家庭裡,往往最孝順的那個孩子過得最委屈,也最不被父母待見。為什麼家裡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待見呢?真相太戳心。
  • 閱聽|越長大越不聽話,孩子叛逆該怎麼辦?
    孩子叛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時常讓父母感到「頭疼」。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那麼,孩子叛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
  • 人生潛規則:越想哭,越要笑
    人生有好多無助痛苦的時候,特別想哭,還不夠堅強,就止不住眼淚,父母在,還有人心疼,父母不在,步入社會,沒人可憐你。因此還是笑吧,哭也沒用。女孩子愛哭,也有愛哭的男生,我喝多了就愛哭,感覺自己很冤,受過不少委屈,然後就情不自禁流下眼淚,有時候難過了,哭得稀裡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