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芯的十字路口:「造不如買」觀念曾盛行一時,「漢芯」事件將...
1986年在美國的威壓下,《日美半導體協議》籤署。日本被迫開放半導體市場,對市場份額也做了硬性劃分,在美日以外市場,日本存儲器價格不得低於美國。在後來,載入歷史的《廣場協議》籤定,美國政府試圖利用日元和德國馬克的升值,減少他們的出口量,緩解本國貿易赤字。
-
國產大飛機或遭美國「突襲」 自主可控催生軍工雄起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劉燦邦繼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實施打壓之後,美國政府正將打壓目標瞄準航空發動機領域。據報導,川普政府考慮阻止通用電氣公司向中國出口LEAP-1C航空發動機。資料顯示,這款發動機按照計劃將裝配到中國自主研發的大型客機C919上。
-
中企半導體國產化再獲突破,有望打破日韓壟斷,國家也出手了!
或者說,與其說是華為的「軟肋」,不如說是國內科技企業的「通病」。那就是在半導體方面存在稍許缺憾。中國半導體行業迎來大爆發時期眾所周知,此前美國為制裁華為,曾發布過向華為斷供晶片的相關政令。儘管這一政令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讓美國晶片企業也損失慘重,使白宮最後不得不改變主意,對華為「鬆口」,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項斷供晶片的政令也確確實實讓華為吃到了些許苦頭。同時,這讓中國科技企業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無法真正掌握半導體技術,將永遠失去市場主動權。
-
半導體MCU全線暴漲 行業迎來國產化機遇
半導體產業鏈漲價潮持續向不同環節進行傳導,近期多家MCU大廠宣布漲價,有機構指出,在全球MCU持續缺貨的背景下,許多終端製造廠紛紛選擇使用國產MCU替代,有望給國內廠商帶來機遇。由於意法半導體發生罷工事件,市場供需出現缺口,加上現今產業鏈不論晶圓代工、封測端,產能相當吃緊。同時,由於晶圓代工價格漲幅至少10%、封測也上漲5-10%,帶動平均成本上升,加上訂單多看至明年上半年,需求遠大於供給,是造成五大MCU企業調漲產品價格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MCU廣泛應用在各類電子產品,提供存儲與運算功能。
-
上海至純蔣淵:經歷「沙、土、林」的沉澱,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黃金...
(集微網/木棉)過去幾十年,半導體設備基本被美日歐等國家的企業所壟斷,但全球半導體產業第三次轉移歷史機遇期已來臨,同時摩爾定律步伐的放緩將為中國設備廠商追趕世界一流技術水平提供時間窗口。在這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也催生了像上海至純潔淨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龍頭企業。
-
紫光國微、北方華創、中芯國際、長電科技到底誰是半導體龍頭?
半導體的概念是在近兩年被國人所熟知的,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國對我們的半導體技術「封鎖」。華為的晶片斷供就是這一背景下的代表。國人開始意識到我們在半導體領域的落後,以及半導體對於現代科技產業的核心地位。其實在上世紀60-80年代,美國和日本也曾經發生過激烈的產業競爭。
-
2020年中國智能互聯-汽車產業變革研究報告
其中單車自動化預計在未來兩年將會迎來L3級產品的量產落地,L4級將會在未來5-10年實現落地。L3級及以上產品的落地將會相繼帶動包括: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智能晶片等產業鏈上遊環節的發展機會;國內目前主推單車結合車聯網共同實現無人駕駛的技術路線,車聯網產業發展將會經歷路端/網絡覆蓋從無到有的過程,車聯網功能也將會從最簡單的信息交互到網絡協同感知再到最終的網聯協同決策與控制。
-
半導體產業哪些領域已具備國產替代的能力?
