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之中出梟雄,同為朝代更迭時期的今川義元和袁紹都佔據著天時地利人和,他們深知只要佔據山河一方擁兵過萬則可與群雄爭天下,胸有鴻鵠之志,行如猛虎下山,然而這歷史上卻只是多了兩位逐鹿者,其最後的結局都落得家破人亡,成了別人走向權力巔峰的墊腳石。
有人說今川義元是日本版的袁紹,然而他們經歷相似,但論細節,才華謀略今川義元更勝一籌!
出生名門卻都在「陰溝裡翻船」
今川義元和袁紹都出身於名門世家,振臂而呼眾人皆能響應。從家世背景來看,今川義元是足利幕府將軍的同族,是有著繼承將軍地位的名門之一。同時今川氏早已在遠江、浚河擔任了幾代的守護大名,其根基之深,資本之雄厚,著實有問鼎之權。而袁紹生於宦官世家,其祖輩四世三公,是東漢末年極負盛譽的世家子弟。
二人既已佔據著如此有利的局面,在當時的紛爭年代必要與各路豪傑一爭雌雄,其中不乏自己的手足至親。今川義元在壽桂尼和太原雪齋的幫助下,從家督爭奪戰中獲勝,從此開始了他的梟雄一生,先是縱橫聯合與甲斐武田氏和東鄰北條氏建立同盟,同時在尾張織田家手中奪得三河控制權,從而成為東海大名。如此,今川家族在今川義元的帶領下走向了巔峰,成為了日本戰國時期最具實力的大名之一,然而世事難料,歷史總是喜歡製造意外,今川義元在手握重兵的條件下於桶狹間敗給了兵力不足其十分之一的織田信長,本人也在此戰中身隕,自此,「東海道第一弓取」的死給今川氏帶來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而袁紹利用袁氏家族的聲譽以及謀誅宦官的作為聚集了許多天下英雄豪傑,被各方諸侯擁立為盟主,其聲勢浩蕩逼得董卓不得不遷都長安,之後袁紹便利用自己手中的兵馬擴充勢力範圍,佔據了冀、幽、並、青四大州,如此袁紹成為東漢末年最大的軍閥之一,禍福難料,就在袁紹繼續向外擴張的過程中卻因為自己的原因而錯失戰機,以致於最後大敗於曹操,於官渡一戰後一蹶不起,眾叛親離,最後落得抑鬱而終。
今川義元和袁紹都是雄霸一時的諸侯,最後也都被弱於自己的勢力打敗,如此也算看出命運不會偏向先天條件優越而冷落後天努力的,鹿死誰手還是要靠硬實力爭取的。
壯志都未酬比肩不可說
只談論二人的結局的話,今川義元與袁紹並無太大差異,不過評判一個歷史人物不單單從功過論是非,以成敗論英雄的,袁紹勇而無謀,空有一腔熱血,論謀略論才華都不及今川義元。在桶狹間之戰中,今川義元在指揮方面並沒有什麼過失,其失敗的主要原因多在織田信長更擅於出其不意,一招奇襲,孤注一注給今川軍一個措手不及,使得陣腳大亂,無奈今川義元含恨於九泉。
相比於今川義元的戰敗,袁紹的官渡之敗完全失咎由自取,先是因小兒生病而不聽進諫,在曹操與劉備激戰的時候選擇隔岸觀火,錯失了進攻曹操的良機。其次在於袁紹識人不明,不聽沮授和許攸的建議,一意孤行,使得自己全盤皆輸。用人方面,今川義元內有壽桂尼把持內政和外有太原雪齋出謀劃策,其名下大將比比皆是。而袁紹武有顏良文丑張郃沮授,文有田豐許攸,雖麾下能臣無數但卻大都被冷落,使得人心大失,其敗並非意外。
藝術方面,今川義元不論在琴棋書畫還是在茶道賦詩都有很高的造詣,與仁和寺尊海和太原雪齋的連句詩便是其例證,同時他還是一位蹴鞠高手,而袁紹嘛,也就只有欣賞這些的眼光吧。在國內政治方面,今川義元也有著不凡的成就,他整合優化了父輩的政策,強化工商管理,建立交通制度,使得駿遠兩地的商業得到了高速的發展,民力的提升也帶來了今川義元手中兵力的加強。而且相比於袁紹為追求權力的自由而排斥皇室的做法,今川義元更熱衷於京都文化,並以將京都文化往關東地區流傳視為使命,對於當時的亂世,這種做法不失為一種收攏民心的手段。
今川義元留給後世的不僅僅只是軍事上小豆坂之戰的勝利和桶狹間之戰的深思,在政治上也留下了《今川假名目錄》這樣的政法制度,其作為也被後世所模仿,其影響不可謂不深,而袁紹則要慘澹的多,除了能記錄史冊的歷史外,怕也只剩下以自身經歷給後人警醒吧。
個別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評論區暢所欲言,讓我們一起走進文史世界,不斷探索真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