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98k,二戰時期德國陸軍的制式步槍,以性能穩定、精度高而聞名。98k列裝於1898年,一直到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都佔據著制式武器的地位,這裡面自然少不了歷代設計師的付出,他們不斷改良98k的性能,推出了各種衍生型號,這才令98k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戰爭。
在眾多衍生型號裡,有一款名為VK98,它可以說是毛瑟98k的低配版本。
VK98的全名為Volkssturm Karabiner 98,在德語中Volkssturm是大眾的意思,而在二戰時期代表了人民衝鋒隊;Karabiner即Carbine(卡賓),而98指代98k的誕生年份。
換句話說,VK98並不是為德國正規軍準備的,而是交給人民衝鋒隊使用的。二戰後期,德國兵力消耗嚴重,為了維持戰爭,德國宣布16-60周歲間未服役的男性公民都要參加人民衝鋒隊,他們只是簡單接受了一些軍事訓練,然後就上戰場送死了,戰鬥力遠遠不如正規軍,而且當時德國資源匱乏,不可能人手一支毛瑟98k步槍,所以德國才開始簡化98k的結構,從而打造出VK98步槍。
VK98的第一目標就是效率,必須在短時間內生產出大量步槍,所以很多98k身上的精密設計都得捨棄。就拿槍口上方的準星來說,98k的準星是經過多道工序製成的,而VK98就是一根豎立的鐵片+一個底部換套,非常簡單。
98k的護木一直包裹到槍管箍環的位置,而VK98縮短了一大半,而且材料也換成了櫸木膠合板。這裡要說明一點,並不是所有胡桃木都適合製成槍械零件的,一般需要一定年份才行,而德國此時符合年份要求的胡桃木已經越來越少,軍方都被迫更換櫸木,更別說人民衝鋒隊了。
在98k的扳機前方,有一個可以打開的底板,如果作戰過程中,步槍突然卡殼,士兵可以打開底板,直接手動摳出卡在內部的子彈,從而解除故障,而且這也是一個保養創口,平時無需將步槍整支拆解,通過此底板即可進行簡單保養。
反觀VK98,扳機前方完全封死,畢竟真到了戰場上,人民衝鋒隊就是炮灰,打不了幾槍,所以乾脆連清除故障的功能都不留了。
還有就是照門,98k的槍機上方有一個立式照門,上面還有測量距離的標尺,輔助士兵瞄準,而VK98的槍機上方只有一個小貼片,中間下凹,形成一個簡易照門,一百米門還有點準頭,百米之外估計只能隨緣了。
當然,VK98也並非一無是處,它的生產商的奧地利斯太爾公司。作為奧地利最有名的兵工廠,又是毛瑟98k的生產商之一,斯太爾公司的技術還是值得肯定的,即便只是生產低配版步槍,核心的槍機組件依然有著相當不錯的工藝,所以VK98的性能不算差,依然要比那些小作坊製造的劣質武器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