華為兩方面準備,一方面從18年開始加大庫存備貨,19年庫存水平繼續同比超過100%增長,核心元器件備貨充足;另一方面加大國產化及非A供應鏈轉移,C板產品(不含美國晶片)在各產品線已經出貨。我們認為嚴峻的環境將逼出更強大的華為和國產鏈,拋棄幻想,國產替代即將迎來最好的時代。
-
自己造不如投資?澎湃S2無進展,但雷軍卻投資了17家晶片企業
而從投資的過程來看,小米出手相當的頻繁,今年初一個月投資5家,而最近一個月投資3家,分別是燦芯半導體和芯來科技、寧波隔空智能。一半的企業是最近這一年內投資的。為何這一年的投資這麼多,有網友分析,這是因為2018年中興事件,還有2019年的華為事件刺激到了國內的整個科技界,大家都不希望華為事件重現,所以大力扶持國產供應鏈,以努力實現晶片國產化。而對於小米而言,當澎湃S2難產時,如何在晶片領域確定自己的地位?那麼投資優秀的國產晶片企業,就成為了小米的最佳選擇之一。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50期:全球半導體產業終於迎來復甦
同時,用於遊戲相關半導體也受到在家遊戲時長的影響,使得圖形處理器的銷售額在一季度實現增長。不過,佔據半導體市場大約3成的內存維持在價格低迷的態勢,導致相關企業利潤出現下滑,如鎂光、三星、SK海力士等企業在存儲器領域第一季度中利潤都出現了下滑。
-
歷史重演?70年代美國斷供日本京瓷,稻盛和夫反擊,華為學到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80年代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迅速遭到美國忌憚打壓,日本的稻盛和夫給我們留下了《賭在技術上》;2000年法國阿爾斯通高管被美國扣押,被美國強行收購,當時的被扣高管皮耶魯奇回國後寫下了《美國陷阱》;2018年中興通訊被美國斷供晶片,被迫繳納10億美元才起死回生;
-
吳玲:未來五年將是我國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和產業飛速發展的重要窗口期
結合國內外大勢,從半導體照明與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整體發展角度,詳細分享了產業面臨的挑戰、機遇與新局面。 我國在第三代半導體方面有一定的技術基礎,有廣大的應用市場,未來五年將是我國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和產業飛速發展的重要窗口期。
-
英特爾斷供風波引爆國產替代需求!概念股全名單來了
英特爾斷供風波引爆國產替代需求!分析認為,CPU/GPU伺服器領域國產替代需求強烈,相關上市公司迎來利好。 有消息稱,浪潮信息被加入美國出口管治名單,英特爾產品出口至浪潮的產品暫停。對此,浪潮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浪潮的經營一切正常。英特爾方面則回應媒體稱,英特爾需要根據美國相關法律對供應鏈做出一些相應的調整,因而不得不臨時性暫停對此客戶的供貨。這次臨時性暫停預計兩周以內,屆時將恢復對此客戶的供貨。
-
晶片斷供反轉!高通被超越,華為卻領先,荷蘭工程師道明了緣由
但是得益最多的美國可不管那麼多,為了維護其科技霸權地位,還是採取了一系列諸如晶片斷供、實體清單等措施,對我們中國企業進行連番打擊。此時,我們中國的眾多企業才幡然醒悟,什麼「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都是騙人的,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上才是真的。怪不得任正非常說,一定程度上我們得感謝川普。
-
比原子彈還難造?我國半導體行業該如何破局
科技君甚至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觀點:在建國初期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我們憑藉自己的智慧搞定了兩彈一星,難道,造晶片造光刻機比造原子彈還難?沒道理啊!實在不行,咱們就算用手畫也要把高端晶片搞出來。 那麼,造光刻機真的比造原子彈還難嗎?別急,科技君今天就來給科友們科普一下高端光刻機和高端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 首先,高端光刻機被稱為現代半導體行業皇冠上的明珠,一臺7nm的EUV光刻機由超過10萬個零件組成。這些零件涉及的行業超過200個!包括設計、材料、光學、力學、算法和集成電路等等。那麼,我國有沒有這些配套的產業呢?老實說,有,但是不全,而且和國際先進水平比起來差距還很大。
-
索尼斷供圖像傳感器太過優越感?小米旗艦先華為一步採用國產CMOS
索尼圖像傳感器的斷供對華為的消費類業務影響如何?圖像傳感器模組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裡,需求量暴漲10倍,成為了增長速度最快的半導體產品,日韓相關企業處於龍頭地位,那我們有沒有可以抗衡或替代的CMOS產品呢?
-
日韓貿易戰 誰是半導體產業是贏家
日本去年7月宣布對韓國的氟聚醯亞胺、光刻膠、氟化氫三項半導體原料加強出口管制,引起韓國民間激烈反日。雙方對立了逾一年,到底是日本掐住了韓國的經濟命脈?還是韓國成功地擺脫了日本呢?隨後韓國掀起拒買日貨等示威活動,文在寅鼓勵韓企設法採購國產原料,或改買臺灣、東南亞等地區的產品,以擺脫對日本的依存。韓國政府去年決定耗資7兆韓元,推動將主要的零件、材料國產化,並指定100種戰略品目,集中火力達成國產的目標,其中包括被日本加強管制的三項半導體材料在內,約20個品目還訂下在一年內達成「擺脫日本」的目標。
-
國產汽車半導體極限突圍
原標題:國產汽車半導體極限突圍 今年是新能源汽車的幸運年。
-
第三代半導體彎道超車 5年後碳化矽市場規模超160億
王巍指出,中國擁有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最大的應用市場,且產業鏈齊備,可以實現自主可控,中國第三代半導體有望實現彎道超車。安信證券電子首席分析師賈順鶴也在該會上表示,國產化替代和產業升級雙驅動,第三代半導體將迎來下一個產業浪潮。
-
科技、賦能——景同科技助力電子&半導體行業智慧運營
隨著政府、行業加速驅動「新基建」建設步伐,作為基層支持的電子通信與半導體行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鍾先生從「分析信息化發展趨勢、電子&半導體行業挑戰與應對、電子&半導體市場趨勢及政策影響「三方面,分別闡述剖析了智造 4.0背景下電子&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