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第190師號稱「忠勇師」,全師不論官兵,衣袖上都繡有「忠勇」兩字。一該師也是在湖南新組建的部隊,兵源都來自於三湖兩廣地區的剽悍健兒,在湖南經過了三個月的嚴格訓練後出山,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博得百姓的愛戴。待命期間適逢谷熟,第190師官兵還義務幫助農民收割,充分體現了軍民合作的精神。
該師師長梁華盛是出身於第4軍的將領,長期跟隨薛嶽南徵北戰,歷經東徵、北伐、尾追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是薛嶽的老部下。梁華盛針對日軍懼怕我軍大刀隊的特點,特地模仿西北軍大刀隊的做法,為他的第190師官兵每人配備了一把大刀,並請來一位武林高手,專門傳授大刀對刺刀的格鬥技術。
在萬家嶺戰役之中,「忠勇師」大顯神威。當時日軍第101師團的主力首先向東孤嶺發起進攻,日軍還是先用飛機和重炮輪番轟擊我軍陣地,整個東孤嶺的山頭被炸成了一個亂石飛揚的採石場。經過連續兩天的轟炸和炮擊之後,第101師團的官兵原以為我軍在炮火下已經傷亡殆盡,不料第190師的將士們很快從稜線背後翻上來,佔領了主陣地,隨後便利用居高臨下的優勢組成火力網,日軍被打得措手不及,死傷慘重。
激戰一天後,我軍僅僅失去前沿陣地,主陣地依然被我軍控制。伊東政喜見初戰失敗便又用飛機大炮輪番轟炸,整個東孤嶺的山頭幾乎都被削平了三分,甚至還用上了芥子毒氣。中國守軍由於沒有防毒面具,士兵大量中毒身亡。梁華盛立即命令全師每人用溼毛巾蘸「日光皂」肥皂水裹在臉上,只挖兩個小孔露出雙眼,這才減輕了中毒的現象。8月25日,伊東政喜又從星子調來了援軍,還加大了施放毒氣的力度,我軍有所不支,把兵力撤到了東孤嶺最高的山頭。
日軍也跟進到了我軍陣前,梁華盛命令將士們拿出每人所配的大刀,與日軍展開了白刃戰,由於我軍經過刀法的專門訓練,而日軍只練過刺刀對刺刀的拼法,卻從未練過刺刀對大刀的拼法,結果我軍佔據了上風,而且此時雙方絞殺成一團,敵人的飛機、大炮、毒氣都無法使用,我軍最終守住了東孤嶺最高的山頭。日軍知道東孤嶺難纏,便改變戰術,把進攻重點轉移到西孤嶺,而對東孤嶺則採取佯攻。由於第190師主力都在東孤嶺,西孤嶺防守薄弱,再加上日軍是迂迴繞攻西孤嶺守軍的側背,致使我軍腹背受敵。「西孤嶺側背受擊,預備隊悉數用盡而被三面包圍的情況卞,仍浴血奮戰。」王敬久為避免全軍覆沒命令梁華盛撤出西孤嶺退守東孤嶺,把全師兵力全部集中在東孤嶺據守。
日軍佔據西孤嶺後,便利用西孤嶺的地勢用重炮轟擊東孤嶺的最高峰,還用飛機和毒氣進行攻擊。從8月25日至8月27日,第190師的將士只好躲在工事裡隱蔽,28日拂曉,敵軍終於發動了最後的衝鋒。這次進攻的猛烈程度前所未有,敵軍在戰車的掩護下,向我軍陣地衝了上來。我軍沒有戰防炮和火箭筒等反坦克武器,士兵們只好收集集束手榴彈滾入敵軍車陣,自行引爆,最終與日軍的戰車同歸於盡。日軍為「忠勇師」視死如歸的氣概所震懾,被迫退下陣去。自從第190師守衛東西孤嶺以來,與日軍第101師團主力進行了慘烈地搏殺,使日軍死傷慘重,第101聯隊之第一中隊,機關槍第二中隊,第149聯隊之第一中隊被全部殲滅。我軍也傷亡慘重,全師傷亡大半,不得不調下來整補,但由於戰術運用的成功,充分達到了阻滯敵人的目的。
日本東京電臺的心戰播音員「東京紅玫瑰」在播發這篇戰地通訊時也不得不哀嘆:「日軍侵佔中國遇到的兩支最讓日軍害怕的部隊就是宋哲元的大刀隊和梁華盛的『忠勇師』。」這支「忠勇師」後來依然在薛嶽的指揮下參加了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巷戰,守住了長沙城,並且在1944年的衡陽保衛戰中堅守衡陽48天,與衡陽共存亡。可以說是抗戰的英雄部隊。
參考資料
【1】譚飛程:《座兵江漢一武漢會戰》
【2】敖文蔚:《兵火奇觀一武漢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