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清朝末年,中國軍隊似乎就對德式武器有種莫名崇拜,所以當時才會進口德軍看不上的委員會M1888步槍(漢陽造原型),而要說中國與德國的軍購巔峰,那自然要算上世紀30年代,當時國軍特別組建了「德械師」,用德軍標準來打造精銳部隊。
德械師的制式步槍分為兩種,一是中正式步騎槍,根據德國毛瑟標準型步槍仿製而成,由國內的兵工廠製造;二是毛瑟98k步槍,數量較少,屬於從德國進口的原廠貨。
到日本向德國施壓,導致中德軍購貿易被迫中斷為止,累計有10萬支毛瑟98k交付到了國軍手上。那麼問題來了,都是原廠產品,國軍德械師手上的毛瑟98k步槍,與德軍使用的是否有不同呢?
答案是有的,而且不同之處還挺多。首先說外部特徵,德械師的98k與德軍的98k的大致外形並無區別,主要是一些細節的變化。
圖為德械師使用的98k,注意紅色箭頭所指的符號,那是國軍常用的黨徽,在看日劇裡經常能夠見到。
圖為德軍的98k步槍,同樣的位置,刻的是德國陸軍的振翅鷹。又比如蘇德戰爭之前,蘇聯也曾向德國進口過一批98k步槍,槍身刻的是五角星,每個國家的符號都不相同。
木質零件的材料也不同,德械師的98k為櫸木壓合板,而德軍的98k分為三個階段,前、中期為胡桃木,後來胡桃木砍得差不多了(可用於造槍的胡桃木有年份要求,必須高於20年樹齡),1944年換成櫸木。
雖然國軍的98k都是1938年之前交付的,但如果與德軍對標的話,只能與1944年的後期型98k勉強對比。
其實櫸木與胡桃木的性能沒什麼差別,同樣耐磨損、耐腐蝕,但壓合板終究沒有胡桃木那樣的天然紋路,武器的顏值下降了不是一星半點。
還有就是槍械內部了,德國賣給國軍的這10萬支98k步槍,內部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要麼是做工粗糙,要麼是零件未達標準,故障率要超過德軍手上的98k。
說句不好聽的,德械師使用的98k就是毛瑟檢測出來的不合格品,這也解釋了為何德軍裝備缺口這麼大的情況下,德國人還會好心騰出一部分產量賣給國軍,因為這些就是德軍看不上的二等貨。
即便是不合格品,但在國內兵工廠技術、設備普遍落後的情況下,這批毛瑟98k步槍在國內依然是不錯的武器。國軍的裝備缺口同樣大,有的買就不錯了,所以即便知道這是不合格品,最終還是咬牙買了下來,用來對付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