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1893年板面蛋膠畫
天空的血紅色被複製到了整幅畫中,那雙手極長極窄,形狀很不自然,幾乎包裹住了整顆頭顱,徒勞的希望抵擋住那聲只有他自己能聽到的焦灼的尖叫。背景中的那兩個尊貴的人則根本沒聽見,依舊氣定神閒地踱向畫面之外。
1893年11月20日,蒙克的一位情緒化的朋友兼同行卡爾,來到艾克伯格的森林中,就在《吶喊》的取景位置停了下來。當時卡爾的朋友們正等著他,因為那天本該是卡爾再婚的日子,但卡爾沒去,就在欄杆附近,他開槍結束了他的生命。
《吶喊》,黑色石板印刷,手工上色(紅、橙、藍、綠),1895年。蒙克的畫有一種把你拖拽進畫面的力量,讓直視畫面的你無處遁逃。
蒙克的《吶喊》,畫中那個驚悚的形象,超載藝術史,跨越時間和空間,貫穿不同文化領域,具有極強的辨識度,為世人熟知,成為全球視覺符號之一。
一般看畫,觀眾是主動的。而蒙克的畫則是主動的,畫面會喚起觀眾的緊張感,畫面恨不能讓觀眾窒息。
久事美術館《愛德華·蒙克版畫和油畫展》展廳留言牆一角。
上海久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