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解決歷史難題,千萬畝良田誕生,聯合國對我國發出邀約

2021-01-13 熟史明智

逆境有一種科學價值。一個好的學者是不會放棄這種機會來學習的。——愛默生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耕文化歷史悠久。農耕文明的發展也孕育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發展。不管歷經幾代,國家都非常重視農耕的發展。我們國家人口眾多,儘管科技和經濟在不斷的發展,但是農業依舊佔有重要地位。

不管在任何時候,糧食缺乏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無論是戰亂時期還是和平年代,人們都把發展農耕放在首位。「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我們深知農耕的重要性,一但出現糧食危機,國家和百姓就會陷入危機。農耕是維護國家穩固的重要因素。

我國為了發展農耕也是付出了千辛萬苦,通過不斷的努力我們終於解決了千年難題。當聯合國知道我們的舉措後,也開始坐不住了,那麼我們究竟做了什麼?

01鹽鹼地形成的原因

我國的國土面積非常大,但是我們的可耕地卻很少。由於各種因素導致我們的耕地面積不斷的減少。我們國家人口在不斷的增長,耕地面積少這會造成糧食緊缺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國開始研究將一些不適合耕種的土地變成可耕地。

在我國環渤海地區,這裡的土地非常的奇特。這裡有一百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竟然都是鹽鹼地。別看環渤海地區都是鹽鹼地,這裡的資源非常的豐富,因此這裡也有黃金海岸的美稱。我們知道鹽鹼地的土質不適合種植植物。

為何環渤海地區會有這麼大一片鹽鹼地,它又是怎樣變成資源豐富的黃金土地?

黃渤海地區的鹽鹼地歷史悠久,早在西漢時期就形成了這樣的土質。如此大的鹽鹼地是怎樣形成的?環渤海地區原本土地也是適合耕種的土地,因為乾旱原因人們不斷地進行改造,讓這裡的土地發生了變化。

除了人為原因的破壞,還受到了自然的破壞。當時,在這片土地上發生了幾次大地震。地震讓海水倒灌進入土地中,逐漸的鹽水蒸發形成了鹽鹼地。在古代,由於科技不發達,無法治理這片土地。

久而久之,這裡的土地鹽鹼化越來越嚴重,最後形成了上百萬平方公裡的鹽鹼地。鹽鹼地面積增多,加上無法改造導致這片土地不能耕種,所以人們都不重視這個地方。

02改造鹽鹼地

在古代因為技術原因,我們無法改造這片土地。因此,這裡越來越荒涼,最後無人問津。我國在解放後,因為人口不斷增加,導致糧食緊缺。為了緩解糧食短缺問題,擴大耕地面積,我國派出專家對這片土地進行了研究。

剛開始我們為了更好的治理這裡的鹽鹼化,還特意請來了外國專家。但是,外國專家在考察這裡後都紛紛搖頭,表示沒有辦法治理。外國專家給出的原因不是因為技術困難,而是這裡的鹽鹼化面積太大,在改造上需要花費的時間和成本很大。

即使是進行改造,也許最後的成果也不太滿意。聽了外國專家的建議後,我們再次進行了研究。最後決定,不管有多艱難一定要將這裡改造成可以耕種的土地。這不僅關乎到現在,還關乎到後代子孫的發展。

外國的專家在得知我們要堅持改造這裡後,都覺得我們在做無用功。之後他們都離開了我國,並表示不會參與到這種沒有可能的事情中。外國專家的離開,也沒有打擊我們的信心。沒有技術和人員支持也沒有關係,我們自己動手幹。

專家們在研究中發現,傳統的改造方法比較耗時而且效果也一般。這種方式是需要大量的淡水將土地表面的鹽衝走,這樣依次循環逐漸讓鹽變少。但是環渤海地區的面積太大而且鹽分含量高,光靠淡水衝洗是不切實際的做法。

面臨這樣艱難的問題,我們沒有退縮反而更具有戰鬥力。後來在不斷的實驗中,我國的一位科學家在偶然的情況下,找到了解決環渤海鹽鹼地的治理辦法。專家發現,在海水融化時鹽分會提前流出來。利用這個原理,專家在冬天來臨時將海水灌入鹽鹼地中。

當春天來臨後,隨著海水融化將多餘的鹽分都流出來。然後利用淡水將這些鹽分衝到地下深層的地方。這個方法非常的有限,在經過幾年的循環處理後,這裡的鹽鹼地逐漸地消失。現在,環渤海地區已經變成了美麗富饒的地方,而且擁有一千萬畝良田。這也為我國增收了很多糧食,解決了糧食緊缺問題。

03我國的成功震驚了世界

我們現在的環渤海地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那個荒涼之地不復存在,如今這裡成為資源豐富的富裕寶地。在我國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下,我們終於化解了這個困擾我們千年的難題。我們不僅擁有了千萬畝良田,還向世人證明了我們的實力。

擁有了這片富饒的土地,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們糧食緊缺的現狀。不過,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對社會造成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我們在有了成功案例後,為了滿足更多的需求,將許多曾經荒廢的土地都利用起來。這讓我們現在的可利用耕地越來越多,我們的糧食問題得到了緩解。

當聯合國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感到十分震驚。他們因此也坐不住了,並召開了聯合會議,還專門邀請了我國參與。他們這樣做是希望我們能夠向世界其他各國傳授改造鹽鹼地的知識。畢竟,我們的成功讓其他國家難以置信,我們的寶貴經驗對於他們來說具有重大意義。

只有土地問題得到解決,我們才能解決糧食問題,對於國家的穩定發展很有幫助。

04萬眾一心,共創繁榮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我們中國人自古就有一股不怕困難的精神。我們相信,只要通過努力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我們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困難。在改革開放時,我們為了發展經濟讓國家富強起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為國家做貢獻。

我們當時的環境依舊很艱苦,沒有技術沒有人才,我們咬牙自己學自己培養。我們在不斷的磨礪和嘗試中,獲取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我們不怕吃苦,用勤奮和汗水換來了美好的生活。如今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會受到外國人的稱讚。

在世界各國,沒有幾個國家能夠像我們一樣發展如此迅速。這一切都是我們國人自己努力的結果,也證實了我們國家的實力。

參考資料:《浪淘沙》《憫農二首》

相關焦點

  • 中國攻克歷史難題,千萬畝良田或將誕生,聯合國聞聲發來邀約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正是因為如此,導致我國對很多產品的需求量十分驚人,其中糧食就是之一。我們都知道,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正是因為如此,才保證了我國糧食充足,所以無論在什麼時候,糧食對一個國家而言有著重要的作用。
  • 我國攻破千年難題,「變出」上萬畝良田
    正因為對保障糧食安全高度重視,近5年來,中國每年糧食總產品都超過1.3萬億斤,人均糧食佔有量接近500公斤,明顯超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正所謂是「家家戶戶有餘糧」。所以說,即便國際疫情仍比較嚴峻,我國也不會出現「糧荒」,我國庫存的糧食可供全國居民口糧消費一年以上。
  • 中國攻破千年歷史難題,「變出」1000萬畝良田,聯合國開始慌了
    原來這個地區,曾經因為常年的乾旱而極度缺水,當時的人們,為了解決這樣的困境,就用一些專業設備,把這個地方的地下水給集中了起來。而由於採集地下水的操作,使得外面的海水滲入了進來。而由於海水是含鹽非常多的,隨著海水的不斷灌入,使得這個地區的鹽越積越多,就造成了現在的鹽鹼地。
  • 中國或將誕生「新省份」?90多個國家集體阻攔,聯合國:合情合理
    作為人口大國,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我們的用地面積也變得越發緊張,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只能依靠填海造陸來解決這個問題,如今中國的填海造地工程就令世界為之震撼,這個工程又將是一大壯舉,在很久以前跟人們根本不敢相信可以通過填海來擴大陸地面積,但是中國做到了,比如:恆大在海南總投資1600億建設的海花島就是其中之一,如今,我國正在建另一座人工島,一旦建成或將誕生
  • 安徽最大的湖泊,被稱為「農業命脈」,可供10萬畝良田種植
    安徽最大的湖泊,被稱為「農業命脈」,可供10萬畝良田種植。位於我國安徽省皖中地區,有一座面積為760平方公裡的湖泊,同時也是安徽最大的湖泊,被稱為「農業命脈」的巢湖。當地對於這片湖泊,進行多次的改善和治理,也是為了讓這座湖泊開放成為當地一處旅遊景點。
  • 中國神奇科技讓「沙漠變良田」?這事爭議很大
    近日,一篇「讓沙漠變良田」的新成果在網上廣為傳播,並引起熱議。這是重慶交通大學力學教授易志堅帶領研究團隊的一項研究成果,他們經過7年的反覆試驗,研發出一種可以讓沙漠變成土壤的黏合劑,點沙成土,並將這一發現運用到"沙漠土壤化"生態恢復技術中,並取得成功,已經將4000畝實驗沙漠成功改造成良田。該科研成果已在相關權威刊物上發表。
  • 遼源市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紀實
    「這個高標準農田救了這塊地,也幫了農民,排水渠修完,解決了土地內澇問題,機耕道修完,大伙兒運糧不費勁了。」石咀村村書記王輝走在水渠邊,眼裡是抑制不住的高興。  從今年5月15日施工以來,東遼縣平崗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二標段僅用2個多月的時間將排水渠修繕一新,田間道路平坦延伸,為800多畝地提升了基礎配套設施,有效保護了黑土地。
  • 目標定位「再造億畝良田」——2020年中國「海水稻」研究取得進展
    受訪者供圖新華社長沙12月17日電(記者周勉 張玉潔)中國正力圖利用數億畝的鹽鹼地發展「海水稻」來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在不久的將來,那些之前看起來「用處不大」的鹽鹼地或將成為「再造良田」。挖掘鹽鹼地的潛能對於中國來說意義重大。
  • 「全球近8千萬人流離失所,這是歷史紀錄」,對話聯合國難民署駐華代表
    西:聯合國難民署長期以來駐紮在黎巴嫩,由於這個國家存在大量未被安置的難民,我們也一直在尋求解決辦法。敘利亞內戰九年來,黎巴嫩接收了數量非常大的敘利亞難民,他們的生計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全:聯合國難民署如何幫助黎巴嫩解決目前的難民問題?
  • 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徹底改變新疆,沙漠造數億畝良田?
    我國已經通過南水北調工程,從長江流域往北方進行了調水。長江流域兩岸本身,也是我國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地區,不宜再從長江流域進行調水了。2018年初,一篇文章爆紅網絡,引得網友一片歡呼,這篇文章就是《史上最大工程,徹底改變新疆,改變中國》。
  • 良田:這次要全國出名了!
    ▲湘林礦業倉儲園項目鳥瞰圖園區內,中國建材蘇仙(良田)南方水泥、郴州澳瑪建材、湘林礦業、俊濤貿易等也不斷提質升級、擴建。良田「響噹噹的工業小鎮」,靠得是純實力!配套6740萬元,改擴建幼兒園、學校,新增學位1200個;加強區第三醫院功能用房建設和設施設備配套,真正的解決了居民的就學、就醫、養老問題。
  • 農村大片良田、土地長草長雜樹,怎麼解決?
    農村大片良田,土地長草長雜樹怎麼解決?這種情況多數發生在邊遠山區。山區的田地既無法通過流轉、租給別人,又無法實行全面機械化,而且各家各戶田地少。農民守著那一畝三分地,不要說發家致富,就連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農民只好外出打工,田地荒蕪長出雜草雜樹。
  • 極飛科技出席聯合國數字農業論壇 打造中國無人化智慧農場
    代表中國企業參會的智慧農業科技公司極飛科技,不僅成功入選了由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國際電信聯盟(ITU)聯合發布的《數字農業與人工智慧應用》報告,聯合創始人龔檟欽還作為演講嘉賓出席論壇的開幕式環節,充分反映出國際市場與研究機構對極飛智慧農業技術的高度認可。
  • •看高質量發展】安徽池州:悄悄把山「搬走」 30年留下萬畝良田
    再過三十年,這座近20億噸的大山會消失不見,在約5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留下一萬多畝良田。  2020年11月,「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採訪團走進安徽池州,深入了解長九(神山)灰巖礦項目,這個當代「愚公移山」的傳奇故事。  記者走進礦山開採區看到,神山腳下有兩個碩大的白色廠棚,一條公路盤山而上,路上沒有車,山上看不見熱火朝天的開礦場面。
  • 此人了不起,成功解決了遼寧艦一技術難題,全球只有中美能做到
    中國海軍航空兵從此在我國首艘航母上安營紮寨,擁有艦載機的遼寧艦戰鬥力與作戰半徑至此也實現了戰力倍增,意味著遼寧艦航母從此正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國重器。航母阻攔索顧名思義就是應用於航母飛行甲板後部,專門用於攔截艦載機的攔截裝置系統。
  • 憑藉掏糞,在北京買下100多套房和1500畝良田,因太囂張而被槍決
    依靠掏糞的地盤在北京積累了許多財富,並買下了100多套房子和1500畝土地,但因自己囂張跋扈、作惡多端使得民不聊生,最終以槍斃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掏糞文化的誕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產生很多生活垃圾和糞便,都是通過排汙的方式進行處理。
  • 浙江湖州八裡店:「金扁擔」挑起萬畝良田
    浙江湖州八裡店:「金扁擔」挑起萬畝良田2020-12-14 14:0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湖州日報  事實上,這是一個佔地2.3畝的智能化魚塘養殖基地,展示著顛覆傳統漁業養殖的新模式。「在浙江大學的幫助下,今年公司水產養殖開始進入正常量產,預計全年產值1500萬元。」企業負責人李小斌告訴記者,每個魚塘都配有傳感器監測水質、控制增氧,工作人員只需點點滑鼠,就能完成魚苗投餵、水質清潔、成魚起捕等環節。
  • 我國在喜馬拉雅山,插入一根百米鋼柱,為巴鐵解決大難題
    巴基斯坦是我們的鄰國,也是我們的兄弟國家,曾經面對美國數百億美元的利誘,巴鐵兄弟毅然決然地拒絕了美國,並稱不能背叛盟友,而我國在日益強大的同時,也沒有忘記站在我們身邊的好兄弟,我國在喜馬拉雅山,插入一根百米鋼柱,為巴鐵解決大難題。
  • 2萬畝沃野良田從何來
    項目建設規模2.23萬畝,涵蓋1個綠色農業開發區,建設面積約2800畝;1個蔬菜產業園,建設面積約6500畝;1個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面積約2800畝;6個水利設施補短板項目實施點,建設面積約8700畝。
  • 《如懿傳》:「京郊有五十畝良田」就是李公公對惢心的感情吧
    在宮裡,惢心是伺候如懿的,而李公公是伺候皇上的,但是在宮裡他兩真的是彼此依靠。 「京郊有五十畝良田,你若嫁我就是聘禮 你若成婚便是賀禮「這句話是多麼的豁達,你嫁給我我也給你,你嫁給別人,那我給你當賀禮!